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平可夫:中國重大軍力部署鎖定八大潛在對手
 瀏覽7,576|回應33推薦3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莊順發醫師 故鄉 母校
璇璣
lukacs

人民網轉載,未附任何負面評論。原文說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s potential defenders of Taiwan),顯然是指美日兩國,譯文只說"日本可能為臺灣提供保護",不知是刻意還是誤譯。文章刻意把hegemon翻成"盟主"。

來源:東方網 作者:北斗 選稿:黃駿

解放軍內部文件顯示,中國軍力發展部署鎖定所有潛在對手
  
  中國軍力發展目標超越台海轉向遠端軍事投射能力

  
  美國合眾國際社24日發表平可夫的文章稱,解放軍內部文件顯示,中國現行軍事準備與戰略部署鎖定了所有潛在對手。按照重要程度排序,這些對手依次為臺灣、美國、日本(日本可能為臺灣提供保護)、印度、越南、東南亞、俄羅斯與北約。
  平可夫稱,解放軍對美國干涉的憤慨與挫敗感反映出其成為一個全球盟主global hegemon),至少是地區盟主的野心。中國軍事刊物經常提到種種可以證明美國對華敵意的證據,比如華盛頓向臺灣出售武器、與日本結成軍事同盟、支持北約擴張、在阿富汗駐守軍隊、擴充美國核武庫,以及阻止歐洲解除對華軍售等,中國認為美國將直接或間接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
  至於日本,平可夫認為,儘管近幾個月來中日兩國政治關係溫度不斷升高,但兩國間仍然存在著兩個不易解決的棘手問題:一個是釣魚島主權之爭,另外一個是中日東海邊境線的糾紛——兩國都聲稱享有東海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主權。平可夫稱,雖然現在中日兩國正在共同開發這些資源,但由於缺乏法律上的規定,所以兩國合作的前景不可預測。同樣,中國對日本鞏固其軍事實力的任何舉動都保持高度機警的態度。
  對於中印關係,平可夫指出,中印兩國間的不信任已經變得更加嚴重。新德里時刻提防著中國加強對準印度的彈道導彈部署情況、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活動以及中國在相關領土糾紛上的意圖;而另一方面,中國也時刻關注著印度烈火III”中程導彈的研發情況、印度海軍在中國南海的活動以及印度對邊境糾紛不斷變化的態度。
  平可夫認為,中越之間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海上領土主權方面,而且中國還密切關注越南與印度和美國的親善關係。至於東盟國家,他們與中國之間也存在著海上領土糾紛。中國認為其最終將奪回南沙群島——該島位於菲律賓與越南之間,這兩個國家與中國都聲稱享有該群島主權。該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可還能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有關群島所有權的爭論可能終有一日會引發戰爭。
  平可夫認為,中國政府也擔心北約向東擴張的行動。北約軍隊進入鄰國領土可能會破壞其邊界安全。
  平可夫認為,中國的軍力發展及其部署都與其所預見的衝突是一致的:
  第一,中國政府將其關注重心放在了與空中、海上及登陸軍事行動有關的作戰裝備發展上,這一切顯然是為應對台海突發狀況;
  第二,為對付可能來自美國軍隊的干涉,中國已經發展並部署了洲際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反衛星武器、空間戰裝備以及彈道導彈及攻擊潛艇;
  第三,針對與越南及印度等鄰國接壤地帶的複雜地理情況,中國政府已研製山脈戰裝甲車以及中程和短程彈道導彈。中方也已將加固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了本國的雲南省——該省與越南接壤;
  第四,在日本方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山東省的沿海地區部署了DF-3A中程彈道導彈,並增強了部署在該地區的某師的戰鬥力;
  第五,考慮到東南亞及印度地區,中國政府在海南島設立了一個大型潛艇基地,並在位於中國南部、南海的西沙群島設立了電子監控站;
  第六,為應對美國及北約駐紮在阿富汗的軍隊,中國方面已在加快向其主要城市部署HQ-9遠端地對空導彈的工作,同時鞏固了位於中國中心區域、蘭州軍區的第六戰鬥機師。
  在針對俄羅斯方面,中國現在正積極發展並升級其主戰坦克及裝甲車輛。
  平可夫認為,為繼續增強應對潛在威脅的能力,中國的軍事開支未來有可能會繼續增加,2009年的軍事開支至少會比2008年增加10%。此外,中國大陸未來還會部署一些防範台海衝突的作戰裝備,同時對已部署的裝備進行適當調整。
  平可夫還稱,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升溫,台海軍事力量的天平已朝中國大陸傾斜,解放軍很有可能會將其軍事建設轉向其他方面,特別是升級其遠端軍事投射能力。其他國家尤其應該密切關注中國建造新型航母艦隊的行動,及其發展並部署更多洲際彈道導彈、核動力攻擊潛艇、新型轟炸機以及新一代戰鬥機的行動。中國的軍事工業也將抓住這個機會,將更多精力及經費放在升級並擴大新型武器系統的研究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083735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還是得想清楚所謂潛在對手是什麼~~~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管怎樣,這個海空各20%的說法是有點胡扯了。

