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2013全國巡迴文藝營
市長:UNITAS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2013全國巡迴文藝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2011文藝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 網路熱身賽 -【經典組】徵件 (~5/31止)
 瀏覽8,212|回應18推薦0

rainstrea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 網路熱身賽 - 詩、散文、經典組徵件 (~5/31)

*本文為【經典組】投稿處*


主辦:
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UDN網路城邦聯合文學
活動期間:2011418~2011531日止 

直接「回應」各組徵件主文,即完成投稿,就有機會免費參加「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任選組別)等多項好禮。
 

◎徵件字數: 

[詩組按此投稿

把你最得意的詩作投稿過來,40行以內,主題不限。

[散文組按此投稿

1500 字以內的珠玉小品,敘事、抒情、說理題材不拘。

[經典組請回應本文即完成投稿

請針對《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莊子》、《易經》、《孫子兵法》任一種古典經典,寫下1500字以內的心得

           

◎活動辦法: 


1.
參賽資格:須為「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市民。

  a.已是udn會員者:
     
請於本城市首頁左上角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logo旁點按「加入本城市」,
     
即可成為 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市民。
 
b.尚未成為udn會員者:請於首頁右上方點選「加入會員」。再依a步驟加入市民。

2.
每人每組限投稿一篇文章,一次得獎機會。

3.
須以「回應」各組徵件主文方式投稿,始列入參賽資格,如另開主題發表就不算完成投稿。討論區發言以「UDN網路城邦發守則與禮節」為規範。

4.
市長保留最後的裁判權,得獎稿件由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聯合文學相關網站與電子報、UDN網路城邦享有優先無償刊載權。
 

獎項:

[詩組

市長獎(2):免費參加本屆「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任選一組別)
二 獎(1):聯合文學雜誌一年份 (市價$2,160)
佳 (6):羅智成《地球之島》 (市價$250)
               
楊佳嫻《少女維特》 (市價$280)
 
               夏夏《煮海》(市價$280)

[散文組

市長獎
(2):免費參加本屆「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任選一組別)
二 獎(1):聯合文學雜誌一年份 (市價$2,160)
佳 (6):郭強生《我是我自己的新郎》 (市價$280)
                
張讓《一天零一天》 (市價$280)
                蔣勳《欲愛書》(市價$260)

[經典組

市長獎
(2):免費參加本屆「2011全國巡迴文藝營」(任選一組別)
二 獎(1):聯合文學雜誌一年份 (市價$2,160)
佳 (6):張恨水《啼笑因緣》 (市價$360)
                
谷崎潤一郎《細雪》上、下 (市價$350$320)


◎贈品寄送與公佈:

1.
網路徵文將經由聯合文學編輯部評審後評選出作品名次和獎項。
2.
獲獎名單2011630前,於本活動網站公佈,不再另行通知。


注意事項:

1.
投稿作品不得有抄襲或代筆以及在平面、網路或部落格上公開發表過之作品,如有以上情形,經查證屬實,除取銷參賽資格外,一切之法律延生問題須由投稿人自行負責。
2.
獲獎名單公佈後,請於10天內至本站訪客簿以悄悄話留言參賽組別、獲獎名次、網路ID與真實姓名、住址與連絡電話,若逾期將取消獲獎資格。
3.
獎品限寄台、澎、金、馬地區。
4.
本活動之詳細參加辦法均以本站發佈為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03210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三國演義》心得感想
推薦0


leelee688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三國演義》心得感想

這是一個戰亂的年代,這也是一個經過多次詮釋的文本,它被改編的太多, 以至於三國雖廣為人知,但真正讀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人卻相對的少。它擺放在我架上的一隅,封存在那,偶爾會拿出來細細讀過,儘管內容都熟,翻到哪一頁便能極熟練地講出大要的情節。

我還是喜歡讀三國,把自己置身於某一個使人心驚膽寒的場景,長阪坡、赤壁、青州、合淝、五丈原……。

童年記憶裡,經常在隨堂測驗紙上寫滿一張又一張的三國演義人名,一筆一劃拙劣地撇捺的同時,自己彷彿成了某個叱煞沙場的武將,或者呼風喚雨的諸葛,三國演義恍若是一個細微複雜的迷宮,在迷宮裡我持槍持戟奮力殺伐,就這樣一路策馬到了二十歲。

二十歲前,我最著迷的橋段是空城計,笑談之中孔明焚香彈琴,退走司馬仲達。那多麼讓人感到神往,城門洞開,二十萬兵馬紮營六十里之外,幡旗颯颯、獵獵,本是一場兩軍對峙的緊張戲碼,卻在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傍若無人焚香操琴。」巧妙地利用司馬懿疑懼的心理,使其退走,並且令關興、張苞二人喊殺連天,徹底令仲達兵潰而逃,短短六百餘字,讓我對於那一剎那,決定行險的諸葛孔明有了更深一層的好奇。

諸葛亮,三國演義和正史上的形象,都令我深深地著迷,無論是演義中被神格化的他,或者是正史上毀譽參半,充滿人性矛盾的他,都將他的形象直接昇華成一種代表性的象徵,對我而言,他是英雄,也是政客。

歷史上的孔明是個政治家,在蜀漢後期的政治紛亂裡頭,展露了他高超的用人手腕。蜀漢政權自進入西川後,分為三個派系,入蜀時的蜀中門豪、士族、降將稱為西川派,原屬劉璋。而在荊襄一帶出身的,稱為荊襄派,原屬劉表。其餘從劉備起兵時便跟隨他的,稱為資歷派。

