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伊原吉之助:應該保護台灣這個安定世界的要衝
 瀏覽949|回應1推薦1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感謝南方日報的翻譯!可見日本對美國的焦慮已經達到極點。

應該保護台灣這個安定世界的要衝

台灣正邁向被中國併吞之路?

 台灣的親中政權主政一年了。民主進步黨與中國國民黨的政黨輪替,意味著台灣從「維持現狀」到「打破現狀」的轉變。
 掌握台灣命運的美國是薄情郎。200312月,布希總統在訪美的溫家寶面前,聲明「反對台灣獨立」、「反對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
 應該怎麼看民進黨的陳水扁總統?他走的都是「維持現狀」的路線。日本的報紙說民進黨是「獨立志向」的政黨,其實是誤解。
 20045月,陳水扁總統在第二任總統就任典禮上,以自己是中華民國憲法下選出來的總統為理由,禁止了民進黨綠色的黨旗。整個會場盡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旗。
 民進黨政府最後不敵國民黨、共產黨兩黨加上美國布希政府的窮追猛打,在選戰中敗退。
 於是,政權輪替,馬英九政府上台一年,其傾中政策,正是打破現狀的「台灣被併吞」路線。
 美國其實喜歡打破現狀。譬如,美國不但承認印度、巴基斯坦的核武,最近連北朝鮮的核武也承認,讓1968年的核武不擴散條約形同有名無實。
 在台灣海峽,美國竟也祝福看不起台灣人的在台中國人政府的當選,為「民主主義的成果」。
 以「終極統一」為目標的馬英九政府登場後,讓人感到台灣不久將會步上「一國兩制」的香港後塵。除了大幅放寬對中投資限制、實現三通、承認中國學歷及中國留學生、接受中國觀光客、招攬中國資本、互相設置銀行以外,還實行軍備縮減。
 胡錦濤又靠過來給台灣摸摸頭,相繼派遣了家電、液晶等台灣產品的「採購團」。
 美國不喜歡維持現狀嗎?

 在國共媒體的群起猛攻之下,在野的民進黨變得十分弱小。不但沒有再度政黨輪替的氣勢,批評國民黨的聲音也微弱不堪。
 據說,胡錦濤想在自己退休之前的2012年併吞台灣。
 台灣是日本列島之南之一環,是日本安全保障上非常重要的位置。不對,不只日本,是東亞,及世界安定的要衝。台灣一旦進入中國勢力範圍,將會引發沖縄日本列島的骨牌效應,影響世界的安定。因此,台灣才會成為日美安保有事的對象。
 但是,美國現在重視中國勝於日本,保護台灣的態度也比以前弱。
 因此,今後保護台灣的主角將是日本。為了日本,以及其他的自由民主國家,必須堅決保護台灣這個要衝。
 在日華和平條約締結57週年的428日,馬總統說,「根據這個條約,日本將台灣的主義轉移給了中華民國。」
 51日,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所長齋藤正樹在嘉義的中正大學演講時說,馬總統的主權移轉論是錯的,日本只是放棄台灣的主權而已,台灣的國際地位目前未定。
 由於台灣外交部的抗議,齋藤代表退了一步,但是,台灣地位未定論並不單是日本這樣想而已,這是國際社會,包括美國的常識。
 台灣只要自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就難免被中國併吞。
 但是,台灣至今之所以免於被併吞的命運,完全是因為美國自韓戰以來的保護。韓戰讓美國知道,朝鮮半島和台灣是日本列島及太平洋介於大陸勢力(譯註:在日本的習慣使用上,「大陸勢力」包括了中國和俄羅斯)的要衝。因此,麥克阿瑟才會在美國議會作證說,「日本的戰爭是自衛戰爭。」
 去年,92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擴大會議中,決定了建造航母的「九九八五工程」。今年,許多要人、軍人都透露了中國要建造航空母艦的計畫。據說,中國軍人對此回答「只要有航空母艦就可以突破第二列島線」。
 夏威夷就近在小笠原群島──關島──新幾內亞線之前。就如中國之前向美國海軍上將說的,「以夏威夷將太平洋分成兩半,美國、中國各自管理」。
 如果不阻止中國的野心,將來不但只是台灣,連日本被會被共產黨獨裁國家給吸收。中國軍方大老遲浩田曾說過,要「殺盡日本人」,這將是日本即將面對的情形。
 日本必須全力阻止。但是,首先得整頓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選那些棄日本防衛不顧,只會耍嘴皮子,講漂亮話,卻只想著哪裡有油水的政客,而必須選出能思考國策、充實國防的政治家,才是日本防衛的第一步。(伊原吉之助/日本帝塚山大學名譽教授)

