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aobao.com/zg/zg101205_006_3.shtml
薄熙来:发展经济 重庆今年花33亿买树 首要改善环境
(2010-12-05)
.....
没等我发问,薄熙来的话题转到重庆的发展。
他说,在大连工作时,曾跟李光耀资政有过深入交流。新加坡为什么那么重视种草坪?李光耀回答,不只是个美化环境问题,而是政府管理能力的体现,因为草坪需要长期照料。他接着说,大连环境改善,至今还是吸引外资的热土。
薄熙来强调,这里有个“发展观念”问题。
“重庆今年光是买树就花了167亿(人民币,下同。人民币5元约等于1新元)。主要是银杏、香樟和桂树。”他说,银杏能活千年,又高又直;香樟成材后,周围几百平方米都不生虫;桂树开花,香气四溢。
薄熙来说,重庆已在巴西亚马逊买下300万亩(合20万公顷)土地,每亩才1000元!“那里土地肥沃,撒上大豆,到时就可收割。”
我说,这是一条发展国际 “大农业”的路子。细想一下,在当今“地球村”,既然外商可在中国建厂制造工业品,中国为何不可到外国租地买地,搞农产品?这是国际市场交换,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薄熙来认为,重庆环境好了,自然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重庆缺外资吗?”
“不缺!”他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他说,重庆今年外资可达100亿,仅惠普和宏基两家电子公司在两江新区的投资,其产值就会超过目前重庆两大支柱产业——摩托车和汽车的总产值,每年可生产8000万部电脑笔记本,总产量将达世界第一。
他特别谈到了照顾中低收入家庭的公租房建设。他说,现在第一片快要建成了,计划建20多片,不但要按商品房标准装修,而且要全部实现轻轨连接,达到交通便捷,而每户年租金为8000元,远低于市场租金。
“钱?政府有地。算起来,如果卖地,可拿回3000亿,实际上是让发展商赚了钱;廉租可刺激内需,增加市场消费5000亿。”这是让百姓得了实惠,政府也不吃亏。
“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老同学的这番话,虽然没能解答心中关于重庆发展的全部疑问,但它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从另一个侧面明晰了重庆迈向宜居、森林、健康的发展方向和长远追求,其核心恰恰就是“以人为本”。辩证地说,以人为本的发展才能永续发展,而永续发展也必然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桌上的时针滴滴答答地走近六点,薄熙来起身送我们出门。他笑指旁边的一座房屋说,这是邓小平当年给贺老总(贺龙元帅)建的房子,全国来看,邓小平留下的“房地产”没几个啊。
临上车,我回望了这个幽静的院落。作为抗日战争的临时首都,这里的桂园“美龄楼”见证了中国现代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在这里运筹帷幄,宋美龄在这里开私人舞会;毛泽东于1945年秋亲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并在楼前台阶下留下唯一的毛蒋合影,由此一别,指挥了横扫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共建政初期,邓小平在楼内居住并主持西南军政。此后他从这里走向北京,最终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主导了至今仍在改变中国面貌的改革开放大业。如今,这座饱览沧桑的小楼又在默默注视着迎来历史性发展大潮的重庆。
我希望看到一个近悦远来的重庆,她能克服中国百姓痛恨的官商勾结、腐败横行、贫富悬殊、社会不公,能避免急功近利、GDP至上;我希望看到一个山清水秀的重庆,她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民康乐;我希望看到一个永续发展的重庆,她将惠及生于斯长于斯的重庆人,惠及热爱这个第二故乡的外来人,更惠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汽车缓缓驶出大院,回到车水马龙的街头,秀美的山城景色在窗外一一闪过。此刻,一股浓重的历史感弥漫了我的心房。
想起哲学家李泽厚对人和历史的思考。在他看来,“人”就是历史的存在与结果;历史主义讲“发展”,而伦理主义讲“善”,这是人类社会的悖论。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为政者要对历史负责,说到底就是对“人”负责;如何既利用“欲望(恶)”作为“发展”动力,又维持社会的和谐有序,达到与“公平正义(善)”的平衡,实在是把握历史的艺术。
当年,南社诗人柳亚子“索句渝州(重庆古称)叶正黄”,毛泽东留下了气吞山河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抚今追昔,“人物”终归来复去,惟有扬子与嘉陵长流,渝州共神州永在。
发展中的重庆,你的未来将展现何等迷人的容颜?我想,只有无私的时间老人才能捧出最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