孔明採取的策略,比起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諸多鬥智鬥力的橋段都還要精彩緊湊,他一上任,便打壓資歷派,籠絡荊襄派,並且利用西川派,設法使三派勢力維持在一個危險的平衡上,誰也無法蓋過誰,這三派勢力的角力,在孔明北伐時最為緊張,荊襄派和資歷派主張北伐,但是掌握益州資源的西川派卻堅決反對北伐行動。

在這種利益糾葛的情況下,孔明仍可六出祁山,其後繼者蜀漢大將軍姜維更九伐中原,這前後十餘次北伐所耗用的國力甚劇,但蜀漢的政權卻仍維持在堪稱穩定的情況,孔明的政治手腕不言而喻。

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在我閱讀的時候不斷地填補我許多想像的空缺,即使他被神格化,用草船借箭、擺祭壇借東風、製造木牛流馬,他足智多謀、洞察機先,甚至精擅卜筮,也頗有膽識,一人孤身入吳舌戰群儒,遊說周瑜和孫權結盟抵抗八十萬曹軍南征。

劉備三顧而得臥龍,便彷彿天命依歸一般,記得水鏡有云:「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安天下。」孔明是一個極出色,並且代表著「天命」的角色,他選擇劉備,也象徵著羅貫中所認定的漢室正統為蜀漢。

歷史上的諸葛孔明,個性是個極為謹慎的人,一如空城計那段,司馬懿退兵前說:「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比如說,北伐時魏延曾提出兵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奇策,但由於孔明生性謹慎,加上與魏延素來不合,因此不以採納,而選擇了出祁山的大戰略。

也許在比對正史和演義的文本時,對於孔明的一切形象,皆有種驚愕的感覺——那些對於孔明的爭議竟是如此之大。但我仍不覺幻滅,歷史上的孔明或有不足,但藝術加工後的演義,卻將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仍勉力為之的性格要素凸顯了出來,這樣的形象仍令我每每從架上拿下《三國演義》,低低地垂掛在我的心口,永遠解不下來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40626
《孫子兵法》〈火攻篇〉讀後感
推薦0


ming56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孫子兵法》被中外軍事家及兵學專家視為兵學經典。我將針對〈火攻篇〉談論有關於現今的時事議題,提供一個不同於傳統戰爭理論的說法。

孫武所述的火攻條件必然與著述時代坐落的時空環境密切相關。然則,現代工業化的結果,晚近時期的時空環境與前近代的自然或人為條件大相逕庭,尤其戰爭工業化的影響,現代軍事行為的規模與模式更是無法與之比擬。篇中談及,火攻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一軍事單位的後勤部分,必須在嚴格的天候條件下方能作用。此外,孫氏雖未直接指明,但能意識到火攻是具有奇襲效果,動用少數資源即可對敵方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危及其國本,故在文後提出有關國家利益問題,必然有密切相關。易言之,前近代的軍事行為,只能建立在政治單位與軍事單位規模在一定程度下,否則一方難以發動一次性戰役,而一次性戰役亦難以撼動一方國本。而前近代的自然條件又與近現代都市化與工業化的環境不同,例如前近代的環境大多屬山林藪澤,古代農業發展時必興建水利,其功用不在於引水,而在於排水,從十九世紀後半葉至廿世紀中葉,中國華北過多的人口外移到東北時所遭遇的情形即可略知一二。

進入現代化的社會生活,現代國家國力基礎成為發動現代戰爭最主要的考量,而國富累積的程度愈高,愈能發展軍事科技,握有發動戰爭的生殺大權則愈大。這情形與前近代有了實質上的變化,前近代軍事行為的兩造對象,都擁有發動攻擊的能力,而戰術的成功與否則須考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近現代戰爭工業化的結果,已無關乎不確定因素的條件掌握程度,而是國力水平決定戰爭局勢與結果,從最近美國與北約轟炸利比亞的例子即可略知一二。火攻在現代有無可能?當然可能,而且是由一定國力基礎的現代國家不對稱發展,未拿到高度開發入場券的後進國家,只能玩規則由對方隨意制訂的戰爭遊戲了!

若放在更大的參照點下做考察,更不難看出現代國家發動戰爭的邏輯弔詭。古代軍事動員,是建立在領袖具有獨特卡理斯瑪的個人特質下,作為有力的號召象徵。而個人特質在古代政治單位與軍事單位的角色是不同的,故在發動軍事行為的過程中,時常相伴出君主與將領的權力關係相衝突,這問題也成為作者著作中重要的命題,可見《孫子兵法》中其它篇章內容有更為顯著的論述。再者,古代的軍事行為,其實相伴著社會地位晉升的意味存在,此論點在篇中有明確地提出,是作為古代政治單位或軍事單位動員之所以可能的機制之一。

簡言之,現代性的出現,除了意味著啟蒙以降的民主思維出現,更是在自由、平等的口號號召下,傳統社會階序被打破,消解原有地社會連帶,試圖建立出以私有財產為基礎的公民權,形構出新的社會秩序。然而,在社會連帶的消解過程中,一併地消解前近代軍事行為發動的動機與動因,兵士無法再藉由戰功得到社會地位的晉升,領袖的卡理斯瑪特質被現代國家機器的權力機構所取代,個人無法再藉由私人的欲望任意指使,只能另尋出路。因此,國家憑藉著宗教、國族、種族之名,實則掠取更大的資本積累可能,持續行使軍事行為,並合理壟斷現代國家之中存在的暴力工具。最近時事則替我解釋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多數偽裝表皮是哪些,重新思考賓拉登的死亡,即可發現號稱目前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竟做出與屠殺無異的舉動,再以媒體發布後「舉國歡騰」的情景即可發現謊言竟是如此逼真,如此荒唐的行徑是令人洩氣的。

