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為仁論政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斷臂山陳大王強暴國民莊馬莊主的故事(第一修訂版)
2006/09/12 08:13 瀏覽14,783|回應168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泉雨

斷臂山大王強暴國民莊主的故事

純屬虛構,如有雷同,請一笑置之

很久很久以前,由於時局混亂,百姓或結莊自保、或築寨自救、或占山為王,總而言之、統而言之,當時正是一個無法無天、英雄狗熊備出、唯力是視的野蠻世界。

一天,國民莊馬莊主英九率著眾莊人,攜酒帶肉,悠哉游哉的郊遊經過斷臂山下。突見一夥強人掄刀舞劍衝下山來,眾莊人見大勢不好,腳底抹油,丟下莊主一哄而散。可憐的馬莊主雖然學富五車,強作鎮定的準備與這夥強人衡情、論理、談法,可惜強人們不容分說的連人和酒肉一起擄上山去孝敬大王。

斷臂山陳大王水扁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做,金銀珠寶是大小都要、男色女色是俊醜皆愛,何況久仰馬莊主白面書生,即使稍有年紀,嘴有些歪、眼有些斜,由於經常運動,依稀仍存當初潘安之貌。既然送上門來,那還客氣,享受美酒佳餚之後,就準備享用洗刷乾淨、渾身發抖的馬莊主。

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一群英雄好漢打上山來,壞了陳大王的好事。原來冷山王寨主聽聞線報,立刻動員人馬趕來搶救,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好不容易趕跑了強人,誰知被救的馬莊主毫不領情。

馬莊主首先質問王寨主的身份是否合法取得;其次質問王寨主帶來的眾家兄弟身份究是如何;再來指責王寨主結夥聚眾、以暴易暴的行為不足為法;最後強調王寨主等若不及早取得合法身份,當啟奏皇上帶兵清勦,絕不手軟,以免法治蕩然無存。王寨主原認為馬莊主飽讀詩書、望重一方,因此不顧一切,以犁耙對抗刀劍,也要率眾搶著救人。未料在陳大王面前如待宰羔羊的馬莊主,竟然振振有詞的責問及時搶救的恩人,實在令王寨主及甫經浴血苦戰的弟兄們張口結舌、哭笑不得。

王寨主不過是一介好管閒事的草民,而眾家兄弟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卡奴與失業勞工,「茍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避世逃荒、躬耕而食,確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當然也不懂得多如牛毛的法律,只是愛惜馬莊主一表人才,才會憤不顧身的與眾強人為敵,而一時忘了低微的身份。一下子連遭四問,不禁問得眾人目瞪口呆。人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原來有時「兵遇到秀才,也是有理說不清」。

回神以後,望著倨坐床上,剝光如豬玀的「亂世腐儒」馬莊主,王寨主與眾家兄弟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最後決定.......................................。

這個故事的缺點,就是說故事的人,不會編故事,所以不知道要如何幫大家做最後的、最好的決定。何況強人聚眾的鼓聲響起,時間緊迫,乾脆留待讀者自行決定結局吧!

冷血銀行受害人自救連線 總聯絡人:王為仁  0952-101305




本文於 2009/12/24 19:48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1849843
 回應文章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他們掀開的「官府現形記」
2011/01/31 12:3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1-31 中國時報 【許又方】

     江國慶與陳光標,兩個原屬不同世界的人,此刻卻在台灣有了交集:他們都為執政當局帶來嚴肅的考驗。

     江國慶,則彷彿是古代慣以屈打成招手段迫害良民、草菅人命的顢頇官僚在廿世紀再現橫行下的犧牲者。一個自詡民主法治的國家,竟然發生如此只為保住官位而虐殺無辜的恐怖事件,在任何人聽來都是不可原諒且悲傷震驚的。

     雖然,這個事件發生在十五年前,但如今受害者沉冤得雪之際,我們卻看到早已該對司法正義有更進一步認識與作為的政府相關單位,依然維持消極的態度,軍方甚至還出現推諉、不肯確實認錯的官僚反應,教人民如何相信政府一再強調的「司法改革」是玩真的?雖然死者不能復生,但政府有義務防杜類似的冤案再度發生,必須設法亡羊補牢,讓受害者得到應有的補償,令加害者付出該有的代價,以重建老百姓對司法的信心。

     而頂著中國首善的令名,陳光標高調來台濟貧,所到之處,幾乎都有民眾跪地求助。那種有如古時向青天大人攔路伸冤的景況,赤裸裸地在一向以國富民安自豪的寶島上演,對口口聲聲要「苦民所苦」、創造「全民均富」的執政者而言,委實為最難堪的譏諷。

     特別是那些不顧尊嚴辛苦追逐陳光標的民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幾乎都不約而同地說,他們根本求助無門,也不知能向政府申請什麼樣的救濟。而媒體追蹤這些民眾的背景,發現他們確實都是生活陷入極度困境的低收入戶。那麼,是否表示政府在照顧弱勢這一層面的工作還有很多亟需改進之處?

     而那些向陳光標哭訴下跪的百姓,其實只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的台灣社會的冰山一角而已,政府是否不應再漠視貧窮階級日漸增多的事實,不應再以一些華而不實的景氣數字試圖美化施政成效、遮掩民生問題?

