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連續9年列入國人年度十大死因,去年更有超過4000人死於自殺。雖然自殺是很複雜的社會問題,但國內外資料都顯示,自殺行為發生之前不只有跡可尋、更可以有效積極預防,讓悲劇不要發生。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無論是國內外的資料都顯示,50%以上自殺身亡的個案,生前都曾經向身邊的親友,間接或直接透露過訊息,或接觸過非精神科的醫療,因此,想要自殺的人,絕對不是突發,只是週遭的人敏感度不夠,自殺其實是可以預防。
依據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廖士程的分析,台灣自殺死亡率近10年來呈現攀升趨勢,且分散在各年齡層。以去年死亡的4282人中,7成都是男性、3成為女性。自殺死亡以45歲到64歲以上增加最為明顯;而離婚者的自殺死亡率增幅也比已婚者高出許多;而一年12個月間,5月份是自殺死亡的高峰。
廖士程的分析也引述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鄭泰安在東台灣的自殺研究發現,97%的自殺死亡者為精神病患,其中最主要診斷是憂鬱性疾病;且將近6成的自殺死亡者,自殺前3個月曾看過醫師,但通常看的都不是精神科。而在自殺未遂後的3到6個月間,有很高風險會再度嘗試自殺。因此,對於這一個自殺的高危險群的關懷、介入與協助十分重要,自殺防治需要不同領域的人來幫忙。
衛生署也在昨天出版「自殺防範指引」手冊,並透過衛生局、公會與教育單位,印行一萬本免費提供給一般科醫師、基層醫療人員、學校老師、矯正機構人員、媒體工作者、倖存者團體(自殺遺族)等人,在面對自殺者時的處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