由此可以反問國內國防教育一直存在的焦慮:軍人應當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應該有更進一步地釐清。如果現代國家在建構的過程中,已自我消解了發動軍事行為的動機可能,何以有需要另建構一套象徵機制,掩蓋國家機器的殘暴?如果國家的不良於行得以如此過度詮釋,那麼現代國家為了所謂狹隘的公眾利益是否可由大多數的無辜生命取得正當性,從未在歷史的詛咒中解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40236
《莊子》-誰真的聽得懂對方說的真心話?
推薦1


胡愛晏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莊子》-誰真的聽得懂對方說的真心話?

by 胡愛晏(WHOIAM)
濠梁之辯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除了萬物一體的可能性之外,似乎莊子、惠子、魚,彼此互知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魚話、人話、天地無聲之話,誰在聽?誰聽懂?那又是什麼?不論是語意學、語義學、文字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生物學等方面來著墨,我們都逃不過最尬尷的處境是「分離」。因為異我,有了他與我之別。因為分別,有了誤會的開始。因為想要了解,才有語言的誕生。可是語言偏偏就是誤會的集結。那怕是多公認的一個詞組或語彙,仍有各自不同的解讀。勉強說來,就算是一隻魚,莊子看到的和惠子看到的都是各自版本的魚。表面上看來是原來那一隻魚,卻在彼此的視網膜與心理上留下自我解讀的版本,所以,人們一向在雞同鴨講,不論看起來多麼有共識。

   從著名的《賽斯資料》中提到各自版本的馬克杯,就是一個例子。同樣一個杯子,在各人的眼中卻是截然不同的鮮活版,跟本沒有一個普世公認的精準馬克杯模型。語言也是,感覺更是,如此說來,站在橋上的惠莊,橋下的魚水,究竟是牛頭不對馬嘴還是心意相通?到後來,我們還是站在美麗誤會的千年石橋之上。魚到底樂不樂,跟本不重要,要不然誰能真懂魚的話也不是重點,好像我們要觀察的要點是「說者」「聽者」之間的什麼?想要抓住些什麼卻又容易被文字與詭辯馬虎過去。

    誰說的?魚?莊子?惠子?橋?水?文字本身?魚有說話嗎?莊子和惠子說話了嗎?很肯定的。那說了什麼?如經典所述。那雙方聽到了嗎?看來像是有。那聽到真正的言語了嗎?未必然…甚至可怕的是依然停留在自說自話的境界。或許打從一開始與最後,都是如此。語言之橋變成了荒謬的阻斷之地,在水裡好好的魚無端端變弄上哲學之桌煮成文學菜餚甚而硬生生澆上玄妙之醬。

    魚有沒有認同,魚究竟說了什麼?沒有人在乎,也變得模糊了。

 

 快樂的質疑和自我情緒的投射,指涉出人與人或人與萬物間連鎖誤解的根本性。這是必要之惡,因為失去或是暫時假裝沒有那「一即一切、萬有合一」的本質性,無法互通互解。所以聲音誕生了,文字產生了,是悲劇嗎?或許是的,可是這是投入物質世界的必需之惡。是喜劇嗎?或許也是的,因為大家各說各話,勉而強之的溝通,說著各自的笑話、談著各人的鬼話、講著各家的神話。

   魚樂也好,魚不樂也罷;莊子知魚也好,惠子勝利也罷。我們不是對方,從來就不能真正完全無誤體認對方的心聲。就連自已本身是否全然了解心海音聲也有疑問,何況是「我之外」、「異我者」?然而,化解這溝通之橋的不便之處,絕非從造橋舖路、含沙射影、弄清水質做起。回歸到一的法則,我和你無異的同質性,才是跟本。不是在於外貌的差異,不是在於血統的分異,不是在於知識的同異。而是發射出想像的光波的是誰?那想的本身在那?那投射物與我何異?所謂的設身處地仍然將「天」「人」、「你」「我」互異,唯有回本溯源,發自本心,才有可能逼近身外化身、語言外的涵義、未說出口的心話、無法直接對談的心念形相。

    愈放下限制性工具,不論那多好用。愈解開文字枷鎖,不論那多習慣。愈拋下既有成見,不論那多冠冕堂皇。我們才有可能體會到彼此跟本沒有什麼不同,至少在分子與原子的結構上,沒有人、沒有任何事物是跳脫此規則之外的。有一天,橋不在需要、話不用多說、心思不必猜、石頭不用砸腳、魚不用被討論、對錯不用被挑戰,你懂我、我懂你、連懂都放下了,一發即解,一念即明。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一知萬知,合一歸源。

 

 

 


http://blog.cca.gov.tw/blog/pilikang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40191
《易》與數學
推薦0


腦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世說新語》第二十篇〈術解〉開篇的文章,提到稱之為「闇解」的中書監荀勖為司馬氏的晉朝朝廷制定音樂典章。而公認為「神解」的阮咸,似乎在朝會時經常對公家的音樂表現出難以接受的態度,但是又不曾對荀勖說出自己的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阮咸接到朝廷命令,外放至始平郡擔任太守。

  而故事的結局充滿了考古學的味道──後來有個農夫在田野耕作,發現了埋在地下的玉尺。經過官方文獻等各種參考資訊的鑑定,認為這把尺就是周朝雅樂的基準。而荀勖試著拿這尺與自己調好的各種樂器兩相對照的結果,似乎音律有所不合。於是,時人都嘆服阮咸對音律的理解更勝一籌。

 

  接下來由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談起。

  人群由茹毛飲血偶然使用火的熱能開始,一步步地走向生活更加富庶的農耕畜牧社會。必須掌握四季農時;而隨著財產不斷累積,更需要上層建築與有組織的暴力保護既得利益,減少血腥的掠奪。於是對於時間空間的自然科學觀察,與組織社會秩序的社會人文科學都隨之興起。中國也與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同樣走向這一步──但是那個時代的制度根本在何處呢?

