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遠見雜誌民調:更多台灣民眾支持終極獨立
 瀏覽7,201|回應27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總統就職一週年滿意度調查
台灣民眾終極統獨觀  自由時報 2009/0521

〔記者陳信升/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就職滿一週年,遠見雜誌昨日公佈最新的民調數據。調查發現,雖然與上個月相較,馬總統的滿意度上升、不滿意度下降,但仍有高達四成八六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的施政表現,僅有三成八九民眾表示滿意。

至於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有高達四成八五民眾主張「終極獨立」,主張「終極統一」的僅有一成六二。

不滿意度 一年來高於滿意度

綜觀遠見雜誌對馬總統執政一年來的滿意度調查,滿意度約在二成四至三成九間,不滿意度在四成六至六成八間,顯示不滿意度一直高於滿意度,馬總統與政府總體表現與民眾的預期頗有落差。

此次調查是馬總統滿意度最高的一次,不滿意度也是除了去年五二○上任時的四成六二外,最低的一次,但兩者仍有近一成的差距。

遠見民調此次也調查劉揆的施政滿意度。結果發現,對上任也滿一年的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施政表現,也有高達四十四.九%的民眾不滿意,表示滿意的僅有三十七.七%。對各部會首長的整體表現,也有高達四十九.三%的民眾不滿意,但比起上一季的調查,已經下降了五.六個百分點。

對一黨獨大的國民黨立委在立院的表現,五成六五民眾表示不滿意(包括很不滿意的有三成二六、有點不滿意的二成三九),遠高於表示滿意的二成七。

馬政府宣稱已大幅改善「兩岸關係」,但長期觀察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遠見民調數據仍顯示,馬總統執政後,民眾贊成統一的比率幾無變動,仍有高達五成六四的民眾支持維持現狀。

四成八五民眾 主張終極獨立

進一步詢問民眾對兩岸最終應統一還是獨立?贊成應統一的僅一成六二,反對高達六成九,贊成兩岸應各自獨立的有四成八五,反對的有三成五。調查顯示,國內民眾對於否定兩岸終極統一,逐漸凝聚高度共識。

遠見此次民調,是在五月十三至十五日間以電腦隨機抽樣及電腦輔助電話訪問進行,成功完訪一○○三位台灣二十歲以上民眾,在九十五%信賴水準時的抽樣誤差值為正負三.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44195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梁文傑論台灣終極獨立經過「柔性台獨」「時間站在台灣一邊」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此文反對唯物主義。請沙包博士講講。

中國時報  2009.07.02

當李登輝重拾柔性台獨

梁文傑

     李登輝提出「和中論」,媒體開始炒作李登輝是否有所轉變,也開始討論民進黨如何回應。但事實上,所謂「你是你,我是我,但你我是朋友,也要分清彼此」,對李登輝和民進黨都不是什麼新主張。

     李登輝當年一手主導的「國統綱領」,就是把統一推遲到遙遠的未來,並主張「在交流中不危及對方的安全與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以建立良性互動關係」。這樣的主張也被吸納進民進黨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對於與中國的關係,則以和解而不敵對為基調,並呼籲「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李登輝路線和「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戰略構想是:中共不可能容許台灣宣布獨立,但對台灣企圖保持現狀或拒不統一卻無計可施。台灣想改成台灣共和國,就像阿扁所承認的,「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只要台灣獨立現狀維持得夠久,那麼一方面中國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產生變化,或可打破中國非大一統不可的迷思,一方面則台灣人的獨立意識也將發展至牢不可破的地步。

     獨派團體經常憂慮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會模糊國家的界線,北京也認為加強經貿往來可以增強兩岸一家的意識,但實際發展的結果正好相反。國家認同本就是在交往過程中才會體現出來。中國人若沒有經歷過十九世紀與西方人交往的經驗,也不會產生現代中國的民族主義。兩岸交往越頻繁,台灣人就越體會到自己並不是中國人,對台灣的認同度就越高。

