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2008.10.26 03:03 pm
經濟不景氣,小偷無所不偷,人民普遍感到宵小愈來愈猖獗,不過據警政署的統計,今年1月到7月,民生竊盜案件竟比去年同期還少,僅農漁牧機具和公共設施竊案比去年多700 多件,與人民感受大相逕庭。
各類竊盜案件頻傳,民眾的感受相當明顯,農民賴以維生的農具、農產品被偷、闖空門等案件頻傳,求助無門,警方交出的防竊治安成績單卻亮麗無比。
但據了解,官方的統計數據和民眾的感受有落差,主因是竊盜案件犯罪統計,「黑數」最多,也就是有吃案、匿報的情形;在有黑數的情形下,民生竊盜案中的農漁牧機具和公共設施竊案還增多,更可顯現出這兩類竊案猖獗。
警政署每半年統計一次各刑案發生、破獲數,其中民生竊盜是指「電纜線竊盜」、「農漁牧機具竊盜」、「農漁牧產品竊盜」、「公共設施竊盜」、「住宅竊盜」及「車輛零件、車內物品竊盜」等六大類,因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可反應出民眾對治安好壞的感受,被視為重要治安指標之一。
據警政署統計,今年1到7月,民生竊盜發生數2萬940件,較上年同期減少2983件,增加的是農漁牧機具與公共設施竊案,各增加390件、377件,破獲率方面,較上期與去年同期相近,僅減少0.01個百分點,但農漁牧機具部分下降13.92個百分點,農漁牧產品下降6.85個百分點,破案率變低。
若加進今年8月的統計,民生竊盜案發生數仍下降,「農漁牧產品」例如魚產、稻米等竊案,較去年同期增加153件。
除了民生竊案,民眾也感到詐欺、搶奪案頻傳,不過根據內政部提出的「當前(97年1月到8月)治安情勢及分析」報告也是「一片詳和」,和去年同期比較,包括全般刑案、暴力犯罪、竊盜犯罪,都是發生數減少、破獲率則上升,至於強盜、搶奪、擄人勒索等重大刑案發生數也都是如此,「治安狀況尚屬穩定」。
不過,警政署則指出,今年民生竊盜案件減少,主因是住宅竊盜案件減少3403件,農漁牧機具、公共設施被偷,因多屬金屬製物品,前幾年國際各類金屬價格持續上揚,小型電機類器具即易成為竊賊所覬覦目標,加上犯案遺留跡證少,風險也低,銷贓管道多元,是發生件數居高不下主因。
至於水溝蓋等設施地,因地處偏僻、人煙稀少的郊區路邊,行竊也更不易被發現,且贓物缺乏特徵,形成查緝上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