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專題報導】 2012.01.24 08:53 am
C-130運輸機貨艙門打開之後,記者腰部繫上安全索,從機尾往外拍攝E-2K預警機的外貌。
記者程嘉文/攝影
空軍擁有六架E-2「鷹眼」式空中預警機,每架造價將近兩億美元(約台幣六十億元),是全軍最貴的「寶貝」。記者日前獲准從空中另一架飛機上,近距離拍攝E-2的飛行英姿,這是國防部首次開放媒體對軍機空對空攝影。
這次「空拍秀」的主角,是編號二五○五的一架E-2K預警機,記者搭乘的則是C-130運輸機。兩架飛機從屏東起飛,在台南西港上空會合,編隊向北飛行,此時C-130將機尾貨艙門打開,讓記者拍攝緊緊跟隨在後的E-2。
C-130運輸機貨艙門打開之後,記者腰部繫上安全索,從機尾往外拍攝E-2K預警機的外貌。
記者程嘉文/攝影
由於拍攝時C-130後門洞開,機外的巨大噪音與冷風灌入機艙,艙內的記者與空軍機員,不但必須穿上外套、戴上耳塞,還要穿上類似馬甲的「繫束帶」,綁住胸、腰部與大腿,繫束帶背後再勾上一條安全索,掛在機艙天花板上,如此才能走到機艙尾端拍攝,即使不小心摔出機外,其他人還可以拉回來。
E-2是美國海軍為了艦隊防空開發的預警機,機背上有一具雷達,可監控半徑四百公里內空中與海面的目標,並指揮己方戰鬥機對目標攔截。一九六○年代問世以來,雖然機身基本架構不變,但航電裝備已經歷許多代改良,至今仍是美國航艦戰鬥群的「眼睛」,是全球使用最廣的預警機。
我國的六架E-2都屬屏東空軍基地第廿大隊的第二中隊,大隊長陳國華上校指出,駕駛E-2就像開跑車,「很過癮,但不容易」,因為E-2設計是在航艦甲板上操作,即使單發動機熄火,也能安全起降,因此發動機馬力很強。
但因背上扛了一具巨大的「盤子」(雷達天線),容易受側風等氣流影響,因此E-2為了維持飛行穩定,機尾共有四片垂直尾翼,也是當今全世界「尾巴最多」的飛機。陳國華說,飛行員至少要在其他機種累積五百至八百小時,才能申請調來駕駛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