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印度國防首長重估亞洲威脅
 瀏覽6,102|回應18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有好幾篇這樣的文章

Indian defence chiefs reassess Asian threats

By James Lamont in New Delhi

Published: October 24 2010 21:22

Senior officers of the Pakistan Air Force like to rattle off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jet fighter in India’s arsenal as proof of the deadly threat they face on their eastern border.

From the high Himalayas to the industrial city of Pune in Maharashtra, India’s largely Russian-made 400-strong fleet can strike Pakistan in as little as 15 minutes.

The days when India’s defences comprised almost entirely MiG and Sukhoi jets are drawing to an end. With many of them near obsolete, India ha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urned to US weapons systems in government-to-government deals. In recent months, New Delhi has opted for Boeing’s C-130 and C-17 transport and Poseidon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Now a high-stakes arms contest between European and US aerospace companies is coming to a climax as Barack Obama, the US president, prepares to visit India next month. India has a choice of F-16s or F-18 Super Hornets over Mirages, MiGs, Eurofighters and Gripens as it overhauls its aerial strike force.

A decision in favour of US weaponry would reflect a strategic shift. It was not so long ago that the US viewed India as being on the wrong side in the cold war and made it a target of punitive sanctions.

It would also be a blow to Moscow, whose arms industry has long held India’s defences in its grip, from ships and nuclear submarines to supersonic missiles and jet fighters. Since India's independence 63 years ago, Russia has provided the backbone to India's armed forces, whose 1.1m-strong army is the world’s third largest.

Buying American would highlight India’s changing assessment of threats. More and more, China's assertiveness in the region – over trade, global finance and its borders – is overshadowing the traditional and better-understood threat from nuclear-armed Pakistan.

Some senior Indian security advisers say India could face its northern neighbours on two fronts in years to come and needs to rearm urgently.

“Chinese power is radiating through the Himalayas,” says C. Raja Mohan, a senior strategic affairs analyst at Delhi’s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This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address and deal with. . . The rise of China is going to cause a whole set of problems across Asia.”

Mr Mohan foresees the need for the US and India to work together to guarantee the freedom of “sea lanes, cyberspace and even outer space” in an alliance that has already “exploded the boundaries of south Asia”.

Others view stronger broad alliances with the US among Asian nations as a hedge against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and expect New Delhi to partner with Washington in regional defence and trade pacts. “The underlying economics of Asia have changed. The central strategic reality is that China has fast become the central player in economic regionalism,” says Evan Feigenbaum, adjunct senior fellow for East, Central, and South Asia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r Obama is likely to follow his predecessor's example on his visit to India next month by stressing the natural alliance of two celebrated democracies.

George W. Bush, the former US president who helped transform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th the 2008 US-India civil nuclear agreement, was fond of describing India as a country with “one billion people and a million problems, yet still a democracy”.

Behind the broad-brush acclaim of human rights and civil freedoms, Mr Obama will nevertheless be keen to bolster this young relationship with greater defence and economic partnerships.

Some, however, doubt that what they call the two largest bureaucracies in the world – the US Pentagon and India's ministry of defence – can find common cause so easily.

One western diplomat describes New Delhi as “coquettish” in its bargain-driven approach to arms deals, and contends that any prediction about the outcome of the jet fighter competition would be premature.

She said the US could easily find itself sharing the prized jet fighter contract with France and Russia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US-India civil nuclear programme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European companie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4190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印關係倒退?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7/11/c_129911136.htm


上周五,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本应在华盛顿与印度外长会面,但他却飞赴朝鲜。美方再度推迟与印方计划已久的高层会谈。有观点认为,这是美印关系变化的最新信号。

  “不可避免的原因”

  有报道指出,美印一直试图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2016年,美国把印度视为“主要防务伙伴”。去年,印度总理莫迪三年内第五次访美,两国同意安排外交和军事高层会面(即“2+2”对话机制)。今年初,两国准备在华盛顿举行此项会谈,但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突遭解职,会谈计划搁浅。蓬佩奥接任国务卿后,两国同意将会谈推迟至7月6日。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忙着开打贸易战、安排美俄峰会……美印“2+2”因“不可避免的原因”再度推迟。

  诸多问题“站错队”

  印度事务排不上美国最高外交长官的行程表?这是美国的施压策略?印度会否感到“心凉”,转而调整战略考量?关于美印关系变化的各种猜测开始浮现。从近期事态发展来看,美印“2+2”难成的理由并不简单。美媒指出,印度近期似乎在一些问题上“站错队”。

  上月,美国要求印度等国在11月4日前停止从伊朗购买石油,否则将面临制裁。作为伊朗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印度若要在几个月内切断供应,挑战巨大。有分析指出,特朗普近期做出一系列政治经济强压举动是出于中期选举考量,但印度也将迈入大选年,对外举动或将影响国内风向。

  此外,在美国威胁对与俄罗斯开展军事技术合作的国家进行制裁之际,印度计划从俄罗斯购买防空导弹系统。据报道,印度现有的国防储备中有60%来自俄罗斯,减少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并非易事。有分析指出,从理论上说,印度不必面对美俄之间的二元选择,但实际上,印度可能日益面临这种困境。

