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論是艾略特於1939年所發表的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它也是近年來技術分析界運用相當廣泛的一種工具。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股票或是任何商品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潮汐一樣,具有一種相當程度的規律性。」波浪理論是一種很特殊技術分析工具,它具有普遍性與精確性,能準確預測價格波動走勢,就如同潮汐一般一浪跟著一浪,週而復始遵循自然定律運行。
波浪理論不同於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它有其深厚數理基礎。艾略特於自然法規書中特別提到費波納奇數列正是波浪理論數學基礎。此數列為1,1,2,3,5,8,13,21,34,54,89,144…...等,從此數列可以得到0.618034與1的比例,是撲克牌、雅典巴特農神殿、向日葵及蝸牛殼的形狀的數學基礎,希臘人以此比例發展許多的藝術及建築,他們稱此例為“黃金平均數”,也進而得到黃金分割。
波浪理論的基本型態為五個上升波浪與三個下降波浪,總計有八波。每一個上升的波浪稱之為推動波,如圖1第一、三、五波,每一個下跌波浪是為前一個上升波浪的調整波。如圖中第二、四波,第二波為第一波的調整波,第四波則為第三波的調整波。以下簡述各波的特性:
第一波:
幾乎50%以上的第一波是屬於打底的形態,因此第一波會受到第二波修正通常很大。此段行情的上升,一般是出現在空頭市場跌勢後的反彈,因缺乏買氣,受到空頭市場賣壓,經常使之回檔很深。另外半數的第一波是出現在長期盤整底部完成後,通常此段上升幅度很大。通常第一波的漲幅是五波中最短的行情。
第二波:
第二波是修正第一波,通常修正幅度很大,幾乎吃掉第一波的升幅,當行情跌至接近底部(第一波起漲點時),市場開始出現惜售,成交量也逐漸縮小,此時才結束第二波的修正。
第三波:
第三波的漲勢通常是最大、最有爆發力。此波所持續的時間與幅度,經常是第一、三、五波中最長的。此時市場內投資者信心恢復市場上出現了逐漸有利的基本面,成交量大幅增加。第三波中經常出現所謂延長波的情況。
第四波:
第四波通常會以較複雜的型態出現,也經常出現三角形的走勢。此波的最低點常高於第一波的高點。
第五波:
在股票市場中,第五波的漲勢通常小於第三波,且經常會出現失敗的型態,其最高無法超過第三波的高點,且漲幅不見得會很大。但在商品期貨則出現相反的情況,而且常常會出現延長波,第五波反而經常是最長的波浪。
第A波:
在第A波,市場內投資者大多數認為行情尚未反轉,只是暫時回檔並加碼買進。實際上A波的下跌在第五波中通常已有警告訊號,如價量背離或技術指標上的背離。
第B波:
第B波通常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頭的逃命線。然而其上升型態很容易使投資者認為另一波後的漲勢,形成多頭陷阱。
第C波:
第C波的特點通常是跌勢強烈且極具破壞性。具有推動第三波類似的特性,跌幅大、時間的持續也較久。投資人在這個跌勢中,除了拋售求現,別無他法。
波浪理論最困難在於波數的計算,因為您不知道行情是處於何波,因此在計算波數時可以利用上述各波的特性,當不知道行情是處於何波時,可以往上一級循環波來計算。而艾略特也提出理想化波動序列可供波數計算的參考。
交替出現原則幾乎和波浪理論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在分析波的型態時提供了一個十分有效的利器,這個原則告訴我們,在幾乎所有波的運動中,其波動的型態可以說是維持著交替出現的形式。比如調整浪的型態是以單式與複式兩種方式交替出現。假若第二浪是單式調整波,那麼在第四浪便會是複式調整波。若第二波為複式,則第四波便可能為單式。
波浪理論是由波浪型態、比例分析、時間因素所組成,若三者能同時進入目標區為最理想狀況。這三者都架構在費波納西數列上,三者最重要為波浪型態已予以討論,而最基本波浪型態永遠分解出費波納西數列,任一完整循環包含8波,5波上升及3波下降,便是費波納西數目。
比例分析是由費波納西數列得到黃金平均數來計算波浪之間比例與幅度。
比如:第三波波動幅度為第一波起漲點至第一波最高點間幅度的某一黃金律比例數字,包括0.385、0.5、0.618、1與1.618等,類似的比例幅度。調整波修正幅度為推動波0.382、0.5與0.618倍之幅度。在波的分析裡,費氏時間數列常常可以指出轉折點可能出現的時期,尤其是時間若與價格目標和波計算相吻合時,更見如此。
波浪理論不同於一般技術指標,它是建築在具有數理基礎的費波納西數列,此數列可以推導混沌理論(混沌理論--非線性系統似乎是隨意運動,但仔細觀察後其中基本秩序)、碎形學、奇異吸子,這些是目前科學家無法解釋的現象。混沌理論是存在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行情是由於人組成,人是屬於自然界。波浪理論正符合自然法則,這也有別於其它技術指標、架構在統計學上。
北社、南社都不是,只是狗社。THINK & GROW RICH .請來.狗社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