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組導師
向 陽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現為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副教授。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著有詩集《向陽詩選》、《向陽臺語詩選》,散文集《日與月相推》、《為自己點盞小燈》、《我們其實不需要住所》,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文學金典》等多種。
(新詩組講師)
小熊老師.林德俊
◎遊戲把詩搞大了:一行詩、廣告詩到解構詩
暱稱兔牙小熊,學生口中的小熊老師。周遊在文學編輯、大學講師、專欄作家等多重身分,左手寫詩,右手寫評,大腦是怪念頭集中營。臺灣藝術大學講師,在國語日報撰寫「跨界詩漫遊」、「詩歌遊藝鋪」、「在詩歌間串遊」專欄,在明道文藝撰寫「遊戲把詩搞大了」專欄,在幼獅文藝撰寫「演詩魔法輪」專欄……。創辦《詩評力》免費報;長年為各式文藝獎、創意活動評審;策劃文學展演及行動不計其數。編有《保險箱裡的星星》(爾雅)等選集;著有《成人童詩》(九歌)、《樂善好詩》(遠景)、《遊戲把詩搞大了》(遠景)等書。
向 陽
◎後現代、後殖民:「亂」寫詩
本名林淇瀁,1955年生。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現為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副教授。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著有詩集《向陽詩選》、《向陽臺語詩選》,散文集《日與月相推》、《為自己點盞小燈》、《我們其實不需要住所》,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文學金典》等多種。
吳 晟
◎詩歌與土地的對話
臺灣彰化人,1944年生,屏東農業專科學校畢業,任彰化溪州國中生物科教師以迄退休,同時務農躬耕,服務桑梓,並從事詩及散文的創作,曾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Iowa)國際作家工作室;著有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一首詩一個故事》、《筆記濁水溪》等。
姚 謙
◎當代流行音樂與文學的關係
臺灣知名音樂人、填詞者、藝術收藏家。從事音樂工作長達二十多年,發表創作六百多首動人歌詞,字字扣人心弦;音樂之外,擔任中國多媒體音樂劇《琥珀》、兒童狂歡劇《魔山》的音樂總監。1989年憑藉〈魯冰花〉勇奪臺灣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2006年更以〈如果愛〉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陳芳明
◎我如何到達現代詩
臺灣高雄人,1947年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近年編有《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下)。著有政論《和平演變在臺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及《晚天未晚》,詩評集《詩和現實》等二冊,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及《楓香夜讀》,學術研究《探索臺灣史觀》、《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目前正在撰寫《臺灣新文學史》。
陳義芝
◎多元的題材.多元的表現
生於臺灣花蓮。臺灣師大國文系畢業,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聯合報副刊主任,高級資深績優記者,輔仁、清華、世新、臺藝大及臺大兼任講師、助理教授。現於臺灣師大國文系專任。著有詩集、散文集十餘種,英譯及日譯詩集於國外發行。曾獲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及散文獎)、臺灣詩人獎。
楊佳嫻
◎火車與時差:新詩的誕生
1978年生,臺灣高雄人,雙子座。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目前為臺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當代文學與四十年代上海文學文化。作品曾入選多種散文與新詩選集。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編有選集《臺灣成長小說選》。
鯨向海
◎小小的胸膛壯闊迎風:原來是小詩
著有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大雄》,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銀河系焊接工人》。
文學是唯一的國語,字是冬雷震震夏雨雪,書連結心靈密碼,在無邊的國度,跨越界線,形成聯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