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讚漢光演習「看見國軍戰力」 軍事迷卻譏像作秀?
2018-06-18 08:00聯合報 記者
程嘉文╱報導
日前結束的國軍漢光34號演習,「高潮」是6月7日在清泉崗的空降與反空降操演。
在40分鐘過程中,擔任假想敵的「紅軍」先以跳傘與直升機,對清泉崗機場發動突襲,並且由C-130運輸機空投悍馬車。
負責防衛的「藍軍」除戰機攻擊,也動用直升機、戰車、裝甲車、煙幕發射車等各式裝備,對敵軍發動反擊,最後成功將入侵的紅軍殲滅,「收復」清泉崗。整個過程40分鐘一氣呵成,各個科目轉折中毫無冷場。
蔡英文總統隨後致詞時表示,國防戰力建立在「實」上。自己4月親自到蘇澳測考海軍艦隊快速反應,5日在九鵬基地視導防空飛彈射擊,加上今天的清泉崗操演,「國軍的戰力,我確確實實看到了」。
總統當真「確確實實」看到國軍戰力?
然而這場蔡總統「確確實實看到國軍戰力」的操演,卻在網路軍事討論區,引發相當大爭議。有人質疑,操演完全不符合戰鬥實況,反而像是「演戲」,例如紅軍遭到藍軍反擊時,明明已經占領房屋,卻不利用房屋作掩蔽,卻跑到戶外和藍軍對打。甚至雙方士兵乾脆把步槍背到背後,演出徒手搏擊。
至於總統致詞中提到的其他幾次操演,是否能符合「確實」,同樣令人質疑。
4月13日的「戰備抽測」,其實是國安單位因應習近平在海南島校閱解放軍艦隊,為了民心士氣考量,也要讓蔡總統校閱國軍艦隊,因此以「戰備抽測」為名進行。
但既然是「抽測」,理應在無預警下實施,結果各部隊早已演練多次,總統一聲令下,不僅艦艇在幾分鐘內全部出港,甚至駐地在20多公里外的陸軍蘭指部「雲豹」裝甲車,也在第一時間就出現在總統面前,執行港區戒備任務。
6月5日在九鵬舉行的精準彈藥射擊,執行空對空天劍飛彈射擊的戰機,在完成射擊後飛離時,卻施放大量火焰干擾彈。發射火焰彈的目的,是為避免被對方的追熱飛彈鎖定,但「精準彈藥射擊」是各式飛彈的試射打靶,本身並無其他戰術想定。空軍與地面上都沒有敵軍,此時大放火焰彈,唯一目的就是壯觀。
同樣例子,蔡總統於上周一前往台中新社的陸軍602旅視導。軍方特意展出最新的「空中狙擊」編組,由黑鷹直升機搭載狙擊手,攜帶12.7公釐口徑的M107A1重型狙擊槍,從空中對目標發動狙擊。
但是照片曝光後,除了狙擊手架槍的方式,被質疑會因飛機震動而失去準頭;此外直升機本身就是龐大噪音源,但M107狙擊槍上卻裝了消音器,在國外類似空中狙擊編組中,從沒有裝上消音器的例子。外界不免又質疑,是否因為M107的消音器長度達一英尺,「裝在槍口上比較炫」。
陸航602旅展示搭配黑鷹直升機的空中狙擊組,但架槍方式,以及槍口裝上消音器,卻也引發軍迷質疑。 圖/總統府提供
國軍官員坦言 「我們也不想做」
對於操演不符現實的聲音,國防部高階將領坦言,清泉崗操演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和外界溝通」,向長官與社會大眾展現國軍的戰力。因為要將大量的元素融合在短短40分鐘裡,因為要讓觀眾看得到,所以往往必須採取「縮短時間」、「縮短距離」方式進行,的確很多部分與實戰會出現落差。「如果單站在國防部的立場,我們也不想做,但是不行啊!」。
不過將領指出,雖然許多想定不見得符合戰場實況,但這絕對是一場成功的「戰技展示」。尤其將多項科目濃縮到40分鐘舉行,出動70多架次戰機與直升機,過程中毫無空檔與「冷場」與危險發生,相當程度展現指揮管制能力與訓練精熟度。
進行完飛彈試射的經國號戰機,即使並沒有想定敵情,戰機也未進行任何閃避動作,卻在參觀台上空施放火焰彈。 圖/軍聞社
近日來訪的史瓦帝尼(史瓦濟蘭)國王恩史瓦帝三世,也參觀了清泉崗操演,成為漢光演習卅多年來第一位「國家級外賓」。軍方官員透露,由於史國已經是我國唯一非洲友邦,這次恩史瓦帝國王來訪,府方盡力安排參觀。
由於史國是內陸國,史王曾表示很想看看海軍作戰,府方為此提議,請國防部比照民國103年馬英九總統的前例,舉辦一場艦隊海上校閱。
蔡英文總統(右)以軍禮歡迎史瓦帝尼王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但國防部表示漢光演習科目已經排定,不可能作這麼大的變化,因此才改為邀請史王與總統一起參觀空降/反空降操演,並且將「聲光規模」加大。
總統與媒體 正是使演習不實的最大因素
