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国新"石油之路"全解析 2009年"贷款换石油"一览
 瀏覽2,093|回應5推薦1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Guoding

中国新"石油之路"全解析 2009年"贷款换石油"一览
2009年07月31日 09:31:2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9-07/31/content_11802562.htm

  

  贷款换石油、海外收购、到资源国竞标,中国油企频频“出海”,打造着中国全新的石油之路

    “对于很多职员来说,2009年的春天是他们加入中石油以来最为忙碌的一个春天……人人行色匆匆,却无法掩饰兴奋和成就感……在这半年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开会,隔几天就有一场谈判”。这是媒体对于中石油集团国际事务部员工的一段描述。

    事实上,这应该是今年以来中国油企负责国际事务员工的共同写照。

    非洲、中东、南美、中亚……似乎就在不经意间,中国石油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扩张。

    这些或大或小的收购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中国崭新的石油之路也在世界版图上隐现。

  频频“出海”

    7月27日,中石油宣布与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将在两年内向其购买原油,并预先支付10亿美元,中国的“贷款换石油”模式再下一城。

    从2月17日,中俄“贷款换石油”谈判落下帷幕,到中厄签署协议,短短5个多月,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分别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6个国家签署了类似协议,总金额超过450亿美元,上述国家对中国的输油量也大大增加。

    以厄瓜多尔为例,根据协议,未来两年内,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将向中石油每月出口约288万桶原油。而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仅从厄瓜多尔进口了32.6万桶石油,月均进口8万桶左右。

    “贷款换石油”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力量,而中石油、中石化员工行色匆匆的忙碌并非局限于此。

    今年6、7月份,中国油企频频“出海”的消息集中“爆发”,引来关注无数。

    6月24日,中石油宣布,将根据相关协议,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6月25日,中石化以72.4亿美元对资产分布在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的瑞士Addax石油公司发起全部股权的收购。6月30日,伊拉克公布了战后第一次油气项目公开招标的第一个中标结果:中石油和英国的BP联手赢得了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20年服务合同。

    7月初,海外媒体报道,中石油和中海油申请竞购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公司旗下阿根廷YPF公司股份。其中,中石油拟出价170亿美元竞购YPF75%的股份。就在市场猜测这宗竞购案的可能性时,发改委7月10日的一则公告又透露出中石油的另外一宗收购案: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的49%股权的计划已于6月通过核准。10天后,中海油和中石化以13亿美元联合收购了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一超深水石油区块20%的权益。

    这些密集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收购,加上中石油在今年2月向拥有利比亚石油资产的加拿大油气公司Verenex Energy发出的收购要约、4月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MangistauMunaiGas,中国油企海外扩张的速度让人惊叹。

    “在今年二季度全球大型油气企业并购中,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拔得头筹。其中,在全球最大的10宗石油并购交易中,中国以3宗名列榜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

 

    五大区域

    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细数三大巨头今年的海外收购,似乎总脱离不开这五个区域。

    实际上,这恰是中石油此轮海外扩张的五个重点区域。中石油海外规划蓝图的核心是“力争用8~10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的五大油气合作区”。突出中亚、拓展非洲、做大南美、加强中东、推进亚太,是中石油对这五大区域的定位。

    中石化和中海油虽未公开其海外收购的规划,但从两家公司的收购目标分布看,基本与中石油的重点区域规划暗合。

    “目前从政府层面看,还没有统一的海外收购战略规划。”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某种意义上讲,中石油制定的海外规划的五个重点区域代表了中国正在拓展的石油之路的几个方向。

    不过,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提示记者注意:“一定要看到,这几家公司是企业,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追求赢利是它们的第一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海外扩张没有特别重点的区域,未来它们甚至可能到美国去采油。”

    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并购还表现出补足企业短板的强烈意向。中石油购买新加坡石油公司和大阪炼厂股权,正因其炼化能力不足。而中石化购买安哥拉石油区块,则为了补足其在上游原油勘探开发方面的实力。