  最具挑战性的分歧或许要属美印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冲突。印媒称,印度决定从8月4日起提高部分美国农产品和钢铁制品的进口关税,以此报复美国向印度加征钢铝关税。尽管贸易摩擦可通过对话解决,但任何报复性措施升级都可能扩大摩擦,甚至蔓延到其他合作领域。

  “波谷波峰都正常”

  过去,应对双边、区域和全球事务,美印在日益趋同的利益基础上发展起战略伙伴关系。《印度教徒报》上月刊登文章发问,“美国和印度不再心有灵犀?”文章指出,随着印度重新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印美关系也出现变动。如今两国在海洋、贸易、制裁等问题上表态不一。

  也有观点认为,美印关系因“2+2”推迟而恶化的说法略显夸张,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依然牢固。况且在特朗普时代的外交关系中,波谷和波峰的出现都属正常。一周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到访印度,似乎意在传达:即使“2+2”被推迟,印度仍是美国关注的焦点。据报道,“2+2”对话预计将推迟至9月初举行,会谈地点或将转移至新德里。(见习记者 陆依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82418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
推薦0


solpaonew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 ...转自多维新闻网http://www.dwnews.com...1511988604598...


印度对中方的战略意图严重误判,中国媒体也对印度有重大误判,低估了印度的能力,抛开政治上和战略上不谈,如果发生战争,中国能够取胜,但是要在军事上付出很大代价。 从军事上来讲,印度在这一带有二十万人,中国在那只有三万多人,即使后来又调过去一部分军队,也只有五六万人。尽管我们的武器装备可以,但是在高原作战,武器以及人都面临着环境的挑战。同时印度在那里的机场数量远多于中国,而中国加上成都附近的,也只有五六个机场,飞机飞到那就得掉头,因为空中没办法加油。 如果真的想同印度打仗的话,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军事上做充足的准备,具有绝对优势了才可以,1962年的战争中国准备了将近两年,1962年5月成立前线指挥部的时候,物资已经运过去了。而这次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怎么打呢? 中方在一线属于绝对劣势,在西藏军区范围内还是劣势,到成都军区范围内和印度军事实力是持平的,这些地区我都去过,每次我去西藏军区的时候,前线都在呼吁中央给予更多资源。这次紧急调派过去的军队,有一部分要留下,有一些武器装备,包括后勤的战略物资就存在那了。 ...转自多维新闻网http://www.dwnews.com...1511988659931...


主要症结就在于印方不愿意做实质性让步,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属于既得利益者,印度在英印时期往外推了,实际控制是印度控制的多,中方实际是吃亏的,但这个数量还没达到媒体所说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大概在六七万平方公里。西段是中国控制,印度主张。 中印边界争议区的存在,一是中印边界没有正式划定,所以就没有一个现代国际法意义上的边界,所以把争议区划说成是中国的(藏南)是不对的。 中国主张由于历史上的行政管辖、宗教影响等原因存在一条习惯线,但这也不是现代国际法意义上的边界,所以这一直是争议区。 但实事求是地讲,中方对此的主张是更具有合理性的,印方主张的麦克马洪线确实是非法的,印方心里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印度也不太爱用麦克马洪线来讨论这一问题。 印度现在主张实控线,中国虽然也接受了这一概念,但由于很多地方中国没有实控,印度是基本按照麦线来控制的,麦线以南基本上是印方控制下的,个别地方还过了麦线。 中国在这一地区有很多道理、很多主张可以讲,所以印度主张根据实力和地面控制情况划实控线,但是中国内部存在分歧,就要不要划实控线这一问题是存在争议的。 因为一旦按照实际控制情况划定了实控线,印度是占便宜的。一旦划定以后,这条实控线基本上就是最后的边界线了。 中国历史上曾经一度同意划定实控线,但后来在交换实控线地图的时候,中国政府表示克什米尔地段(印方称极西段)应由印度和巴基斯坦商定解决,划线一事因此搁置下来。 边界问题未来怎么发展还得进一步观察,但是在二十次特别代表会议上,中国是一定不会接受划实控线的。我想中印还是应该积极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框架,2005年的时候中印就边界问题达成几点共识性原则,现在中国主张根据这些原则探讨基本的走向,按照基本走向来进一步讨论。 ...转自多维新闻网http://www.dwnews.com...1511988710480...

http://talk.dwnews.com/news/2017-11-28/60026414.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731336
評論:洞朗對峙與廈門金磚峰會,如何取捨?
推薦0


solpaonew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http://hk.crntt.com/doc/1047/8/0/1/104780116_2.html?coluid=137&kindid=7730&docid=104780116&mdate=0825002309

在解決洞朗危機問題上,中國必須堅決摒棄投鼠忌器的心理,做好一切準備。中國應就洞朗事件加強同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及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溝通和協調。前幾天,印度學者拉賈•莫漢在一篇評論中認為,洞朗對峙將使印度民眾希望中印合作、共同實現亞洲世紀的憧憬破滅。實際上,印度高層,特別是印度人民黨從來就不相信這種合作共贏的思想,他們信奉的是“印度教特性”,希望實現的是“印度世紀”,為此,可以犧牲其他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洞朗對峙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清醒地看到,是印度在竭力破壞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是印度企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南南合作來對中國進行戰略訛詐。俄羅斯迄今為止沒有就中印洞朗對峙發聲。但俄羅斯應該清楚,印度的冒險行為將對上合組織、BRICS合作和地區穩定造成破壞,並對俄羅斯的戰略利益造成損害。如果沒有了上合組織和BRICS,俄羅斯也將徹底失去戰略依托,孤零零地面對美國和西方的壓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699700
卡拉奇机场遭袭击传递出的信息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卡拉奇机场遭袭击传递出的信息

