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存查:兩岸外交休兵的境界是和衷共濟
 瀏覽8,667|回應87推薦2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ukacs
沙包

兩岸外交休兵的境界是和衷共濟   石之瑜  聯合早報


兩岸外交競逐涉及中國主權分裂分治,如今國共和解,兩岸分合與國共內戰脫鉤,主要挑戰便是台獨。

有鑑於台獨勢力以雙重承認為目的的務實外交節節敗退,且金錢外交惡名昭彰,不但遭小國予取予求,在台灣且屢屢爆發假借外交之名的特大貪瀆,打擊民心士氣至鉅。從而,台北方面有了外交休兵之政策宣告。

外交休兵的原始構想是,兩岸應停止邦交國互挖,維持既有邦交現狀,如此金錢外交的惡名得以扭轉,兩岸可以保持和諧。

這個技術性的主張在兩岸都被質疑:台獨勢力認為不公平,因為台灣的邦交國過少,且休兵影射放棄台灣獨立主張;大陸認為是在包庇台獨,因為休兵以後的台灣更可鞏固中國分裂。

外交休兵進一步的構想,是台灣逐漸回到國際組織,於是引發大陸各界質疑,到底台灣以某種自己的身分參與國際組織,是可以展示大陸的善意而獲得台灣人心呢?還是會給台獨可趁之機宣傳兩岸永久分裂的正當性?

由於大陸無法干預台獨發展,又不願意兵戎相見,所以必須從外交上圍堵台獨,則外交休兵的可能性,也就只能存在於台灣不追求台獨的前提上。換言之,必須能保證,外交休兵後國際上從此不再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挑戰,方有意義。

假如外交休兵後,台獨勢力再度膨脹,北京剩下的道路將只有放棄台灣與武裝解決兩條,而顯然這兩條路都不妥,故難望北京率爾休兵。

至於台灣,既然國共和解,反攻大陸的意識已消弭,若外交休兵後又放棄台獨,則外交工作的理念與目標都將消失。

馬英九認為,外交休兵後台灣擴展國際空間不會被打壓,也不需要賄賂友邦,如此工作壓力驟減,外交人員應會歡迎。歐鴻鍊則察覺外交競爭消失之後對士氣影響巨大,故建議以外交共存取代外交休兵,並提出兩岸共同貢獻於國際的理想。

這些對外交休兵的理解天真而簡化,以為只要休兵,外交人員就會放棄敵意,充滿人道,熱愛工作。實際上外交人員如何理解休兵?如何看待彼岸?答案全無。

此刻突又侈談要選出某幾個具體國際組織,先來由北京對台北的會籍讓步,結果外交休兵將如同無頭蒼蠅,兩岸必是牛頭不對馬嘴。

過去蔣經國推動實質外交,目的是在邦交國爭奪失利後另闢蹊徑,以外交支援國民福祉,以抗衡中共統戰,又稱國民外交。李登輝反其道,改而推動務實外交,是以國民福祉換取外交承認,以對抗中國。兩者都有政治理念為指導。

外交休兵必須提供外交人員有意義的目標與理念。首先,既然外交休兵代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威脅不再,則理論上,台灣在既有邦交國的外交官應是代表全中國,雖然這些都是小國,且大陸僑民偏少,但服務對象應有意識地擴及兩岸所有中國人在內,甚至還應該主動開闢大陸僑民前來投資的服務渠道。

相對於此,多數由北京代表中國的國家,尤其是大國,台灣的外交官也必須接受這些大國的代表是由北京主持,認識到兩岸在不同國家代表一個中國,是分工,不是排斥,從內心保證外交休兵不會成為台獨的戰略準備。

綜上所述,外交休兵的明確定義是,國際上不再有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的雙重認主張。準此,兩岸外交人員在其海外邦交國是代表全中國,服務的對象包括兩岸人民;至於在非邦交國服務時,應了解對岸所代表的是包括此岸在內的全體中國人。

不過,台灣外交官身為小國代表已久,如何調整心態看到自己在外交休兵的理念下,代表的是整個中國,並在專業知識上精進,以便承接這樣一個地位的提升,是一大挑戰。在這方面,應鼓勵兩岸外交交流與合作,並加以制度化。