日不滿臺灣與大陸走近 學者鼓吹阻止中國統一

環球時報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雪原 本報記者 劉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可以說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但一名日本學者日前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在媒體上撰文,鼓吹臺灣獨立日本應阻止中國統一。對此,有中國專家表示,臺灣問題涉及中國最根本利益,中國不可能有絲毫讓步。這名日本學者的言論極不負責任,堪比文化渣滓

  日本右翼媒體《産經新聞》日前刊登日本帝塚山大學名譽教授伊原吉之助題爲臺灣是世界安定的要衝的文章稱,臺灣親中執政已經一年了,臺灣從民進党向國民黨轉換,就意味著從維持現狀向打破現狀的轉變。文章稱,馬英九執政一年,因爲採取靠近中國大陸的政策,可以看到臺灣正朝著被吞併的路線發展。馬英九主張最終統一,上臺後實施了包括緩和對中國大陸投資限制、實現船運和飛機直航、承認大陸學歷、吸引大陸遊客等措施……臺灣現在給人一種好像與香港一樣要實現一國兩制的感覺。

  伊原吉之助隨後稱,臺灣在日本列島的南面,在日本的安全保障體系中處於重要地位,是東亞乃至世界的要衝。臺灣如果變成中國的勢力範圍,沖繩乃至日本列島將不保,世界的安定將動搖,因此要讓臺灣成爲日美安保的對象。隨後,伊原吉之助又表示,美國現在並不打算保護臺灣,所以只能靠日本。他稱,能影響臺灣命運的美國現在反應冷淡。200312月,前總統布什曾對訪美的中國領導人表明反對台獨反對欲單方面改變臺灣海峽現狀的臺灣領導人。而且美國現在重視中國勝過日本,沒有保護臺灣的姿態。所以保護臺灣的主角就是日本,爲了日本以及其他自由民主國家,(日本)要把臺灣當成不得不防守的要衝

  伊原吉之助還順便對中國航母計劃進行一番渲染。他稱,中國已提出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只要擁有航母就能突破第二島鏈,小笠原諸島關島新幾內亞線的前方是夏威夷。中國試圖在夏威夷把太平洋一分爲二,與美國分割管理。如果這一行爲不阻止的話,不僅臺灣,日本也要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所以現在日本要選出真正能夠考慮國策、考慮充實國防力量的政治家。

  針對伊原吉之助的言論,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2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伊原吉之助頂著學者的帽子,但他發表的卻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右派中極右文化渣滓的言論。這種論調既不符合日本主流媒體的聲音,也不符合日本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承諾的原則和立場。在日本社會中懷有各種想法的人都有,但鼓吹把臺灣分裂出去,甚至企圖恢復侵略臺灣的極右勢力只是非常小的一撮。這種言論原本不值一駁,作爲日本五大報之一的《産經新聞》雖然立場偏右,但公然刊登這種極右言論,嚴重違背日本政府承諾的原則和立場。