   101

       日前,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真纳国际机场遭到严重的恐怖袭击,造成近40人死亡,机场关闭17个小时,巴国恐怖主义问题再次引起世界关注。

  6月8日午夜11时许,十名身着保安制服的恐怖分子向机场守卫相对薄弱的旧航站楼发起进攻,得手后兵分两路,向停机坪方向挺进。他们身背干粮和干果,准备较长时间对抗,显然有意劫持乘客或飞机,把巴政府逼入困境。受到机场安全部队的阻击,加上巴军援兵迅速赶到,恐怖分子的图谋未能得逞。双方交火数小时,恐怖分子七人被击毙,三人自爆身亡。所幸旅客和飞机未受任何伤害。

  巴基斯坦塔利班立即高调宣称,此系其所为,是对其领导人哈基穆拉·马哈苏德去年被美国无人机击毙的一次报复性行动,而且,这仅仅是开端。两天后,藏匿在巴部落区的“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宣布,袭击由其所为,是对巴空军针对乌兹别克人空袭的报复。而后,巴塔进一步表示,这是“乌伊运”与巴塔的联合行动。

  国际社会立即做出强烈反映,联合国、美国、中国、欧盟等纷纷发表声明,对事件予以谴责。

  显然,这不是一起偶然、孤立的事件,它为各方评估巴国反恐形势走向,以及美军从阿富汗撤出后地区形势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窗口。

  第一,事件标志着巴政府与巴塔和谈的战略决策彻底失败。谢里夫政府由去年大选上台,面对极为严重和复杂的国内安全形势,决定走和谈路线,尽量避免动用武力。但巴塔并不乞求和平,不断挑战军方底线,并于今年4月单方面宣布结束为期40天的“停火”。至此,应该说和谈已经失败。但政府不愿接受这一现实,继续放软身段,仍期待出现奇迹。此次机场恐怖事件迫使政府断绝了最后一线希望,只好“授权”军队对巴塔进行反击,并在必要时可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显然,美方也得到巴方信号,立即恢复无人机行动,6月11日在巴部落区击毙若干名乌兹别克武装分子。此前,为配合巴政府与巴塔的和谈努力,美方从去年底开始暂停对巴部落区开展无人机攻击。

  第二,事件再次凸显巴塔具有强攻敏感设施的能力。近年来,巴塔气焰嚣张,“战果累累”。2009年10月,巴塔对位于拉瓦尔品第的陆军总部发动攻击,造成包括一名准将、一名中校在内的6名军人死亡。2011年5月,巴塔对卡拉奇海军基地发起攻击,双方交火16小时,造成至少17人死亡,巴海军航空兵两架P-3C“猎户座”海上巡逻机被炸毁。2012年8月,巴塔攻击明哈斯空军基地,双方交火五个多小时,造成九人死亡。这是位于旁遮普省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部署着30架战斗机,其中包括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2012年12月,巴塔攻击白沙瓦国际机场,造成15人死亡,机场关闭18小时。

  第三,事件折射出巴政治民主化未能在反恐问题上促进全国共识。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以来的多年间,巴基斯坦处于军人统治之下,尽管穆沙拉夫在反恐问题上或三心二意,或言行不一,但不可否认,他在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决定,其中包括,2001年,与美结盟,投身阿富汗反恐战争;2002年,承诺不再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武装渗透;2004年,向历来实行自治的普什图人部落区发起史无前例的军事清剿;2007年,在首都对被极端分子盘踞的“红色清真寺”采取军事行动。美前国务卿赖斯前不久在印度所做的一次电视访谈中,积极肯定穆沙拉夫对反恐战争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巴民主政治获得长足进展,政府合法性问题得到解决,但反恐决策能力却有所下降。现在几个主要政党意见不一:意识形态偏右的正义运动党(PTI)和某些宗教政党反对在任何情况下对巴塔动武,政治倾向偏左的人民党(PPP)、人民民族党(ANP)和统一民族运动党(MQM)支持以武力应对,而执政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PMLN)则夹在两者之间。

  另外,据当地媒体报道,谢里夫政府对巴塔的绥靖政策已引起军方不满,再加上对前军人总统穆沙拉夫以叛国罪进行审判等有争议问题的影响,目前巴军政关系并不和睦,甚至可以说危机正在酝酿之中。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巴国的反恐大局。

  第四,受事件影响,可能会有更多外国民航公司撤离巴基斯坦。自2008年以来,由于不断恶化的安全环境,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航空公司纷纷关闭其飞巴基斯坦的航线。两年前白沙瓦机场遭袭事件后,一些中东国家的航空公司也退出了巴基斯坦市场。现在,没有任何欧洲、美洲、俄国的航空公司经营巴国航线,而仅存的19家外国航空公司则主要着眼于巴基斯坦在海湾国家的劳工往来。此次机场恐怖袭击案一发生,巴业内人士立即表示,这对巴基斯坦的国际民航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巴国吸引外资的努力必然随之受挫。据最新报道,国泰航空已宣布取消其全部由曼谷飞卡拉奇的航班。

