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國防安全研究院何以「尾巴搖狗」?
國軍F-16戰機。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清元/攝影
國防部出資一億兩千萬成立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國防科技趨勢」、「中共政軍發展」、「印太區域安全」三項年度研究報告。但從內容看來,這場「開鑼秀」沒有太多專業成績,急於政治表態的用心卻很明顯。
發展國防產業,是現任政府高度強調的政策。大方向雖然正確,國防安全研究院提出的許多建議,卻實在令人難以恭維。例如提議與美國合組聯盟,建造柴電潛艦銷往其他國家;又如F-15、F-16、F-18等戰機的晶片有些已停產,台灣廠商可運用舊式八吋晶圓機台的閒置產能,生產高價軍規晶片,補充全球美製機隊零件替換所需,創造雙贏。
這些計畫聽起來萬分美好,卻根本一廂情願,毫無可行性。如果美國願意和其他國家「雙贏」,願意讓盟邦在軍武產業商機中分一杯羹,會想爭取的絕對不會只有我方。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具備哪些政治上便利性,或在技術面擁有特別優勢,值得華府青眼相看?
此外,報告一律以「中國」稱呼對岸,強調民進黨政府秉持「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立場,仍遭中國政軍威脅。報告還搭配時事,表示中國不僅正以假消息對台灣選舉進行政治干預,未來還可能干預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進一步染指印太區域的民主體制。換言之,反制中國假消息不只保衛台灣,甚至是維護世界和平。
這種論述當然極度符合當今執政黨的一貫口徑,但是單位成立後的第一本報告,就如此不避諱把自己抹上政治正確色彩,未來不管民進黨繼續執政,或再度政黨輪替,恐怕都很難重建公信力。
更糟的是,報告強調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狀的努力,自己卻帶頭打破軍方慣例,以獨派口吻的「中國」稱呼對岸。
兩岸與國防兩大體系,即使民進黨執政期間,也始終不改「(中國)大陸」稱呼。陳、蔡兩位總統到軍中,發言照樣不會逾越界線。因為如果兩岸與國防體系也改稱「中國」,不僅可能出現法理爭議,看在北京或國際眼中,更無疑是某種改變現狀的徵候。那麼國防部智庫的報告通篇「中國」,到底是真的代表某種政策訊號,或是某些人「尾巴搖狗」,以自身意識形態套在軍方頭上?
事情鬧開之後,國防部宣稱:報告各由不同研究員撰寫,以致表述方式不同,並非軍事單位產製,外界無須過度解讀。問題是,研究院所有經費來自國防部,任務包括擔任國防部的「二軌」對外交流,還要選派優秀軍官前來受訓。與軍方關係如此緊密,國防部若想一推了事,真認為外界不會把帳算到自己頭上,不啻把腦袋鑽到沙堆中的鴕鳥。
其實,研究院雖然由國防部出資成立,每年還要持續編預算,但董事組成包括國安會、國安局、外交部的高官,軍方並無主導地位。甚至就其設立的七所一中心,許多研究範疇,也已經超過「國防」的範圍。
軍方出資成立的研究院,研究諸多非屬國防部業務的議題。這當然不代表執政當局認為,應該將軍人干政,決定國家發展方向,而是有如近年來每逢天災,各地競相要求官兵擔任免費勞工一樣,又是慷軍方之慨,靠國防預算協助「自己人」就業;又一次要軍方出錢,替其他單位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