     許多調查顯示到大陸工作的台商並沒有更親中國的趨勢;許多外省人也是在回到大陸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台灣人;就連在大陸成長的台商學校學生,都更常強調自己是台灣人,或者表示自己與沒水準的當地人是不同的。

     所以過去一、二十年的真正趨勢是,「兩岸交往越多,界線越明」,獨派團體的憂慮並沒有成真,北京的期待也證明只是幻想。所以北京重量級涉台學者黃家樹才會說,「兩岸交流密切並不能自動增強兩岸一家的意識,更不能自然加強統一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李登輝並不擔心台灣與中國深化交流,並認為只要在WTO架構下,「三通、四通、五通都不要緊」。因為根據《聯合報》的民調,就連接受本土化最困難的外省族群,現在也逐漸認同這塊土地。在一九九七年,外省族群中有五成六自認為是中國人,只有兩成二自認為是台灣人,到了二○○九年,只有兩成四自認為是中國人,四成五自認為是台灣人。而根據《遠見雜誌》在今年五月分的調查,現在就連國民黨的支持者也是「獨大於統」,傾向獨立的有三○.三%,傾向統一的只有二五%。

     所以,只要有耐心,時間其實是站在台灣這一邊的。台灣獨立於中國畢竟已經六十年了,只要沒有強制性的大中國教育,絕大多數人都會希望保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如果我們能把台灣現狀再保持幾十年,誰還會贊成統一,中國又還有什麼動力來推動統一?

     這一條路線,也就是北京經常說的「曲線台獨」、「獨台」或「柔性台獨」,並認為它比要求正名制憲的「硬性台獨」更難處理。因為「柔性台獨」是對既成事實的延續,是用「保台」的名義在「促獨」,很難反對,「硬性台獨」則是打破現狀,不留模糊空間。「柔性台獨」在國際上容易找到朋友,「硬性台獨」則容易遭到聯手打壓。

     李登輝顯然在考慮重拾「柔性台獨」的道路,而民進黨在喊了八年的要正名、要制憲之後,也應該思考什麼才是不會「呷緊弄破碗」的策略。

     (作者為《新社會雙月刊》總編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08741
終極獨立的物質基礎在哪裡?
推薦3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古士塔夫
Chocola
lukacs

<GOOGLE地球>中國統治世界 台灣怎麼辦(杜念中)

2009年07月01日蘋果日報

中國興起給世界帶來很大的疑惑,因為中國經濟上成功,政治上落後;國際影響力快速上升,但文化上卻又缺乏創新。
中國經濟總產值在20年內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時中國的軍力也必將與美國一爭長短。50年後,中國將為東亞霸主、世界領袖。做為世界霸主,中國不會走上西方道路,反而最終會擺脫西方啟蒙運動意義下的現代性,重建以儒家價值為核心的世界秩序──英國作家杰克思(Martin Jacques)就是這樣看中國的未來。
杰克思不是中國問題專家,而是英國頗負盛名的左派知識份子、馬克思主義的信徒;而馬克思正是啟蒙運動之子。馬克思相信歷史發展一元論,認為先進國必然啟發落後國。但杰克思已和傳統馬克思主義漸行漸遠,他不相信世界歷史發展必沿著西方的軌跡前進,也不相信啟蒙運動的價值是唯一的價值。相對主義或多重現代性是杰克思現在擁抱的世界觀。