陸軍減到八十萬,做為進攻性部隊的數量是夠了,如果是分兵防守型的部隊,就不夠了。那意味解放軍性質的轉變;當然,最近幾次跨軍區軍事演習,也有著打破軍區、將陸軍朝向進攻性轉變的意涵。

原來軍區除了是對幾個不同的潛在敵人,也是作為防衛固守的分劃,現在這種區分整個作廢,這有很大意義啊。國內土地不再被當成縱深,作戰就是出擊了。

國內安全,交給武警,看到武裝警察配備裝甲車、迫擊炮,就會感到,嗯,應該是夠用了。也許聯合國維和,都有可能逐漸擴大武警的角色,因為性質不同,維和其實是比警察多一點軍事性質的行動,武警頗為適合。

雖然武警名義上是公安部,但都是中央軍委管轄。與解放軍的不同之一,是省委書記還是省內公安與武警的最高負責人,有一定的權限調動武警。

美軍146萬人,中國人口比美國多四倍以上,如果規模降到幾乎一樣,這個軍隊的素質應該是很高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951889
非看原文不可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顯然不能預期劉屏懂得國防部在中共政治體系中的地位

徐光裕不是現役軍人,但他可以投石問路,出口轉內銷一下

根據2010年英國IISS的Military Balance,共軍兵力共2,285,000人,其中陸軍1,600,000人,海軍255,000人,空軍300,000-330,000人,二炮100,000人,如果以300,000/2,285000,約為13%,海軍約為11%

如果總兵力要砍到150萬人,而陸軍僅佔50%,那意味著現存兵力要砍掉一半。我個人認為可行;與俄、蒙、中亞各國已經不會有大規模戰爭,可能的陸上戰爭對象是印度及越南,越軍總兵力是455,000人,其中陸軍佔412,000人(這樣看來更不平衡)

武警屬公安部,本不宜由國防部系統的人置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951541
這樣有點怪了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的陸地鄰國與邊界長度是世界最多、最長的,再裁減七十萬軍隊,是否可行?之前看到文章,似乎認為目前這個數是OK的,大幅度裁減的空間似乎沒那麼大。

現在也不是徐光裕的60:20:20。海、空各不到12%,差距很遠呢!!

此外,嚴肅的討論,應該把二炮單獨列出來談。

退休將領的說法變成國防部,也有點$%$#。

如果說減到一百六,50:25:25,那麼陸軍剩八十,軍區得重整,或許淘汰既有的軍區體制也會列入考慮;另外海、空將各增加16萬,合理的分析是海軍擴增海軍陸戰隊,空軍增加空降且併入二炮。

至於武警的實力,大概還得相應提高才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950784
NPR原文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應該是徐光裕,中譯文未提到要將總兵力從約230萬裁到150萬,以使人均投資於2019年達到十萬美金

by Anthony Kuhn

April 22, 2010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26197206

China is in the midst of an ambitious bid to modernize its military by the middle of this century. A key part of this effort is to downsize its army -- the world's largest -- while beefing up its air force and navy. This will enable China to project military force farther beyond its borders.

In an effort aimed to show transparency in this process, China recently opened up Yangcun air base outside Beijing to military attaches and foreign journalists.

Pilots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ir Force 24th fighter division barnstormed their fighter jets past the reviewing stand, before landing and taxiing down the runway.

The planes are J-10s, a Chinese-built, multi-role fighter made to be roughly comparable to the American F-16. Division Commander Yan Feng has logged more than 600 hours flying them. China plans to export the planes, and Yan makes what sounds like a sales pitch.

"As a pilot, I think the user interface is very good," he says. "It's highly maneuverable, has a good range, and its armaments and fire control systems are not bad. It's not like our old aircraft, which could easily go into a tailspin. Barring a major error, it's not easy to lose control of this plane."

China's air force and navy have benefited from two decades of double-digit increases in defense spending. And because the air force and navy cost more to equip than the army, they're getting a bigger share of the defense budget than ever.

"It's quite natural that we want to build up a streamlined military force, which has more focus on technologies rather than manpower," says Defense Ministry spokesman Senior Col. Huang Xueping.

Changing Military Priorities

The emphasis on air and sea power is part of a historical trend. Over the past century and a half, China has turned its attention from defending its land borders to its coastline. Roy Kamphausen,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in Washington, D.C., notes that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accelerated this shift.

