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陳亭羽】 2007.04.15 02:47 am
【源起】
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結構邁向高齡化,截至2006年8月底止,老年人口人數已達總人口數的9.86%,老化指數為53.9%。推估至2020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之比率為14%,2030年甚至增加到22.6%。
台灣地區邁入高齡化社會後,最直接的衝擊是年長者的醫療與照護議題。隨著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居住型態改變(三代同堂轉變成核心家庭),年長者與子女同住的比率逐年下降(2000年為67.79%,2002年為61.7%),年長者選擇住進安養護機構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2000年為5.59%;2002年為7.51%)。
因應人口結構轉變,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提出規劃建設「長庚養生文化村」,希望以長庚體系專業醫療資源,包括從培育醫護人才的長庚大學及長庚技術學院,到提供醫療服務的長庚醫院,皆致力營造協助年長者建立獨立自主且具尊嚴的生活,並透過經驗交流和智慧傳承,達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目標。
【特點】
養生文化村以老人住宅為名義申請登記,自1991年起,歷經七年的籌劃,於1998年開始建造,並在2004年3月開放第一階段預約登記,總戶數為3,849戶,占地34公頃。其特點是在長庚體系厚實的醫療基礎上,開國內先例,以「連續性照護退休社區」(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型態,規劃合於經濟規模的社區。
除訂製符合國人居住的無障礙住宅、社區醫院、社區活動設施,並在社區內建構協助年長者生活,和失能照護的支持系統,包含護理之家、日間照護、居家服務、居家護理、緊急呼叫系統等項目,提供年長者在健康階段的預防保健,和失能階段的生活協助與全程長期照護安排。藉由飲食、運動、生活作息與居住環境的配合,達到「養生」的目的。
有別於一般照護機構的擁塞,養生文化村採開放社區構建,較一般社區有更多的綠地空間,無障礙環境和活動設施,並依居家型式建造年長者生活的單元設施,注重和外界保持開放的往來關係。
居民可依個人專長與喜好,於銀髮學園開班授課,還有圖書館、研究室、和全區網路化配備可供使用。養生文化村鼓勵居民過獨立自主的生活,透過養生、保健、營養等課程,形成養生風氣,使年長者自發性的重視保健與養生。除提出如採連續式照護、社區內自建照護支持系統以外,推動社區參與,鼓勵獨立自主生活,藉由各種活動與課程,豐富的「文化」生活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
【設計】
養生文化村以連續式照護型態構建,依下列五大重點規劃:
一、建立健康醫療:每天透過長庚醫院的醫療體系及電腦管控,建立自動化及有效的健康管理。
二、完整的硬體設施:無障礙環境與豐富多元的活動空間。
三、服務措施:提供生活協助或個人化服務,並有緊急呼叫系統、總機系統、門禁安全監控系統等輔助服務。
四、協助財務規劃:規劃「養生優惠存款方案」,提供優惠的高利率記息,且確保其儲蓄的安全性。
五、社區參與:養生文化村鼓勵獨立自主生活,期望形成社區文化價值。
以22坪的房間為例,皆設置寬敞的玄關、客廳,讓居民感覺舒適與無拘束。廁所內配有自動化控溫及沖洗馬桶,還有對乘坐輪椅者特別設計的洗手台,除去易發生意外的浴缸,改為淋浴用的椅子。包括廁所和臥室都有緊急照護與呼叫急救設備。
還有生命連線系統,讓居民隨身攜帶,照護居民在自己房間以外的安全。
養生文化村另規劃四大類的健康照護服務,包括緊急健康照護、一般健康照護、預防保健與健康檢查等健康促進及飲食運動等生活照護。
此外,為了讓居民能活到老、學到老,及能將自己的知識經驗傳承下去,因此成立銀髮學苑,內有靜態作品展示中心和動態的演藝廳,也邀請各界機關團體到此展示、表演,以豐富居民生活,建立村內外休閒活動交流網絡,活絡氣氛,保持村內年長者與外界的聯結。
【挑戰】
雖然社會各界看好養生文化村的發展,但在法規、文化等層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固有傳統崇重孝道,奉養父母為人子女應恪遵的社會規範;又因中國人是以家庭為重心,生老病死都由家庭負責照顧,要如何扭轉傳統道德觀念,將年邁雙親送至養生文化村居住,為一大課題。
其次,為了回饋社會,養生文化村現行的訂價遠低於其他提供連續性照護的機構,但又希望早日達到損益平衡,應如何因應實際狀況調整價格?
再者,林口地區氣候不佳、且養生文化村交通不便,是否會使有意願的人因而卻步?醫療服務是否滿足居民所需?社區周遭的安全管理能力經不經得起考驗?以及居民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會否為養生文化村的長期營運帶來負面影響?不同次文化的居民是否能相處融洽?養生文化村的新形態會如何掀起台灣安老機構的照護機構的風暴?這些都是養生文化村必須面臨及解決的種種難題。
目前台灣現階段對於年長者的照護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從內政部的統計可知,30年後,台灣每五人便有一人為年長者。雖然養生文化村目前的入住率未達預期、知名度尚未打開,但從未來高齡化趨勢來分析,仍有極高的市場潛力。
養生文化村有長庚醫學中心做為支柱,健全的軟體與硬體設備,社區內更有豐富的動靜態活動,它的營運有助於改變社會大眾對於「銀髮社區」的觀念。無論如何,在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養生文化村頗有先見之明。
(作者是長庚大學企管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