    四大通道

    “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很多时候,也不意味着要把油运回来,而是要考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韩晓平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像中石化收购了Addax后,尼日利亚的石油可以供应欧洲市场,减少欧洲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中国则可以从中东多购买石油。

    不过,无论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原油进口依存度将近50%的中国需要多条输油管道来解决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困境是不争的事实。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换石油和海外并购同时推动了输油管道的建设进程。

    中俄原油管道谈判了十几年,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结果。2月,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同时破解了这个难题。4月,管道的俄罗斯段开始动工建设,5月,中国境内的工程也正式开工。

    而随着3月26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等文件,中缅油气管道尘埃落定。

    “这等于中国在马六甲海峡之外再增加一条海外原油进口大通道。即使马六甲海峡出现风险,借助这条备份通道,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也能源源不断运输到国内,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战略依赖由此将大幅度减弱。”一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说。

    7月16日,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在总结上半年海外战略时,将输油管道的突破重点提了出来:随着这两条管道尘埃落定,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油气管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及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

    其中,中缅油气管道将于今年9月开工,中哈油气管道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

   联手打天下

    随着中国新拓展的石油之路隐隐浮现,三大巨头开始联手出击,像中石油和中海油联合竞购阿根廷的YPF、中海油和中石化竞购安哥拉石油区块。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采访时表达了对联手并购模式的认同:“一家主导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复杂的竞争格局,‘强强联手’可以最大化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优势,并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分散投资、分摊风险。”

    “像安哥拉深水石油区块,中石化如果不和中海油合作,也要和欧洲公司合作,请它们来承担开采的工作。既然中海油有这项技术,为什么不联手呢,既可以避免了中国公司互相倾轧,又可以两笔钱都赚。”韩晓平说。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三大油企,都清楚地知道,现在是海外收购的最好时机,而且机不可失。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企业下半年的收购可能还会延续甚至超过上半年的势头。

    而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海外收购,监管部门是不会给三大巨头制定统一规划和领导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在此背景下,另外一种合作,即中国企业和西方公司的合作同样被看好。“就和银团贷款一个道理,不但能够分散风险,还能减少西方国家和公司从中作梗的风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说。

    董秀成告诉记者:“像中石油和BP以联姻方式进行竞标,不仅减少了伊拉克政府对一家国外石油公司垄断石油市场的顾虑和意见分歧,也减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消除了其他政治因素对竞标的影响。”

   石油之路很崎岖

    “中国油企海外并购,其实是多赢的局面。”韩晓平给记者解析,像购买安哥拉石油区块,安哥拉获得了石油美元,可以进行建设,改善当地人的生活。中国公司还可以协助当地进行建设。

    中石油的一位高管透露,在如何让资源国从心理上接受中国公司方面,中石油是下了功夫的,比如会帮助地方扩大就业,发展公共事业。他介绍,中石油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外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95%;工程服务项目中,外籍员工也占了70%。

    不过,中国的新石油之路能否走的顺畅,依然充满了未知数。中国油企“出海”并非风平浪静。来自资源国的风险就不得不防。

    “比如,合作国的下一任总统会承认前任政府签署的合同吗?”四年前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做游说的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康艾黎提醒中国企业尤其要注意“贷款换石油”的协议,“看上去是很好的商业交易,只要政府有保障,商业合同就有保障。但可能存在的担忧是,这些政府有保障吗?所以,在签合同时,不仅要作商业评估,也要做政治评估。”

    除此之外,当地的经营风险也是中国企业必须评估的。本报驻阿根廷记者介绍,2006年通过收购赛拉格兰德铁矿70%的股权而进入阿根廷的中冶集团,在投入了5000万美元后,仍然无法完全恢复该铁矿的生产能力。除了当地劳工经常举行罢工要求增加薪水外,当地政府承诺的水电供应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公司无法扩大生产实现赢利。

 