  《漢書》〈律曆志〉記載了中國音樂的標準──「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陰陽之應也。」《後漢書》〈律曆志〉引用西漢中期經學家京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陽下生陰,陰上生陽……」這揭示了當時音階的規定法,就是以一標準長度作為樂器基準音的基礎,然後乘以三分之二或三分之四,推出其他音階,稱之為三分損益法。而這基準音階所根據的尺度是如何得來的呢?當時規定「參天之數」的三分作為「律管」的直徑,以「終天之數」的九分作為其圓周。還有律管總長九寸,當中能放入「一龢」的黑黍籽。其容積與重量基準單位也在同個標準下確定了。當然,標準尺先出現,以上的記載才有可能。

  還有一段記載,關於如何檢驗律管是否妥當。就是在密封三層的小屋中,杜絕外界絕大多數的空氣震動擾動。將律管填灰封口,如彈奏樂器能夠將管中之灰震出,則代表音階的共鳴現象發生,則律管長度是有效的。

  由此可見,孔夫子等讀書人在傳世文獻中主張以禮樂治理天下,其中的道理不僅僅是廟堂上何時演奏哪首樂曲這樣的章程,甚至深入到國家財政的計量單位與民間經濟交易的標準了。同時清楚地表明了,把儒學簡單歸納為封建迷信糟粕,難有說服力。

 

  除了上面提到訂立五音七聲的標準、十二律與十二個月份,甚至訂定曆法正朔、服色、百官祿秩這些事之外,在《禮記》〈月令〉篇的記載更是將農時與陰陽五行學說掛上勾;在《墨子》當中記載了匈奴社群不僅僅以天干紀日,還有相應於當日五行、五方、五色屬性的祭祀規定,看來與〈月令〉中對於播種收割等事項的規定是同樣的邏輯。姑且不論這理則究竟是巫術還是科學,但《易經》與這些文獻中展示的現象又有何關係呢?

  個人的回答是,既然當時的社會已有自我維護的集體意識,也就需要在從事各種活動時,對各種狀況的經驗總結。我們可以看見,在〈彖傳〉的卦辭之後,有〈象傳〉對於各卦各爻的解說。陰-陽、女-男、偶-奇、離-合……等等對偶觀念的通約符號表達與「演算」發展了許久,使得《易經》經常被現代人視為「怪力亂神」之源。

  除了經文中的三才重卦類似於二進制(現代計算機更常使用二進制發展的十六進制)之外,《河圖》《洛書》中的天干地支接近於十進制與十二進制,還有干支組合的六十進制。但《易經》衍生的內容卻不拘於其中的任何一種制度。更重要的是,五行以及干支系統,彼此之間的轉化關係,完全不是「進位」的概念能夠代表的。也就是說,中國古人的易學,看似由現實的度量衡、算術、音樂、曆法等而來,其發展卻遠遠超過算數的範圍,而且經常為人們使用於推算各種複雜的自然或人文現象。

 

  回到文章開始時的那個故事。書本中無意洩漏的現象更有趣──編者與註解者都似乎是同情阮咸的立場;但生活在宋朝的校箴者卻直白地反對編者與註解者的意見。一把尺而起的爭議,後面水這麼深,傷不起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失傳的頹廢復刻版
推薦0


(^з^)-☆曇星☆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紅樓如夢,主角消逝如煙火;塵土消滅,花兒紛飛獨留白

  十幾歲看紅樓如夢,密密麻麻的文字在堆疊,看寶玉的痴,抓周就註定一生命運的荒唐。黛玉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來日誰葬儂的悲憫。寶釵的細心佈局的討好,以今來說定是公關高手。還有鳳姐的攻於心計:『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的性命。』然對照劉姥姥的憨厚和樸實,吹皺大觀裡的淤一池春水,反諷了繁華與寂寥不過一線之隔。其實經典對初閱的我而言太過沉重,反而藉由連續劇的帶入,將人物鮮活化,才知道誰為誰傷情,紅樓夢裡夢中在說啥。那時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為賦新詞強說愁,怎能如猜燈謎般吟詩做對樂逍遙,當初真的看不出個所以然。

  二十幾歲看先看華視演的後看大陸演的紅樓夢,多年後聽說女主角因太投入而香消玉隕,真是幾多深情幾多愁,用情若困住了自己,只怕愁更愁。而台灣的男主角因為兵役問題,現不知身在何處,好像如夢一般在人間蒸發。如今發現年少所看的紅樓,不過是冰山之一角,看見了榮華富貴後的落寞,看不見人情世故中的做人難。錦上添花的省親別墅,誰知是物極必反的結果,繁華後的頽廢,特別容易令人心碎。

  三十幾歲再看紅樓,更傳神的特效和選角,再次吸引我的目光,只是會不會再次落入夢中,不知自己身是客?情迷入戲而無法自拔,瘋顛痴傻再一次提醒,情節動人又如何,關上螢幕又嘗不是鏡花水月一般光景呀!現實社會的壓力,是否讓我將心靈投入紅樓夢中的場景裡捉迷藏,章節看了一回又一回,直至曲終情愫不散。

