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青少年找工作充滿陷阱,相約出遊也怕遇上危險,《蘋果》希望籍由真實案例提醒家長和青少年,度過一個平安的暑假。
系列報導之三十九
我是一名南部某大學的女大三生,為增廣見聞、培養語文能力,說服父母親讓我暑假到海外短期遊學,參考了多家遊學代辦中心的廣告後,最後我看中一家宣稱可「在知名學府學習」、「與外國學生一起上課」,且安排寄宿家庭、體驗當地生活。
我滿懷希望地繳了十多萬元的遊學費,但是直到繳完錢踏上異國土地後,我才發現事情不對勁。原來代辦中心只是向國外大學租借教室,根本不是國外大學自己辦的暑期課程,他們不知從哪請來幾名外國人上課,課程內容也僅於講英文、逛校園,我甚至懷疑他們是否具有合格教師證照。
寄宿環境治安差
更糟的是,我在國外寄宿家庭的那段時間,女主人常睡到很晚,趕不及準備早餐,我只好靠吃泡麵、麵包填肚子,加上住家附近治安也不好,下了課就趕緊回到寄宿家庭,傍晚過後幾乎都不敢外出,生活環境比在國內更惡劣。回台後,我憤而向業者抱怨,對方卻推說廣告「僅供參考」,氣得我快暈倒。突發中心採訪整理
遊學被騙示意圖
寄宿家庭環境不好,女主人常晚起,早餐只好吃泡麵。
報你知
可拍照蒐證回國投訴
台北縣消保官梁明圳表示,在留學、遊學前,應冷靜地挑選遊學方案,特別是審慎閱讀消費契約、業者證照及口碑,並確認商品服務品質後再簽契約,同時,業者的廣告與口頭約定均有契約效力,所謂「廣告」更非僅供參考,民眾可以拍照蒐集證據後,回國後向消基會等單位投訴不良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