     陳光標與江國慶,兩個原本沒有交集、陰陽殊途的人,卻在同一時間逼使台灣上演了一場「官府現形記」,讓大家清楚看到政府侈談功績卻其實力有未逮的一面,也讓我們見識到惡質官僚恐怖陰險的真面目。私意以為,如果主政者不能坦然面對這已經現形的毒瘤惡瘡,痛下針砭以割除之,那麼它漫流四溢的膿液,將一點一滴侵蝕台灣社會的富裕與良善,同時也將一點一滴淹沒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說得現實點,主政者再不積極對台灣社會因陳、江而掀起的波瀾,那麼二○一二任憑祭出多少政治誘因、喊出多少利民口號,恐怕都將無濟於事矣!

     (作者為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75838
南方朔觀點-做該做的公義之事,不必然影響選票!
2011/01/11 16:3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1-11 中國時報 【南方朔】

     近代政治,已出現一種自己嚇自己和政黨互嚇的文化,每到選舉,大家就拚減稅支票,拚政府多花錢,拚到財政紀律為之崩壞。大家都相信如果主張緊縮財政或加稅,無疑的是政黨的政治自殺,一定選票跑光光,政權無望。

     這種自嚇和互嚇的傳統是如此根深柢固,在這個聖誕老人政治結束的緊縮年代,政治變得陰陽怪氣起來。政黨和執政者明知必須下猛藥緊縮或加稅,但卻害怕這一定會選票流失,政權無望,於是講話做事愈來愈歪著嘴講假話,做假事,十足的鄉愿投機心態。今年七月英國大選,歐洲許多國家也都大選,由於選舉的壓力,政治氣氛遂變得格外詭異,各國都明知必須緊縮財政或加稅,但卻顧及選票而低調處理。想選舉但又怕選舉的心情彌漫各國,英國央行總裁甚至公開表示,現在贏得政權的,由於緊縮的壓力將來一定要做許多惹民怨的事,會再度失去一個世代的政權。由日前全歐各種公務員及大學生抗議示威,而且這個示威潮在二○一一年不無可能蔓延到有破產之虞的美國州市的政府,我們更可以理解到想選舉但又怕選舉的當今氣氛的確有其依據。

     但就在這個陰陽怪氣的鄉愿時刻,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卻發布了哈佛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及紐約大學三位學者最近完成了一項報告,他們研究一九七五至二○○八的卅三年間,十九個富裕國家的政經選舉關係。他們發現在財政緊縮時期有十九次大選,只有七次(三七%)造成政權改變;而執政者因為採取緊縮政策而失去政權的比例亦僅四○%。採取緊縮支出而失去政權的機率只有二○%,而採取加稅的,由於要從別人口袋裡搾出錢財,它的失去政權風險較高,達五六%,但也不足百分百。

     這三位學者的研究實在極具啟發性,在緊縮時代的選舉,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可怕,過去那種自己嚇自己也顯然只是一種迷思。每個社會的人雖然自私,但還不會太自私,縮減政府支出及加稅,只要理由正當,雖然還是會有些不高興,但當政者是否會因此而失去選票與政權,也未必百分百。緊縮財政,甚或加稅,未必像人們自己嚇自己的是政治自殺。只要自己抓對方向、是非價值清楚,現任者不但不會失去政權,反而會多出勝利的籌碼。怕的是,既怕失去政權,又要搞東搞西,用改革之名來掩飾反改革之事,成為鄉愿的遊戲,還能不能賺到選票,可就難說了。

     而上星期的十八趴及軍教課稅,毫無疑問的乃是一場鄉愿的遊戲。為了連任的選票而繼續十八趴,八百億的利益他們不放,其罔顧是非正義,縱使講到天涯海角都站不住腳。接著而來的軍教課稅,有改革之名,但大體上「課多少,補多少」,也使得它成了假口號,真做戲,一百廿億原封不動只是換個會計科目繼續存在。台灣喊軍公教改革,最後改成這個模樣,寧不使人浩歎!以改革為名而掩飾反改革之心,這乃是典型的鄉愿作風。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孔老夫子。

     孔子為至聖先師,他是遠古時代的聖人君子,這種人在活著的時候,絕不可能口出惡言,有損風度;但孔子講到鄉愿這種無是非原則,大小好處要沾,壞處就閃的風格時,火氣還是冒了起來。《論語.陽貨》裡,他說「鄉愿,德之賊也。」在古漢語裡,罵人曰「賊」,那是很嚴重,很粗口的話。孔子的罵人「鄉愿」,西漢思想家徐幹在《中論.考偽第十七》加以引申討論,將徐幹的長篇大論古文翻成今語,他的意思是凡首鼠兩端,說好聽語掩飾不好的事,變亂是非者,「斯乃巧人之雄也,而偽之傑也。」

     看著他們大剌剌宣傳說軍教課稅是「改革」,我忽然覺得台灣的改革口號可真是廉價。

     這時候,我回頭還是想到那三個美國學者啟示。這個時代需要是非道理,真正改革者做該做的事,做了該做的撙結支出甚或加稅,並不一定就是政治自殺;反而搞鄉愿,變亂是非,倒有可能成了政治自殺。做應做的事,堅守應有的是非公義,才是勝利的法門!(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04693
我見我思-改革的運氣與勇氣
2011/01/11 14:2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1-11 中國時報 【張景為】