  四十幾歲聽紅樓,那妙玉的修身之淨,心終不淨,又是何等的對比。潔淨怎麼的高調,心性怎麼個癖好,難以拆解的習性和嗜好就隨它去吧。講解的再精闢,論述再犀利,只怕是理解後感受如過眼雲煙。聽淑樺唱的紅樓呀紅樓,怎麼就成絕唱了,那是多麼難以承受之重?不落俗就註定悲劇收場,身世堪憐就形勢不如人?然後宿命的如絳珠仙草,償還一生一世的淚給神瑛侍者,我嘆才貌雙全有何用,不如寶姐姐的人情練達來得討好。

  厚厚的紅樓夢躺在書櫃,像紅塵裡累積的灰埃,不一定年歲的累積就看清了自己。也許單純的心,才能在複雜的人世間,保有一顆雖然傷痕累累,卻依舊滾燙熱情的心。

  曾經因為葬玉而懷疑人生的結局是否當如此的淒美,曾經因寶玉的情痴而思考悔悟的代價如此的高昂。還好它是一本經典,我透過它看盡人世間的滄桑,好比人言可畏的阮玲玉,蝴蝶兒飛去,心已不在,葬了心,有無明日莫需在意。

  夢中夢,戲中戲,紅塵中的紅塵,都是一場夢,一場主角留下足跡隨風而逝的夢,來來去去間一場空,沒有成功的頽廢復刻版,像失真的傳說,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紅樓夢˙第一回:『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人生不也是如止嗎,假戲真做罷了,好了好了如歌。不必當誰的影子,只求好好的做自己。

  經典終究禁得起考驗,有人說它奢糜得像淫書,有人說作者因不得志而藉此抒懷,我看則不是。就當她是一部看清人生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之篇章,不論榮華富貴,不管有權有錢或無財無勢,好好的珍惜這一生就已足夠。頹廢自有它獨特的美,有人深陷其中,有人遠觀細細的品味,但願你是後者,善哉!善哉!不論你了悟透徹了沒,你也是這個夢裡的主配角,無需復刻,沒人可取代,因為太清醒無法連戲,好好的扮演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39881
紅樓悲劇不斷發生
推薦0


imlittlebo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紅樓悲劇不斷發生

 

  紅樓夢是清代著名長篇章回小說,又名石頭記。作者曹雪芹生命歷程與書中主角賈寶玉,有許多相似之處。此書可說是他經歷人生波折,咀嚼體悟後,反哺出的菁華。讓我們可以了解,那個時代裡,世家大族的生活型態。

  紅樓夢不只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建築、民俗、歷史、服裝……眾多學科也將紅樓夢奉為重要資料,裡面可考證出許多學問。研究紅樓夢的學者、專書、論文甚多,甚至延伸出一個專有名稱──紅學,專指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樓夢的輕重,有此可見。

  曹雪芹才情高超,書裡人物皆為世家子弟,琴棋書畫,皆有涉略。曹雪芹以他過人才氣,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配合角色個性與情節,吟唱出許多流傳千古的名句。開卷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更是短短二十字就道盡作者的無奈。世界萬物瞬息萬變,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名聲,也能一夕崩塌。只剩下書寫是唯一的出口了!留下滿滿的道理,滿滿的悔恨,期待著有人能夠理解,能夠避免自身再度犯下與書中人物相同的錯誤,避免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是,誰能夠了解呢?

  人,都要自己痛過一遍,死過一遍,才能夠覺悟。可是,痛過死過之後,也意味著失去了,意味著,一切都來不及了。都說作者是痴人,是傻瓜,其實,作者只是心急著想要提醒世人,不要,不要踏上與他同樣傷心的旅程,只是,沒人懂得作者的用心良苦。

  曹雪芹在書裡,擅用雙關,取名巧妙。書裡四大姓氏──賈王薛史,意味著家亡血史,是賈寶玉,也是曹雪芹真實生命裡,由玩世不恭的子弟,走向落敗衰亡,嘗盡人情冷暖的人生。賈府這麼個媲美皇宮的生活。花不完的銀子、指使不完的僕人、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從眾人逢迎拍馬,到財盡人亡,妻離子散,更能突顯出世界萬物的不定,人事劇變的蒼涼。

  書裡人物眾多,個個刻劃清晰,最為人熟析的主角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寶玉與黛玉互相欣賞,本來已經互許終生,卻被王熙鳳的掉包記拆散,黛玉吐血而亡,寶玉看破世俗,出家為僧。
  貪嗔痴愛,人世最基本的慾念。真誠的情愛加上了算計,無論是自身的或是旁人的,猶若一個數字加上次方,劇烈脹大複雜,到難以承受,終至崩裂毀壞。未來一直來,但你卻只能浸泡在回憶裡腐爛。回首前程,只剩如煙地蒼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談《紅樓夢》中的ㄚ鬟──晴雯
推薦0


depapepe2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談《紅樓夢》中的ㄚ鬟──晴雯

        《紅樓夢》的作者描寫人物,不徒託空言,而是塑造當時社會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將其類型化提升至現實生活中「真」的人物。出身卑微的晴雯,擁有自然率真、正直的特質,向人們展示自己性格及生命的個體,其思想與心理狀態不純屬單一性,而是在壓迫中不斷掙扎,充滿複雜、矛盾的因子。

       

