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器報到!8千億軍備它最搶手 交機前「飛了」30架
2019-04-01 08:00聯合報 記者
程嘉文/報導
M1A2戰車發射120公釐主砲。圖/美國陸軍檔案照
2019應該是國軍新武器採購的豐收年。空軍證實已經向美國送出增購F-16V戰鬥機的「發價書需求信函」,預期獲准機會不小;海軍上周在立院國防委員會祕密會議中表示,國造潛艦(IDS)所需的裝備,都已經取得出口許可;陸軍也證實,期盼多年的美製M1A2戰車,如今終於也已走到送出發價書需求信函的階段,離宣布出售僅剩一步。
蔡英文總統視察天弓三型飛彈發射車,這是天弓三型分發部隊服役之後首度曝光。圖/軍聞社
對於國軍來說,代表許多服役多年的「老爺」武器,終於可以汰換。然而新式武器都價格不菲:如果不算上述的三大軍購,光是正在進行的重大軍事投資,總金額就已經超過新台幣8000億元。
陸軍近年最大軍事投資花在航空,例如30架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預算就達635億元。圖/軍聞社
陸軍:近年花錢最多是直升機
中華民國陸軍雖然「家大業大」、編制員額大於海空軍總和,但因為台灣是海島,因此裝備更新的優先度上,往往也落後另外兩個軍種。
過去幾年,陸軍最大的投資案,都集中在直升機方面:包括已經完成的「天鷹」專案,採購30架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耗資635億元;目前還在進行、預計109年度完成的「天鳶」專案,採購60架UH-60黑鷹直升機,總價847億元。龐大的開銷讓真正在地上跑的步兵、砲兵、裝甲兵,看了只能流口水。
UH-60黑鷹直升機。(美國國防部檔案照)
另外黑鷹直升機交機前,就被馬政府、蔡政府先後各移撥15架給空勤總隊與空軍救護隊,最後陸軍到手只剩30架。媒體報導陸軍有意建案再增購30架,不過陸軍司令部隨即否認。
從氣墊登陸載具駛下的M1系列戰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盼了多年總算露出曙光的M1戰車
陸軍其他正在進行的重大投資,包括國造「雲豹」裝甲車,總共採購662輛,預算569億,112年完成。與海軍合購刺針防空飛彈,133億,114年完成。
國軍的主力戰車是國造CM11(M48H)與美製M60A3,兩者性能接近,都使用105公釐主砲,比起中共最新一代的99式戰車,性能相形見絀。陸軍很早就提出採購美軍現役的M1戰車,不過即使在國軍內部,對於添購戰車的必要性也一直有辯論。如今樓梯響了多年之後,終於要「人下來」:國防部證實,已經在108年度預算中,編列採購M1A2的先期作業費,放在機密項目,預計等到美國正式批准出售,才會轉列公開預算。採購M1A2的總數,據傳是108輛,金額在新台幣200至300億之間。
國造雲豹裝甲車。圖/軍聞社
空軍第一線接敵 開銷也最大
空軍身為防衛第一線,預算分配最多。目前正在付款中的軍事投資,最貴的是愛國者三型飛彈,總價1791億,預計110年度完成;現役F-16A/B戰鬥機性能提升的「鳳展」專案,總價1420億元,112年完成;自製天弓三型飛彈,總價748億,113年完成;國造高級教練機,總價686億,原型機預計今年出廠、明年試飛,總共要造66架,全案117年完成。
F-16V戰機軍購案,可能被有心人士從國安議題轉化為台獨議題。圖為國軍F-16戰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加上預估總價約為2500億元的增購F-16V(正式型號應為F-16C/D Block72)「鳳揚」專案,總價超過7000億元。
不過,空軍需要汰舊換新,或是執行性能提升的機種,同樣不少:現役C-130H運輸機目前有20架(包含1架專門執行電戰任務),分別於1986至1997年間購入,大部分機齡已經超過30年。在目前國軍沒有其他戰術運輸機的情況下,C-130任務沉重,機體已經出現老化現象。不管是採購新款的C-130J,或是將現有機隊深度翻修、進行性能重建,都要花一筆錢。
空軍C-130運輸機服役逾卅年,需要汰換或性能提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空軍教練機分為初級與高級:高教機已經選定漢翔從經國號改良而來的T-5教練機,現役初教機是美製T-34C,從1980年代前半就服役,機齡同樣超過卅年,也已經到了該找後繼者的時候。
海軍雖然目前是亞軍 但「後勢可期」
海軍目前最大軍投案是國造潛艦,包括一階段「合約設計」與二階段「原型艦建造」,總計523億,114年完成。海軍估計,未來如果進入量產,每一艘的成本大約為250億元。依據先前估計,海軍要建造8艘IDS,搭配兩艘現役的荷蘭劍龍級潛艦,才足以構成有效執行台灣周邊海域水下作戰的能量。
海軍除了新造潛艦,現役兩艘荷蘭製劍龍級潛艦,也正在進行性能提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艘現役的劍龍級潛艦,由於也已經服役30年,目前正在進行性能提升,包括換裝新式的美製戰鬥系統、電戰系統(預計未來IDS也將使用同級產品),另外也增購24枚美製Mk48魚雷,汰換已經陳舊的德國(印尼製)SUT魚雷,總共要131億元,117年度完成。由於每艘劍龍級可以攜帶18~20枚魚雷,加上必須維持一定庫存量,因此24枚數量絕對不夠,更不用說IDS服役之後,更需進一步增購。
由於「國艦國造」是蔡政府揭櫫的政策,因此海軍目前手頭有多個造艦案正在進行:60艘飛彈突擊艇,總共316億,118年完成;飛彈巡防艦原型艦1艘,245億,115年完成,預計將取代6艘船齡近50年的濟陽級(諾克斯)巡防艦;沱江級飛彈巡邏艦量產第一批3艘,164億,114年完成,預計逐步取代錦江級巡邏艦(現役12艘);岸基雄風二型飛彈,136億,112年完成;新款方陣快砲21門,101億,114年完成;兩棲船塢運輸艦(LPD)原型艦,73億,111年完成,將取代現役7艘中海級、2艘中和級、1艘旭海級登陸艦;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突擊車36輛,58億,110年完成;新型救難艦原型艦,36億,112年完成,預計取代現役5艘大同級與2艘大湖級救難艦。
海軍陸戰隊AAV-7兩棲突擊車向灘頭前進,同時施放煙幕彈。(軍聞社)
原型艦造價不菲 量產開銷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造艦計畫中,除了飛彈突擊艇預計產量就是60艘之外,其他潛艦、巡防艦、兩棲船塢運輸艦、救難艦,都只是建造第一艘原型艦,日後仍須量產。雖然量產後的單價將低於原型艦,也應該不會一比一進行汰換,但是總價仍然相當驚人。尤其現役等到上述造艦計畫開始量產,海軍最強的紀德級驅逐艦,以及成功級(派里)、康定級(拉法葉)巡防艦,也已經到了該汰換的年紀,屆時更是所費不貲。
因此,雖然目前海軍的軍事投資預算不及空軍,但未來卻漲勢可期,很有機會超越空軍,奪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