     政治學者常說,改革比革命更困難,此話大抵不假。革命看似破壞大,卻可以放開手腳,盡情揮灑;改革則是必須兼顧利弊,有時難免在穩定與變局間瞻前顧後。而證諸歷史,除非情勢已徹底糜爛,無可救藥,改革往往多於革命。

     再依現代三權分立理論,行政與司法兩權相對上屬於較封閉的系統,立法權(國會)與所謂第四權的媒體,則是匯聚民意,相對上較開放的兩個體系。國會與媒體,構成了民主政治最鮮明的兩大特徵,一方面常會流於民粹與庸俗,另一方面也往往是改革動能的尖兵。

     把前面兩段論述畫成座標,能夠掌握或順應國會與媒體這兩大力量,就能夠取得改革的先導權,反之,則可能導致全面革命的反噬或傾覆。最近,就有三個隱然浮動的例子足堪探究;一是空軍司令雷玉其的娶媳風波;二是軍教人員的恢復課稅;三是對所謂恐龍法官的反彈與導正。這三件事都屬於改革層次,政府的處理雖獲致了尚可的評價與效應,卻也凸顯出更須化被動為主動的決心與勇氣。

     雷玉其的被撤換降職,可謂雷霆一擊,迅發瞬收,被媒體譽為國軍近年來一齣最經典的權力內鬥之作。但深究其實,並非藏鏡人如何了得,而是在於國軍積習已深,當事人更白目於時勢已變,因此才會被一擊中的,憾然落馬。與其說是設計者結合媒體與國會爆料之巧妙高明,毋寧應是僥倖者的不察時變,咎由自取;就此而言,馬總統的迅即處理固然有當頭棒喝之警,也掌握到民意之好惡,但除此之外,近年國軍弊案頻傳、軍紀蕩然的亂象,是否也將只是被動因應,見招拆招?

     對於廿年來爭取公平正義,終底於成的軍教恢復課稅,則是另一個歷史的弔詭。據報導,延宕多年且朝野均有所顧忌的本案,乃是因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托大,以為國民黨不敢修法,揚言杯葛總預算而被國民黨團借力使力,進而說服黨內反對聲浪而順勢「弄假成真」。此次如無二代健保與十八趴的刺激,再若無高志鵬模式,是否國民黨仍要裝糊塗,讓此造成階級對立的病灶,繼續撕扯台灣社會、形成選舉的紛擾?雖然國民黨又一次被動地順應了改革的契機,但相隨而來的公教人員十八趴優惠存款爭議,是慶幸此刻的暫渡難關?還是趁勢完成遲來正義的改革?

     鑑於多項判決嚴重違反民意認知與社會情感,立法院目前正審議法官法有關法官退場機制的法條,另一方面,法務部日前也研擬完成刑法修正案,對強制性交罪加重了相關的刑度和擴大了保護的範圍。然而,癥結固在法條須隨時代而變,更在法官的認事用法與審判文化,如何強化偵審過程品質,避免在輿論壓力下形成「民粹公審」的爭議,並維持法治與時俱進的穩定性,才是真正不管個案,只論制度興革的考驗。

     改革雖是最穩定的變化,但也是最保守的革命;改革看似最穩健,卻也有最大的包袱,尤其改革的時機絕不等人;改革可以贏得民心,但改革若只是被動因應、全憑運氣手氣操作,終究充滿風險變數。面對民意、國會與媒體的複雜變化,成敗興衰其實一線之隔;如果執政者自滿於被動改革時抓到的運氣,怠忽運氣背後潛藏的訊息與力道,甚至放鬆主動改革的勇氣、放掉主動改革的時機,則大破壞性的革命也就不遠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04314
政府應更關心真正的公平
2011/01/11 08:0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1.11 02:53 am 
 
公平是施政的重要原則和目標,但很多人常由局部、甚至個人的立場來訴求公平,而不是由國家的層次來追求整體的公平,因此公平性的問題常引起很多爭議,而且不一定能符合真正的社會公平。最近有多項政策都涉及公平性的爭議,但政府和人民卻未能理性討論,因而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剛決定要廢除的軍教免稅問題爭論極久,但它的不公平性其實不大。所有的軍人都由國家僱用,其薪水低一點而免稅,或是高一點而要納稅,對國家和大部分軍人幾乎是一樣的事;免稅的實質不公平主要是在軍人之間,即所得較高的家庭會得到較高的免稅利益。國中和小學教員雖有部分不是由政府僱用,但大部分情況和軍人類似。基本上,所有身分別的免稅都不應存在,但因為「免稅」這個名詞而被當成重大特權,對軍人和教員並不公平。

軍教免稅有多麼不公平,可以從他們是否因而得到不當偏高的稅後所得而定,但很少人仔細評估軍教人員的待遇是否太高。原則上,若每個人從事軍教的機會是平等的,待遇高低只是改變人們職業的選擇和競爭,並非嚴重的不公平。目前比較值得注意的,反而是配合廢除免稅的補償辦法。若其分配未能公平合理,或者以前談及廢除免稅時就已得到補償的人員,又重覆得到補償,那將是更不恰當的不公平。