"Once that was accomplished, the traditional threats that China has faced from its north and west largely dissipated," Kamphausen says. "That coincided with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a more outward-looking approach and thus a need to be more of a maritime power in all its dimensions."

To build up its air force and navy, China needs to reduce the size of its overall force. Xu Guangyu is a retired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who is now with a government think tank called the China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ssociation.

Xu figures that for a fairly modern military, China needs to spend about $100,000 per year on each serviceman, up from $30,000 now. Japan spends about $200,000, and the U.S. spends about $400,000.

"Assuming we increase defense spending by 8 percent per year, and reduce our total forces from 2.3 million to 1.5 million troops, we'll be able to spend $100,000 on each soldier by 2019," Xu says.

He points out that China's total spending is second only to that of the U.S. But it's low as measured by per capita spending. The argument is analogous to what the government says: Although China's overall economy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its people are still poor on a per capita basis.

Expanded Global Role For China's Military?

For the first time in about two decades, China's defense budget will grow at a single-digit clip -- roughly at the same rate as GDP growth. Xu explains that this is partly the effect of th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partly to counter criticism that China is spending too much on military development.

Xu says China's military is currently about 60 percent army, 20 percent navy and 20 percent air force. He says China can achieve its aims by going to 50 percent army, and 25 percent each for navy and air force. He says China's need to project air and sea power is limited, so there's no need to go to a 40-30-30 ratio.

"China's land-based army will continue to be the main force," he predicts. "Our naval and air power will mostly be used to enhance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our ground forces."

For now, Kamphausen says that China has invested very little in overseas bases and refueling capabilities that would really allow China to project force around the globe.

"I'm beginning to conclude it's not that high a priority. And then, if it's not that high a priority, what does it say about how far they want Chinese air power to be able to reach? Still probably pretty close to home," he says.

Kamphausen says analysts are encouraged because China can now project its force in support of international missions, such as patrolling for Somali pirates in the Gulf of Aden. But analysts are also concerned because China's newly acquired weapons could one day be used to target U.S. forces 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over Taiwan.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950637
使陸海空三軍比重為50:25:25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人力不變的情況下,意味陸軍約為100萬,海、空軍各為50萬左右。

估計屬於海軍的海軍陸戰隊和屬於空軍的空降部隊還各有十萬。

二炮等未估計在內。

=====================

解放軍將裁陸軍 強化海空軍 目的使陸海空三軍比重為50:25:25

     大陸國防部表示,解放軍將進一步裁減陸軍數量,同時強化海、空軍,目的是使三軍比重成為50:25:25。

     由於各國敦促解放軍「透明化」,因此大陸國防部最近邀請在北京的各國駐華武官與外國媒體參訪天津附近的揚村空軍基地。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在22日率先報導相關訊息。報導說,解放軍正致力推動現代化,「關鍵之一是裁減其陸軍-全球最大的陸軍部隊,同時增強海軍及空軍實力,使中國有能力在國境之外投射其軍事力量。」

     報導說,中國的國防預算過去20年大幅成長,使海、空軍獲益最大。中共國防部發言人黃學屏告訴參訪團,中國國防現代化不強調人力,而是強調科技。

     而退休將領組成的智庫「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的研究人員徐光宇(譯音,退役陸軍將領)表示,解放軍的海、空軍主要是協助地面部隊作戰,不會在海外部署,因此不會像美國的海、空軍比重那麼高。

     陸有意輸出殲十

     揚村基地駐紮的是共軍空軍第廿四師,配置國產的多功能殲十戰機。報導說,戰機在跑道上起降,並且編隊飛過檢閱台上空。師長嚴鋒(譯音)告訴參訪團,他飛行「殲十」已逾600小時,覺得這型飛機「易於操控,視界良好,武器及射擊系統也不錯」,比過去解放軍的若干戰機好得多。報導說,殲十的性能約略和美國的F-16相當;而且也像F-16一樣,中國有意輸出這型飛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949967
原本的差距太大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一部勞勃瑞福和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美軍特戰部隊搭乘直升機殺入蘇州的監獄把布萊德彼特救出來,如入無人之境。中國人看了這部片的這個橋段,大概會挺不爽。不過中國十年前制空能力確實很有限。

現在的殲十,與美國三十年前的F16等基本是同世代的;F16等也還會繼續升級、使用,所以也不能說這個追趕沒有意義。

航天方面,美國太空梭作廢,重新回到飛船,兩者的差距就更小了。

從軍事開支來看,雙方還有很大的差距。十幾年前差距大概有20倍,現在縮小到七八倍,十年後也許可以縮小到一倍。考慮到美國的研發基礎與慣性,屆時還是會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但是裝備的增長量可能將進入相持階段。

