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中兩國誰做老大?
 瀏覽14,121|回應66推薦2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Chocola
lukacs

參考包公所貼高鐵為何讓奧巴馬側目一文

“老二”面臨的嚴峻挑戰

http://www.zaobao.com/yl/tx100204_002.shtml

薛理泰

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時指出:“我不接受美國成為世界第二。”他在講話中兩次提到中國,既沒有貶低中國,也沒有指責中國,是把中國作為正面例子給予引證的。外界解讀時,或謂奧巴馬不能接受退居世界第二的前景,實際上給中國下了競爭的挑戰書。對奧巴馬這番表態還應該想深一層,更貼切的潛台詞或許是“我絕不能讓你當世界老大”。
 就整體經濟量而言,去年中國GDP可能超過日本,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況且,近年中國軍力也呈現突飛猛進的勢頭。這可能是奧巴馬對美國可能退居世界第二的前景引起擔憂心理的緣由,也是中國民眾以至不少官員沾沾自喜的由來。

 姑且不說中國GDP未來能否長期穩居“老二”的地位,也不談以房地產為主要支柱之一的GDP結構是否合理,也不論GDP畸形膨脹能否持久地支撐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國際地位,對此,簡單地持認同態度似乎不妥。本文著重論述一下即使中國名副其實地成了“老二”,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又意味著什麼。說白了,在上自中央下至民間欠缺危機意識,在大戰略層面又缺乏因時制宜的對策的情況下,以“老二”自居,恐非國家之福。


 成為蘇聯的翻版?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針對中國的表態,其實集中反映了近年美國高層漸趨一致的對待中國崛起的後果的一種共識。倘若中國果真坐穩了“老二”的席位,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勢必會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不久將成為蘇聯的翻版,是同美國爭霸的又一個超級大國。這是不以北京領導人信誓旦旦的解釋為轉移的。

 一部世界史或者一部冷戰史,無非揭示一個客觀事實:小則在一個地理區域,大則在全球範圍,舉凡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層面的鬥爭,主要都是環繞著“老大”、“老二”之間不惜代價地展開,結果很難善了,無非成王敗寇,以一方被徹底擊敗告終。

 遠的暫且不說,僅舉百年以來的歷史為例。一次大戰前,英國穩坐“世界老大”的席位久矣。德國在內部統一以後,在迭次戰爭中,戰敗了歐洲強國奧匈帝國、法國,在世界強國中躍居“老二”。其後,德國整軍經武,國勢浸浸乎直逼英國,英國不甘退居其次,一次大戰終於爆發。二次大戰也是一個翻版。大戰前,希特勒德國猛然崛起,德意志民族的爆發力噴薄欲出,於是對英、法操縱的世界秩序提出挑戰(當時美國實行孤立主義,自外于英、法為主的世界秩序體系),在歐洲列強縱橫捭闔之下,兩大陣營隱然成形,以至大戰爆發。

 環顧當年國際形勢,英、德、法等國社會、經濟制度相仿,又都屬於一個大的民族範疇,“老大”著眼於維持既得利益,“老二”為了打破既定格局,尚且兵刃相見,拼個你死我活。其義無他,勢所然也。史實可考,其理昭然。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冷戰時代悄然到來。西方世界開始對蘇聯全力圍堵。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國認為蘇聯已經成為“老二”,是同美國爭霸的另一個超級大國,對美國的世界領袖的地位構成了挑戰。以當年美、蘇爭霸之烈,如果不是熱核武器已經問世,雙方不能承受核大戰的慘重後果,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爆發了。然而,在將近半個世紀中,西方世界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層面,對蘇聯實行“分進合擊”,孜孜矻矻,不稍懈怠。積年累月以後,蘇聯終於一朝崩潰。
 返求諸今日狀況,美國、中國之間狹義的雙邊關係以及中國同西方世界廣義的多邊關係,日後均會經歷劇烈的互動、變動。清夜拊心,視野遠移,發人深省。

擔心中國崛起的後果

 西方政治家評判正在崛起的某個國家是否會構成威脅,是基於該國即將擁有的綜合實力,而不是其在某個時段的主觀意向。實力是客觀存在的,為其在未來可能造成的災難提供了可行的手段,而最終的意向則是捉摸不定的,領導人更迭即可能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他們可能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是一個在亞太地區極有影響力的核大國。中國在這三個基礎上崛起,不久以後必然成為一個能與美國爭鋒的超級大國。這就是西方國家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立論依據。簡言之,他們只是擔心中國崛起的後果,而不是崛起的方式。
 西方流行一種說法,即“崛起的大國就意味著崛起的威脅”,正在為“中國威脅論”推波助瀾。中國官員、學者卻總是試圖僅從中國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角度去解釋,顯然是一廂情願。這豈非低估了西方戰略家的智慧?如此說辭及做法,不啻緣木求魚。
 與“老大”對立的力量坐上“老二”的席位,還有不能不予以考慮的一層隱憂。在“老三”、“老四”的位子上,無論“老大”還是“老二”,都不至於視之為非要去之而後快的對象。然而,“老二”卻往往成為眾矢之的,不但“老大”視為眼中釘,在“老大”策動之下,連“老三”、“老四”、“老五”都會群起而攻之。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之前,位居“老大”的英國面臨“老二”德國的緊逼,不是聯合“老三”、“老四”等同“老二”兵刃相見了嗎?
 假如美國決策已定,絕不能讓中國當世界老大,對策不出兩個範疇:其一是化擔憂為動力,發動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其二是橫刀奪愛,拉中國的後腿,挫折中國發展的勢頭。或者雙管齊下,畢其功於一役。如此,中國發展的機遇期就失之交臂了。