退休公務員享受18%優惠存款利率,若是長期固定的制度,而且每個人當公務員的機會也平等,那也像軍教免稅一樣,沒太大的不公平。考試院長關中說公務人員是經過錄取率只有3%的競爭才當得上,或許就是這個意思,然而,他卻沒注意到目前領18%利息的人,有極多沒有經過公平考試,而這十多年辛苦考上的公務員已拿不到優惠利率。

關院長更應瞭解,優惠利率主要的不公平,是當初定18%時的市場利率超過10%,政府其實只是要做小幅的補貼,但現在市場利率只剩1%,政府的補貼意外變得很大,制度才變成很不公平。因此,真正追求公平的做法是要尋求一個能合理反映市場變化的制度,而非盲目廢除或堅守18%的優惠利率。

再看改版後的二代健保,其將原先不必負擔健保費的股利、利息、執行業務所得等納入,確可減少原來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現象。然而,這些所得原來已須納所得稅,現在又要納健保費;但對於不必納所得稅的資本利得,政府卻為了怕被扣上打壓股市的罪名而不敢納入費基,可說是只求小公平而放任更大的不公平。

新版二代健保在倉促調整中推出,未經行政院正式審議,未公告周知,也未容許朝野立委詳細討論,即在大部分人民不知具體內容的情況下強行表決通過,不只違反標準的行政程序和民主原則,也使隱藏的很多不公平未被發現。

例如,以往依身分區分投保資格,採不同收費的不公平仍未消除;新納入補充保費的其他所得,未比照薪資設定收費上限,也不管被保險人在薪資方面已納多少保費都仍照收,這對有薪資、又有其他所得的人相對不公平;此外,有超高收入的人,則因高薪和單筆收入超過千萬的部分都不計費而獲益;至於獎金,本該如其他所得一樣計算健保費,卻規定超過四個月薪資的部分免收,好像是為常拿四個月獎金的公營事業和健保局員工量身訂做。政府強調,只有17%的民眾保費增加,而未思考只由這17%不見得是巨富的人承擔每年200億元新增保費是否公平。二代健保法案雖然通過了,但種種不公平將隨著民眾日益了解而逐漸浮現,政府當及早因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03781
改變 才能回應民意的期待
2011/01/10 09:4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1.10 02:58 am 
 
過去一年半來,政府推動很多影響巨大的改革措施,例如行政院組織再造、五都行政區升格改制、營所稅調降及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最近兩周更密集完成二代健保及軍教課稅修法工程。但是,這些重大改革並沒有為馬政府帶來很多掌聲,更未反映在馬總統及執政黨的民意支持度上。政府大力推動改革卻未孚民心,究竟問題出在那裡,政府實須深究並積極改善。

我們認為,政府確實有心改革,但犯了以下幾個根本錯誤,以致讓人民感受不到改革的誠意與決心:第一,推動改革缺乏完整藍圖及布局。從最近立法院通過二代健保改革及軍教課稅來看,兩者改革重點都是在強調公平與正義,都觸及到社會不同階級的責任分擔問題,但這兩項改革卻充分暴露出政府總體施政缺乏一貫理念與完整規劃。

事實上,二代健保與軍教課稅皆和政府財政問題息息相關。二代健保雖名為健康保險,但已充滿濟弱扶貧的社會福利觀念,並非一般民間保險的責任分擔制度,也弱化「使用者付費」的健保資源節省原則。健保制度改革如果朝社福方向傾斜,其虧損彌補理應由政府負起大部分責任,從社福支出項下加以補貼,不應再將責任加諸於普遍有利息及股利收入的薪資階層。

遺憾的是,政府面對財政赤字高築,卻遲遲不願大刀闊斧推動財政改革,反而在各種保費上和民眾錙銖必較。政府支出理應秉持撙節原則,但是,不論公共工程、經濟建設、教科文支出等,到處充斥缺乏效益、錦上添花的開支,甚至還有憑總統及行政院長在不同場合所開政策支票,就將數以百億、千億元計的開支輕易納入政府預算。相較之下,政府急於將彌補健保每年約200億元的虧損視為非做不可、最急迫的施政項目,如何讓廣大人民信服呢?

在落實租稅公平上,政府也讓人不敢恭維。政府推動遺贈稅及營所稅改革,都是在減輕富人及企業的租稅,雖具吸引資金等積極效益,仍不免犧牲了租稅公平。這次軍教課稅終能上路,只是改變不同薪資階層的租稅負擔,再加上「課多少、補多少」的附帶原則,對改善整體租稅公平起不了實質作用。在政府花錢如流水,租稅負擔又多數由薪資階層扛起的大環境下,一味加徵健保或其他保險的保費,致引發民眾強烈排拒心理,毫不令人意外。

再如政府推動ECFA,只見早收清單,後續推動連最起碼的粗略藍圖,迄今仍付之闕如;推動行政區劃改革,從最早構想的「三都」變成「五都」,甚至桃園即將升格變成第「六都」,此等應急式改革,在在顯示政府施政缺乏完整的理念與藍圖規劃,對民意支持沒有加分效果。