  第五,事件强化了人们对地区形势的负面预期。近期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恐怖事件增多,5月下旬,印度驻阿富汗赫拉特省的领事馆遭袭击;6月初,阿富汗总统候选人阿卜杜拉车队遭爆炸袭击;再加上卡拉奇最新发生的恐怖事件,人们普遍相信,美军撤离阿富汗后,地区形势前景堪忧。

  巴国已有评论指出,当前,巴政府应立即打消对巴塔的无谓期待,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打击其嚣张气焰,有效控制住巴阿边界,防止美军撤出后,出现边界两边阿塔和巴塔联手造反的局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17208
我国空降兵首次在青藏高原实现6000米高空重装空投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国空降兵首次在青藏高原实现6000米高空重装空投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4_06_07_235738.shtml

中新网报道,记者今天从空降兵某部获悉,该部日前使用大型运输机,首次在某高原地域成功实施海拔6000米高空重装空投,突破我空降兵部队高原机械化作战瓶颈,填补了我国海拔4000米以上高空重装空投空白。世界上只有我国在青藏高原上的西藏阿里地区有进行如此空投的必要,这是我国强化西藏防御能力的重要军事举措,意味着我军将可在十几个小时内将机械化空降兵部署到“世界屋脊”上。对正在积极扩大“山地兵团”的喜马拉雅山南方某国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资料图)我国伊尔-76运输机正在空投03式伞兵战车

武器装备空投,是空降兵部队持续保持战斗力的基石,重型装备空投,更是检验空降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准。为突破高空重装空投极限,近年来,空降兵部队组织专题攻关,掌握了高空空降空投的装载、系留、投放等多项关键技术,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配合下,经过10多次循序渐进的试验,逐步掌握了高空重装空投技术。

在海拔6000米高空实施重装空投难度极大。空降部队科研办主任王超介绍说,这个海拔高度气流不稳,容易造成飞机颠簸;空气稀薄,装备空投时,开伞动载大、下降速度快、着陆冲击力大,很容易损坏空投系统和装备;伞开不正常、伞装提前分离等险情都极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重型装备的连续空投中,空投装备重心、空投时间等要素把握稍有偏差,都会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此次海拔6000米高空重装空投试验,连续成功空投了多辆重达数吨的伞兵战斗车。从空投场环境、气象条件、空投高度到空投的重量,均实现空降兵部队的历史突破,实现了空降兵高原作战从空降单兵向空降摩步化、机械化装备跨越。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表示,向高原地区运送重型装备是世界性难题。在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中,印度曾用伊尔-76运输机降落在高原机场,将FH-77榴弹炮送上高原,一举取得优势。但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世界屋脊”进行空投,还只有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尝试。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情局用C-130运输机入侵我国西藏,并在阿里地区实施空投。不过那些空投行动中投下的只是少量特工人员和物资,能量有限,其颠覆西藏地方政权的企图遭到了彻底的挫败。

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了满足装备安全降落的要求,需要至少1000米的下降高度。因此才有了此次从6000米高度进行空投的这次演练。

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印军运输机冒险降落到高原机场,送来FH-77榴弹炮,对战局发挥重要作用

我军空降战车在演习中

西南某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山地部队,但这些部队机械化程度不高,战斗力与我军机械化部队相比不占优势

解放军空降兵此次空投的“重达数吨的伞兵战斗车”,显然是指ZBD-03式伞兵战车,该车战斗全重8吨,配备30毫米机关炮、并列机枪和红箭-73反坦克导弹,火力强大,同时可搭载多名步兵。此外我军还装备了使用ZBD-03伞兵战车底盘开发的自行迫榴炮、伞兵输送车等装甲车族。

目前,在西南高原地区的国防策略上,我军采取主力后置的原则,平时在高原上没有驻扎庞大的机械化作战兵团。但利用青藏公路、铁路和空运,可以迅速将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迅速机动到“世界屋脊”。这一能力已经在近年来的多次演习中得到验证。

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用C-130运输机向我国西藏空投特务和物资,进行颠覆活动

相比之下,我国西南某国由于基础建设落后,部队机动能力差,不得不在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区维持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山地作战兵团,近年来还准备进一步扩充一个山地军。与我军平时部署在西藏的部队相比,其兵力数量比将超过10:1,但由于该国庞大的山地作战部队缺乏现代化的机械化作战兵器,士气低下、训练水平差,实际作战能力上并无优势。我军此次验证高原机械化空降能力,对我国强化西藏地区的攻防能力有重要意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12909
卡尔扎伊:如果从头开始 阿富汗一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卡尔扎伊:如果从头开始 阿富汗一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

字号:
2014-05-27 13:11:27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4_05_27_233021.shtml

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日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谈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他表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从头开始,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快速、坚定、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了积极的结果。

57岁的卡尔扎伊已经执掌阿富汗13年,虽然大部分时间被讽为“喀布尔市市长”。这是不是卡尔扎伊的心里话不得而知,但是在阿富汗战乱未休、美军撤离倒计时、总统大选胶着、卡尔扎伊也将卸任的当下,他的这番表态似乎别有意味。