如果中國持續發展,十幾年後基本上軍用先進技術大概都在掌握之中,逐步開始量產;並且也許會在廿年後真正要看到中國軍隊與美國平起平坐。不過一旦進入這個階段,由於中國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且工業基礎較大,其可能很快拉大與美國的差距。

基本上兩國的發展,就看未來十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46023
美解密報告:中國正取得與美軍局部對抗能力
推薦1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略加訂正,畫底線為訂正處,為DIA 2009年向美國參院國防委員會的報告

中評社北京23╱環球網23報道,日前,一份來自美國國防情報局(DIA)有關中國軍力年度威脅的評估報告於20101月獲得解密。報告認為,中國正在加強其周邊地區進行軍事行動的能力,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正逐步使其獲得對抗美國傳統軍事優勢的能力。該報告是於20093月出版。 
  報告稱,中國目前謀求在其周遍地區採取軍事行動能力。通過建立和部署尖端武器系統和不斷完善的新軍事理論,以此在可能發生的區域衝突中謀得上風。同時,不斷增強的實力正逐步使其獲得在局部地區對抗美國傳統軍事優勢的能力。

  常規軍力的更新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正加緊製造自己的尖端戰機、水面艦艇、潛艇和陸軍武器系統。同時,它們還從海外精心購買個挑選先進的武器系統。例如,為了改善防空力量,中國正加速生產其第四代F-10戰鬥機以及PL-12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同時還繼續從俄羅斯進口薩姆-20地空導彈系統。雖然中國方面已經研製出並開始部署多個國產防空導彈系統,加上從俄羅斯所進口的防空導彈系統,才算勉強獲得其對重要地區及資產提供現代化的、多層級的地面防空保護的能力。報告預計,中國總計購買了16個薩姆-20(即S-300)防空營,其中有8個營火力範圍高達150200公里 

  中國軍隊在採用這些新的武器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中外武器的整合使用可能會加速發展中國軍隊探索新武器、新戰法的全部潛力。 
  報告認為,中國軍方的目光很顯然已經超越了為應對台海問題而加緊軍備的需要,它們正把目光放到追求成為地區性大國軍事能力之上。例如,中國還大力謀求發展其海軍多層化的攻防能力,包括中距反艦彈道導彈、潛艇、海上攻擊機和裝備著日益精良的反艦巡航導彈的水面艦艇等。中國的海軍已掌握了大量的水面艦隊、越來越現代化的潛艇艦隊,以及其航空母艦發展計劃也偶露崢嶸。中國的空軍也正在開發一種擁有超長航程能發射對地巡航導彈的轟炸機。 
  當然,報告也認為中國常規軍力的增長中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包括軍事硬件的實力仍須與其新軍事理念相結合,同時也缺乏擴展軍事行動所必要的海外軍事基地等等。報告預測在未來數年內,中國很可能會增加對爭議油田和專屬經濟海域的巡邏。並認為中國在未來的十年內,還不會具備有真正實現地區大國的軍事能力。

戰略軍力的發展

  在戰略打擊力量方面,報告認為中國目前共擁有包括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彈道核導彈、常規中程和近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在內的多種戰略打擊力量。中國的核反擊力量的生存能力在其部署了DF-31DF-31A型公路機動的洲際(ICBM)彈道導彈和巨浪- 2潛射彈道導彈之後變得更強。雖然中國目前有不到50枚洲際彈道導彈能直接攻擊美國本土。但報告認為在未來15年內,能攜帶核彈頭,並攻擊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之數量將增加一倍以上,特別是採用現代化分導式多彈頭的彈頭之後。中國目前還擁有1000多枚CSS-6CSS-7常規短程彈道導彈(SRBM瞄準台灣。同時,中國也正在開發性能更好的中程和中遠程常規導彈,這些導彈將能夠覆蓋美國及其盟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設施。 

  隨著新的彈道導彈裝備使用以及舊的彈道導彈的升級,中國的核武器庫存在今後10年可能會增加。中國可能已經生產及囤積了所需的足夠多的裂變原材料。

  空間與反空間能力


  中國和俄羅斯都在研究和開發能有效干擾和至殘美國重要天基導航通信系統和情報收集系統能力的武器和技術。而其他的國家也已經部開始部署支持或執行反衛星任務的系統。如衛星跟蹤系統、能夠干擾衛星通信和激光測距設備的系統等。不過由於這些技術造價昂貴,大多數想要擁有這些技術的國家預計並不會很快出錢購買。除了俄羅斯和中國,那些有興趣獲得反空間技術能力的其他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很可能使用欺騙、干擾或物理攻擊等手段來對付空基圖像采集、進行電子戰或信號干擾,甚至對地基空間系統進行武器攻擊。