    2009年“贷款换石油”一览

    2月,中国与俄罗斯达成250亿美元协议

    2月,中国与巴西达成100亿美元协议

    2月,中国与委内瑞拉达成协议,将两国2007年设立的联合投资基金增加一倍达到120亿美元,其中,中国提供80亿美元

    3月,中国和安哥拉达成10亿美元协议

    4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达成50亿美元协议

    7月,中国与委内瑞拉再次签署40亿美元协议

    7月,中国与厄瓜多尔达成10亿美元协议

    2009年三巨头出海成果一览

    2月,中石油向加拿大Verenex Energy发出收购全部股权的要约

    4月,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Kaz Munai Gas公司联合收购Mangistau Munai Gas

    6月,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

    6月,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全部股权

    6月,中石油联手英国BP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

    6月,中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的49%股权

    7月,中石油、中海油拟联合收购阿根廷YPF公司

    7月,中海油、中石化联合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石油区块20%的权益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和http://xqdb.blog.sohu.com/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51575
 回應文章
中國2015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12001025-260303

大陸4月原油進口量首超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搶下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市場,除了意味能源定價權將出現「美下中上」的變化,背後更牽動美中兩大強權與石油輸出國伊朗微妙的三角關係,恐撼動權力平衡。

根據大陸海關發布,4月原油進口量突破每日740萬桶,相當全球消費量的1/13,並且首超美國的720萬桶,成為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

躍升主因 增戰略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原油進口已近4個月都高出趨勢線,《金融時報》報導,市場研究公司Blacklight Research管理合夥人芬頓(Colin Fenton)指出,中國的石油需求在經濟放緩之際有增無減,原油進口躍升主要是從伊朗進口增加戰略儲備。

而市場研究公司Energy Aspects石油分析師Amrita Sen表示,伊朗願意向中國以更低價格出口石油,以交換獲得中國更多投資。

報導還指出,大陸與伊朗可望在今年年中再簽署新的伊朗核協定,以有利於伊朗石油向中國大陸擴大出口。報導還說,大陸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後,也將影響大陸、美國與中東產油國家的關係。

陸直接叫價 影響力增

因為不再當石油進口市場老大的美國,過去3年投入頁岩油開發,持續降低石油消耗;在政治外交方面,美國政界更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視為國家安全風險,逐年減少進口。在歐洲石油需求已達飽和,美國原油進口需求又逐年下降,全球石油賣家因此都轉向爭奪亞洲市場,大陸因此在全球能源訂價掌握更多的選擇權和主動權。

全球能源定價權面臨「美下中上」,《金融時報》報導,大陸國營貿易商在國際市場上涉足的角色已經越來越吃重,包括與英國石油(BP)、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直接叫價競爭,甚至進一步與高盛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商如維多(Vitol)、嘉能可(Glencore)等進行直接交易,影響力有增無減。

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預估,今年海外購油量將首次超過原油需求總量的60%,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創下史上新高。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指出,大陸2015年原油凈進口量將成長5.4%,達3.25億噸,龐大市場商機已成全球石油賣家的爭寵目標。

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沙烏地阿拉伯是大陸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占16%的市場比重。西非國家安哥拉緊追,居第2,但出口成長最快的是俄羅斯,從去年9月以來每個月向大陸出口原油量都超過中東產油國約旦。

大陸4月原油進口量已突破每日740萬桶,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指出,2015年中國石油需求將成長3%至5.34億噸,相當每日需求量達1007萬桶,可見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倫敦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 Ltd首席石油市場分析師 Amrita Sen 指出,大陸正利用全球油價處於歷史低位,逢低布局而積極擴充石油戰略儲備。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表示,2014年底啟用6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儲備能力可再增加1.41億桶。Amrita Sen因此預估大陸今年的石油進口量,至少會較去年再增加每天53萬桶。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325393
迈拉油田的年产量将达到中国2008年境内原油产量的74%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伊拉克重建离不开中国公司

