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120400145,00.html
中國時報 2008.12.04
國際專欄─兩岸外交休兵在非洲? 周志杰
儘管連戰與胡錦濤刻意降低彼此的代表性,但兩人分別以領袖代表及最高領導人的身分在國際場合握手言歡的事實,已為兩岸的善意互動留下最新的印記。至此,各界似乎已將外交休兵的觀察重點,投射在明年五月我國能否在世界衛生大會取得觀察員一事上。然而,就在連胡兩人於APEC峰會會晤的前一周,中共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甫結束對非洲五國的訪問。這項看似足以鬆動我國友邦而導致外交危機的訪問,卻有可能因為我方採取若干作為,而成為測試兩岸外交休兵能否進展至外交合作的契機。
吳邦國五國之行中對加彭及塞席爾兩國的訪問,足以牽動我國在非洲之邦誼。近年來中共與加彭關係緊密,此次雙方更簽訂「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加彭為全球重要能源蘊藏國,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錳礦為世界總蘊藏量二五%、總產量五○%,鈾礦蘊藏量與原木產量分居非洲第二及第三位。該國為法語非洲中唯一GDP屬中等國家。中共透過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與加彭合作探勘原油已行之多年。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我國在非洲現有四個邦交國中唯一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即位於加彭外海之幾內亞灣,在交通、經濟與基本生活供應上相當依賴加彭。聖國亦有豐富油藏及天然氣,我國經濟部早在一九九八年指示中油評估探勘可能性,二○○二年陳前總統訪聖國時亦允諾協助開發。然而無鄰國加彭之合作與中共之支持,進行商業開採如緣木求魚。
此外,吳邦國此行到訪之島國塞席爾位於非洲大陸東邊之印度洋上,與聖國之地理條件及發展程度十分類似,兩國漁礦資源豐富,然亟待外界協助開發。吳邦國於塞國慨然承諾將積極協助能源之開發,除宣示北京重視非洲邊陲國家外,亦不無項莊舞劍地向聖國示好之用意。
中共依循二○○六年十一月確立之「中非新戰略伙伴關係」架構的經營與努力,已在非洲國家間逐漸形成對中方有利之「北京共識」(Beijing consensus),即中共強化與非洲關係之際,強調不干涉內政,亦不以改善人權與良善治理等作為援助條件,更不會建議非洲採行新自由主義式的經濟改革,藉此與過去西方國家主導之南北對話所形成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區隔。或許在兩岸關係改善的趨勢下,北京暫不會強力誘使我邦交國轉向,然形勢比人強,長此以往,友邦主動琵琶別抱的機率大增。
因此,在兩岸逐漸形成不互挖邦交國的默契下,我方何不將計就計,將目前政府高度重視且亟欲擴大的兩岸能源合作範圍,藉由中油與中海油在東海成功合作開發油氣之「台潮合資公司」的商業模式,移植至非洲的聖多美普林西比。一方面,兩岸擱置主權爭議,以商業合作方式,借重對岸中石油或中石化在加彭探勘與投資的經驗與影響力,由我方中油邀請前者共同協助聖國建立其發展所需之能源產業及對外交通之改善,進而形成台、中、加彭與聖國四贏的局面。
另一方面,以聖國作為試金石,秉持在商言商、無涉主權之原則,將兩岸由消極不改變雙方既有邦誼之「外交休兵」,擴展至實質協助友邦、共享投資利益之「外交合作」層面,進而為兩岸接續協商如何擴大我方在功能性多邊組織上之實質參與(meaningful participation),創造更友善之氛圍。倘若馬政府強調「活路外交」的「活」是消極藉由外交休兵來穩住邦交國數目,以維繫我國國際人格於不墜的「存活」策略,那麼,「路」所代表的應是更積極以前述結合商業與外交之作為,借力使力來鞏固甚至開創外交空間的可能「生路」。況且,擴大兩岸既有之能源合作,來協助開發中國家之發展,不正是兩岸「擱置主權,共創雙贏」之更具體且更具意義之實踐嗎?(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治經濟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