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街頭的遊民變多,相關單位發現,近半年來遊民年齡下滑,許多年輕面孔出現在街頭,其中不乏廿出頭七年級生的「少年遊民」。
高雄縣專門收容遊民的中途之家「慈心園」,收容的遊民有愈來愈年輕的現象,卅歲以下的年輕遊民,占一成以上,不少遊民只有廿出頭。
人安基金會也察覺這個現象,全台十個平安站,有六處平安站都有低於卅歲的年輕遊民。
「我們的社會生病了!」慈心園主任陳育良認為,遊民年輕化反映出家庭庇護功能日減的社會現象。慈心園最年輕的遊民是只有十六歲的「小玲」。她的父親坐牢,母親無力扶養她和妹妹,小玲國中沒畢業就在岡山地區公園遊蕩;十九歲「阿賢」的際遇與小玲差不多。
高雄市遊民收容所最近收容好幾名七年級生,潘姓遊民剛滿廿歲,父親過世,母親染上毒癮,他在兒童之家長大。上月退伍,因母親吸毒被關,房東收回房子,他只好流落街頭。
人安基金會新竹平安站長阮賢助說,以往遊民多為五十五歲以上,兩年前基金會發現有四十歲以下遊民出現;近半年,年齡再往下降,最近新竹站一口氣就收容七名廿幾歲的遊民。
阮賢助觀察,這些年輕人大多是因家庭因素變成遊民。以前家庭能發揮避風港功能,但現今大環境差,五、六十歲的父母在經濟上常自顧不暇,遇到子女失業、負債等困境,無力援助,只能任子女自生自滅。
慈心園主任陳育良曾與多名年輕遊民深談,有的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找不到工作,無顏回家,或遭受家人譏諷,在家待不下去;有的則來自破碎的家庭,流浪街頭,成為社會邊緣人。
此外,也有年輕人好逸惡勞,只想輕鬆過日子,不想工作。一名年輕遊民的兩名兄長都是警官,家人苦勸他設法找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他卻嫌「累」,只想當「伸手牌」,變成「少年遊民」。一旦接受遊民「身分」,就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