卡尔扎伊5月18日晚抵达上海出席第四届亚信峰会。期间,他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杨锐的专访时。他说,中国在短短四十年时间里成长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很多人走出贫困,还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任何像阿富汗这样渴望发展、扩大教育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又落后其他国家三十年的国家,这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日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谈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他表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从头开始,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快速、坚定、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了积极的结果。

卡尔扎伊于上海亚信峰会期间与习近平握手

而谈及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批评,卡尔扎伊说,“你可以批评任何模式,当然了,如果我有三百年四百年的发展模式,然后另一种模式突然出现了,用四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同样的结果,我一定会嫉妒,所以批评总是会有,但人们必需看结果和成就,而不是负面批评。”

希望中国在阿富汗重建过程发挥更大作用

采访中,卡尔扎伊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的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表示支持。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七千多公里,途经亚洲众多国家,总人口30多亿。卡尔扎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阿富汗获益良多,并将为深化亚洲各国合作,繁荣亚欧经济开辟空间。

卡尔扎伊表示,阿富汗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与一些国家不同,中国在与阿富汗合作的过程中,更关注让双方都获利,阿富汗对此十分赞赏。

卡尔扎伊说,“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为阿富汗带来发展,是最早在阿富汗投资的国家之一;帮助阿富汗训练专业人员,在阿富汗遇到各种困难时,中国总是能及时提供帮助”。

卡尔扎伊希望,在阿富汗重建的过程中,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卡尔扎伊接受央视采访,称赞中国发展模式。

执政十三年 “美式民主”遭遇阿富汗失败

5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慰问驻阿美军士兵,美方官员称,奥巴马在阿富汗期间曾提出愿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会面遭回绝。

卡尔扎伊与奥巴马的关系裂痕早已不是秘密。卡尔扎伊政府曾被视为白宫一手扶持的“民主政权”。然而,作为美国政府向穆斯林国家“输出民主”的典型,卡尔扎伊政权最终没能成功留住广大民众的认同。

自2001年10月美军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美式民主在阿富汗推行了超过十年。十多年来,驻阿美军死伤无数,美国军费开支剧升,而阿富汗人民的安全依旧没有保障,民生艰难不见好转。外界视卡尔扎伊政权为华盛顿的傀儡,美国则指责卡尔扎伊政府无能腐败。

卡尔扎伊不是第一次对美式民主明确表达不满。“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3月26日报道,卡尔扎伊在接受采访时说,从2008年起阿富汗与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公开化,主要原因是华盛顿在阿富汗实施的所谓反恐行动偏离了道路。

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日前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谈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他表示,如果阿富汗有机会从头开始,一定会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快速、坚定、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了积极的结果。

卡尔扎伊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实施的反恐行动偏离了道路

否定现状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美国自 2012年11 月起寻求与阿富汗签署《双边安全协议》,以确定北约撤军阿富汗后,驻留该国的美军规模,但卡尔扎伊一再重申,除非美国满足阿富汗政府提出的条件,否则阿方不会签署协议。这些条件包括:要求美国保证阿富汗社会经济稳定,不得在军事行动中随意进入阿富汗人家中,实质性支持阿国内和解进程等。政治影响也是卡尔扎伊拒签协议的另一原因,他认为美国可以与阿新总统签订协议。当然,该协议也受到了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的反对。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卡尔扎伊一度是西方的亲密盟友;不过,在其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卡尔扎伊逐渐在反对美国领导的驻阿联军方面更加坦率直言;去年,卡尔扎伊出席国家安全部队防务移交仪式,阿富汗安全部队自 2013年6 月开始全面接管境内军事行动指挥权,为实现北约部队 2014年底前全面从阿撤军开奠定基础;今年早些时候,卡尔扎伊拒绝了签署协议允许数千美军士兵在北约撤军后继续留驻阿富汗。

卡尔扎伊表示,“美国及其在北约的盟友应当以行动根除恐怖主义,而不是轰炸村庄和乡镇,杀害无辜的公民、老人、妇女和儿童”。他说,如果与美国的安全协议“不能保证反恐行动效果,也不能促进阿富汗和平巩固”,那么这份协议最终将被推翻。卡尔扎伊认为,为了恢复国内和平,“全阿富汗人必须协作,包括塔利班运动的成员”。

自2001年至今,卡尔扎伊已执政阿富汗十三年,与大部分其他国家领导人不同,卡尔扎伊领导的是一个饱经战乱蹂躏、深受塔利班之苦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探索发展模式并不容易。

不过,随着阿富汗举行大选即将选出新任总统,探索发展模式的这重担开始落到新一届届政府身上。卡尔扎伊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相信阿富汗下届政府会考虑复制中国的模式,并从中受益。

阿富汗上月举行的总统大选,首轮投票结果于 5月15 日揭晓,但两位领先者得票率均未达到法定的 60%,第二轮投票将于 6月14 日举行,投票结果就会在7月公布。

另一方面,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阿富汗问题外长会将于今年 8月29 日在中国天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在亚信峰会期间会见卡尔扎伊时表示,中方愿同阿方及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办好这次会议;也愿意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2685
奧巴馬必須正視莫迪挑戰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64342014年05月27日 06:23 AM

奧巴馬必須正視莫迪挑戰

 