    中國目前所具有的空間及空間對抗能力已經讓美國的空基通信、情報、監視和偵察(ISR)等各方面系統的安全及行動產生了重大影響。
  據悉,中國目前擁有多顆具有軍事用途的通信、導航和地球資源衛星,並且還將繼續在未來10年內部署更為先進的衛星。
  在研發方面,除了在20071月成功完成反衛星武器的項目試驗外,中國正在研發干擾及動能定向能量反衛星武器。同時,他們也在載人航天登月計劃的相關技術上做出相關改進,進而獲得跟蹤和識別衛星的能力,為更為先進的反衛星攻擊系統提供先決條件。
  在報告中,美方這樣評論:中國的安全戰略強調戰略防禦,並與外交、經濟和常規軍事力量作戰的信息整合一體。但是,由於其反空間、網絡戰、電子戰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方面獲得的增長可能使中國實現戰略的能力上有驚人轉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42606
反飛彈攔截 試驗成功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共首次反飛彈攔截 試驗成功
  • 2010-01-12
  • 中國時報
  • 【楊芬瑩/綜合報導】

     在美國批准出售第三代愛國者飛彈給台灣衝擊美中關係之際,新華網報導,中共昨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並達成預期效果,並引述中國外交部的話說,這次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報導中完全未提及有關該反導攔截技術進一步細節,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應與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GMD)有關,為一種針對遠程導彈的反彈道攔截系統,通常包括外大氣層截殺載具、陸基攔截器、改良式早期預警雷達等,主要在敵方系統彈道導彈尚未到達本土之前,對其攔截並摧毀,是美國積極試驗與改良研發的系統。

     此外,中共十一日除再透過外交系統發出嚴正聲明,抗議美國損害中國利益、台海和平、干涉中國內政外,《新華社》再次狠批美售台武器「嚴重損害中美關係」。

     中共《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昨則指出,由於雷神長期推動和參與售台武器,中國政府對其實早就對其在華業務採取嚴厲制裁措施,中國工商企業界也自發抵制。兩千年以來,雷神及其英國子公司曾試圖參與京廣滬空管、中國民航系統空管雷達及空管自動化系統等項目的採購招標,均以失敗告終。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790928
美媒:中國“神龍”空間發射器讓美憂懼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媒:中國“神龍”空間發射器讓美憂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7 10:01:37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9/0/8/101190879.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190879&mdate=0107100624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環球網編譯美國航天科學網站“Spaceflight Now”近日登載文章稱,近年來,中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已經在地區具備一定領先優勢。與此同時,中國並未放慢開發太空的腳步,未來一年中國將加大空間探索研究的力度,“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北斗”導航衛星將陸續上天,重型運載火箭、載人航天設備的研發也將取得突破,而被稱為“神龍”的可由轟炸機掛載的空間發射器更被美國專家視為威脅其衛星安全的利器。

  文章指出,2010年中國將掀起自上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競賽以來最具雄心和多樣化的太空無人系統研發熱潮。除了繼續完善載人航天飛行計劃外,中國將發射第二顆月球探測器,同時完成核動力月球登陸車的研發,該設備將在2013年用於進行月球登陸,2017年中國還將發射月球采樣返回器。中方表示,他們希望利用核能為月球車提供電力和熱控系統,探測器可以使用自帶的太陽能電池板,同時在探測著陸地區時可以回到月球車進行充電。

  明年大多數的工作將集中在地面上完成,不過中國已經發展了新的基礎設施和飛行設備用於2011年及以後的發射工作,其中包括能夠有效發射負荷25噸的全新“長征五號”火箭。中國方面目前正不斷公開討論載人登月的概念,儘管載人登月計劃尚未獲得批准。在將美國視為空間研發一大競爭對手的同時,中國還打開了與美國進行空間合作的大門。因此,地面工作可能還包括與美國之間進行的空間合作談判,這將是重要並可能是困難的,關注問題之一可能是要運往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

  除了將在2010年10月發射“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外,2010年中國的發射活動預計將按部就班進行,主要任務是6顆“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中國在2009年發射了兩顆軍事偵察/民用遙感兩用衛星,其中一個帶有光學傳感器,另一個很有可能攜帶了合成孔徑雷達。中國自2006年起開始給偵察衛星加裝雷達和光學設備。2009年12月8日,中國在位於西部省份甘肅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七號”光學成像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12月15日,位於山西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八號”雷達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是此前進行此類發射任務的“長征四號乙”火箭的升級版本。該火箭還搭載了用於科學和工程教育的中國首顆公益小衛星“希望一號”。中國軍隊將帶有雷達的遙感系列衛星命名為“尖兵—5”型,攜帶光學設備的版本則被定名為“尖兵—6”型。