1970年代後期一直到90年代初,杰克思一直擔任《今日馬克思主義》的主編。但共產主義在蘇聯東歐崩解後,這份英國共產黨理論刊物也隨之停刊。就像許多後蘇聯的左派知識份子一樣,杰克思也曾一度失魂落魄,喪失了觀察世界的座標。不過他在幾年前承認《今日馬克思主義》時期英國左派太專注於歐洲事務,以致忽略了世界其他地區。也許是這個原因,他把注意力轉移到亞洲,尤其是中國。他在中國、日本和新加坡講學,開始研究中國的興起。
杰克思認為中國未來會在亞洲重新建立歷史上的朝貢制度,這個制度有其階序,但總是以中國為核心,不過杰克思也稱,無法想像這將是什麼樣的國際體系。
此外,杰克思認為中國不是民族國家,而是個文明國家(civilization state),因為中國是建立在文明認同,而非國家認同之上。杰克思認為中文將成為未來的世界語言,如今日的英文;人民幣將取代美元成為世界貨幣;而中國娛樂產業也將把中國電影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歐洲人的後代將會熟悉中國的歷史,如同今天世界各地的學生都知道羅馬帝國、法國革命、工業革命一樣。
杰克思在討論中國崛起時充滿了想像,許多論點令人難以苟同。但是他博學多聞,態度認真,出版的《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旁徵博引,又讓人不能不嚴肅以待。英國人已經開始在熱烈辯論杰克思的觀點,而且辯論之火可能延燒到包括亞洲在內的其他地區。
當全世界都在思索中國興起的意義時,杰克思著作的出現正好成了正反意見集中的靶的。正由於這本書既嚴肅,又不受學術規範拘束;既尊重事實,又充滿狂野的推論,才能引發廣泛的興趣。有些著作不在傳世,旨在引發討論。如果杰克思的目的僅及於此,那麼他算是成功了。
台灣也在進行有關中國的大辯論,辯的是ECFA、中國學歷、中資來台,但缺少的正是杰克思這樣具有高度深度的標靶,台灣人似乎也可以思考中國朝貢關係和台灣的關聯性,「儒家共產黨」演化的可能,以及中國究竟是文明國家還是由文明國家極力模仿西方而演變成民族國家的典型。美國的謝淑麗教授在出版《脆弱的強權》後獲得台灣讀者許多正反不一的廣大迴響,但是台灣自己的謝淑麗在哪裡?同樣的,台灣的杰克思又在哪裡?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

不用傑克斯,有登公與鼎公就可以了!

又,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有一篇專文介紹本書,算是稱讚比較多的http://www.newstatesman.com/2009/06/western-world-china-state

Reviewed by John Gray - 18 June 2009

The witless, end-of-history triumphalism that shaped western attitud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is nowhere more misplaced than in regard to China. History is on the move again – and it is not the delusional, teleological, self-congratulating history dreamt up by liberal rationalists, which somehow always ends with themselves as the winners. The rise of China is the real thing, a world-changing event that marks the end of western hegemony.

不過另有一篇文章,在泰晤士報,則認為這本書基礎事實錯誤太多,因此抱持批判為主。http://entertainment.timesonline.co.uk/tol/arts_and_entertainment/books/non-fiction/article6522254.ece

There is something curiously old-fashioned about Jacques’s writing, redolent of German thinkers between the world wars talking about national character and all that. One problem with this cultural approach t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ffairs is that currently received opinions — in this case, Chinese elite opinions — are given the status of an unchanging mentality, rooted in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t would follow from this, for example, that China is not ready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because they have not existed before, or because China is too big, too complex or too Confucian.

This is what many Chinese officials and businessmen will tell the foreign observer, and Jacques faithfully repeats their clichés. Alas, for a writer who takes history and culture so seriously, he is rather badly informed on these matters, something he has in common with many Chinese government hacks who bamboozle themselves and foreigners with proud talk about “5,000 years of history”.

Confucius looms large in Jacques’s account. He thinks that the first centralised Chinese state, the Qin (221-206BC), was based on his teachings. In fact, the Qin emperor, a legalist, detested Confucianism, had Confucian scholars buried alive, and burned their books. Chinese Confucianism, Jacques believes, was “more doctrinaire” than the Korean and Japanese versions, which explains why democracy is more alien to China. Actually, it is the other way round: doctrinaire neo-Confucianism really took off in Korea and Japan. The Chinese communists “played the key role” in resisting Japa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Wrong, it was the nationalists who ended up doing most of the fighting, while the communists bided their time in remote rural areas.

And so on, into our own times. One of the few mentions of the “Tiananmen massacre” suggests that the protest was confined to the square in Beijing, and “had surprisingly little impact on the country as a whole”. Actually, there were huge demonstrations and subsequent killings in every main city in China. Since Jacques deals with mentalities, and not politics, the reader is never much informed on what the protests were all about.

