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升級難…我空軍最想買 美國這台最快戰機
2018-02-14 10:00聯合報 記者
程嘉文/台北報導
以色列F-15戰鬥機(前)與美軍F-15戰鬥機(後)去年五月在一次聯合軍演中同時亮相。 路透資料照片
網媒日前報導,指出我國空軍正與美方磋商,尋求現役幻象2000戰機的後續機種。我方屬意於日、韓都已引進的F-15,但美方建議我方爭取F-18。報導發表後,頓時引發不少軍事迷的討論,國防部則秉持慣例,不承認也不否認。
我國現有6聯隊使用噴射戰機
1990年代初期,空軍共有7個戰鬥機聯隊,其中2個聯隊使用F-104,5個聯隊使用F-5。1990年代中期起,經國號、F-16與幻象2000等二代機陸續加入,F-104於1998年全數退役,F-5也逐漸轉為訓練任務。
由於桃園基地配合航空城計畫裁撤,目前空軍共有6個使用噴射戰機的聯隊:臺南第1與清泉崗第3聯隊,使用經國號戰機;嘉義第4與花蓮第5聯隊,使用F-16戰機;新竹第2聯隊,使用幻象2000戰機;臺東志航基地的第7聯隊,其F-5戰機雖以訓練為主,不再擔任第一線警備,但仍具備對空對地的戰力。
F-5戰機 即將汰除「轉教練」
不過F-5即將汰除,未來將以漢翔自製的T-5教練機取代,也代表第7聯隊將會變為「純教練」單位,不再具備作戰能力。
外交環境 限制幻象性能提升
另外新竹的幻象2000,則一直為高昂操作成本而困擾。根據2010年立委林郁方辦公室提供的數據,F-16與經國號的每小時操作成本,分別是新台幣16萬與25萬元,幻象機卻高達80萬元。空軍因而固定將部分飛機封存,以減少開支。
掛載魔法與雲母飛彈的幻象戰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法國售台的幻象機沒有對地攻擊能力,但其配屬先進的RDY雷達與雲母飛彈,視距外空戰性能,在二代機中首屈一指。然而廿年下來,美方先後開放出售各式F-16使用的武器,在經歷新一波升級計畫、換裝AESA(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後的F-16,對空性能也已超越幻象。經國號戰機的「翔展」性能提升計畫規模雖不及F-16的「鳳展」計畫,但也增加發射「萬劍」空對地飛彈的能力。幻象卻因為外交環境,沒有性能提升的機會。
第五代戰機遙不可及 「四代半」先撐住
早在馬政府時代,國防部就表示,下一代我國的理想戰機,必須具備視距外空戰能力、雷達匿蹤外型,還要有短場起降性能,以因應中共大量彈道飛彈攻擊機場跑道。環顧世界,唯一符合條件的,只有美軍的F-35B。從馬總統到蔡總統,都曾向美方喊話出售F-35,但以目前情況看來,短時間內可說毫無可能如願。
美國F-35B戰機六日首度在新加坡航展亮相,成為關注焦點。 中央社
在歐美國家的世代分類中,將F-16、幻象2000等,稱為第四代噴射戰機;F-35與F-22則稱為第五代,特徵是具備雷達匿蹤性能。由於第五代戰機普遍價格驚人,許多國家退求其次,將部分五代機的科技用於現役機種,被稱為「四代半」戰機。如F-16V等改良方案,就算是「四代半」之一。
由於F-35售台遙不可及,因此據傳空軍與美方商討,引進一批四代半機種,以汰換效益偏低的幻象機。
F-15:美國史上最快 我空軍最愛?