  高洪說,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對美國越來越重要,日本有很強的失落感。而且,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日本可能很快失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對此日本民衆需要一個心理調試期。中國民衆對這種極右言論不用過度緊張。這種大唱反調的言論不可能阻止中國和平發展,實現兩岸統一。不過這也從反面給中國提了一個醒,在兩國主流氛圍良好的同時,也還是存在著不和諧的聲音,我們對於企圖破壞中日兩國關係的做法,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更加努力地發展中日關係,讓那些不負責任的人士自己把自己孤立起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06790
 回應文章
东亚历史与东亚史观
推薦1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http://www.fawjournal.com/archives/3580

縱橫的這篇文章不錯。

东亚历史与东亚史观

刘柠 撰稿 • 2009-06-24 08:35:12 • 栏目:文化副刊

  东亚史观之建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超越与消解相关国家困扰已久的历史问题。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举出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但却因种种地缘政治矛盾和历史问题而频频释放出“地壳活动”信号的地区的话,非东亚莫属(指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广义东亚地区)。这种“地壳活动”的原动力并非由于地质年龄上的“年轻”而产生的活跃(恰恰相反,该地区地质学意义上的地层年龄相当古老,同时也是公认的被人类文明覆盖最早的地区之一),而是某种源自历史的张力。

  东亚地区无论中、日、韩,都不乏各自或灿烂或沉重的历史及历史观,但缺乏可资共享的对区域历史的共识。换句话说,有东亚历史,而无东亚史观。正如一位参与东亚三国历史教科书共同编纂工作的日本学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彼此对历史问题的最大共识,就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戏言归戏言,但共识缺失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共识的长期缺席,导致审视邻国的战略视野充满误读,在交往过程中误解横生;而误读、误解一旦产生,往往会在由大众传媒和民意构成的沉默螺旋效应下,持续发酵,动辄引发“地震”,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不稳定构造的成因,颇复杂,远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那种把责任一股脑都归为日本的战争反省不彻底的做法,其实无不简单化的嫌疑,也是有害的。因为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反而会被遮蔽。近年来,日本由媒体主导的重新检讨历史、反省历史的工作颇引人瞩目。这不仅是因为发行量动辄数以百万计,甚至以千万计的主流大报,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对舆论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且可发挥传媒优势,整合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资源,使大规模、跨国界的历史田野调查及实证性研究成为可能,有助于新史料的挖掘、发现和新观点的碰撞、生成,对学术之功远在学界之上。日媒中的“百年老店”、著名左翼报纸《朝日新闻》继通过检讨自身在战前和战时所扮演的角色,力求发掘从自由主义媒体坠落为战争机器协力者实事背后的发生机制的《新闻与战争》之后,进一步把聚焦的景深投向了东亚的近现代,试图以超越国别史的视角,探索深藏于历史地表之下的东亚地区“地壳活动”的原动力——此乃《历史是活的——解读东亚近现代的十个主题》一书的“野心”之所在。如此学术性诉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成功与否,另当别论,但这种尝试本身,带有破天荒的开创性,无疑值得评价。遑论其探索无论在史料发掘,还是对诸如区域历史性和解的现实基础的思考上,均有所突破,有些甚至堪称建设性。

  史料发掘,功不可没

  十个主题,纵横中、日、韩、越,上下一个半世纪,从鸦片战争、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台湾割让,从日俄战争、朝鲜兼并,到辛亥革命、伪满成立,从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到国共内战、韩战、越战,从日韩、中日邦交正常化,到韩国的民主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涵盖了一部近现代东亚史。视野如此深广,如果是泛泛扫描的话,势必浅尝辄止,乏善可陈。但著者以结合当下的超越学术的新闻主义视角,在对史料加以精心选择的基础上,深度聚焦,不仅激活了那些广为人知的材料,而且带出了一批尚不为人知的宝贵史料,有些则是首次曝光于公众视野。历史的表情由是更加生动,兹举两例试说明之。

  国父孙文发动的辛亥革命,多亏了宫崎滔天1等日本自由民权主义者在人、财两方面的“无私”襄助,否则的话,会走更长的道路,这早已成为历史定论。但当时参加革命军,帮助中国革命的日人中,还有另一类存在,譬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革命军并阵亡的日本新潟县柏崎出身的步兵大尉金子新太郎。

