‧蘇盈貴 2011/09/04
紅衫軍初期,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和國民黨主席,某夜到寒舍拜訪。檢討陳水扁何以貪腐至此,主因是他的權力完全無法制衡!所以馬英九和我一致主張把現行「雙首長制」改為內閣制,馬先生還信誓旦旦,一旦他當選總統就立刻推動憲改為內閣制… 2011年8月底,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街道上的狂歡響澈雲霄,人民瘋狂地慶祝格達費42年統治的結束。這是阿拉柏之春,茉莉花旋風,從埃及、突尼西亞到索馬利亞、利比亞…這些統治國家幾十年的領導人,一個個接連倒下。
在那些領導人被以年青人為主的人民推翻後的今日,我們稱呼那些國家體制叫做「獨裁政權」,那些領導人叫做「獨裁者」,解釋這些革命的必要性,是「人民當家」,「暴政必亡」。
只是很少人意識到,那些政權在被革命推翻前,其實都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不乏選舉,更不乏直接選舉,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判別民主與獨裁,真還讓人分不清什麼是民主什麼又是獨裁,究竟誰說了算?
對體制的不滿衝擊,成功的叫革命,不成功的是鬧事,至於很難界定成敗又有很大的迴響或深遠影響的不妨叫運動。所以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也叫茉莉花革命(Jasmine Revolution),大約同時的倫敦暴動,則是年青人在鬧事,而2006下半年台灣紅衫軍的「十月圍城」、「天下圍攻」則是反貪腐運動。
至於說獨裁者,可以說原先儘是英雄人物,期間又經歷多少次選舉,擁有多少民意支持。只是當領導人定於一尊後,不論尊稱為何,總統、大統領、法老王、委員長、最高領導人…,像穆巴拉克,統治埃及六十年;賓阿里(Ben Ali)主宰突尼西亞政權、格達費統治利比亞都長達四十餘年,聖人都難敵長久的誘惑,何況凡人?當所有行政權集中一身後,誰又能避免成為獨裁者?
反觀新加坡的李光耀、李顯龍父子掌權長達半世紀,不但沒有因此而腐化被歸類為獨裁,新加坡的治理反而與日俱新,成為新興國家的另一種典範,這不能不歸功於新加坡採取內閣制。簡單的講,那不是人的問題,那是制度使然也是制度的必然,所以才會治亂相循,週而復始,每隔一段期間,總會有革命運動發生的原因所在。
再進一步探討這個制度問題,如果我們不被眾多分類擾得眼花繚亂或因魚目混珠而雌雄莫辨,那麼我們其實只需把民主制度依照權力是集中於一人(總統制或雙首長制)或多人(內閣制或委員制),便可瞭然。
在阿拉伯之春中,一一倒下的國家,不管叫不叫做總統制,但是世人都深知它們國家的權力是集於一身,由其一身至其家族,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被稱為獨裁者或獨裁政權的原因所在。2011年夏日倫敦的暴動,如果英國實行的不是內閣制,那麼2011年的倫敦暴動,肯定就不只是年青人在鬧事,可能就是一場革命,就像1848年的歐洲,到處都在鬧事,每個國家都在革命一樣,至少也是一場方興未艾的運動。因此,政治學者常說總統制國家,除美國外,沒有其他成功的可能。
2003年美軍還未入侵伊拉克前,海珊總統當時還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意支持度,在他被人民推翻之前,伊拉克的一切似乎都非常美好,現在看來格外諷刺。另一則神話是,中國在紀元五世紀,五胡亂華時的統萬歌功頌德碑文(統萬是統領萬邦的意思,大概是在今天陜西省靖邊縣白城子村,是當時夏國的首都):
國家領導人英明仁慈、智慧勇敢,充滿愛心,他,不僅是國家偉大的舵手,更是民族解放的救星,他的治理,讓國家成為流奶與蜜之地…。
而事實上那是一片黃沙滾滾貧瘠之地,當我們現在回看當時的歷史,耳畔似乎還迴響著當時人民的痛苦哀嚎。
2011年8月底,施明德的新書《常識》提到:
「2012年大選,藍綠之外,似乎有宋楚瑜先生等人在角逐國會席次,並認為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會對台灣政局有重大意義。
「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觀察和結論。台灣現行憲法,立法院只是一個會吵架、勒索的場所,完全撼動不了『總統的權力』。
「陳水扁八年總統任內,國會一直不過半,徹底少數政府,但是,他想幹什麼,那一樣沒做成?上次金改動輒影響千億以上利益,阿扁照幹不誤!
「馬英九三年來,國民黨在國會超過四分之三,但是馬英九依然是個『無能的總統』,連真正有效的陽光法案都無法催生。
「同時ECFA的談判內容,立法院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
「台灣要改變這種行政權一權專斷的體制,就應該把中央政府改為內閣制。
「紅衫軍初期,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和國民黨主席,某夜到寒舍拜訪。檢討陳水扁何以貪腐至此,主因是他的權力完全無法制衡!所以馬英九和我一致主張把現行『雙首長制』改為內閣制,馬先生還信誓旦旦,一旦他當選總統就立刻推動憲改為內閣制!」(施明德《常識》,頁164-165)
春秋以大義責備賢者,對於台灣的未來,推動內閣制這個長治久安的方向,實在需要凝聚更多的共識。
【2011-09-04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