第二,推動改革缺乏落實執行的能力。改革是除舊布新、打破既得利益的作為,要順利推動,必須周詳計劃,廣泛宣傳,讓民眾都知道,然後施行。但是,政府推動改革,普遍缺乏充分的事前評估,也欠缺執行改革的細節與規劃,更沒有善盡宣導、祛除民眾疑慮的責任;幾乎所有改革都是邊做邊改,走一步算一步,結果當然得不到多數肯定與支持。

第三,推動改革太過重視選舉考量。政府各項重大改革經常充斥選舉考量與政治算計,遇有民意波動,改革方向就跟隨調整,甚至出現180度大轉彎。二代健保倉卒改變既有規劃及軍教課稅在短短一周內出現轉折,就是最典型的選舉導向改革。

五都選舉後,國內政治氛圍已出現明顯轉變,人民對馬政府的要求與期待較過去更高,政府施政作為必須回應民意,做出根本改變,才能彰顯改革的決心與成效,贏得人民的信賴與支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401427
顧爾德:馬英九是怠忽職守 不是謹守分際
2010/12/29 08:1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財訊 2010/12/28 
 重量級大老闆張榮發發火了,大罵馬英九「這款總統三歲囝仔也會做!」還說:「叫總統加油也沒用!」從挺馬到對馬失望,張大老闆很後悔白白浪費好多油,加在一輛發不動的汽車上。 
 
【文/顧爾德(新聞工作者)】
 
(財訊專欄作家:顧爾德)
 
如果張榮發只是因為自己的企圖意願受阻而批評執政者,其意見也許不見得全部成立。但是,批評馬英九總統不勇於任事的聲音不只來自張榮發。近三年來在很多政策推動上,馬英九的「謹守分際」其實已變成不作為的藉口。
張榮發的失望,讓人想到今年八月間,衛生署長楊志良被問到二代健保會不會過關時,他答道:「就算馬英九、蔡英文講好一定要過,就一定會過嗎?」其實不用馬和蔡講好,正如馬蕭兩人競選時標榜的口號:「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總統府、行政院到立法院都是國民黨掌控,卻還把搞了近十年的健保改革搞成四不像,不禁令人要問:這個完全執政的政黨,到底有沒有執政能力與負責擔當?

今年三月,楊志良因為二代健保改革受阻而萌生辭意,當時馬英九大力慰留。馬英九在總統府會議上大聲說:「不准楊志良離開」,以免楊志良「以後看到健保沒改好會難過」;接著馬英九出訪馬紹爾時也誇讚隨行的楊志良在健保改革表現傑出。四月間,馬英九聽取楊志良二代健保規畫案時,又一次背書,還指示二代健保要在民國一○一年上路。

楊志良人留下來了,但經過九個月二代健保還是沒有被立法院接受,草案被迫改得面目全非。不能否認,二代健保方案有缺失,但必須要問:這九個月以來,從衛生署、行政院到總統府,為這個草案做了哪些努力讓草案更完善,讓更多人了解二代健保?

政策歧異擺不平
總統還是無作為

楊志良未積極與社會對話,民間團體要求衛生署開更多公聽會,楊志良卻認為這會讓立法進度沒完沒了、「三十年都不夠」,他還批評民間團體不夠用功,不了解法案。楊志良有專業官僚的自信與自負,其結果卻讓廣大「不用功」的民眾不了解二代健保,對健保改革沒有切身利益的急迫感,也讓衛生署失去廣大民意後盾。

對於總統背書的重大政策,行政院未能在九個月之間與立法院溝通協商,這是怠惰還是靠勢?以為「完全執政」了,立院同志一定會罩行政院的法案?當立法院倒戈,吳敦義只得以「民意」的大帽子自我合理化,棄楊志良於不顧。

而馬英九呢?當自己背書的政策在行政立法部門協商受阻時,居然默不吭聲,那麼九月前他對楊志良以及法案的大力相挺是在做戲、糊弄嗎?馬英九的不作為絕非「謹守分際」而是「怠忽職守」。這種不作為讓部屬心寒,更讓人民對這位政治領袖失去信心。誰還會相信總統信誓旦旦要推動的政策?相信總統有決心要克服困難實現政見?有誰,還會認為這位總統具有領導能力?

扁案法官周占春的「總統職權說」引來批評;但看馬英九的表現,還真像周占春心目中的虛位元首。總統權責本來就應該主動統合五院的政策歧異,不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著政府內部吵翻天。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外匯市場遭國際投機客狙擊,當時行政院和央行對於匯率問題有不同意見,李登輝介入化解雙方歧見。二○○○年民進黨上台後,台灣面臨全球不景氣,陳水扁也出面請蕭萬長主持經發會。這些都是總統職權可以做也該做的事。雖說經發會有疊床架屋之嫌,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彰顯政治領導人決心要因應經濟危機,讓人民對政府有信心。

缺乏行動與熱情的總統
如何感動人民?