  美海軍戰爭學院學者安德烈-S-埃裡克森表示,小型和微型航天器在中國軍用航天器技術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投入了數以千計的技術人員進行小衛星的研發工作。中國認為這種小型航天器造價低廉,可以在損毀後很容易地重新製造,因而能夠有效抵消其對美國的技術劣勢。

  過去20年裡,中國的空間技術迅速提升,已經在太平洋盆地地區占據主導地位且領先日本。中國還在尋求取得從東西方視角來看均可稱之為巨大的成就,2010年將重點進行一系列新型火箭和航天器的研發,其中許多具有軍事性質或帶有地緣政治目標。中國未來進行空間研究的主要項目包括:

  新的航天發射場:中國正在海南島興建一個新的大型航天發射場。該發射場和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類似,將用於發射新的大型運載火箭。發射場主體建築已於2009年開工建設。

  新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正在研製之中,該系列類似於美國改進型一次性運載火箭,將於2013年至2014年進行首次發射。

  軍用衛星:全新系列軍用衛星正在研發之中。

  新型火箭發動機:新型火箭發動機和整體推進系統的研發工作即將完成。

  新的載人航天設備:神舟載人飛船和新的航天器的研製工作將展開。2010年中國沒有載人航天飛行計劃,但圍繞對接和電子設備要進行大量的工作,以便為“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進行無人對接做準備。

  空間站:中國計劃在未來十年的後期推出模塊化空間站,最初重量約20噸,隨後規模增加3倍。該空間站將相當於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後期階段。

  探月行動:中國正在準備新的月球探測飛行任務,“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計劃在今年10月發射。和順利完成月球測繪任務的“嫦娥一號”相比,該探測器將攜帶更為靈敏的成像系統。此外,中國正在推進月球登陸車和“漫步者”探測器的研發工作。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登陸車將進行系統測試,為將於2017年發射的月球表面取樣器作準備。

  空天發射器:中國的“神龍”有翼空間發射器可能在2010年上天,該發射器可以掛載在轟炸機上。美國軍事專家對這款航天發射器非常擔心,原因是它可以作為反衛星武器使用,秘密飛到最佳發射地點對美國衛星進行打擊。

  太空望遠鏡:中國具有最高靈敏度和最好空間分辨能力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即將完成研發工作並計劃於2012年發射。該望遠鏡將攜帶四種不同的X射線接收器以分辨不同的X射線波長,預計能夠發現1000個新的X射線源,包括黑洞和中子星等。這個重約2000磅的望遠鏡還將使用中國部分最先進的技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782379
百餘架戰機同時起飛,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對抗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典“戰例” 凸顯中國空軍核心軍力新躍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0 09:15:51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3/0/4/101130468.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130468&mdate=1110091552

殲-10雙機進行空中加油訓練。(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新華網消息:從實戰化演練到中俄聯合軍演,從抗震救災到奧運安保……近年來,人民空軍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軍事行動,凸顯出人民空軍以空中作戰、防空反導、戰略投送、空降作戰、快速反應、聯合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等為核心的軍事能力有了大幅躍升。 

  空中作戰關鍵詞:飛得更遠、聯得更緊、打得更准 

  經典“戰例”一:百餘架戰機同時起飛,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對抗。2009年6月15日,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攻防對抗和遠海作戰實兵演練在南海海域上空展開。從各機場同時起飛的各型戰機,猶如獵食的鷹隼,直撲遠海深處預定目標,體系攻防的激戰在海天間展開……這次演練創造了人民空軍航空兵部隊遠海最遠航程紀錄,遠海空中作戰能力實現新突破。 

  經典“戰例”二:2008年7月下旬,一場未知條件下體系對抗演練在西北大漠深處展開。千里機動而來的新型殲擊機、地空導彈、信息中繼平台、野戰綜合指揮方艙等一大批新裝備,組成聯合作戰體系,在複雜電磁環境下與“藍軍”展開多輪次、多回合體系對抗。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貫穿對抗全程,極大鍛煉了部隊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的空中進攻能力。 

  經典“戰例”三:2008年8月下旬,航空兵某轟炸機團整建制出動,長驅數千公里,繞雲團、躲冰雹,起降兩個陌生機場,橫跨3個戰區,在陌生空域準確“摧毀”多批目標。這個轟炸機團充分發揮新裝備優勢,練就了命中精度高、機動速度快、攻擊目標遠的作戰能力,標誌著人民空軍實現了從“臨空轟炸”到“遠程精確打擊”的歷史性跨越。 

  記者點評:從單一平台作戰到系統體系對抗,從臨空轟炸到遠程精確打擊,從近海攻擊到遠海巡邏……人民空軍以複雜環境下的技戰術訓練、多兵機種合同訓練和聯合訓練為重點,不斷加大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比重,飛得更遠、聯得更緊、打得更准,信息化條件下遠端突防和精確打擊能力實現了新的跨越。 