            (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55482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国防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批美霸权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国防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批美霸权

字号:
2014-05-31 15:40:06
关键字 >> 哈格尔王冠中安倍晋三香格里拉峰会香格里拉对话亚洲安全峰会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美防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美关系南海三沙头条

5月31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继安倍晋三不点名指责中国,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破坏南海地区的稳定”,并警告称如果国际秩序受到威胁,华盛顿不会无动于衷。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称哈格尔的指责毫无根据道理,充满着霸权主义、威胁和恐吓,与安倍一唱一和,怂恿亚洲不安定因素挑事闹事。王冠中同时强调,中美间有分歧冲突是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双方都应重视,但哈格尔这番言论,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毫无建设性。

以下是王冠中回答全文:

美国防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批美霸权

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峰会演讲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回应

哈格尔做出了一个过分的讲话,程度超过了中方的想象。刚才这次大会是香格里拉对话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哈格尔部长在这样的一个大庭广众的重要场合,哈格尔公开点名无端指责中国,这些指责完全都是毫无根据毫无道理,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来而不往非礼也,那么既然哈格尔部长以如此坦率的态度无端地指责中国,我要以同等坦率的态度对他的讲话谈一谈看法。

第一,我认为哈格尔部长的讲话是一篇充满着霸权主义味道的讲话; 第二,这是一篇充满威胁和恐吓语言的讲话;第三,这是一篇充满着鼓动、怂恿亚太地区不安定因素起来挑事闹事的讲话;第四,这是一篇充满着非建设性的讲话。

从他的讲话我联想到安倍先生的讲话,我就感到,他们是一唱一和的。从安倍先生的讲话到哈格尔部长的讲话, 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在挑起事端,挑起争议,挑起冲突。在事关中国的领土事端海域划分上,这么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事端,都是在有关方面挑事情况下,中国不得已做出回应。

美国防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批美霸权

王冠中:谁在挑起争议和冲突?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正是日本和美国主动挑起事端和纷争,昨天安倍的讲话是不点名,含沙射影无端指责中国,今天哈格尔是公开点名无端指责中国。这迫使我做出回应。哈格尔提到了美中之间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面时候提出的,得到了奥巴马的积极回应,在去年的中美对话上得到了最后确认。习主席提出了两国军方也要构建新型军事关系,这给中美关系发展确认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军事关系,需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这是中国的希望,中方也一直照此努力。但是今天哈格尔的讲话,对构建这个关系不具有建设关系。我认为中美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势所趋。中美要发展需要搞好关系,这是历史关系,不以任何力量而转移。这发展中会有分歧冲突,这是必然出现的现象,中美作为世界大国,在相互关系上有矛盾甚至冲突,并不奇怪,但双方需要重视。

中美之间,一,双方要寻找扩大共同利益;二,努力缩小分歧矛盾;三,要消除误解误判。中国一直照着这三点努力,而今天哈格尔的讲话无助于消除分歧。所以我认为中美双方分歧和争论不可怕,不奇怪。美方把它对中方指责坦率讲出来,中方也讲出来,这倒具有建设性,我认为表面有问题的看法会达成一致。我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军事关系有信心,一定会实现。

美国防长哈格尔公开指责中国 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批美霸权

昨天,在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左一)的陪伴下,哈格尔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左二)等待即将演讲的安倍

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在昨日(30日)召开的香格里拉峰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高调在开幕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在通篇“法制”之下不点名地指责中国,并对日本自我表扬,兜售所谓“和平主义”。在演讲前,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特意等待安倍晋三入场,向其表示“我们很期待你的演讲。”不过各国记者对这篇了无新意的演讲并不买账,反应冷淡。中国军方则在安倍演讲后召开了吹风会,对日本予以果断回击。

这并非哈格尔第一次公开针对中国。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4月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会晤访华的美防长哈格尔时表示:“你在与东盟防长的一些讲话和在日本政界和争议领土的讲话,讲话讲得挺硬、态度很鲜明。中国人民包括我个人看了以后十分不满意。”会晤前期,哈格尔在美国——东盟防长会议以及在日本,公开对菲律宾和日本的争议行为表示支持。