民眾參觀星國的F-15戰機。圖/引自新加坡航空展官網
新竹是本島距離大陸最近的基地,預警時間最短,空軍希望新機種與幻象一樣,具備高速、高爬升率的性能,扮演高空高速攔截的主力。也因如此,至今仍是美國史上最快戰鬥機的F-15,是我方最屬意目標。
1970年代美國空軍引進雙引擎的F-15與單引擎的F-16,分別扮演「高/低配」角色。初期的F-15是純空優戰鬥機,F-15E之後兼具對地打擊能力。由於F-15身為「高端」戰機,早期僅外銷給日本、沙烏地、以色列等少數盟國。近年美方逐步解禁,新加坡、南韓、卡達等,也都引進F-15E。F-15酬載量、航程與引擎推力均大,可以攜帶大量對空、對地武器,也能以掛載電戰莢艙等方式,彌補沒有雷達匿蹤外型的缺點。
國軍如果引進F-15,可能採購美軍二手F-15C/D,也可能與星、韓等國般新購F-15E。前者開銷較小,但必須經歷性能提升與機身延壽。後者優點是飛機新,但是價格不貲:卡達空軍最近採購36架,總價達62億美元。
另一方面,F-15的航程與載彈量太大,會不會造成美方不願售台的考量,也值得關注。
F-18:不得人緣但性能均衡的「塑膠蟲」
F-18戰機降落在史坦尼斯號航艦上。 圖/取自史坦尼斯號臉書
F-18在美國海軍的正式名稱是F/A-18,代表同時具備戰鬥機(fighter)與攻擊機(attacker)角色。強調多用途的F-18家族服役以來,已經包辦了美國海軍上的戰鬥、攻擊、電戰、空中加油等任務。如今的航艦甲板上,除了E-2空中預警機與直升機以外,全都是F-18的天下。
相較於被其取代的F-14(電影「捍衛戰士」的主角),F-18明顯不具明星光環,就速度、爬升等性能上,在同代機種中,都算平平無奇。美軍士兵還拿它的名字「大黃蜂」(Hornet),以及機身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的特色,取了一個綽號「塑膠蟲」。
操作成本低 F-18最大優勢
不過F-18最大的優勢,就是其經濟性:不僅任務彈性極大,在設計之初就十分重視控制維修成本。F-18大小介於F-15與F-16之間,雖然是雙引擎機,但操作成本只比單引擎的F-16略高。依據2016年數據,F-16C每小時操作成本是8000多美元,F-15E高達21000多美元,F-18E/F卻不到11000美元。尤其現代空戰更強調視距外獵殺能力,一次可以攜帶10枚AIM-120飛彈的F-18E/F,足以擔負航艦的防空需求。
如果國軍真的引進F-18,其最大價值絕非「高空、高速攔截」,而是優異的任務彈性與經濟性。
增購F-16:後勤上最合理的方案
空軍第七飛行訓練聯隊上月在台東志航基地舉行聯合作戰操演,進行F-16型戰機戰備整補。 中央社
另外一個可能的方式,是再增購一個聯隊的F-16。不管是F-16C/D,或是國軍的F-16A/B,都將航電系統晉升到等同鳳展(F-16V改良)計畫的水平,使用AESA雷達。等於將國軍的「超級F-16」總數,由144架提升到約200架。
增購F-16的最大好處,是不必新添一個機種,財務與後勤上的負擔最輕。而且改良後的「超級F-16」是美國已經批准出售的產品,我方爭取增加機隊數量,外交上的難度相對較小。但相較於F-15或F-18,F-16的彈藥攜帶量,雖然略遜一籌。這個方案等於只有機隊數量的改善,「質」方面並沒有突破。
共軍殲20入列 匿蹤時代揭幕?
據分析,中國大陸自行研發的四代匿蹤戰機殲20,預計年內會首先裝備3支作戰部隊,包括東部戰區和空軍在山東半島的基地。新華社
近日大陸方面也發布消息,表示最新的殲20戰機已經開始量產裝備部隊,使得解放軍也成為具備雷達匿蹤能力的第五代戰機(中共沿用俄方計算方式,稱為第四代)俱樂部一員。
殲20由成都飛機公司製造,於2007年立項研發。原型機於2011年1月11日完成首次試飛,2016年11月的珠海航展,殲20首度在公眾面前亮相,展示飛行。2017年7月30日,3架殲20作為戰鬥機梯隊的頭陣,參加了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朱日和閱兵。
目前外界對殲20的性能所知有限,國外專家根據外型推斷:殲20機身比F-22更大,不過搭配的發動機似乎略顯「單薄」,也不像F-22具備可調噴氣方向的向量推力噴嘴,因此一般預期在運動性能上,恐怕與F-22有一段距離。
上述理論的另一證據是,殲20在主翼前方有一對前翼。此舉雖可以提升飛機的運動性能,常見於第四代戰機,但會大幅增加雷達反射,因此F-22與F-35均未採用。西方專家由此推測,殲20為維持運動性,不得不在匿蹤性上作出妥協。
殲20主攻:突襲預警機、加油機
也因為如此,外界認為殲20現階段在解放軍扮演的角色,可能並非以對方戰鬥機為對手,而是利用雷達匿蹤的優勢,突襲對方的預警機、加油機等目標。未來如能由俄羅斯引進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或是自身的製造工藝獲得突破,殲20的戰力可望獲得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