  据柏崎地方史研究者杵渕武二的研究,金子赴中国后,曾致信妻子,表示“倘若成功,当有再会的机会,否则便是凶多吉少”;而其赴中国参加孙文革命,并非基于军方的正式命令,而是为某个大人物私相授受的、带有某种秘密使命的私人派遣。那么,到底受何方派遣,肩负何种使命呢?这些谜一般的问题,随着金子的一去不返,长久沉没于历史的河床。

  直到2007年4月,本书执笔者之一的记者偶然读到辛亥革命时任陆军少将的宇都宫太郎2的日记,谜底才揭开。原来,金子新太郎是受宇都宫的派遣而奔赴中国的。宇都宫在日记中明确记载,作为自己(宇都宫)“个人的事业”,令其(金子)参加“支那”革命军。在交给金子派遣经费两千元的同时,对他亲口下达了“妨害清国政府与革命军之间的媾和,在革命军势力圈的中国南部建立独立国家”的训令。对此,当时的日本政府和陆军首脑均未参与,完全是宇都宫个人的私人派兵。

  日记中还具体记载了对金子做出的训令内容(“我的私见”)。那是武昌起义爆发5天后的黎明时分,天未晓就醒来的宇都宫,一口气将平时反复考虑的对“支”政策写了出来,试图以自己的方针来主导参谋本部的行动。方针要点为:1、中国之大,不可能一气得到,因此最好分割为若干独立国,加以“保存”;2、由于此次内乱(指辛亥革命),中国有可能分裂为满、汉两个国家;3、表面上帮助清朝,暗中支援革命军,伺机做旨在切分成两个国家的“调停”;4、在此基础上,与之建立保护国、同盟国的特殊关系。毋庸讳言,如此对“支”政策的背后,显然有把日俄战争后到手的大连、旅顺的租借权及南满铁道(满铁)变成永久利权的战略考量,此所谓“满蒙问题”。

  金子新太郎赴中国后,作为第一步兵日籍顾问官,执行了对革命军的督导。武汉之役,遭卷土重来的清军激烈反扑,革命军惨败,付出了约一万人的牺牲,其中包括47岁的金子。1913年2月,宇都宫专程赴汉阳凭吊阵亡的金子,在其墓前供奉了一瓶白兰地。

  后来,由于当时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对英美协调外交,未采纳可能导致与西方为敌的冒险政策,因而宇都宫版的对“支”政策未能兑现。但这件事像一个隐喻,微妙地诠释了日本在“满蒙问题”上念兹在兹、根深蒂固的政策基因,也埋下了后来以极端的方式“一揽子解决”的伏笔。

  第二个例子,涉及韩国在越战中扮演的角色。如果说朝鲜战争(所谓“朝鲜特需”)构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起爆剂的话,越南战争(所谓“越南特需”)则充当了韩国经济起飞的起爆剂。前者是见诸日本历史教科书、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史实,后者则因某种负面因素而长期尘封,直到金大中上台后,才被媒体曝光。

  为了践行对友邦美国的“大义名分”和兑现经济实利(前者出于对美在韩战时保护自己的感恩,后者则着眼于战争带来的战时景气),韩国在从1964年到1973年的9年间,共向越南派兵32万人,分别编成“猛虎”、“白马”、“青龙”等部队,与美军协同作战,兵力仅逊于美国。 

  1999年,韩国著名周刊《The Hankyoreh 21》发表了一个关于韩军在越战中针对平民暴行的深度调查:大批越南妇孺老幼被韩军屠杀的报道,令舆论大哗,爆料者是当时正在越南留学的韩国历史学者具秀姃。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她估计被韩军屠杀的越南平民至少不下9千人,且杀戮手段之残忍,堪称虐杀,连孕妇和孩子都不放过的无差别集体屠杀,令她感到震惊和羞耻。更重要的是,如此骇人听闻的反人道战争罪行,在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其中,朴为出兵越南的始作俑者,全、卢均为前越战指挥官)连续三届军人政权治下,信息完全被遮蔽,国民无从了解真相。