香格里拉对话会正式名称为亚洲安全峰会,是由总部设在伦敦的智囊机构——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多边论坛,因其每年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举办而得名,近年来已成为亚太各国防务高官和学者讨论区域安全议题的重要平台。本次对话为期3天,云集了亚太、南亚乃至欧洲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军方首脑,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率团出席,并与日本防卫大臣“正面交锋”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也应邀出席会议,并在大会前期的电视辩论中公开驳斥日本“中国威胁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5955
英媒:中国禁止国企与美国麦肯锡、波士顿等咨询公司业务往来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英媒:中国禁止国企与美国麦肯锡、波士顿等咨询公司业务往来

字号:
2014-05-26 11:38:21
关键字 >> 中国禁止国企美国咨询公司美国指控中国军人中国军官网络间谍麦肯锡波士顿咨询公司贝恩咨询公司网络战线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4_05_26_232634.shtml?ZXW

美国执意起诉5名中国军官进行网络间谍活动事件再度升级。据英国《金融时报》今日(26日)报道,就在本月19日美方发出指控几天后,中国政府通知所有国企断绝与麦肯锡(McKinsey)、波士顿(BCG)等美国咨询公司业务往来,因为担心这些咨询机构会向美国政府泄露交易机密。

英媒:中国禁止国企与美国麦肯锡、波士顿等咨询公司业务往来

《金融时报》称,中国担心美国咨询公司向美政府泄密

据报道,一位“中国领导层的高级政策顾问”向《金融时报》透露:高层领导已经提议成立一支中国国内顾问组成的专家队伍,他们专攻信息系统。目的是要夺回国外公司的这种势力。现在外国人利用他们的咨询公司挖掘他们想了解的有关我们国企的一切。

该报道称,中国禁止国有企业与西方咨询公司合作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回应进一步升级。而对于包括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博斯咨询公司(Strategy&)在内的西方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拥有广泛业务。对它们来说,中国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该报道还称,中国政府上周四宣布,在中国销售的所有外国IT产品和服务都须通过新的安全审查。未能通过安全测试的任何公司、产品或服务都将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官员们表示,审查将集中于通信、金融、能源以及政府认为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的任何行业。

博斯咨询公司(Strategy&)的女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应路透记者:“我们还未收到任何这类通知。”她还说,为中国等全球客户服务仍是该公司的优先要务。另一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的女发言人也说:“我们对任何政府的命令毫不知情。”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目前尚无任何回应。

不过,《金融时报》对此并不担心,在其报道最后提到,在西方管理咨询公司的中国客户中,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仍占据可观比例,因此国企业务被禁虽会产生一些伤害,但很可能不会重创它们在中国的业务。

美国司法部5月19日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起诉5名中国军官,指控他们从事针对美国公司的网络间谍活动。随后,中方第一时间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和交涉,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也表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和坚决的反对,中方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政府和 军队从未从事或者参与任何通过网络窃取商业秘密的活动,美方所谓的网络商业窃密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

(观察者网综合环球时报、金融时报等消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2331
中美未來將“低烈度廣泛對抗” (王湘穗為主的訪問稿)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美未來將“低烈度廣泛對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8:51:38


當地時間5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右)在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閉門會談後舉行聯合記者會。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中美兩國近來互動頻繁,但無論是外交、經濟,還是最近冒出的新一輪網絡安全爭議,雙方的動作都在劍指對方,並且已然發生正面衝突。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2日載文《中美未來將“低烈度廣泛對抗”》,文章說,受訪中國學者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美“低烈度的廣泛對抗”或將成為兩國錯綜複雜、膠著關係的發展趨向——中國已經調整與美國的新型大國關係發展模式,改以某種程度的鬥爭來尋求合作的可能;美國則在方方面面向中國施壓,最終將導致中國在各項國際事務的“脫美化”。

  但受訪美國學者指出,亞太多國仍然樂見美國在區域內發揮保障安全者的作用,並對中國感到“非常焦慮”;中國須證明它有意願維護讓大國小國都能繁榮發展的公平、和平、講規則的地區秩序。 

  就在上月底,美國總統奧巴馬剛結束亞洲之行不久,中國分別與菲律賓和越南在存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再掀波瀾,引發中美直面交鋒。美國批評中國“挑釁”,中國反指美國“一系列罔顧事實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助長了有關國家危險和挑釁的行為”。 

  在中美因南中國海局勢升溫而對峙互批的背景下,美國財長雅各布·盧以總統特別代表的身份在本月中訪華時,先後當著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汪洋的面,敦促中國放寬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表達對美國在人民幣問題及南中國海爭端中批評中國的不滿,罕見地拒絕與雅各布·盧會晤。

  沒多久,在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離美赴港、揭露美國也對中國進行網絡監控的一周年之際,美國本周一又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向中國發難,以網絡竊密為由起訴五名中國軍官。中國當晚便中止雙方網絡工作組活動,並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提出抗議。 