而在總統視導之外,其他的國軍演訓,真實度其實高得多。舉例而言,今年漢光演習中,陸軍機步269旅,就在新竹湖口與海軍陸戰隊66旅,進行對抗操演。
在官兵中午吃飯,或替戰車加油的過程中,裁判官會無預警突然宣布「敵情」,迫使官兵必須採取警戒動作;過程中記者也遭遇,悍馬車突然拋錨,或是戰車上的機槍故障無法連發等意外「糗事」。
在操演過程中,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陳寶餘上將曾經到場視察,但上將只是旁觀者,現場官兵完全沒有配合長官到來而改變動作,甚至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有高階長官到場。
然而269旅與66旅的操演,全程長達五天四夜,就算花一天或半天的時間,也不可能看到所有科目。
6月7日的清泉崗反空降操演,假想敵放棄據守的房屋,跑到開闊地上與防衛軍「決鬥」,甚至演出徒手肉搏,遭外界抨擊背離現實。 記者程嘉文/攝影
反之,6月7日總統在清泉崗一共停留90分鐘,前一半是在基地各處檢閱各部隊的戰備情況,後一半才是操演,在40分鐘內要盡可能展示各種武器性能與各種官兵戰技,而且都要讓包括總統、史王與中外媒體都能看到、拍攝到,自然「故事」就變得脫離現實。
美軍演習「沒有預演」
「軍情與航空」版主施孝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台灣,對軍事新聞有興趣的閱聽人,應該都很習慣「預演」或「預校」一詞。每次重大演訓、典禮,國軍總習慣一練再練,等到最後一次才是正式操演。
對此,先前曾經多次採訪太平洋區美軍演習的「軍情與航空」版主施孝瑋說,台灣記者採訪美軍演習,第一件文化衝擊就是,美軍的演習從來沒有「預演」這種東西。演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參演官兵盡可能去體會戰場實況。
他指出,雖然媒體可以申請採訪美軍演習,但基本上記者處於旁觀者角色,演習流程幾乎完全不考慮媒體。因此記者可能在航空母艦上看了半天各式戰機起降,戰機起飛時攜帶炸彈,返航時炸彈已經不見了,但卻看不到飛機炸射目標的畫面,甚至連目標是什麼,軍方都不見得告訴你。
換言之,身為旁觀者的記者,對於演習的全貌,只能瞎子摸象,碰觸到很小的一部分。至於整體的想定、雙方實施的戰術作為,不但不會向「觀眾」透露,往往是隨機反應,更不可能事先預演。
「演訓」與「作秀」混為一談
「漢光34號演習」實兵演練,空軍防空部隊於屏東九鵬基地進行天弓2型防空飛彈實彈射擊,並且成功命中目標。 圖/國防部提供
雖然國軍的公開操演,往往淪為「演重於訓」甚至「演而不訓」,然而不能否認,在如今標榜全民國防的時代,來自民間甚至執政高層的支持與肯定,對國軍絕對必要。而各式裝備人員的戰技秀,縱使未必符合現實,的確在宣傳上「很好看」。
因此,例如各軍事基地開放、甚至如清泉崗操演這類「火力秀」,都不能說沒有價值。但軍方必須體會,「秀」與「演訓」的目標不同,不應該混為一談。「秀」就是把國軍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全國大眾,過程必須反覆演練、一氣呵成,節目應該環環相扣、絕無瑕疵;「演訓」則絕對不是為了好看,過程很可能沈悶、冗長、乏味,甚至充滿各種「突槌」,但也就是要藉著諸多不完美,讓各級官兵都能夠盡可能接近戰場上實際情形,未來當真遇上狀況發生,才不至陌生不知所措。
以我國的近鄰日本而言,陸上自衛隊每年舉辦「富士總合火力演習」,主要目的就是對國內外進行火力展示。既然是火力展示,因此不必考慮戰場實況,讓各種武器輪流上陣展現最大威力。外界也都曉得,富士火演本來就是火力展示,不必就此去判斷自衛隊的戰法合不合理。而在富士火演之外,自衛隊當然還有其他比較真實(但卻比較不好看)的演習。
回到國內,國防部近年逐漸體會宣傳、即所謂「戰略溝通」的重要性,在政黨輪替後,新的國安團隊更是對此高度重視。然而卻常出現「買櫝還珠」流弊,因為重視對外戰略溝通,就拿演訓的真實度作為犧牲品。軍方必須體認,演訓的擬真與從難,是不可退讓的堅持;國安團隊必須體認,必須給軍方足夠的資源,軍方才能兼顧演訓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