These errors would be less annoying if Jacques made less of a point of sneering at “western” ignorance. A more serious consequence of his focus on race and history is that it is unable to explain change. How did South Korea, perhaps the most Confucian society in East Asia, manage its transition to a vibrant democracy? What about Japan? Or Taiwan? Japan’s Meiji restoration (1867) was not a “coup by the elite”, as Jacques believes, but a revolt against the Edo shogunate by provincial samurai, which prepared the way for a flawed but functioning democracy, briefly in the 1920s, and less briefly since the war.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07501
兩岸人民看領導人 差很大
推薦2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ukacs
古士塔夫

兩岸人民看領導人 差很大

遠見雜誌解讀新中國,200多天內走遍中國30多個城鎮,採訪100位兩岸及國際專家,並對兩岸年輕人、民眾及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調查,出版2020年的兩岸關鍵報告,其中分析「兩岸年輕人互看競爭力關鍵調查」,還有「兩岸民眾互看」,以及兩岸經貿往來最重要的「上市櫃企業布局兩岸關鍵調查」,「企業對未來一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對大陸樂觀比率(72%)超過台灣(52.5%),悲觀程度也是大陸低於台灣」。

台灣人看大陸是生意伙伴
大陸看台灣是家人親戚

2009年兩岸分治正好滿60年,一甲子代表新時代開始,遠見雜誌「兩岸民眾互看價值觀關鍵調查」,發現台灣人看大陸是生意伙伴,大陸看台灣是家人親戚,兩岸人民對彼此的認知呈現相當差異與對比,台灣只有30.4%對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有好感,沒好感的比率則高達44.2%。相對地,大陸受訪民眾高達71.5%對台灣總統馬英九有好感、沒有好感的只有15.2%。

年齡交叉分析,台灣40歲以下民眾有半數以上對胡錦濤沒好感,這剛好符合「網路世代」的年齡,顯示這個資訊取得管道多元的族群,心裡自有一把尺。但大陸人幾乎不分年齡層對馬英九有好感。遠見雜誌分析,這可能和馬英九是國民黨籍,且上任後積極推對兩岸交流有關。

「兩岸之間最後會變成什麼樣的關係?」,53.6%台灣人認為大陸人是「生意伙伴」,占最高比率,第二高則是朋友,但已下降到13.3%。但大陸人則認為台灣人是他們的家人與親戚,超過52.3%,認為台灣人是生意伙伴的僅16.2%。

台6成盼維持現狀
陸6成4盼走向統一

逾百萬台商在大陸進出做生意,對大陸看得比較務實。台灣民眾共識並不希望和對岸關係太過「親密」,因為過半數民眾認為兩岸關係最好的狀態還是維持在經濟緊密互動,最親密也只能做到朋友,至於當家人、親戚的比率都低於10%。這樣的結果頗符合馬英九總統提出的「經濟優先」策略。被問到台灣最敏感的統獨議題,在台灣方面有60%認為是維持現狀、16.1%走向統一、8.9%走向獨立。大陸方面則剛好相反,64.2%認為會走向統一、26.7%維持現狀、5.1%走向獨立。

當被問及「最想購買的對岸商品是什麼」,在台灣56.1%表示不想買大陸商品,而想買大陸商品的人,種類也不集中,均低於10%,前兩名是食品或土產(4.2%)、工藝品(3%)。大陸受訪民眾對台灣商品卻充滿熱情,只有0.1%表示不想買,想買的人商品種類很集中,依序是食品或土產(53.2%)、服飾或精品(27.3%)、電子產品(24.9%)、汽車或機車(15.9%)、書籍或唱片(10.8%)。

【2009/06/30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07456
劉世忠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前外交部研設會副主委...