馬政府經常批評綠營「搞民粹」,但馬政府未能體認一點:好政策需要主政者積極向民眾推銷,這不是撒錢做置入行銷即可達到目的,因為那無法讓民眾感受到主政者的熱情,讓民眾對政策有感覺。美國專欄作家、歷史研究者賀格蘭(William Hogeland)最近在《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發表文章談民主黨誤解了民粹的茶葉黨。他指出,問題不在於茶葉黨是右派保守的,而在於民粹主義與民主黨菁英主義的矛盾。民粹不是右派專利,而民主黨人有一種菁英心態,認為自己提出的政策是符合多數人利益,他們常不解,中下階層為什麼不把選票投給符合自己利益的民主黨?賀格蘭提出的問題,正是歐巴馬健保政策遇到阻力的癥結。

馬英九等保守的藍色菁英和進步的民主黨菁英一樣,搞不懂自己提出立意良善的政策為何民眾不領情。馬英九當年會對原住民說出:「我把你們當人看,我要好好把你們教育。」雖出自善意,但也把其菁英心態表露無遺。這樣政治菁英缺乏民粹領袖的熱情,無法感動選民。馬基維利在《君王論》中談論國家盛衰時有一段精采的評述:

如果一個人採取謹慎、耐心的方式行動,時間與事態的發展情況說明他的行動是合適的,那麼他就獲得成功;但是如果時間與事態變了,他就失敗了,因為他沒有改變他的作法。......這是因為他不能離開天性驅使他走的路子,還因為他走一條路子亨通已久,他就不能說服自己離開這條路子。因此一個謹慎的人,到了需要採取迅猛行動的時候,他不知所措,結果他就毀滅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362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70696
「做對的事」 不可鄉愿
2010/12/15 10:2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10.12.14 02:44 pm 
 
前有美牛進口和H1N1疫苗政策,現在有二代健保和社會住宅政策,擴大而言還有教育部的補貼高中職學費及營養午餐政策,甚至內政部的陽台雨遮是否列入建物實坪的政策……,林林總總,這些是馬政府重要政策鬧出爭議的「一覽表」,總結的教訓卻只有一個:決策過程沒能做到「謀定而後動」。

健保被譏為「退回到1.5代」的風波還在延燒,打房政策和社會住宅話題又引發新的爭議。財經官員研擬推出40年低利房貸,立刻有人擔心讓年輕人房貸還到白髮猶揹債。而五都選舉前台北市轟轟烈烈的「小帝寶」國宅構想,不但中央不背書,現在連其他地段的規畫都受到附近居民抵制,市長一句「大家不同意就絕不蓋」,被視為政策又有變數。從中央到首都台北,房屋政策到底怎麼回事?社會住宅的大餅,是否營建署長所言「連個影子都還沒出來」才是實情?政府若只有「住者有其屋」的空頭承諾,卻無具體實踐的步驟和進度,這個議題恐怕又要成為下次選舉的票房毒藥了!

和二代健保的爭議如出一轍,房屋政策也是政府言之鑿鑿在先,碰到質疑即馬上退縮;一開始就沒有堅定的志向,試探民意過程裡又只想扮「好人」,沒有勇氣擇善固執。其結果,想討好所有的人,一定是幾頭都落空。吳內閣多少政策都從照顧庶民的良善立意出發,只不過規畫不夠周全就先誇大承諾,反而被民進黨抓到瑕疵而猛攻,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政策被迫轉彎甚至夭折,徒留「施政無魄力」、「政策反覆」、「沒有理想性」、「為德不卒」、「向利益妥協」等等惡評。

回顧這一連串政策爭議,執政者不能鄉愿,確定了目標就該義無反顧,一開始集思廣益審慎規畫,面對磨難則要一一溝通化解。馬總統本人只有在ECFA的大題目上表達出如此魄力,堅毅執行到底,終於也贏得民意支持。如今的健保和房屋政策,同樣關係著這一世代、甚至下一代的民生福祉,政府為「做對的事」要謀定而後動才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35059
我見我思-不沾鍋的境界與虛實
2010/12/14 16:5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14 中國時報 【張景為】

     不知道從何時起,不沾鍋,這三個字就如影隨形地跟著馬總統。按不沾鍋的字面看,原本是中性的;馬總統自己不也解釋過,凡是惡劣的、非法的、不合體制的壞鍋,他絕對不沾。但曾幾何時,很不幸的,如今當許多人提到馬總統不沾鍋的個性與風格時,幾乎都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綠營自然是大加抨擊,連藍軍都會搖頭嘆息,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憾。

     馬總統應該會委屈地認為這是積非成是,但這的確已成為他負面的烙印。前天他到澎湖視察,在與媒體餐敘時所說的話,再一次體現了外界觀感與馬自己認知上的盲點,乃至爭議。首先,對於連勝文遭槍擊案,馬總統說,因為兇手與槍枝都已找到,因此他對破案有信心,對案情他是保持距離,「我問都不問了」。

     馬總統的信心或許其來有自,也有安定人心的用意,但是他對案情強調的「保持距離」,與目前案情衍生的亂象與遲滯的進度,乃至社會人心的浮躁焦慮,顯然也有很大的距離。正因為連案的情況和三一九槍擊案完全不同,卻也搞到如今的真相難明,流言紛擾;偵辦方向從原先的將大(政治)壓小(治安),變成由小變大,再變成大小糾纏,等到不知何時案子破了,信心還能變成信任嗎?

