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日前與美國智庫進行視訊會議,暢談我國國家安全的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盡量將兩岸和解的過程制度化,進而使雙方政府與人民更正面的看待未來在國際上的互動。這是馬總統念茲在茲的兩岸「良性循環」。
第二道防線是強化台灣經濟與科研實力,善盡國際義務,占領國際經貿、科技、道德的制高點。第三道防線則是以外交支持國防,在與盟邦充分諮商合作及推動全募兵的前提上,建立一支量小質精的軍隊。
筆者認為第一道與第二道防線是馬總統就職以來始終極力主張的政策作為,顯見其政策的延續與一致性。比較有趣的是,第三道防線要結合外交與國防,以往甚少提出;這是積極且正確的政策方向,展現了馬總統窮極一切以爭取國家安全保障的決心,可是尚待明確的政策規劃與行動。
外交、國防本為一體兩面,但我國國情特殊,已演變為外交、國防各自獨立,少有整合。現在馬總統宣示要以外交支持國防,爭取重要外國軍售,強化台灣防衛力量,所以外交、國防兩部應放棄本位主義,尋求更快、更廣、更深入的情資政策交流與協調,而銓敘、人事單位應鬆綁相關法規,以進一步展開人員間的交流。
例如,國防部在部分國家駐有武官或軍事人員,可進行相關工作,但更好是落實與外交部在各階層的協調合作,藉外交部對國際情勢的掌握,及在駐地的各種經驗、人脈與資源,共同推動軍事外交(包括爭取軍售)。
本月十日結束的第一次美「中」戰略安全對話,美方由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國防部副部長傅勞尼分任外交與國防的最高代表,中共則由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為最高代表;繼而在十五日,中共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應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之邀,率高階軍官團往訪,將會見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國務卿希拉蕊等重要決策官員,這是解放軍總參謀長七年來第一次訪美。美方外交、國防官員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官員在這些重要活動之前的會議與交流必然非常頻繁;外交部門雖然往往做最後的定調,但也會尊重、接納其他部門的專業意見。這種過程正是我政府要實現馬總統「以外交支持國防」政策理念的重要一步。
我政府必須積極建構馬總統的第三道防線,至於如何將這樣的國安政策與執行意志貫徹到相關部門,恐怕馬總統要多花點心思。 【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