無論你如何看待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他的選舉獲勝都是一個全球性事件。誰也不知道莫迪會擁抱美印關系,還是走多極化道路。他周一宣誓就任印度總理,恰逢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大力推進“轉向亞洲”戰略——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30年期的天然氣出口協議。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轉向亞洲戰略似乎越來越空洞無物。如果他打算讓這一地緣政治舉措重煥生機,將必須贏得印度新強人的支持。正如人們所說,印度是21世紀的“全球性搖擺國家”。奧巴馬必須確保印度擺向美國這一邊。

目前來看,這有點勉強。莫迪眼下對美國十分怨恨,2005年,美國曾因莫迪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Gujarat)大屠殺中扮演的角色而拒絕向其發放簽證,此禁令不久之前才解除。相比之下,莫迪在此期間5次訪問日本,3次訪問中國,無一例外獲得了紅地毯待遇。

印度的首席部長訪華時,通常能會見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但莫迪最近一次訪華時會見了4位委員。而且他是在人民大會堂(Great Hall of the People)受到接待,這對一位地方領導人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顯然歡迎莫迪到訪,奧巴馬卻拒絕莫迪入境。起碼在莫迪看起來是這樣的。

莫迪也不隱瞞自己的不滿。莫迪的顧問們已透露,莫迪上任後出訪的頭兩站很可能是日本和中國,他很欽佩中日兩國在實施大型工程和創造製造業就業崗位方面的能力——這也正是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競選政綱中的核心內容。之後,他可能出席7月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在那裡,他將獲得與習近平和普京合影的機會。只是到了9月份,莫迪才會踏上美國領土(手中拿著簽證),參加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UN)峰會。

坎瓦爾•西巴爾(Kanwal Sibal)寫道:“莫迪不必前往華盛頓,乞求與奧巴馬共進午餐。”西巴爾是莫迪國家安全顧問的候選人之一。

從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開始的歷屆美國政府可能辯稱,美國為把印度拉到自己一邊已盡了最大妥協。小布什(George W. Bush)在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政策上開創了一個巨大例外,接受印度進入核武器俱樂部。

奧巴馬也延續了前任們的做法,上任後首次設國宴,即是為了款待時任印度總理的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並把辛格描述為“他的導師”。奧巴馬甚至於2010年訪問新德里,宣稱美國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常任理事國,這又是印度以外任何國家未曾獲得的重大例外待遇。但奧巴馬關於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這一表態並沒有打動印度人。

借用莫罕達斯•甘地(Mohandas Gandhi)的話說,他們把它看成由一家即將倒閉的銀行負責兌付的填遲日期的支票。奧巴馬是否有能力開出不會遭銀行拒付的支票?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如果奧巴馬真的想開的話。盡管莫迪怨恨美國,但他已表現出了實用主義姿態。除了自2002年以來通過集中精力於古吉拉特邦的發展,來修復受損的聲譽以外,他甚至在宣誓就職之前就放下了一段貨真價實的敵意。

通過邀請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Nawaz Sharif)參加周一在新德里舉行的宣誓儀式,莫迪釋放出對於商貿往來持開放態度的信號。他的使命是提高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並為在鄉村無所事事的數百萬印度年輕人創造就業崗位。如果與巴基斯坦發生戰爭,會妨害這一使命的實現。與中國發生摩擦也是一樣。

由於美國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投資國,很難想象莫迪會選擇與美國對抗。在這個問題上,奧巴馬的外交技巧將面臨考驗。比如,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莫迪找回“面子”。

這位印度總理認為,美國將他視為無法接觸的人。只有最尊貴的待遇才會改變這種認識。很難想象奧巴馬會將任何人請到他的橢圓形辦公室,稱他們“老兄”——這麽做是小布什的專長。不過,奧巴馬將有必要擺出很大的姿態打破堅冰。

美國還必須展示出幫助莫迪實現使命的意願。過去幾年,印度對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很不友善,向他們肆意徵收有追溯性的稅。如果莫迪能整肅印度唯利是圖的稅務部門,將打開外國投資在該國重現繁榮的大門。

不論美國會為莫迪的發展目標帶來多大幫助,在外交上都將具有極大價值。

美國商界領袖對於印度不給予他們核電站事故責任豁免權依然耿耿於懷。他們應該放下這個問題。自福島核電站災難以來,世界已發生改變。

美國不太可能從與印度的核能交易中獲取商業紅利。和中國一樣,印度對廉價能源的胃口是無窮無盡的。莫迪很可能會抓住能夠得到的所有輸油管線,不論它們來自俄羅斯還是伊朗。感情因素不太可能構成任何障礙。

雖然並非故意,但莫迪確實向奧巴馬提出了挑戰。這位美國總統在與曼莫漢•辛格交談時心情才是最暢快的——辛格是又一位有良好初衷卻看上去缺乏行動力的領導人。

不論喜歡不喜歡莫迪,他都是一位實乾家。在這個金磚國家都在遠離美國而去的時刻,莫迪的當選引發了一個存亡性的問題:奧巴馬能不能成為一位實乾的政治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2683
中國將在印度洋建立戰略支撐點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沙包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08/c_124201984.htm

2013年1月4日出版的国际先驱导报登载题为“海军建首批海外战略支撑点?”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虽然解放军不会建立西方式的海外军事基地,但可按照国际惯例打造海外战略支撑点,中国海军可能将在印度洋建立首批海外战略主撑点。