口頭交鋒已升級為正面衝突 

  中美過去三周的上述互動,意味著兩國原先的口頭交鋒已升級到當前的正面衝突,使這個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陷入緊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美國其實早就想在網絡問題上對中國“保持一定的壓力”,只是因斯諾登事件陷入尷尬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在美國看來,現在正好是可以高調提出的時候,它也就著手進行了。 

  王湘穗認為,美國的連串舉動源於國內政治對中國的焦慮,其中包括擔憂中國近年與日本、韓國和亞細安推進自貿區建設和貨幣互換,將使美元體系及美國利益受到極大挑戰。美國因此在所有事務上向中國施壓,期望中國能讓步,但中國作為一個長期受到帝國主義威脅的國家,覺得美國不斷打壓非但是不願合作的表現,而且還導致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深化,所以中國不會就範。 

  王湘穗進一步分析說,美國現在所做的一切,恰恰離它想追求的利益更遠,最終將導致中國在經濟、政治、安全等國際事務的“脫美化”。 

中國已開始在安全領域“脫美化” 

  事實上,中國已開始在安全領域試圖推進“脫美化”的工作。官方近來不斷倡導亞洲新安全觀、強調亞洲事務應由亞洲國家主導解決,過去兩天又高調通過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簡稱亞信)第四次峰會,對外發出推動亞信成為覆蓋全亞洲的安全對話合作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的呼籲。 

  王湘穗認為,中國這麼做,是因為美國近來為日菲越等國站台,不但沒有在亞洲發揮穩定作用,還扮演“拉偏架”的角色,導致這個區域出現安全亂局、軍備競賽、緊張局勢。“時間長了,大家都能看明白了,覺得美國(在亞洲)不受歡迎。那怎麼辦?我們就自己談。” 

  對此,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事務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持保留態度。她告訴本報,中國對亞信給予高度關注,但它究竟是否是個重要的平台還得檢驗會議的成果。 

  也是美國政府東亞事務顧問的葛來儀,引述一份該研究中心即將出版的調查結果指出,幾乎每個亞太國家仍希望美國在區域內扮演保障安全者的角色,並對中國感到“非常焦慮”。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同意說:“在中國近日在南中國海採取挑釁行為的背景下,我認為中國領導人將難以說服亞太各國,它們再也不需要美國的領導來維護和保障亞太的安全。中國的舉動正讓鄰國日益擔憂其意圖,促使它們希望看到美國在亞太區域發揮更大而非更少的作用。” 

  韓磊曾從2007年至2009年於前美國總統小布什及現任總統奧巴馬任內,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內主管中國等事務的主任。他認為,中國須要證明的是,它不僅要為亞洲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也有意願維護讓大國小國都能繁榮發展的公平、和平、講規則的地區秩序,唯有這樣,才能讓各國支持它在亞洲安全方面扮演更重要的領導角色。 

  中美近來的連串摩擦,也讓外界質疑中國所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為核心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究竟將如何繼續發展下去。 

  王湘穗分析說,中國對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目前來看已經發生轉變,它原先設想雙方能承認彼此核心利益並避免對抗,但美國顯然“不接這個口號”,現在倒是中國和俄羅斯漸漸形成了中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既然沒能與美國避免抗爭,中國只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放棄強調共同利益來實現合作的方式,改以某種程度的鬥爭來尋求合作的可能。 

  但王湘穗強調,中美雖然正在發生正面衝突,但烈度比較低,局勢仍然可控,雙方並將在廣泛的博弈中試探彼此的利益邊界。“現在的中美仿佛是兩只豪豬,正在慢慢通過相互刺探,來找尋安全邊界。” 

  然而,他不認為中美之間的衝突會失控,因為兩國在交鋒期間將會更了解彼此的利益底線,也會拋掉“一些幻想”,知道哪些事可實現、哪些事辦不成。 

  韓磊則認為,中美雙方已對建設新型關係展示決心,這種關係擺脫了過去崛起強國和現有強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模式,需要時間和努力實現,而且必須在一套曾為中國及其鄰國的發展提供和平環境、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制度下建立起來。 

  韓磊又指出,中美元首必須針對彼此間的分歧,坦率找尋建設性方法加以管控,同時繼續在涉及共同利益的區域及國際問題上,擴大實質合作。 

  葛來儀則相信,儘管中國對美國的再平衡越來越有意見,美國也指中國對鄰居進行威脅和恫嚇,但這不會影響中美關係的大局,兩國領袖仍有意願在利益重叠的領域上加強合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2311
china-has-strategic-confidence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hina Has Strategic Confidence (So Expect Tensions to Continue)

233 Shares
0 comments

President Obama just completed a four-country trip to Asia two weeks ago. Before his trip, expectations were high that he could get some major achievements and China would be the loser. For example, U.S. analyst Ely Ratner expected Obama to do three things in Japan: 1) declare that Article V of the U.S.-Japan defense treaty covers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2) single out China for engaging in provocative and destabilizing actions; and 3) voice strong support for Japanese constitutional reinterpretation on the issue of collective self-defense, though as it turned out later, Obama only did the first thing.