應該是華盛頓D.C.的Brookings研究所客座研究員,而不是華盛頓州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66743
白樂崎, 葉望輝, 譚慎格, 章家敦, Yahuda等指馬政府親中, 壓制台灣自由的公開信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wretch.cc/blog/loblog/21011605

親愛的馬總統,

在您就職一週年之際,我們一群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和作家,希望藉著公開發表我們起簽署的內容,來跟您提出令我們擔憂的一些台灣的趨勢,以及其他具體的事態發展。做為國際社會的台灣民主的支持者,我們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深切關心台灣以及貴國作為一個自由和民主國家的未來。相信您還記得之前我們表示關切的三次公開信,而最近的一次是給總統您的信,日期是 2009年1月17日;在那封信中我們表達了對台灣司法制度公正性的關注。我們之前的擔憂並未得到疏解;不論是新聞局局長蘇俊賓對公開信的反應,或者是那些令人不安、有瑕疵的、和不公平的司法程式也沒有被停止,特別是涉及前總統陳水扁的案子。

我們重申,任何涉嫌的貪腐都必須被調查,但一定要強調司法的程式必須嚴格遵守公平和公正原則。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前總統的案例,檢察機關有很嚴重的政治偏見;而前總統所受到的非常惡劣的待遇,就是因為對他擔任總統期間時的政治觀點和立場的憤恨所造成的。這種懲罰對一個年輕和脆弱的民主並不是一個好兆頭,而台灣就是這樣的國家。

第二個我們認為需要強調的問題是新聞自由。儘管早先已經有一些國際組織表示關切,例如保護記者委員會(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和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但您的行政團隊企圖影響新聞自由的報告仍然持續出現。最近的一個令人憂心的報導中指出,中央新聞社的工作人員被指示,有關您的政府的政策只能寫「正面的」故事,還有其中含有批評您或中國政府的消息都被刪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做為自由和民主的台灣的支持者,看到總部設在紐約的自由之家的年度報告中,台灣的新聞自由從第32滑落至第43位是令人非常的氣餒。此外,讓人擔憂的是跟中國有密切聯繫的集團購買、進入了台灣的媒體界,獲得了控制發聲管道的重要刊物,例如像中國時報。我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中國仍然是一個專制的國家,而且他們對新聞媒體的控制有悠久的歷史。其財務影響對台灣的新聞自由而言,從長遠來看,對於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是相當不利的。

從這裡,我們要接到第三個一般性的問題:目前正在尋求與中國修好的方式。雖然在台灣和海外的大多數人都同意,減少台海緊張的局勢是有益的,但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必須符合一個民主國家的方式:要有公開性以及充分的公開辯論。只有足夠的透明度和真正的對話,無論是在立法院和整個社會,這樣的結果才能得到絕對多數人民的支持。

透明度和真正的對話在整個過程中是缺乏的。在秘密的情況下達成了決定和協議,然後就直接向社會公佈。立法院似乎已經靠邊站了,對協議的形式或內容沒有什麼參與,例如最近被提議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ECFA )。行政部門只是送給立法機關他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所議定的文案,造成幾乎不可能對這個協定的優點和缺點的討論。此舉破壞了制衡的制度,而這是一個成熟的民主不可缺少的。我們也要提起
,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壓倒性的多數人民支援以公投的方式來處理ECFA的提案,以及對中國的政策應該有更好的立法院監督。 總統先生,做為觀察台灣過去二十年裡令人讚賞的民主進程的國際學者和作家,我們瞭解台灣和中國關係的發展這個問題的敏感性。與中國和解並建立友善關係的同時,也應該確實保障民主運動所取得的成就,減少台灣內部的政治鴻溝,而台灣的主權、人權、和民主也應獲得保護和加強