  文章说,随着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正式服役,随着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2012年中国海军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未来,围绕建设航母战斗群,将引领中国海军编制体制、舰船装备、军事训练以及作战运用研究的发展方向。随着新型驱逐舰、新型攻击核潜艇、大型两栖战舰、新型远洋综台补给舰的陆续下水和服役,将加速中国首个航母战斗群较快的形成战力。

  十八大为中国军队建设提出了总体战略目标,即“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随着中国全球利益的不断拓展,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未来10年,中国军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反海盗等海外军事行动。

  文章说,中国军队虽不会建立西方式的诲外军事基地,但并不排斥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若干海外战略支撑点,中国可以在平等、互利与发好协商基础上,在他国建立相对固定的海外补给点、人员休整点以及舰机靠泊与修理点。

  文章还预测说,长远来看,中国海军可能将在印度洋建立首批战略主撑点。这批战略支撑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平时舰船油料、物质补给点,如吉布提吉布港,也门亚丁港、阿曼萨拉拉港,补给方式主要按国际商业惯例;二是相对固定的艇船补给靠泊、固定翼侦察机起降与人员休整点,如塞舌尔,启用方式以短期或中期协议为主;三是较为完善的补给、休整与大型舰船武器装备修理中心,如巴基斯坦,使用方式以中长期协议为主。

  文章最后总结说,未来10年内,中国有望在印度洋地区最终形成以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为核心的北印度洋补给线,以吉布提、也门、阿曼、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为核心的西印度洋补给线,以塞舌尔、马达加斯加为核心的中南印度洋补给线的三线远洋战略支撑点态势,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有效承担维护国际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的大国责任和能力。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拓展,随着中国海外利益边界的逐步延伸,“建立海外基地”的需求显得日益必要和迫切,而无论是“海外基地”,还是“海外战略支撑点”,只有叫法称呼上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然,肯定有一些国家、一些人将会抱着冷战思维,对中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战略支撑点提出质疑甚至攻击,但只要中国坚持和平理念,努力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承担起大国责任,这些基地/支撑点必将显现出对于国际社会的积极效应,那些攻击的理由就会不攻自破,反对的声音也会逐渐减退。

一、中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态正在发生质变。这给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科技和产业结构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和完成“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能源安全,主要面临以下两大挑战:

  结构性危机

  第一,能源结构不合理,依然是以煤为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68%。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30年煤仍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

  第二,能源人均占有量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虽然中国能源总量生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能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能源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匀。其特点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品种分布是北煤、南水和西油气,因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长距离输送的基本格局。

  第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92年开始,中国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逐渐拉大,能源消费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石油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由于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造成中国石油[9.06 0.11% 股吧 研报]供应短缺、进口依存度飙升。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

  此外,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60%以上来自于局势动荡的中东和北非,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运输,原油运输约4/5通过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the Malacca Dilemma)。同时,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刚刚起步,石油储备体制很不完善。

  第五,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中国的能源利用率长期偏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④另外,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不利于环境保护。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全球有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就占了16个。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能源管理机构分分合合、不断调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能源相关的管理、开发和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电监会等部门,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管理体制,一方面难以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即使出台宏观能源政策,也无专门机构贯彻实施,更无法实现长远的政策目标,暴露了能源安全的制度性危机。另外,能源市场的垄断行为不可忽视。目前,中国能源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内的垄断经营和区域市场分割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

二、中国在海外的战略和经济利益

  目前,中国在海外投资多集中于能源和资源矿产领域,其中又以非洲和亚洲最多,特别是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对华贸易的重中之重,一些国外认为,未来十年中非贸易有可能超过中欧贸易额,非洲将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石油供应缺口几乎不可能依靠国内石油工业的增产弥补,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其中来自非洲的原油比重迅速增加。

  根据海关总署的资料显示,2006年,在我国石油进口量前十位的来源国家中非洲占了四位,分别是:第二位,安哥拉;第六位,刚果;第七位,赤道几内亚;第八位,苏丹。而利比亚、毛里求斯、加蓬、乍得、尼日利亚、南非、阿尔及利亚分别排在我国进口石油国家中的第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十和三十二位。

  这其中,安哥拉作为OPEC的“新贵”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探明储量为123亿桶,同时也是我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目前,在安哥拉石油出口国中,中国位居美国之后排列第二。多年来,安哥拉正逐渐成为我国在非洲大陆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中,中安贸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以石油贸易为主要内容。

  中国仍未摆脱“马六甲困局”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的地方,也是中国80%石油进口运输船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通过这条海峡的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人。然而,就是这条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海峡,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为突围而出,中国全方位寻求陆上能源通道。

中国面对“马六甲困局”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全长约l080公里,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15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破万顷碧浪,驶过浩瀚的印度洋,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西亚和东非。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沿岸仍保留着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代。但是,就是这条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海峡,近年来却屡屡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软肋。

  长期以来,中国的油气主要进口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其中80%左右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这一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的约1/4,且海盗猖獗、恐怖分子活动频繁,一旦通道受阻,将给中国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威胁。中国资源进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即 不少专家都分析指出,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超过六万船次,运载全世界1/4贸易量,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马六甲海峡的运输能力已趋近饱和。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进口却只会越来越多。

  马六甲海峡也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就在这条1000多公里长的海峡之内,根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的统计,仅2004年,海盗事件就有37起。近年来,海盗劫掠事件减少,但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被称为“马六甲困局”。

