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1 工商時報 薛孟杰/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指出,解決失業率,其實是加強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工作,據估計,自台灣流出去的資金達到四、五兆元以上,政府應該設法將資金吸引回來,創造就業機會,經濟力才會成長。
王金平在離開教職,尚未從政前,曾負責家族的食品加工業,親身見證傳統產業的繁榮,如今目睹傳統產業的失落,心裡感受特別深刻。
「我主張應該吸引更多產業回流台灣。在企業外移後,留下失業率高漲的問題,我常到中南部,台中幾個工業區廠房幾乎是空的,所以我對主計處公布失業率僅在四%左右,很懷疑統計可能出問題。」王金平說道。
當務之急,政府必須拿出好條件,趕快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他說,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創造工作機會,讓人民充分就業,消費自然會萎縮,不利經濟發展,「我是生意人出身,與政治人物不同,我比較務實。」
政府該檢討的事,第一項是租稅制度。王金平指出,台灣的遺贈稅明顯高於鄰近國家,所得稅率也偏高,例如,香港所得稅率為一六.五%,但我國最高級距仍是四○%。稅率太高,資金自然會出走,因此在配合國家總體財政收支下,稅制確應檢討。
此外,政府應該積極輔導傳產升級轉型,以國內目前的人才與資源,絕對做得到,關鍵在政府有沒有心。
王金平表示,紡織品產業近年被外界形容是「夕陽產業」,但去年台灣紡織業總產值六千多億,排名台灣第二,主要關鍵就是附加了許多價值,提高了競爭力。
另以農業為例指出,很多人認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會大受衝擊,但是王金平說,經過不斷的研發與輔導,農業相關產業年產值已經提高到一兆三千多億,佔GDP一三%,顯見在當前的全球化市場,只要產品適合,就可以擴展市場。如果台灣能夠引進國際級的人才,努力研發,商品就會有機會銷售到全世界。
王金平指出,「我做過生意,個性比較務實,也較能理解企業界的需求」,事實上,政府能夠提供的資源很多,但產業界未必瞭解,所以政府也要盡力讓大家知道才能吸引投資、拼經濟、降低失業率。
各種的研究機構就是一例,如果這些機構能輔導廠商慢慢提高規模、形成聚落,就會有機會成為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台灣的精密工業越做越好、IC產業傲視全球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出來的,這些成功模式,也值得傳統產業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