     馬總統又說,對於司法案件,他從擔任法務部長以來的態度都一樣,「就是要躲得遠遠的」,對於司法個案,「即便有時候知道是不對的,都不能說」。這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完全符合馬總統一貫的理念,但聽在社會大眾耳裡,恐怕是怎一個怪字了得!

     馬總統強調的當然是司法個案,但即使明知是錯的也不能說,甚至是沒辦法,這套說法或邏輯,倒真是不沾鍋哲學的最高境界,非有極高的法律與語意學素養者,恐難參透箇中三昧。這就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受邀的一場餐會,主人與賓客中有些是馬的同學好友,席中不免談到馬的連任挑戰,當談到馬最常說的就是尊重體制時,有人脫口而出,與扁朝之踰越體制,濫權玩法相比,回歸體制務本固然甚好,但「若體制本身也出了問題」,又當如何?而以連案偵辦之亂、司法改革之遲緩且盡喪民心,難道不是體制鬆散、專業治理出了問題?除了保持距離、消極以對,難道別無它途?

     馬總統甚喜引用儒家學說,展現的是垂拱而治,己身先正的風格,對照扁朝時的某些亂象,固然頗有正本清源之範,但卻未能兼善天下。民進黨八年執政下來,在文官任用上留下若干違背體制、乖逆風氣與扭曲法規的問題,導致今日出現不少上令不能下行、政策與執行出現斷層落差的現象;何況今日並非承平安樂時代,民心望治甚殷,尊重體制可矣,但國家領導者除了為民表率,更必須以積極的態度與行動,不計毀譽,針對體制大刀闊斧強力改革,如果徒託體制自行,對於賦予大權的民選總統,必然會出現「選你何用」的質疑。

     國家元首所為何事?提供願景、激勵人心、明辨是非、導正風氣…皆是也,馬總統亦庶幾近之。但即使他再如何廉潔勤奮,唯獨在如何破除不沾鍋的魔咒上,始終困窘於民意的期待。如果不能先導正、改革體制,加上用人確實得法,又怎能奢談一切尊重體制?這不僅是馬總統邁向二○一二極大的路障,更考驗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與決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33170
南方朔觀點-政府的老三套:撇責任、扮無辜、裝可愛
2010/12/07 12:5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2-07 中國時報 【南方朔】

     上星期,立法院首次精彩的對話,立委就拿房價問題質詢財長李述德,他的答覆是房價飆漲你們去罵炒房客啊!為什麼要指責政府,偉大李部長的答覆,其實已具體而微的將當今政府那種撇責任、扮無辜、裝可愛的本質盡現無遺!其中透露出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近代學術有許多學科都在墮落沉淪,墮落得最多的即為政治學。古典的政治學關心民主人權,但也從不荒廢政治領導的掌舵角色,柏拉圖的《共和國》裡就稱領導者為舵手。後來英文的「政府」、「總督」及「州長」這個字即是拉丁字「舵手」的衍生字,它顯示出古典政治學是把國家領導人及政府的角色置於首要的地位,因而政府的責任感也當然成了政治哲學裡的核心價值。十九世紀美國著名建築師轉寫政治哲學的克蘭穆即指出一個國家若領導者缺乏責任心,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平庸的報應」。

     但這種關心領導及責任感的政治學傳統,在一九四○及六○年代後卻完全變了樣,一九四○年代許多國家都出現造成歷史災難的領導人,於是政治學在被驚嚇之餘,從此再也不敢談領導,彷彿談領導就是在鼓吹人治甚至是在為強人政治張目,因為不談領導問題,政治學遂開始墮落。當政治學墮落,它連帶的當然也造成了現實政治上的墮落,加上一九六○年代後全球進入媒體時代,於是政治的風景也就跟著大變,這種大變顯露在幾方面:

     一,政治學不談領導,於是領導學這個學術分枝遂由政治移往企管學,隨著它在企管這個領域的慢慢發展,到了近年來它已回頭撈向政治學。

     二,政治領袖變得沒有責任心,只知道媒體作秀,於是「表演政治」(performing politics)日益當道,擅長表演而拙於治理,遇到關鍵就撇責任、扮無辜這種現象遂告出現。人人都知道,房價的飆漲乃是賦稅政策、金融及所得政策的產物,去年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J. Shiller)在《次貸解答》一書裡,研究百年來美國房價史,房屋建造成本的變動,認為百年來美國房價都以極緩的速度上漲,只有二○○○年後像坐了火箭一樣一飛沖天,這即是金融政策所致。台灣房價飆漲亦然,這怎麼可能用扮無辜、裝可愛來搪塞。

     三,當一個政府缺乏了責任心與擔當,它就自然而然養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就讓社會裡的「交戰元素」(Warring element)自己打成一團,或者它就隱身暗處展開操弄,或者坐待兩邊打出一個結果,才來撿收成果,這種領導因畏首畏尾,重大問題已不會有自己的立場,美國學者,研究出名經濟學的柯文(Tyler Cowen)早已指出,媒體民主會造成鄉愿式人物的抬頭,扮無辜、裝可愛這種品質會大盛。除此之外,它還有一種撇責任的機制,那就是把「公共問題私人化」,例如政府有責任替老百姓營造出差堪滿意的生存環境,而它不在這方面承擔起責任,反而會說「你失業是你的競爭力不足」,「國民自己要提升個人競爭力」等等說詞。這就是典型的把「公共問題私人化」,在一個「所有問題都被私人化」的社會,政府儼然已不必負任何責任,我們還要這樣的政府幹什麼?