  美国近年来一直渲染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藉此介入马六甲海峡。2005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出席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就多次提及沿岸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以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但遭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拒绝。

  尽管受到有关方面的强烈反对,但美国一直试图插手,以求扩张霸权。日本也曾多次向马、印、新等国表达要参与马六甲海峡安全维护的愿望,企图通过日印、日马、日新等双边协商,插手干涉有关事务。印度也在等待时机,早在1998年,印度就组建了远东舰队,驻泊在距马六甲海峡很近的安达曼群岛。

  随着中国对国际资源的依赖与日俱增,“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显然难以保障供应安全。在开拓石油运输渠道方面,中国近年来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方向布子。中俄、中哈、中缅等陆上管道的建设和开通,直接降低了中国油气进口对海上运输的依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910965
美國防長潘內塔訪問印度: 印度是美關鍵夥伴,願售最先進武器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沙包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9/c_123256947.htm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 徐倩)“印度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关键。”美国防长帕内塔6日以一场毫不掩饰的示好演讲,结束了他上任后首次印度之行。许诺售卖印度最好的武器,大力提升美印双边关系,帕内塔极力讨好印度之情溢于言表。而西方和印度舆论则更关注背后,美国拉拢印度“制衡中国”的潜台词。一直奉行“不结盟”的印度,会甘愿成为美国的小跟班吗?

访印期间,帕内塔与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就加强美印防务举行了会谈,承诺向印度出售美国最先进的武器,并共同开发武器装备。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帕内塔是带着向印度推销武器的任务来的,美国急需扩大对印军售规模,补充缩水的国防开支。据《印度时报》报道,美国预计向印度出售M777超轻型榴弹炮和波音公司22架阿帕奇直升机,两项订单总金额约为20.47亿美元。

帕内塔还在印度军方智库印度国防分析研究所发表演讲,详细阐述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调印度是美国在亚太的关键性伙伴,表达了极力提升双边关系,希望两国在更多领域合作的愿望。同时,他呼吁印度在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可以说,帕内塔此次印度之行,拉拢、示好之意,犹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美军网站评价说,美印两军关系发展如此之好,以至两国领导人简直无话不谈。美国驻印度大使馆也称,印度起着衔接东亚和西亚的作用,美国视其为从印度洋到阿富汗,以及更远地区安全网络的提供者。在美国今年1月宣布的新战略指导方针中,印度也是唯一被点名提及的国家。

然而,在美印热烈互动的同时,西方和印度的媒体则更关注,帕内塔此行背后“绕不开的中国因素”。印度《德干纪事报》说,美国—印度—斯里兰卡轴心有助于遏制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英国广播公司称,面对日益增强的中国影响力,帕内塔此行试图支撑住美国的权威。《印度时报》称,美国亚太战略转移旨在“紧盯中国”,而印度会成为美国在该地区一个“努力的”合作伙伴。

不过,这个看似“努力的”合作伙伴印度,似乎并不甘愿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小跟班,而更希望在这场地缘政治游戏中奉行中立。因此,它边拥抱着美国,边说着“不”字。此次,对美国希望其签署的《通信协议》和《后勤支持协议》,印度就持保留态度,不愿意签。印度《德干纪事报》说,当中美两大巨人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时,印度会发现自己身处“困难境地”。

“印度是个骄傲的国家,绝不甘心于像日本、韩国那样,被定义为美国的一个小伙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印度独立后,首总理尼赫鲁讲过一句名言,“要么做一流的世界大国,要么什么都不是。”美国是最发达的民主国家,但印度人很骄傲自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美印基本上是“露水夫妻”,可以有权宜性的合作,但要永久性的把印度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让印度成为一个二流国家,恐怕很难。

金灿荣说,“今天的印度成为美国一个小催巴、小跟班,对自己没有好处。它现在和欧洲、日本、中国、俄罗斯都保持一定距离,谁都讨好它。五个国家向它“求婚”,选择的余地很大。对印度的国家利益来说,这个比绑在美国身上,成为美国的一个“小偏房”要好得多。”

即便美国今天摆出极力“讨好”印度的姿态,印度也并非对美国非常信任,两国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限制。其一,美国希望保持“一超独霸”的地位,而印度希望国际政治民主化和多极化;其二,两国的外交原则有重大差异。被殖民的经历,让印度一直奉行不干涉、不结盟、非暴力等外交原则,而美国奉行新干涉主义,频繁发动战争。其三,印度早在冷战中就形成了反美情结,甚至冷战时期和苏联的关系更好一些。其四,双方在对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缅甸等国家的政策取向上,存在难以逾越的分歧。比如,上个月,美国要求印度减少或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就遭到印度断然拒绝。其五,印度仍对美国心存猜忌,担心美国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印度的利益。

印美并非所谓“天然盟友”,印度也不会甘为美国制衡中国的走卒。印度对美关系的出发点,是借助对美合作,增强自身国力和地位,为经济发展、军力强化和大国外交的推进寻找更多机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833581
裝作棋子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鄧小平在1990年說: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麼樣也算一極。

現在的印度有了核武,絕對的經濟勢力與相對的經濟地位都超過1990年的中國,又為美、日、歐、俄競相爭取,大可先配合圍堵中國的策略,從中取利。配合程度可以拿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74705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