        E. M. Forster曾在《小說面面觀》一書中說:「小說中的人物,假使作家願意,則完全可為讀者所了解……這就是他們看起來比歷史人物或我們自己的朋友較可捉摸的原因」,作者將小說中的人物內心深處表現出來,由此我們可以探究晴雯的內在及外在生活。晴雯在十歲那年,被賈府大管家賴大買了做ㄚ頭,就確定了她為女奴的身份,比別人幸運的是,賴大媽媽常帶她到賈府,因賈母看了喜歡,賴大媽媽就把她孝敬給了老太太,後來又做了寶玉的ㄚ鬟。

       

        《紅樓夢》的作者描寫晴雯時,以水墨勾勒的筆法,將她的形象展露出來。首先,第五回寶玉揭開「金陵十二釵又副冊」,看見的第一首即指晴雯,將她比喻為「霽月」、「彩雲」,後又說「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見晴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美貌,如王熙鳳曾說:「若論這些ㄚ頭們,共總比起來,都沒晴雯生得好」;又夫人偶然見她一次,所得的印象是「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作者從側寫的角度來敘述,晴雯給人第一眼的外在印象,是受到肯定的。

       

        法國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娃談及女性處境時,認為女人「知道自己被注視時對她的關注離不開她的外貌,她是因為並通過她的裝束才得到人們的評價、尊重和渴望的」,透過「被看」的過程,女性的特質因而彰顯出來,使女性具有對自己的一點肯定而得到滿足,這就是晴雯所擁有的外貌條件;此外,她也能在關鍵時刻,為寶玉補裘,展示個人能力及創造力的優勢條件,連賈母也給予讚美,同時也呈現晴雯對寶玉真摯的情感付出。

       

        而在性格上,晴雯總是不理會世俗的成見,盡情舞出天生的性情,依順自己的思想而活。她敢說、敢笑、敢罵,坦蕩爽快,當她知道平兒的蝦鬚鐲被墜兒偷了的事件,便抓了墜兒的手亂戳,可知她最瞧不起偷竊苟且之事。她彷彿忘記自己奴隸的身份,跳脫階級制度的束縛,挺身而出,表現身為人的一種正義感;又,當惡奴王善保家的奉夫人之命,帶一群人到怡紅院大抄檢時,大小ㄚ頭無不俯首聽命,任其搜檢,當來到晴雯的箱子面前,晴雯挽著頭髮闖進來,將箱子打開,把所有東西都倒了出來,表現出勇於反擊的性格。

       

        晴雯這樣的行為,反映了判詞「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那種自強不息的主觀意識與客觀社會現實的衝突,她可貴的精神在於,心中自有衡量高貴標準的一把尺,此標準不受階級高低的影響,關鍵是個人品性是否高潔的問題,她認為人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做ㄚ鬟,也不能自輕自賤,她所追求的最大目標,是一定程度上地位的平等待遇。

       

        這種突圍著以男性中心文化的女性觀,維護自己人格的特質,晴雯在寶玉面前也毫不遮掩。如第三十一回晴雯以撕扇為樂,若是因生氣而撕,那便是遷怒,但晴雯天生喜歡痛快,加上寶玉鼓勵,於是盡情地撕扇,兩人都獲得極大的快感。兩人在形式上是主奴關係,實際上是真誠相待、相互尊重的朋友,那是其他ㄚ頭所無法了解的,由於彼此人生意態的契合,漸形成精神上的超脫愛戀

       

        晴雯身上獨具的人格意識與平等精神,顯得真實且可貴。即使她活在專制的牢籠裡,選擇自我掙扎後的脫出,與現實環境對立,要求個性解放,不受奴隸階級制的束綁與佔據,不失去對自由的渴望;讀者對於這樣一位優秀而受摧殘的孤獨者,必然是懷抱無限同情,因為在這裡才有人性,我們看見她想要掙脫千年以來,在女性身上加諸的枷鎖,並非是個絕對完美的生命,因為有缺陷才是人,才是真實的美,無論她何種出身,生命都是無量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39571
紅樓風中飲純粹
推薦0


l650319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最近到超市買飲料,發現有個非常別致的瓶子。細長的一個圓柱體,沒有任何曲線,顏色、商標也很簡單,只在瓶蓋下有圈雅緻又高傲的花紋。站在眾產品中有種睥睨一切的鶴立雞群,彷彿不屑其他飲料的顏色花俏,及瓶身隨俗的凹凸。品名也很高傲-純萃。

  對某種信念的堅持,寧犧牲也不願與雜質同槽,我們稱之為『純粹』。

 

  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尤三姐

  紅樓二尤因姿色絕佳,遭賈家子弟覬覦而曾生種種劣行,後尤二姐嫁於賈璉為妾,賈璉及其哥賈珍想長期染指二尤,尤三姐不堪長期被視為玩物,有日便反抗賈氏兄弟,賈氏兄弟才正視起他,並預為他尋親事。尤三姐獨鍾五年前緣鏗一面的冷面人柳湘蓮,經連線,柳湘蓮以家傳雌雄寶劍作為定情物。自此,尤三姐性情大變,每日足不出閣只等柳湘蓮來迎娶,但其後柳湘蓮由寶玉話語中推演尤三姐以往行為,決意退婚並前往尤家索回家傳之物,尤三姐痛哭之後退回雄劍,並用雌劍自刎而死於香蓮懷中,柳湘蓮見狀大悟,悔不當初,抱屍痛哭,後以雄劍削去頭髮後出家。

 

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晴雯

  賈府因連串內部事端,致王夫人心生整頓之念,其他僕傭又利用此一機會在王夫人面前排擠晴雯。約見時,晴雯因病而衣冠未清整,當場遭王夫人喝斥,後雖以言詞蒙混過,惟於王夫人心中已留下不佳印象,而於病中遭趕出賈府。晴雯遭趕出後,因兄嫂皆無心照料病情加劇,寶玉前往探視,仍鼓起最後力氣將養護多年指甲咬斷連同貼身小襖送與寶玉。

