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音樂,詹姆斯龐德又來了。精采的飛車追逐是這個情報員系列電影幾乎每一集都不可少的情節,在展現龐德高超駕駛技巧的同時,事實上也突顯了車輛的優良
性能。電影007女主角:「我知道你在幹什麼。」龐德:「真的?是什麼呢?親愛的。」女主角:「你在試著炫耀你的...」龐德:「引擎?」女主角:「(你
的)自大。」
這部出現在電影中的跑車後來高價賣出,身價不輸給情報員本身。回溯到第一集龐德,當史恩康納萊為烏蘇拉安得絲大為驚艷的同時,全球影迷也對這一身性感泳裝留下深刻印象。
30年前的業者並沒有藉這樣的手法大做生意,但如今就不同了。
男女主角和恐龍激烈纏鬥的同時,觀眾同時看到這部RV車驚人的堅固耐用,影片中出現車輛品牌不是偶然,而根本就是和廠商談好的廣告。
這就是置入性行銷(Product Placement),將產品、品牌或商標置入電影、電視或音樂錄影帶,藉著融入劇情營造產品的說服力,提昇品牌的喜好度。
廣告業者黃文博︰「消費者看廣告的時候,我知道那是廣告嘛,所以我會有一種抗拒心理。也許它很好看,可是畢竟它是廣告,我就把它過濾掉了。但是放在戲劇的時候呢?會不知不覺地會把它(商品)的名字、會把(商品)印象帶進去。它(置入性行銷)的滲透力很強,它幾乎是讓消費者完全無法去抗拒。」
在這樣的行銷概念下,大明星配合劇情所使用的商品都具有無窮商機。成龍的手錶、阿湯哥的手機還有相機都是例子。
在商業機制下,置入性行銷賣商品相當普遍,但如果賣的是政治呢?會不會在無形中傳達政治訊息,進行所謂政治洗腦呢?廣告業者黃文博︰「你就可以排除掉那個選民的保護罩,選民會以為說它在告訴我的是一個很大的觀念、很了不起的事情,但事實上是在宣傳它的個人理念。所以如果說(置入性行銷)是為政治服務的話,就是在洗腦。」當代雜誌總編輯金恒煒:「台灣的多元性,我不覺得在這個多元社會裡頭人民那麼容易被洗腦。而且我們的媒體基本上批評政府非常厲害,所以我也不覺得真的會造成什麼特別嚴重的情形。」
會不會被洗腦要看廣告的實際呈現,但光是政治人物是否會在節目中出現就成為話題。國民黨主席連戰:「那叫做什麼置入性行銷,將來大家看歌仔戲、看綜藝節目、看人家在唱歌,看到一半陳水扁就出來了。」
新聞局強調置入性政治廣告不會有政治人物,也不會有政治訊息,只用於政治宣導,例如SARS防治,但政治與政策界限模糊,執政者會不會越線犯規引起疑慮。
至於政府文宣透過統一發包,它的龐大預算對於媒體是不是如同胡蘿蔔與棒子,兼具利誘與施壓?
親民黨立委謝章捷:「現在不是把預算全部集中過來嗎?集中了10幾億啊?你(媒體)不聽話,不聽話就不給,不給你廣告、不聽話不給廣告,所以(媒體)這些
人不得不低頭啊。」行政院長游錫堃:「那個是透過公開評審,是集中採購。」謝章捷:「評審出來就是那兩家(媒體)嘛。」
儘管爭議沒有定論,但很快地,置入性行銷賣政治將隨著數十個廣電節目及平面媒體進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