However, when we look closer at what Obama got out of his Asia tour, overall the U.S. didn’t gain much from this trip, to the disappointment of hardliners in the U.S. and Japan.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Obama officially declared that the U.S.-Japan security treaty will cover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during his joint press conference with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Obama also quickly pointed out that it is not a new policy and that both Japan and China should restrain themselves. In Obama’s words: “I emphasized with Prime Minister Abe the importance of resolving this issue peacefully — not escalating the situation, keeping the rhetoric low, not taking provocative actions, and trying to determine how both Japan and China can work cooperatively together. And I want to make that larger point. We have strong relations with China. They are a critical country not just to the region, but to the world.” What is really interesting here is that Obama also wants Japan to keep the rhetoric low and not to take provocative actions. Perhaps because of such balanced remarks and other issues, some Japanese commentators are disappointed.

In response, China told Japan not “to wave a chicken feather as a token of authority“ (拿着鸡毛当令箭) because China is fully capable of defending its territory in the Diaoyu Islands. Moreover, China would conduct military excises near the Diaoyu area. Indeed, China and Russia will hold a joint naval drill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May, thus sending a strong signal to Japan that China is fully capable of defending its territory, including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So in a sense, the U.S. decision to enhance its relationships with its Asian allies has pushed China and Russia closer, which is not a good thing for long-term U.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East Asia.

Another seemingly major achievement of Obama’s Asia tour is the 10-year defense agreement signed by the U.S. and the Philippines, which would enhance the U.S. military presence in Asia. But Obama was very careful not to anger China by saying that the agreement was not targeting China, even though everyone in the region sees it exactly as a means to contain China. Interestingly, Obama didn’t say the U.S. would use force to assist the Philippines in its dispute with China. Also, U.S. senior officials privately contac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bout this agreement before Obama took the trip. Together, these signals suggest that the U.S. is unwilling to go to war with China when conflict occu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Many Chinese analysts (here and here) were also quite calm about Obama’s gains from this trip, though a few commentators viewed it as very negative for China. They point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disappointing performance of Obama’s Asia trip is U.S. domestic weakness, referring to a declining military budget and domestic political deadlock. As China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Wang Yi has noted, China has strategic confidence and stability, will adhere to its ow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will not be influenced by outside forces. Perhaps this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why China did not react strongly to Obama’s tour in Asia.

As if to show China’s strategic confidence and stability, China unilaterally placed an oil rig in disputed waters between Vietnam and China, causing collisions between Vietnamese and Chinese ships. Moreover, China blamed the United States for stoking tensions by encouraging countries to engage in dangerous behavior when the U.S. criticized China for being provocative.

The timing of China’s unilateral action puzzles many observers since China and Vietnam seem to have had a stable relationship in recent years with regard to their territorial disputes. Others suggest that China’s action was a tit-for-tat response to Obama’s trip in Asia two weeks ago. While it is very hard to determine China’s motives in this particular action, it might be helpful to view this action and China’s decision in late 2013 to establish an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s steps in a long-term strategy to enhance China’s claims to disputed territories.

http://thediplomat.com/2014/05/china-has-strategic-confidence-so-expect-tensions-to-continu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092983
2014 美菲共同防禦協定與最大海軍演習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菲在中國南海實施大規模軍演

http://c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4/05/07/20140507000014.html

 

美國和菲律賓5日在菲律賓北部開始實施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美軍和菲軍分別有2500人和3000人參加此次演習,規模創歷史之最。此次演習也是兩國上月28日簽署《菲美共同防禦協定》(EDCA)允許美軍重新駐紮菲律賓後進行的第一次年例演習。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里奧當天表示:“我國要在亞太地區主權爭端中增強應對力量。”

美菲兩國軍隊將在中國南海巴拉旺島實施登陸演習。這裡與中國和菲律賓存在主權爭端的南沙群島(斯普拉特利群島)距離很近。兩國還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的五個軍事基地實施海岸監視演習。美聯社分析稱:“美軍歷史最悠久的亞洲同盟菲律賓重新走向美國。與中國發生爭端後,菲律賓想要改善落後的軍事力量,實現軍事現代化。”

曾在菲律賓駐紮94年之久的美軍1992年撤軍,這等於“被驅逐出境”。原因是反美情緒。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因美軍基地污染、美軍犯罪及殖民地歷史等問題,菲律賓出現大規模反美集會。菲律賓參議院否決軍事基地租期延長案後,美軍於1992年撤出菲律賓。