  數日後,晴雯病逝,小丫鬟為怕寶玉傷心,編出晴雯獲神召擔任芙蓉花神,寶玉遂親寫悼詞於芙蓉花前祭弔晴雯。

 

鴛鴦女無意遇鴛鴦司棋

  司棋在紅樓夢中出場機會並不多,第一次較深刻的行為,還是仗著自己是迎春大丫鬟在廚房中撒野。再出場,就是買通管門人員與自己表哥在大觀園中私會,遭賈母丫鬟鴛鴦撞見跪求通融。司棋因擔心事情爆發茶飯不思而身體不適,又聞其表哥逃跑而未履行生死與共承諾病情加劇。後於大觀園查抄中被查獲其表哥所寫書信及所贈鞋襪遭逐出。文如僅行至此,只怕鴛是鴛、鴦是鴦。

  司棋被逐,回家養病,其表哥後突造訪,司棋母親嫌其窮酸而不允二人親事,司棋遂撞壁而亡。其表哥拿出其離開後所賺銀兩購置棺材二副,眾人不明所以,待一切妥致,其表哥拿出預藏小刀自刎殉情。至此,鴛鴦方為鴛鴦。

 

  古代對女人的約束非常大,尤其身分地位不高或家貧的女人,一生幾乎完全任人擺佈沒有自我可言。尤三姐家中貧苦為了生活,不得不與賈家人胡行混跡。而晴雯與司棋則是自小被賣為婢女。循例,要不就是超過16歲後,由主人決定嫁與僕從;要不就是被主人收為妾,當個養尊處優卻無地位的偏房(如趙姨娘或邢夫人)。如果真依絕大部分的結局,他們大概在告別青春歲月後,就慢慢接受了些世俗的觀念,再長些,到達紅樓夢中以『誰誰家的』稱謂的年紀,就會變得勢利市儈而令人生厭。就如寶玉所說:

『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兒來;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一生以魚眼睛做終。

  他們勇敢的反抗了那些流俗,尤三姐與司棋為了堅持自己的愛,不惜以死殉情;晴雯一直鍾情於寶玉,卻遭構陷及誤解逐出賈府,只能在寶玉探病時表達情衷後病逝。以世俗眼光來看他們下場並不完美,但在當時風俗及觀念下,他們結局很難有完美,最多只能在渾渾碌碌中回憶年輕時的瑰麗。但當尤三姐收到雌雄寶劍,司棋與其表哥在大觀園互許終生,及晴雯見到寶玉來訪時。他們的生命應已綻放最璀璨的美好。所以,當他們發現無法永遠擁有時,尤三姐及司棋選擇了殉情,晴雯知道自己生命將終,也掙扎著對寶玉吐出『今日你這一來,我就死了,也不枉擔了虛名!』的心裡話。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堅持,不願隨俗的任自己光澤褪去而變成魚眼睛,這是真純粹。在紅樓夢大戶人家的物欲橫流中,這些卑微的人卻敲下純粹的鏗鏗。行文至此,突想起正氣歌的句子: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39508
《西遊記》暴力英雄的正義
推薦0


white555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西遊記》是一部以玄奘法師為底本而寫成的神怪小說,其加入了佛道二教的思想與民間信仰的神話故事而成。其中最奪人眼目的,無非就是手持金箍棒、腳踏筋斗雲,身懷七十二變絕技與火眼金睛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孫悟空的英雄形象深植人心,甚至由小說人物轉變為民間信仰的一支。
有人說,在《西遊記》裡頭,唐僧師徒象徵了政治中的昏君、忠臣、佞臣與庸臣,玄奘法師從原本歷史上勇敢堅毅的形象,在《西遊記》中一變而成擔心、耳根軟且無能的昏君。而扮演佞臣的豬八戒時而耍蠢,時而耍陰,成了一個時常使讀者恨得牙癢癢的角色。而個性不鮮明的沙僧則扮演了庸臣,甚至還有網路笑話說,沙悟淨只有「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和「師父,大師兄一定會來救我們的」幾句話,也顯出了沙僧的角色薄弱。
而說是最有能力的忠臣,孫悟空竟是唐僧徒弟裡唯一一位需要被戴上緊箍的人,這或許讓人聯想到岳飛與宋高宗,岳飛功高震主的形象。幸好悟空並沒有岳飛那樣悲慘的命運,頂多就是在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一幕中,被唐三藏逐回了花果山。也因此,有人說《西遊記》是一本諷刺小說。
在《西遊記》中,讓我覺得最可惜的便是唯一的歷史人物「唐三藏」,由於為了凸顯悟空的神通廣大,唐三藏實在被弱化的太嚴重了!我在他的身上無法看見歷史人物玄奘身上那股毅然決然偷渡出唐國向天竺取經的勇氣。《西遊記》中的三藏是奉詔取經,甚至還與唐太宗結拜為兄弟。而在面對紅孩兒、白骨精等妖怪時,顯露出來的沒有佛家中人應有的慈悲,而卻是一味的婦人之仁,也使得「唐三藏」變成「懦弱」的代名詞。
我以為,唐三藏的三位徒弟,也分別代表了佛教中的「三毒」:貪、瞋、痴。八戒由於好吃好色,代表著貪婪;悟空一遇不如意事便拿出金箍棒把人一棒掄死,是瞋怒;悟淨毫無主見,盲目行事,是為愚痴。也就是說,這西天取經之行,是唐三藏帶著自己的「三毒」向西方修行之路了。
《西遊記》中的佛祖,形象也與佛教中的佛陀形象不合。像是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如來佛祖自述:「我是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尊者。南無阿彌陀佛!」事實上在佛教裡,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是完全兩尊不同的佛,釋迦牟尼是佛教創教教主,而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則是阿彌陀佛。由此可見《西遊記》在人物引用上的謬誤。
當然,我們也可以視為這位「如來佛」為小說中原創的形象,如來佛在小說中代表著權威,負責仲裁與賜與考驗,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的唯一剋星。而有趣的是,更具封建色彩的道教玉皇大帝被齊天大聖孫悟空鬧天宮鬧得不堪其擾,唯一的救星卻是佛教的如來佛,這玉皇大帝似乎成了有權而無實力的「兒皇帝」。
總體而言,《西遊記》一書犧牲了許多角色(如唐僧、沙和尚),而成就了孫悟空。但孫悟空其實也沒有那麼正義,他調皮、任性,脾氣不好而且暴力,講好聽是「俠客」,但儼然就是個「流氓」,就像是水滸傳中動不動就一刀把人捅死的梁山好漢。
我們或許該想想,為什麼我們看到這種「梁山好漢」型的暴力英雄時,總是會大快人心?難道我們心目中的正義,果然還是需要強大的暴力去維持的嗎?也許我們都期待英雄的出現,但在現實中,是否更多的人只是唐僧或沙悟淨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39497
《紅樓夢》:才幹精明的探春
推薦0