  空中作戰關鍵詞:遠程打擊、全方位防禦、防空防天 

  經典“戰例”一:2006年夏,廣袤無垠的西北大漠,一場複雜電磁條件下的對抗激戰正酣:目標以每秒數百米的速度,距地平線僅一樹之高,向奔襲數千公里而來的空軍某高炮團陣地襲來。目標進入火力範圍。一聲“發射!”萬炮齊發,火光衝天,閃亮的彈道織成了一張火網……在這次演練中,這個團首開我軍用高炮擊落巡航導彈靶彈的紀錄。 

  經典“戰例”二:夜黑如墨的渤海灣畔,突然閃過道道亮光,數個來襲目標幾乎在同一時間被全部命中……地空導彈某團在2006年夏的這場演練,開創了地空導彈部隊首次組織夜間全程機動、全程干擾條件下抗擊多目標實彈射擊的先河。這次演練中,這個團創造了地空導彈部隊射擊史上擊落最快最慢、最高最低、最遠最近目標和干擾條件下命中率最高等11項第一。 

  記者點評:從單純防空到防空反導,從防空反導到防空防天,人民空軍防空反導能力通過“三級跳”,實現了遠程制空打擊、全方位防禦和多功能反導防天的跨越。目前,人民空軍反導力量已形成多代共存、多型並用的裝備體系和遠中近程、高中低空搭配銜接的火力配系,防空反導作戰力量正日益成為一支新型空天防禦作戰力量。 

  空中作戰關鍵詞:萬里大機動  萬人大空運 

  經典“戰例”一:2007年8月,“和平使命-2007”中俄聯合反恐軍演震撼上演。人民空軍第一次大規模、多兵種、遠距離跨國機動。大型運輸機和殲擊轟炸機經過萬里大機動,順利準時飛抵演習場……跨國兵力投送,實現了運輸機與殲擊轟炸機混編空中轉場的歷史性突破,標誌著人民空軍遠程快速投送能力的戰略性跨越。 

  經典“戰例”二:抗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空軍將士聞令出擊。僅從5月13日至次日凌晨1時,在降落場持續降雨、能見度差的條件下,空軍就出動各型飛機39架,把6800多名救災人員、79.3噸救災物資裝備和藥品運到災區,創造了空軍航空史上單日出動運輸機最多、飛行架次最多的紀錄。整個抗震救災中,空軍投入60架運輸機和直升機,從全國60%的國土範圍,向災區緊急運送救災人員1.5萬人、救災物資3000多噸。 

  記者點評:戰略投送能力是信息化軍隊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撐,是奪取軍事制高點的戰略籌碼。60年來,無論是聯合演習、對抗作戰,還是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人民空軍都能遠距離、大範圍地實現快速空投、空運人員和物資。從萬里大機動,到萬人大空運,人民空軍已初步具備立體化快速空中投送能力。 

  空中作戰關鍵詞:精兵點穴、多點攻擊、垂直打擊 

  經典“戰例”一:內蒙古草原深處,“北劍―2005”演習現場,在幾十國武官的注目下——身著迷彩服的空降兵特種分隊官兵與數輛墨綠色的傘兵突擊車同時從編隊飛行的大型運輸機上飄然而下。突擊隊員們迅速解脫傘具,登上傘兵突擊車如下山“猛虎”向附近的“敵”導彈雷達陣地猛撲,近百個“敵”目標,在不到20分鐘內灰飛煙滅…… 

  經典“戰例”二:“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中,中國空降兵首次萬里機動飛出國門,在俄羅斯切巴爾庫爾演習場上演“閃電破襲戰”——12架伊爾―76飛機臨空飛過,一輛輛戰車、一名名傘兵從天而降,迅速向“恐怖分子”發起攻擊……俄羅斯軍事專家驚嘆:“中國空降兵顯示出令人矚目的威懾力。” 

  經典“戰例”三:2008年5月14日,大地震後的茂縣縣城成為“孤島”。沒有準確氣象資料、沒有地面引導,15名空降兵勇士在超出人體耐受高度和裝備使用極限條件下,從4999米高空雲縫中成功傘降,搭起了災區上空的“空中生命線”。 

  記者點評:從東北雪原到南海島嶼,從十萬大山到世界屋脊,從平原湖泊到山區森林,空降部隊具備了到處能飛、到處能降、到處能打的本領,精兵點穴、多點攻擊、垂直打擊的能力跨越,使敵後“尖刀”變成了威力更猛的“鐵拳”。 

 
  空中作戰關鍵詞: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好 

  經典“戰例”一:“某地雷達陣地遭敵摧毀,命你團立即接替擔負戰備值班任務。”2008年4月的一天,雷達某團接到上級命令。僅僅數十分鐘,全套裝備和人員緊急向指定地域集結,迅速完成架設、調試和信息情報的融合、分發。這次實戰化演練,使雷達部隊在各種複雜環境下快速機動能力大大提高。 