但“自主國防”的夢想和現實相距甚遠。菲律賓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推進軍事現代化,但幾年後就因東亞經濟危機而不了了之。菲律賓國防費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比率從2005年左右開始跌至1%以下。現在負責守護5.8萬公裡海岸線的也只有34艘巡邏艇。《菲律賓星報》指出:“整個國家一架戰鬥機都沒有。所謂空軍只有‘空’,沒有‘軍’。”

“無能為力”的軍隊讓人喚起了對過去的回憶。中國2012年主張對南海黃岩島的主權後,菲律賓當地媒體報導稱:“這裡距離過去美軍駐紮的蘇比克海軍基地只有200公里遠。過去絕不會發生這種事。”菲律賓境內伊斯蘭反政府軍不斷發動恐怖襲擊後,菲律賓軍隊從2002年開始接受美軍的反恐訓練。《紐約時報》報導說:“颱風‘海燕’去年登陸時,美軍的救援行動和當地軍隊的軟弱無能形成鮮明的對比,受到好評。這件事使反美情緒急劇消失,兩國得以簽署《菲美共同防禦協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085509
陳一新:美國裁減軍費影響亞太安全
    回應給: Guoding(Needoak)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11.10.03

名家-美裁減軍費對亞太安全的影響

陳一新

     美新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上將(Army Gen. Martin Dempsey)日前在交接典禮上指出,無論刪減國防軍費的壓力多大,他保證會讓美國軍力維持強盛。問題是,美國裁減軍費幾已成定局,難道不會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帶來影響嗎?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交接儀式9月30日在維吉尼亞州麥耶堡舉行。前主席海軍上將穆倫(Adm. Michael Mullen)退役,由原陸軍參謀長鄧普西接任。

     鄧普西接掌參聯會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美國的軍事開支在未來10年必須削減1.2兆美元(約台幣36兆元)。儘管穆倫在卸任前大聲疾呼提醒白宮和國會:大刪國防預算將會危及美國世界和平維護者的地位;但是,面對龐大的聯邦預算赤字,國會民主黨與共和黨已達成聯手大砍預算赤字的共識,而五角大廈的國防開支將首當其衝。

     大舉刪減軍費目前正由國會跨黨派組成的一個超級委員會處理之中,五角大廈究竟需要刪減多少經費,也由該委員會決定。如果超級委員會在年底之前提不出具體的辦法,甫通過的「預算控制法」將會自動生效,國防預算最多將會立即刪掉6千億美元(約台幣18兆元)。美國大事裁減軍費,對美國國家安全與亞太防務的影響何在?

     美全球布署能力下滑

     首先,每一位與國防事務有關的美國官員在剛上任時一定都會保證美國軍力無虞,否則根本輪不到他出任新職。鄧普西在致詞時強調:「我有決心在任期屆滿時可以告訴國人,我們的軍力不負國人的期望。」上任才4個月的國防部長潘內塔(Leon E. Panetta)在參院軍事委員會舉辦的提名聽證會中,也提出類似的保證。如果他們的保證有效,又何需穆倫提醒白宮和國會不能大刪國防預算,以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其次,如果美國計畫未來10年削減1.2兆美元的國防預算,就相當於裁掉二個航空母艦打擊群(減少50艘軍艦)、新一代轟炸機則從135架減為101架,至於陸軍與陸戰隊也將裁減15萬兵員。美國國防預算做出如此重大的裁減,就意味著美國用在全球部署的經費與能力大幅下滑,就會讓野心勃勃的伊朗、北韓蠢蠢欲動。

     第三,華府大砍國防預算是有意透過樽節國防開支,挹注到經濟發展,以降低失業率,讓美國經濟轉危為安。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本來也許無意挑戰美國,但若華府削減巨額國防經費,危及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經濟上又無法振衰起敝,則北京不想尋求取而代之恐怕也不可能?

     巴基斯坦會另有盤算

     第四,在美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於2009年宣布美國重返亞洲之後,大多數亞太地區的國家都樂觀其成。然而,在美國國會大砍國防預算幾成定局的情形之下,美國在本區的盟國與夥伴可能都不免對美國重返亞洲的能力與政治意志重行予以評估。一時之間,亞太地區像是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等美國的盟國自然不會動搖,但是像是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美國的夥伴則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

     第五,至於一些與美國關係還不是很穩定或是關係還不夠穩固的國家,看到美國國會大砍國防預算,可能心中也會另有盤算。例如,穆倫在致辭時敦促繼任者鄧普西要更努力地做好對巴基斯坦的關係,否則這個地區將無「安定的前景」。眾所周知,美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在5月擊斃基地組織精神領袖賓拉登前後關係處得並不很好。未來,攸關南亞地區安定與否的美巴關係不無可能會因美國在亞太部署趨緩而有所改變。