雨諄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紅樓夢》中,身為賈府的三姑娘,身上卻沒有半點驕氣,探春的個性清雅、高貴,是為豪爽灑脫的人物。在大觀園裡,她所居住的「秋爽齋」名如其人,與眾不同。於是在所有角色中,我最欣賞的人便是她。

  探春不同於一般貴族小姐,喜歡欣賞一些風雅別緻的器物,就連房間也佈置的像是一位書法家一般,筆硯如林,書帖成群,似一書法家揮毫之書齋。在第二十七回,探春向寶玉說到出門逛街之時,請他記得多帶一些好字畫回來,而不要那些「柳枝兒編的小籃子兒,竹子根兒挖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兒」,這些都是一般姑娘、小姐所喜愛之物,她自有一套欣賞文墨的美學之感。書法本是男子所習,而探春的這一點可謂跨越了性別的差異,她自己也曾說:「我但凡事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業來,那時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話也沒我亂說的。」

  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當中,身為「秋爽居士」的探春雖不擅於詩,卻是由她主動發起詩社,成為領導詩社的靈魂人物,縱有釵黛這等有情才的詩人,卻無損探春對於詩社的熱誠,可見其有讓賢之雅量,默默的成為輔助詩社正常運行的幕後人員。

  甚至,我們從探春精通棋藝這方面,也可見其不凡的興趣所在。在第六十二回,便可見其對弈的專注模樣,探春和寶琴下棋時「因一塊棋受了敵,算來算去,總得了兩個眼,便折了官著兒,兩眼只瞅著棋盤,一隻手伸在盒內,只管抓棋子作想。」

  探春能幹的個性,極可能和她所屬的「階級」相關,身為一位「庶出」,在傳統的大家庭當中是較無地位的,這成為探春的痛,這一點導致探春必須要自我振作起來,不可能讓他人所輕視,所瞧不起。她試圖打破這樣的傳統關係,在第二十七回,對於賈寶玉、賈環的正庶關係,探春除了針對此辯駁之外,其實也是對於自己地位的聲訴。探春當然是不管正出庶出的,但她真的不知道?恐怕未必。

  對於她性格猥瑣卑賤的母親趙姨娘,探春在內心與態度上有直接的鄙視與漠然。然而我們並不能將探春的「庶出」與發憤向上的能力畫上絕對的等號關係,只能夠從旁揣測,這是探春與趙姨娘之間不斷的磨礪,使她成長,激發她自身本有的潛能。

  像探春這樣豪爽灑脫的一位人物,個性上是絕不容許別人來冒犯自己的,不同於迎春的「忍受」和惜春不愛「招惹是非」,探春有自己直來直往的性格所在,這樣的人對於所謂「正義」、「公正」是相當分明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她願意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勇敢挺身而出,對抗一切權勢。

  在第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奉了夫人之命抄檢大觀園,探春的第一反應是不許王善保家的搜她家丫環的衣箱,而自以為是的王善保家的甚至刻意挑釁,拉起了她的衣襟搜身,二話不說,探春馬上括了她一巴掌,作為警告與反擊,搞得王善保家的自討沒趣,簡直大快人心!

  黛玉曾送了兩句贊語給機伶的探春:「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在第七十三回玉柱兒(迎春的乳母之媳)為了她婆婆私自拿走了金鳳去典當而去向迎春討情面,而繡橘又是為迎春主張回了鳳姐做全權處理,迎春不是個會想把事情鬧開鬧大的姑娘,只聽著兩位爭辯,卻向繡橘主張宣稱自己丟了,打算草草了事,兀自翻著《太上感應篇》裝無事。

  可巧的,探春同寶釵、寶琴、黛玉正走了過來,聽到了一些關鍵字,便已知一二。探春明白迎春的個性與態度,自然是要主動幫她出頭的,並沒有讓奴僕爬上主人頭上撒野之理。只探春幾句話,這樁「私自拿了首飾去賭錢,而且還捏造假賬」的戲便簡單解決了。在面對是非對錯,探春總是能夠據理先聲,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這是她耿直豪爽的個性使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037&aid=4637996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