然而,在過去一年裡,我們所看到的您的政府以及政策的實施方式已經造成深度的憂慮,特別是許多在過去二十年來爭取台灣民主的人士。上週日,在臺北和高雄所舉行的大規模的集會抗議就是最明顯的證據。由於缺乏透明度和民主的制衡,我們也看到了台灣社會更深的兩極化。許多觀察家認為,為了與中方關係友好已經犧牲了台灣的主權、民主、和自由。對某些人來說,對那些批評您的政策的人所受到的司法訴訟過程和員警的行動,已經甚至讓他們想起了戒嚴時代的黑暗日子。由此來看,名稱是很重要的。所以您的行政當局把在臺北的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改回蔣介石紀念館是沒有好處的。而位居新店的景美人權紀念館的資金已被大幅削減,加上那個地點正在被改變成一個「文化」公園的這件事,對您也沒有益處。此外,針對集會遊行法的修改反而進一步的侵犯示威者的自由,而不是加強言論自由,也是沒有幫助的作法


總統先生,我們向您呼籲,您應該採取措施緩和這些問題。第一步是啟動和實施司法的改革系統,保障被告的人權並確保公平的審判。第二步是保證完全的新聞自由,並灌輸那些從事媒體的工作者不可辜負最高標準的決心。

第三,與中方和解的方式必需是在台灣民眾有充分發言權的情況下進行,他們應有決定自己的未來和作為一個自由和民主國家的權利。閉門的交易把台灣漸漸帶進中國的勢力範圍,是不利於台灣的未來,並破壞社會的民主結構。

由於其複雜的歷史,台灣尚未有機會被充分和平等的接納為國際大家庭的成員。我們深信台灣人民為了民主所付出的努力,而國際社會應該接受台灣作為他們中間的一份子。您的行動和政策可以幫助台灣島嶼及其人民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我們在此敦促您這樣做。

Nat Bellocchi白樂崎〔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
Coen Blaauw ﹝華盛頓FAPA ﹞
Stéphane Corcuff﹝法國里昂大學「中國和台灣研究」政治學副教授﹞
Gordon G. Chang﹝「即將崩潰的中國」作者,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
Michael Danielsen(「台灣角」主席,丹麥哥本哈根)Terri Giles﹝洛杉磯福爾摩沙基金會執行主任﹞
Bruce Jacobs ﹝澳洲蒙納許大學亞洲語言和研究教授﹞
Richard C. Kagan﹝翰林大學教授歷史系榮譽教授﹞
Jerome F. Keating﹝國立臺北大學副教授(已退休)﹞
David Kilgour﹝加拿大前國會議員和亞太國務秘書﹞
Liu Shih-Chung(華盛頓州Brookings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Michael Rand Hoare(英國倫敦大學榮譽學者)
Victor H. Mair﹝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中文和文學系教授﹞
Donald Rodgers﹝奧斯汀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Terence Russell﹝加拿大Manitoba大學中文和文學系副教授﹞
Christian Schafferer﹝副教授,國際貿易,海外華人華僑理工學院,奧地利協會東亞研究主席,主編「當代東亞」﹞
Michael Stainton﹝加拿大多倫多
York Center for Asia Research﹞
Peter Chow(紐約市立學院經濟學教授)
Peter Tague﹝美國DC喬治城大學法律系教授﹞
譚慎格﹝前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Arthur Waldron﹝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
Vincent Wei-cheng Wang﹝美國裏奇蒙大學政治學教授﹞
Gerrit van der Wees﹝台灣公報編輯﹞
Michael Yahuda(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名譽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
Stephen Yates葉望輝 ﹝ DC亞洲諮詢主席,前美國副總統亞洲政策顧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66227
台聯公佈反對陸生來台連署學者名單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tsu.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89&Itemid=2

連署人(一群憂心台灣大學教育工作者):