     最後,亞太地區許多國家一方面認為,華府大砍國防預算可能會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另一方面,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對美國拒絕出售台灣空防所需的武器系統頗有微詞,認為此舉將對第一島鏈的防禦造成妨礙。無疑,這些多少會讓亞太國家感到不安。(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722504
俄媒披露中國與沙特土耳其伊朗軍事技術合作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俄媒披露中國與沙特土耳其伊朗軍事技術合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2 11:20:52  

 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據環球網引述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6月29日報道,俄羅斯近東研究所所長薩塔諾夫斯基撰文指出,中國非常重視其在近東和中東地區的重要夥伴,特別是沙特、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伊朗四國。與歐美的做法不同,中國並不試圖改變這些國家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體系。薩塔諾夫斯基認為,中國和近東中東國家的許多大的合作項目往往都是戰略和戰術的完美結合,採用各種形式,力求合作共贏,同時盡量避免美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巴西和其他競爭對手的衝突,但也從不屈從於任何壓力。中國與沙特、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軍事技術合作情況具體如下:

  沙特

  俄媒稱,中國和沙特的軍事合作是在經貿關係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開展的,一直不是特別理想。中沙經貿關係正式起源於1988年,之後不斷發展壯大,1996年成立中沙經貿投資和技術合作委員會,1999年宣布確立燃料能源領域戰略關係,2006年簽署政治磋商互諒備忘錄,2007年簽署油氣和礦產開採領域合作備忘錄。沙特是中國在阿拉伯國家中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中國原油供應大國,兩國在油氣領域的相互投資規模非常大。但是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發展較為緩慢,主要是因為在此領域沙特主要傾向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過近年來兩國在軍事合作方面有所進展,2006年達成安全問題協議,簽署國防系統合同。2008年又就沙特採購中國54套155毫米PLZ-45自行榴彈炮達成一致。

  土耳其

  俄媒稱,2010年土耳其和中國宣布準備建設戰略夥伴關係,成立新的聯合反恐機制,簽署了擴大經貿合作的框架協議,起草中長期合作發展計劃。兩國積極發展能源、橋梁和鐵路建設上的夥伴關係,包括中國參與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的高鐵項目建設,援建核電站,實現雙邊貿易本幣結算,擬把貿易額由2009年的170億美元擴大到2015年的500億美元和2020年的1000億美元。在兩國軍隊合作方面,空軍合作是重點,中國不僅積極參與土耳其防空導彈系統採購招標活動,還在科尼亞市舉行聯合演習,中國空軍飛機經過伊朗(加油)飛抵土耳其參演。 
 

 巴基斯坦

  俄媒稱,巴基斯坦是在1959年和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之後開始把中國當作夥伴和盟國的,1963年簽署了中國新疆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相關協議,3年後中國開始向巴基斯坦供應坦克和飛機。1971年巴方支持中方解決了在聯合國的地位問題,反對美國提出的兩個中國論。中方則幫助巴方發展工業和能源,修建1300公里長的喀喇昆侖公路。在70-80年代中國是巴基斯坦主要的武器和軍事裝備供應國,後來美國不斷滲透,1998年美國因巴試驗核武器而停止經濟援助和武器供應,中國重新成為巴軍武器和裝備供應大國。2004年中方向巴方提供7.5億美元信貸,用於在2008-2013年間建造4艘現代化驅逐艦。2006年中巴達成為巴空軍聯合生產JF-17殲擊機的協議。2008年雙方又達成聯合研製預警機協議和新坦克供應協議。中國積極建設巴基斯坦瓜達爾港,2002-2003年中國提供11.6億美元貸款建成3個多功能碼頭,用於停泊運油船只。通過第二階段的建設,2007年又有9個碼頭交付使用,同時還安裝了夜航設備。不久前,有傳聞稱,巴方邀中國在瓜達爾港建海軍基地。另外,中國還在堅持和巴基斯坦發展所有經濟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核電站建設方面。2002年兩國達成了援建巴4座核電站總價值33億美元的協議。2008年簽署中方向巴方投資50億美元援建6座核電站的協議。近年在美印關係明顯改善和鞏固之後,巴基斯坦也更加重視發展和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去年兩國簽署13頂合作協議和備忘錄,總價值140億美元,確定了36個援建項目。

  伊朗

  俄媒稱,伊朗也是中國重要貿易夥伴之一,兩國主要發展原油供應、油氣開採、油氣管道建設等方面的合作。2009年伊朗成為繼沙特、安哥拉之後的中國第三大石油供應國。兩國的軍事技術合作是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發展的,後來曾盡量減少軍技合作領域規模。不久後兩國重新發展軍事關係,2004年簽署了航天技術和科研領域合作備忘錄,2008年伊朗使用中國火箭發射了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環境-1”。近年來在因為堅持發展核項目遭到以美歐為主的國際社會制裁後,中國成為伊朗主要的投資和技術來源,雙邊戰略夥伴關係明顯加強,軍事合作也有所恢復,中國發展與伊朗的全面合作關係,積極參與伊朗機場、港口、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等方面的建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63235
中國崛起困境 同美國競爭國際安全市場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7/4/7/1/101747174_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747174&mdate=0628002818

中國崛起困境 同美國競爭國際安全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8 00:28:33
.........