為讓外交休兵成為有持久意義,首須讓兩岸外交人員之間的關係做出相應調整,讓他們組成為一個團隊,雖然彼此有所分工,但卻能和衷共濟,如此就不再可能是回到漢賊不兩立的歷史模式,也不會是繼續當前短兵相接的挖角模式,當然更不至於是彼此形同陌路的平行模式。

質言之,外交休兵的基礎在外交團隊的整合,而為促成兩岸外交人員和衷共濟,尤其應注重北京如何協助台北外交人員的專業養成。茲提出以下幾個方向:

1. 成立各國的兩岸外交人員協調委員會與聯誼會,由邦交所在一方主持
2. 推動兩岸外交訓練機構交流,尤其遣送台灣外交人員在大陸培訓養成
3. 安排台灣外交人員定期到大陸駐各國與國際組織使節代表團掛職學習

一旦台灣的外交人員也能代表全中國,外交休兵便具有震撼性。這樣的前景對他們帶來真正人生挑戰,他們可以一賭大國外交的堂奧,參與實踐大國外交的過程,歷練在大國場合的身段與詞彙,窺視宏觀的國際人道活動視野。

這樣的外交休兵比偷偷摸摸的金錢外交有更豐富的意義,也比自己悶頭盲目進行所謂人道捐獻更有意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001196
引用者清單(2)
2008/12/05 03:13 【不平則鳴】 兩岸外交, 和衷共濟﹖係智言﹖白痴乎﹖
2008/12/05 03:03 【曾太公落美洲】 兩岸外交, 和衷共濟﹖係智言﹖白痴乎﹖
 回應文章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台北代表參與WHA以「部長」(Minister)名義受邀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9.04.30

夏立言:正式官銜 意義重大

劉尚昀、江慧真、劉尚昀、陳洛薇/台北報導

     台灣連續十三年向世界衛生大會(WHA)叩關,廿八日晚間終於獲邀成為觀察員,外交部次長夏立言昨日指出,WHA文件中以帶有主權意涵的正式官銜Minister(署長)稱呼衛生署長葉金川,比起過去僅用Dr.(博士),這樣的進步極具重大意義。

     我國成功取得WHA觀察員身份,但是否有逐年審查,身份中斷的危機呢?外交部次長夏立言解釋,觀察員除了第一年是由幹事長發函邀請,未來都是由大會逐年通知觀察員開會時間;至於逐年通知有無中斷的可能性,他僅解釋,外交部不預期會中斷,但要外交部「保證廿年或一百年」,外交部也無法做到。

     夏立言說,此次我方受邀的方式與其他觀察員並無差異,除了巴勒斯坦是由大會會員決議後邀請,其他五個觀察員同樣都是由幹事長發函邀請,台灣在WHA的權利也沒有打折,除了會員國才擁有的投票、提案權,其他的參與、發言權都沒有差別。

     夏立言指出,兩岸衛生技術官員日前在第三國直接接觸,洽談參與WHA的相關事宜。他強調,此間沒有政黨勢力介入,雙方溝通議題包括名稱、身分等問題,最後雙方達成口頭默契,不對外多談協商過程。據了解,兩岸洽談時,外交部當地駐外代表處人員也在現場提供專業意見。

     夏立言強調,台灣此次獲邀成為WHA觀察員,不需要透過中國中介,亦即說明中國大陸在二○○五年與WHO祕書處的祕密備忘錄已經被打破,該框架已經名存實亡。

     對於台灣成為觀察員後的下一步目標,夏立言指出,台灣將會積極參與WHA的所有會議,貢獻所能,至於未來是否會更上一層樓申請成為會員國,或者今年九月參與聯合國的推案方式,外交部都還需審慎研究。

  • 2009-04-30
  • 中國時報
  • 【王銘義/北京觀察】

     二○○五年四月廿九日,國民黨主席連戰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連胡會談」,會後發表《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兩黨首度倡議:在兩岸復談後,將優先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世衛組織活動的問題。」

     連胡會談的願景,被中共對台部門視為「總書記的承諾」。在連胡會談四周年之日,世衛組織祕書長陳馮富珍證實致函邀請「中華台北衛生署派員作為觀察員,出席五月十八日至廿七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

     從李登輝總統執政末期,以至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台灣不斷申請加入或參與聯合國,及其相關國際組織。但年年叩關,年年受挫,關鍵障礙正是北京在國際所構築的嚴密外交防線,以及台灣執政者缺乏務實靈活的外交戰略。