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王文科(東海大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世融(長榮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王世叡(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王兆璋(中山大學副教授)、王良原(東海大學教授)、王思為(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塗發(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王儀(山大學教授)、王薏淳(東海大學行政助理)、王麗霞(江大學教授)、江文雄(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教授)、余永吉(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吳志鏗(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吳宗信(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吳明敏(中興大學教授)、吳泓毅(中山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吳盈靜(嘉義大學副教授)、吳美鋃(中台科技大學教師)、吳進喜(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吳榮杰(台灣大學教授)、吳麗珍(長榮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宋永義(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李永明(逢甲大學教授)、李忠潘(山大學教授)、李信良(東海大學教授)、李勤岸(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李筱峰(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李賢華(山大學教授)、李憲榮(榮大學教授兼系主任)、沈秀雄(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沈添富(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周以正(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教授)、林玉体(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林光義(慧燈中學創辦人)、林全信(山大學教授)、林向愷(台灣大學教授)、林有土(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教授兼主任)、林招膨(元培科技大學教授)、林明德(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建夫(嘉義大學副教授)、林秋榮(中央研究院院士)、林健次(淡江大學國貿系副教授)、林啟超(東海大學教授)、林清山(國立師範大學教授)、林義德(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教師)、林德溫(嘉義大學副教授)、邵忠雄(前台北市敦化國中校長)、邱一航(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醫師)、邱永川(嘉義大學副教授)、邱永芳(嘉義大學兼教授)、邱俊榮(中央大學教授)、施正鋒(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施並錫(師範大學教授)、柯耀庭(虎尾科技大學)、洪成(前台北市國民小學退休校長協會理事長)、紀文鎮(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徐光蓉(台灣大學教授)、徐基新(山大學教授)、翁松燃(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高成炎(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高銓卿(前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張正夫(前國立南投高中校長)、張育瑞(開南大學應用英語系教授)、張炎憲(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張信堂(大同大學物理系教授)、張英傑(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張勝彥(台北大學文學院院長)、張森富(台灣大學教授)、張詔陽(東海大學教授)、張瑞吉(長榮大學資工系教授)、張學逸(明大學教授)、莊萬壽(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講座教授)、許文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許博行(中興大學退休教授)、許榮宗(山大學教授)、郭生玉(前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郭光雄(前國立台灣大學教務長兼代校長)、郭志文(山大學教授)、陳文俊(中山大學副教授)、陳文賢(政治大學教授)、陳世佳(東海大學教授)、陳正宗(成功大學教授)、陳永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副教授)、陳永興(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陳志賢(義守大學應數系副教授)、陳定信(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延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陳明娟(嘉義大學副教授)、陳俊興(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醫師)、陳春生(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陳茂雄(山大學教授)、陳振和(長榮大學職安系教授)、陳校賢(榮大學教授兼衝突研究中心主任)、陳淑美(前致理技術學院教授)、陳淑美(東海大學教授)、陳善夫(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教授)、陳陽益(山大學教授)、陳新助(大同大學客座教授)、陳瑞敏(東海大學)、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陳德全(前陽明醫院院長)、陳瑩容(中山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彭百顯(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以帆(中山大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岐南(前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退休教師)、曾建元(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道雄(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黃炎祥(前台南一中校長)、黃萬鎰(台灣師範大學教授)、黃達三(中山醫學大學教授)、黃膺任(嘉義大學助理教授)、黃讚坤(前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楊清白(台灣大學名譽教授)、楊淵成(吳鳳技術學院講師)、溫振華(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葉國樑(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葉憲清(國立體育學院教授)、董俊彥(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廖宜恩(中興大學資料系教授)、廖隆盛(江大學教授)、蔡吉源(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蔡在壽(國立師範大學教授)、蔡百銓(台灣大學講師)、鄭英耀(山大學教授、前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清文(台灣大學教授)、鄭欽仁(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鄭湧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鄭瑞明(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鄭熙彥(前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教授)、盧孟良(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醫師)、蕭新煌(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蕭裕源(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薛化元(政治大學近史所教授)、薛憲文(山大學教授)、謝志偉(東吳大學教授)、謝建新(東南科技大學教授)、謝昭男(國立體育學院教授)、顏綠芬(台北藝術大學教授)、顏慶章(台灣大學教授)、羅致政(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蘇金佳(台大機械系教授)、蘇振明(台北市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教授)、蘇素環(高雄醫學大學兼教授)、蘇慶隆(長榮大學資管系副教授)、蘇鴻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共計146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65174
得將統一定義翻轉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翻轉成參與、影響的權利(力),否則理性評估,還是獨立較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44977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