在大國無戰爭時代,霸權國和崛起國為了爭奪權力,會盡可能多地為其他國家提供諸如安全保障這樣的“服務”。誰擁有更多的“消費者”(即接受其安全保障的小國),誰就擁有更多的國際支持,誰也就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權力。而兩國所擁有的“消費者”的相對數量,則取決於霸權國是否有機會率先擴大和加強其安全同盟體系。如果沒有這個機會,那麼兩國所擁有的“消費者”的數量會大致持平。而如果霸權國有這個機會,那麼霸權國一定會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而只留給崛起國很小的消費群體。

  蘇聯解體後,由於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這使得美國擁有了巨大的“先發優勢”。美國有充足的時間,能夠在其他競爭者湧現之前,籠絡盡可能多的安全“消費者”。事實上,美國也正是這麼做的。在蘇聯解體後不久,美國就開始迅速加強其與西歐、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的同盟關係。隨後又不斷擴大北約成員範圍,同時努力推進導彈防禦計劃。為了堅持這些計劃和戰略,美國甚至不惜付出加深中俄等國疑懼這樣的政治成本。美國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它必須搶在崛起國有能力與之競爭之前,占據盡可能大的安全“市場份額”。

  對於目前的中國(和俄羅斯)而言,其相對實力固然尚未達到當年蘇聯那樣的等級,而更為關鍵的是,由於美國搶先擴大安全供給的“產量”,使得可供中國結盟的國家已經變得越來越有限。例如,隨著美國“重返亞洲”,即使中國現在改變政策願意提供安全保障,東南亞許多國家也不可能再接受中國的安全保障了。再如,去年美國主動與越南接近,兩國還開展了聯合軍事演習,這又是美國擠壓中國潛在盟友的一個跡象。

  也就是說,美國之所以在冷戰後會不斷加強與其盟友的關係,不斷擴大其盟友數量,既不是因為擔心中國和俄羅斯會主動威脅和侵犯其安全,也不是為了在未來對中國和俄羅斯發動預防性戰爭,而是為了在自己的“買家”(盟友)那裡樹立良好的信譽度,讓它們安心於接受自己的安全保障,同時也搶奪了中俄兩國潛在的“買家”,從而確保自己擁有絕對多數的國際支持。

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問題,不是如何預防和避免體系戰爭,而是如何同美國競爭國際安全這個“消費市場”的“市場份額”,如何以後入者的身份,擠占盡可能大的“市場份額”。

  在微觀經濟世界中,一個企業如果選擇不參與某市場的競爭,那麼它的收益固然為零,可它的成本也為零,即不賠不賺。

  但在國際政治世界中,一個一流大國如果不參與國際安全這個“消費市場”的競爭,換言之,它如果不積極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那麼它的淨利潤甚至可能為負數,即非但不賺錢,反而會賠錢。

  這是因為國際政治世界中存在“安全困境”效應。國家的物質實力,除了有保衛本國安全、獲取利益等積極作用之外,還有引發其他國家恐懼的消極作用。如果一個大國只一味發展和積累物質實力,而不願用其強大的實力為國際社會做積極貢獻,那麼很難避免其他國家,尤其是其鄰國,對它的猜疑和恐懼。出現這種情況,不僅會惡化這個大國的外部安全環境,而且會進一步削弱其國際影響力。最近一段時期中國外交已經出現了上述這種問題。去年東南亞國家主動邀請美國“重返亞洲”制衡中國,根源就在於中國在地區安全保障問題上的不作為所引發的周邊小國的安全恐懼。

一方面,如果中國只積累物質實力,而不積極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那麼就會引發安全困境,這樣會惡化中國的外部安全環境,同時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如果中國選擇積極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那就意味著與美國展開“市場競爭”。由於相對實力的差距,更由於美國的“先發優勢”,中國在這場競爭中很難占據優勢,而且還有可能因為競爭而付出超過其收益的成本。

  總之,中國的崛起雖然不再有遭遇體系戰爭之虞,但所面臨的新的困境和挑戰,同樣非常困難和艱巨。如何化解這種全新的“崛起困境”,是戰略學家們有待研究的新問題。

  (作者系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生,本文選編自中國社科院亞太所“中國的崛起戰略:理論與歷史”研討會遞交論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60201
王緝思新華網文章一篇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6/28/c_121581536.ht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60189
真話的另一半是?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是郭崇倫第二次提到此一大國小國談話?或者司馬文武也提過?

若是真的,為什麼?那十國究竟是怎麼說的,氣得中國外交部長拂袖而去?針鋒相對?大國小國說,是針對哪個發言?哪個國家?

我不相信這是針對十個國家,而應該是針對某一、兩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388119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