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2.09.10 02:56 pm
台灣每10萬名軍人,有7人因自殺死亡。外界對軍人常賦予「硬漢」形象,殊不知硬漢也會有脆弱的一面。國防部今天在國軍北投醫院成立國內第一個「國軍自殺防治中心」,結合心理、病理、身心治療與心理輔導,還提供24小時專線電話,希望織成一張綿密的心理衛生網絡提早「拉他一把」,避免軍人自我傷害,保持身心健康。
國軍北投醫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沙堅白表示,台灣一般民眾的自殺率約10萬分之15,相較之下,軍人的自殺率10萬分之7並不算高,尤其進到軍中後,軍隊是非常綿密的組織與系統,分層階級制度分明,軍人若有狀況,稍加注意應可即時發現。
沙堅白表示,社會改變、人也在改變,早年認為軍中「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對部分軍人造成身心極大的壓力。但現在年輕的新兵都是在家長呵護下長大,且社會誘惑太多,抗壓性會比較差。
另外,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比過去淡薄冷漠,社會支持較少,即使軍方已經隨著時代進步,訓練方式也更人性合情理,但軍人在軍中還是會受到一定的規範與管理,因此需成立「國軍自殺防治中心」,避免可能的不幸。
沙堅白表示,「國軍自殺防治中心」分四組,包括「學術研究組」、「教育宣導組」、「個案管制組」、「行政規畫組」,希望分層落實軍人的輔導轉介,透過訓練教育讓各級軍官瞭解自殺警訊,適時的介入關懷輔導,伸手「拉他一把」,落實自殺預警。
此外,軍方設置24小時接聽的「生命線」0800-395-995(國軍救我、救救我),讓軍人可以用關懷、傾聽與同理心,在建立自殺防制觀念。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自殺防治不分族群,除了做好壓力管理、排除情緒障礙外,軍人、警察因為會接觸槍械彈藥,自殺工具管制也非常重要。如果軍中、警政體系做好「一問、二應、三轉介」守門人角色,就可提前制止悲劇發生。
沙堅白表示,軍人自殺個案中,有些是入伍前就有自我傷害行為、與家人感情不佳或本身有憂鬱情況等,這些役男到了軍中更需要積極介入。
所謂「一問、二應、三轉介」,一問是指主動關懷傾聽、二應是適當支持陪伴、三轉介是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各階層軍人都應該學習並提高警覺。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有狀況請撥1995自殺防治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