作者:谢奕秋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09-11-21  浏览:3086
放大  缩小
  尽管今年下半年伊拉克恶性爆炸事件频频,包括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和省政府大楼等位于巴格达的政府设施均不幸被命中,中国设在曼苏尔饭店的大使馆也在10月25日被爆炸波及,两名厨师挂彩,但所有这一切,拦不住中国公司进军伊拉克的步伐。
  11月3日,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BP)就开发伊拉克鲁迈拉油田与伊石油部达成最终协议。鉴于去年中石油曾以30亿美元的投资出价赢得了伊拉克南部Ahdeb油田的开发经营权,因此,新协议的达成,将使中石油成为在伊投资最多的海外石油开发商。
  鲁迈拉油田让中石油在伊拉克名声大噪。此前的7月1日,伊拉克标售6个油田与两个天然气田的开采合约,120个石油公司前来应标。结果只有BP牵头、中石油占股37%的财团赢得了有偿帮助鲁迈拉油田增产的合同,其余均流标。尽管得标,但伊方条件很苛刻,超额生产的石油,伊拉克只同意给每桶2美元的服务费,少于中英期望的3.99美元。
  中石油忍痛签约,乃着眼于长远。鲁迈拉油田是伊拉克最大油田,也是世界第十大油田,原油储藏量约170亿桶,比中国的储藏总量(约155亿桶)还多。中石油与BP联合体在竞标中承诺将在6年内该油田的日产量从110万桶提高到285万桶。若如期履约,鲁迈拉油田的年产量将达到中国2008年境内原油产量的74%。该成绩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经影响力,也能带动包括钢管、钢材等与石油开采配套的企业进入中东市场。
  根据这一为期20年的服务合同,中石油的投资总额估计在75亿美元到250亿美元之间,而超产石油的年平均收益可能只有十几亿美元。但知情者称,中国公司能在美国公司弃之不顾的伊拉克站稳脚跟,对于日后以新的合作形式拿下其它油田项目将很有帮助。
  至于BP也来拔此头筹,缘于历史情结和政治优势。伊拉克曾是英国殖民地,也是一战后到北海油田开发之前英国在伊朗之外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地之一。而鲁迈拉油田地处伊拉克与科威特边境地区,正是驻伊英军此前重点防守的区域,虽说今年7月英军已全部撤离伊拉克,但英国人在伊南部的传统影响和耳目仍在。BP拥有的这种情报资源,与不畏艰险、满世界找油的中国技术工人正好形成绝配。据悉,由于担心明年1月伊拉克大选后新上台的政府可能会推翻已有协议,BP和中石油尚未决定是否立即向鲁迈拉油田注入巨资。
  现阶段,伊拉克原油日产量250万桶,与石油相关的收入占伊政府财政收入的85%。中国参与鲁迈拉油田增产,将有助于为伊拉克社会重建提供资金,也有利于伊拉克吸收外资用于国内重建。11月2日,意、美、韩财团就表示乐意开发伊拉克祖拜尔油田。
  无独有偶,在另一个动乱区阿富汗,中冶集团获得了世界最大铜矿之一埃纳克铜矿30年的开采合同。阿富汗首席矿业和能源顾问阿什拉夫对此欣喜地说,中国在阿投资埃纳克铜矿,能给阿富汗带来数亿美元资源费和税收收入,并创造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752230
石油消費~~~可能會有一段時間,中國之增為其他國家之減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個時期可能會在未來這三、五年出現,中國進口石油的數量超過石油生產的淨增長,也就是說其他一些國家的需求減少~~~~~~

大約同一時期,中國GDP增長可能超過全球GDP增長;今年就不無出現這種狀況的可能。

這個時間如果多個兩年,會很麻煩~~~~也許增長為全世界增長量的一半還可以接受,現在就是大概一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4320
Chinese conglomerates snapping up world's oil, gas fields
推薦2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沙包
lukacs

By XIAOXIONG YI • Columnist • October 7, 2009

Argentina, Australia, Burma, Kazakhstan, Iran, Iraq, Nigeria and Venezuela, what do these countries have in common? First, they are all energy-rich states. Second, they are all high on China's foreign policy priority list.