  經典“戰例”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2個小時之內,空軍某運輸航空兵師59個運輸機組已進入臨戰狀態;在接到預先號令的6個小時之內,空降兵1.1萬多名官兵從中原腹地呼嘯出征。 

  記者點評:“兵之情貴速”,速度就是主動權。人民空軍瞄准未來作戰需要,著力錘煉部隊在信息化作戰背景下的快速反應能力,確保了在應急突發任務面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好,以迅即的反應能力、高標準的工作質量完成了一次次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聯合作戰關鍵詞:多維領域聯合 全疆域一體作戰 

  經典“戰例”一:2006年2月,滇東北密林深處,一場陸空聯合實兵演練在天地間打響。多架殲擊轟炸機在陸軍地面偵察部隊引導下,從萬米高空俯衝而下,以雷霆萬鈞之勢對“敵”目標實施連續轟炸。地空導彈部隊對進入火力範圍之“敵”實施連續抗擊,目標瞬間化為灰燼…… 

  經典“戰例”二:2007年初秋,“礪劍-07”多軍兵種聯合演習在空軍某基地拉開戰幕。戰鷹呼嘯臨空,戰車縱橫馳騁,雷達天線飛旋,多兵機種聯合出擊……歷時半個多月的演習,全面驗證了複雜電磁環境下空軍主戰裝備和多兵機種聯合作戰能力,創造了空軍訓練史上的多個第一。 

  記者點評:聯合,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應。藍天“雄鷹”與陸地“猛虎”、海上“蛟龍”的聯合出擊,使演兵場上氣象一新。從白山黑水到南海島礁,從東海之濱到西部大漠,海、空、天、電多維領域聯合作戰,人民空軍已初步具備了全疆域一體化打擊能力。  
 
 
  嚴密高效 靈敏迅捷 

  經典“戰例”一:2008年8月,熊熊燃燒的奧運聖火,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的魅力。為實現平安奧運的目標,空軍積極適應多樣化任務需求,打破原有的“樹狀指揮模式”,建立扁平化指揮機構,實現了軍區空軍到導彈營、高炮連甚至基本火力單元的直接指揮。在關鍵時刻,7個軍區空軍同時組織空中警巡,9.9萬名官兵同時堅守在值班和任務崗位…… 

  經典“戰例”二:抗震救災中,從領受“全力以赴支援災區”的命令起,人民空軍所有應急指揮分隊立即投入到指揮救災中,作戰、情報、雷達、氣象、航管、通信等各指揮分隊密切協同、相互配合,實施了抗震救災大空運、大空投、大航管。 

  經典“戰例”三:國慶60周年閱兵中,12個空中梯隊精彩紛呈。空軍機關專門組成指揮、訓練、政工、後勤、裝備5個小組,對各梯隊實施全方位指揮。15種機型、151架飛機,分別從7個機場起飛,沿7條航線按時抵達集合空域,“米秒不差”地飛越天安門廣場。 

  記者點評:近幾場重大軍事行動,空軍部隊之所以能夠快速出擊、不辱使命,歸根結底得益於嚴密高效、靈敏迅捷的組織指揮能力。抗震救災、奧運安保、國慶閱兵中的空軍行動,已成為對空軍各級指揮機關轉變指揮理念、改進指揮模式、更新指揮手段、提高指揮素養的實戰檢驗。 

  應急機動、立體支援 

  經典“戰例”一:2006年11月18日,戰鬥命令電傳至濟空某場站:要求部隊在無水、無電、無營房的野戰條件下,緊急執行機動伴隨保障……3發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指揮車、導航車、牽引車、消防車等上百台各種保障車輛馬達齊鳴,排山倒海般駛出營區。車隊一進機場,野戰指揮所和保障點迅即開設完畢。指揮所內,指揮班子現場排兵布陣;保障點上,各類人員緊張地調試設備…… 

  經典“戰例”二:2007年12月下旬,空軍首批多機種綜合保障基地建成,運輸機、直升機等數十架不同型號戰機在這裡起降。空軍航空兵場站實現了一個機場保障一兩個機型,向同時能保障多個機種機型轉變,保障效率大幅度提升,保障模式實現歷史性跨越。 

  記者點評:從一機固定保障到多機綜合伴隨保障,從平時保障到應急機動保障,空軍綜合保障能力逐步實現了固定保障向應急機動保障邁進,平面保障向立體支援保障的跨越。目前,空軍已初步完成與全疆域機動作戰相適應、與新武器裝備發展相配套、與作戰訓練任務要求相一致綜合保障能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84265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