     當今台灣的政治,重建政府的責任心和擔當感已成了最重要的急務。一個永遠躲在暗處,只會撇責任、扮無辜、裝可愛,讓老百姓自己打罵不休,或者藉著「公共問題私人化」的運作模式,讓自己和一切責任都保持距離的政府,很快就會被老百姓看破手腳而加以放棄。近年來,台灣社會的無力感日深,用英美的話來說,台灣社會可以說已處於一種「精疲力竭」(Exhaustion)的心理狀態,大家都希望台灣社會往政府更有責任心與擔當感的方向去轉型,但人們轉型之聲雖高喊了許久,但統治者們撇責任、裝無辜、扮可愛的習性卻還是一成不變,於是精疲力竭之感遂油然而生。而了解社會心理變化的都知道,精疲力竭的人心通常都是大改變的前兆,但願統治者們能體會老百姓精疲力竭的心聲!(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315861
消失的馬迷 為何沒FU了
2010/10/31 07:1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新輝/巡迴採訪報導】 2010.10.31 03:25 am 
 
「數字是冷冰冰的,人民感受才是熱烘烘的。」這是馬總統擔任法務部長時說的經典名言。

二○一○年經濟成長率不斷向上修正,失業率有機會在年底降至五趴以下,吳敦義在立法院喜孜孜露出牙齒說:「經濟是該升的升,該降的降。」拚經濟外,政治、司法、教育的改革步伐從未停過,為什麼人民還是感受不到?

員警說,馬政府上台,就推動公務員退休從七五制延長八五制、軍教課稅,「都是阿扁不會做的事」,馬總統把改革掛嘴邊,但他改革的對象都是兩年前支持他的基層公務員,「改革成績單再亮,我們的感受是冷冰冰的。」

在中部唸大學的蔡克斯,最近在網路發起挽救彩虹眷村。他說,扁案讓成千上萬曾經挺扁的年輕人在二○○八年「棄扁投馬」。去年八八水災,馬英九對災民說「你不是見到我了嗎?」挺馬的年輕人對馬英九沒有「FU」了。

兩年前總統大選,教育界與家長發出「誰換掉杜正勝就支持誰」的怒吼。馬政府上台兩年多,教育部端出的教改政策,一樣看不見方向。高雄市國中的劉老師說,學生壓力有增無減,「這種失望感不輸『馬上好』的口號。」

「馬英九用賴幸媛,不撤換陳聰明,深藍的人看見我就罵」,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主委潘家森曾經試圖將深藍選民的抱怨向馬總統反映,但「馬式風格」不動如山。

三重市長李乾龍坐在市長的辦公室,叫他的秘書找出日前接受媒體專訪的資料,翻出標題為「馬英九人情世故做得不夠」的報導。

「眼裡沒看到七百多萬票支持者的感受,只關心五百多萬票反對他的人的感覺」,李乾龍說,這是馬英九做出最讓「馬迷」傷心的事。去年三合一選舉及幾次立委補選,馬到處為黨籍候選人背書,深藍的人就是不願出來投票。

高雄左營眷村六、七位里長談到馬英九,每個人就像滿水位的水庫,滿腔怨氣等著傾洩。劉里長說,兩年前眷村聽到馬英九要來,大家扶老攜幼,站兩個小時不嫌累。前幾天,馬幫黃昭順站台,才一個小時,眷村的人走掉只剩一半,「對馬的那種感覺沒啦、淡囉!」

梁里長一旁打岔說,如果馬英九明年敢釋放陳水扁,我們一定會包遊覽車到總統府抗議。

台南市大林國宅里長王安國說,上個月他到台北領獎,聽台北深藍朋友說,馬英九沒魄力,「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坐在旁邊的陳伯伯用濃濃鄉音說「對啊」,馬英九不像吳敦義有魄力,吳敦義在立法院敢跟民進黨鬥,民進黨的人都講不出來,「這才叫魄力。」

「馬迷」消退,藍營天王與中生代也很擔憂。高雄市長候選人黃昭順說,陸續幾樁司法判決離譜事件,民眾都把帳算到馬總統的頭上。

藍營「人氣王」台中市長胡志強談到藍軍選民熱情不再,大聲發出「哎」的聲音。「救民調要靠政績」,說完又再一次嘆氣。

新北市長候選人朱立倫也說,像去年縣市長選舉或下個月五都選舉,總統牌的作用是政策背書,「政治明星的時代會愈來愈遠」,支持者以後會愈來愈注重候選人本身努力與條件。

五年前以「馬隊長」廣告光復失陷十六年的台北縣的周錫瑋說,民意如流水,老百姓心中會有一把尺在看政治人物。

兩年前,七百六十多萬「熱呼呼」的選民迷馬,兩年後,嘆氣聲此起彼落,馬部長昔日一番話,解釋今日馬迷感覺不再的原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248788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