As Chinese economy expands, so does its thirst for oil and gas. Twenty years ago, China was the largest oil exporter in East Asia. Today, it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nergy importer and is set to become the largest soon. Last year, China alone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global growth in oil demand.

China is now on an aggressive global quest to increase its supply of oil, and Chinese rulers hardly ever go anywhere these days without talking oil. As Dexter Roberts of Business Week summarizes, "China is interested in spending its $2 trillion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n something other than just U.S. Treasuries. Hard assets, particularly much-needed resources, are one very good alternative and very much in favor from the government's perspective, too.

That has driven a flurry of oil and gas deals, including one by China's second-largest petro company Sinopec, which plans to spend $7.2 billion to buy Addax Petroleum, giving it access to assets in Nigeria and the Kurdish region of Iraq.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too has recently made other big investments overseas, including in Kazakhstan and in Singapore, and won a joint bid with BP to acquire Iraqi oil assets. The company is also looking at possible deals in Mongolia."

Just to show how desperate China is to get its hands on energy resources around the world, last month,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an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jointly proposed to pay at least $17 billion for Spain's largest oil producer Repsol's 84 percent stake in Argentine oil company, YPF. Such a deal would rank the largest overseas investment by China.

However, "The mystery," Financial Times' Gwen Robinson asks, "is why Chinese companies would want to pay $17 billion for less than premium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il resources?" "The possible YPF deal is odd," says Keith Johnson of Wall Street Journal, "because Argentina's oil fields are old and tired, which Repsol has been trying to get rid of for years."

In Argentina, the Chinese are the only bidders interested in the YPF. Even YPF itself noted the "oddness" in the Chinese bid: "our oil and gas fields are mature, and our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are declining as reserves are depleted. We are engaged in efforts to mitigate these declines by adding reserves. But these efforts are subject to material risks and may prove unsuccessful due to risks inherent to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Have the Chinese lost their marbles by wanting such a bad deal?

From Beijing's perspective, however, there is every reason for their Argentinean mega oil-bid. For one thing, as Fiona Maharg Bravo of Telegraph points out, "Chinese oil firms are hunting for oil in risky places where the majors didn't already have a big presence or where they were keen to sell, including Iraq and Argentina." Nick Lardy of the Peterson Institute writes, "If you are a new player and you have a substantial appetite for access to oil on some long-term basis, then you are more or less forced to go into high risk places where the majors are not willing to tread."

The YPF bid not only highlights China's eagerness for energy, but also serves Chinese oil conglomerates' strategic goals: to strengthen their global presence. Earlier this year, Chinese firms completed acquisitions of Australian miner OZ Mineral and Singapore Petroleum. Cash-rich, state-run Chinese oil conglomerates, boosted by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nnounced in September that it had received $30 billion loan to finance its overseas acquisitions-are snapping up oil and gas fields worldwide at an astonishing rate. In the long- and short-run, that will increase the cost of oil, a crucial economic and strategic problem for the developed nations.

Chinese rulers are good students of former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Ernest Bevin, who once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may run on peace and goodwill; but the Kingdom of Earth runs on oil." Oil is a strategic resource in more than one sense. As CNPC, Sinopec, and CNOOC are making big moves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Middl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Beijing's aggressive energy strategy is likely to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ource of economic, as well as political tensions around the world.

Yi is a professor at Marietta College and director of the China Progra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3388
可怕的消息: 中石油持有伊拉克最大油田股權增至37%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石油持有伊拉克最大油田股權增至37%
 

英國石油(BP)與大陸中石油已同意,變更伊拉克最大油田的股權。

雙方同意,中石油持有伊拉克魯邁油田的股權由25%增加至37%;英國石油則由50%降至38%。

【2009/10/06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