  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曾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战争受害者的韩国,为什么竟会对手无寸铁的越南平民大开杀戒?一个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仇恨:经历过朝鲜战争的韩国军人,是在“共产主义者非人类,必除之而后快”的冷战意识形态中长大成人的一代;加上美国的影响,在开赴沙场前便已执行了“清共”(Red Purge)的洗脑程序。

  一石激起千层浪。具秀姃的调查,在已实现民主化的韩国社会引发了关于处理战争负面遗产的深深思考和激烈论战,以越南受害者为对象的形形色色的支援志愿活动,至今还在进行时。

   构筑东亚史观的可能性

  对积重难返的东亚地区的历史问题,一个常常被用来比照的地区是欧盟(EU)。战后,在曾几何时同为一对宿敌的法、德两国历史性和解的基础上,欧盟27个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内部已消除了边界。以法、德两国共同编纂的历史教科书第一卷的刊行(2006年秋)为标志,以个别国家为单位的对历史的阐释已然消解。这无疑是战后和解的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妥善解决历史问题,实现广泛和解昭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摹本。

  但是,法、德的和解绝非一日之寒:从1951年,德国历史学者、不伦瑞克大学教授奥尔格•埃克特(Georg Eckert)在英国占领军的帮助下,与旧敌国之间展开历史教科书对话,并就法德史内容编纂问题发表的共同建言算起,到共同编纂版第一卷的刊行,历经55载光阴。历史文化传统相似,战后同属西方自由主义阵营的国家,为实现历史和解,尚且需要如此漫长的磨合,文化传统各异,意识形态、制度差别迥然,国与国之间(中日、日韩及中日韩)的共同历史研究刚刚起步的东亚社会的和解无疑还有相当长的道路。对此,相关国家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言以蔽之,不同国家间共同历史研究的过程,就是盘点、整合区内国家共通的历史共识,构筑可资共享的历史观的过程。而东亚史观能否顺利构筑,从而达成基于该史观之上的区域广泛和解,尚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前途殊难预料。但大体说来,有几个难题是注定无法绕开,必须要面对、解决的:

  第一是殖民地化问题。与欧美旧宗主国无不在战后直面其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经历过一番反殖民化的历练不同,日本由于战败后为美国占领、托管的特殊情况,虽然从法理上承担了战争责任(“彻底”与否另当别论),但殖民地(台湾、朝鲜半岛和伪满洲)化的责任则从未得到正面清算,未来在这点上与相关国家的摩擦必至;

  第二是区内诸国共通的问题:缺乏共识基础。对战后建国的亚洲各国来说,由于各自的近现代史都是以自己国家的独立为内核来书写,容易流于某种以对旧宗主国的抵抗、挫折、胜利为主轴的历史叙事,而缺少对与邻国及相关国家交流史的关注,从而导致对地区固有历史的认识失之片面;

  第三是美国的问题。对东亚各国的近现代史来说,美国的存在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区内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其根子都在美国。何以在东亚史观中适度体现美国的存在,并在相关历史叙事中实事求是地梳理、阐释有关问题的成因,并提供解决的钥匙,美国的角色重要且微妙。

  就东亚社会的政治现实而言,构筑东亚史观究竟可行与否,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前途尚难测。但从欧洲走向广泛和解的路径和结果来看,能否实现对相关国家困扰已久的历史问题的超越,取决于东亚史观之比重甚大。兹事体大,换言之,东亚史观之建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该地区历史问题的消解。

  《历史是活的——解读东亚近现代的十个主题》(『歴史は生きているー東アジアの近現代がわかる10のテーマ』):(日)朝日新闻采访班 著,(日)朝日新闻出版社,2008年11月30日,第一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07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