     從世衛組織港籍祕書長陳馮富珍致函邀請台灣作為觀察員參與世衛大會的操作模式來看,北京可以是台灣參與WHA的障礙,但也可以是樂見台灣參與WHA的合作夥伴,北京現階段選擇後者,因北京著眼於兩岸大局的考慮。

     胡錦濤近年在對台政策所展現的靈活彈性,確是前所未見的。如同意「中華民國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樂見「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連戰出席APEC利馬領袖峰會、支持「中華台北」作為觀察員參與世衛大會。

     然而,這種靈活與彈性,仍是有限度的。如蕭萬長就職副總統之後,就被博鰲論壇列為管制對象;同時,台灣能不能在「中華台北」參與世衛大會之後,繼續挺進,申請「加入」世衛組織,北京那道嚴密的外交防線勢必浮現。

     據稱,在「連胡會談」發表五項共同願景後,因胡錦濤對連戰承諾,在兩岸恢復協商後,「優先討論參與世衛組織活動的問題」,北京外交研究機構,近年即積極探索各種可行性方案,但最關鍵的考量是:要有「可控性」。

     北京外交圈考量的所謂「可控性」,就是指得以「逐年檢討」、「逐年邀請」,如果兩岸政局出現緊急情況,還得以適時停止現有的運作機制,不至於讓台灣在國際組織和外交領域「得寸近尺」,增加中國外交作為的困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11978
存查:中華台北以觀察員身份加入WHA世界衛生大會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際打壓 當年李、扁都吃閉門羹

台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009年能夠獲得邀請,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本案歷經李登輝、陳水扁兩位總統都沒有突破,今年有所突破,主要是國安系統定調,在不損及台灣主權尊嚴,也不挑釁兩岸關係之下,化解中方的疑慮後,爭取成為觀察員。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下的功能性機構,多年來,我國友邦,以及美、日都陸續公開表達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歐盟與加拿大則是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目前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有教廷、馬爾他騎士團、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國際紅十字會暨新月聯盟、國際國會組織等。現有六個觀察員,有國家、實體、非政府組織,都與世界衛生大會的規定不完全相符。

世界衛生大會另有兩個副會員,分別是波多黎各、托克勞,但因為副會員身分,會損及台灣的主權與自主,並不符合台灣政治現況,我方從未規畫爭取副會員,大陸方面也諒解台灣的態度。

台灣爭取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多年,2007年,民進黨政府首次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結果遭到國際上全面打壓,造成空前挫敗,進行表決時,17票贊成,148票反對,支持台灣的國家是歷年最低,反對則創新高。去年世界衛生組織連陳水扁前總統的信函都不收,直接就退回台灣。

【2009/04/29 聯合晚報】

經過13年的努力,我國終於將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義,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成為觀察員。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在符合「尊嚴、自主」原則下,本年我國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大會,這是我國自民國60年起退出聯合國和其專門機構後,首次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正式會議及活動,意義重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陳馮富珍昨晚發函,邀請我方出席5月1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第62屆世衛大會,我方已經回覆,將正式率團參加。葉金川一行15人,包括12位衛生官員與中院院院士陳建仁、陳培哲,以及台大醫院副院長張上淳,預計於17日抵達,以參加第二天的開幕儀式。

葉金川強調,信函的形式,與給其他觀察員國家或會員國都一樣;外交部次長夏立言強調,這次推動的案子,符合尊嚴、自主原則,未受矮化、打壓。

夏立言表示,世衛大會未有常設的觀察員,目前六個觀察員國家,在每年都會收到邀請函,預期我方和其他國家一樣,每年都會收到世衛組織幹事長的邀請。

夏立言表示,「Chinese Taipei」為我國參加若干組織的名稱,包括APEC和奧運等,是可以接受的名稱。

【2009/04/29 聯合晚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11165
存查:陳孔立談何謂「結束敵對狀態」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9.04.29

名家專欄-什麼是「結束敵對狀態」

陳孔立

     國共內戰結束,如果從一九四九年算起,已經六十年了。如果從一九七九年停止炮擊算起,也三十年了。可是戰爭陰影仍存在兩岸人民心中無法抹去。現實上,戰爭的威脅也並未消除。因此,兩岸當局都表示希望「結束敵對狀態」,走向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更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因而引起人們廣泛重視。

     但是究竟什麼是「結束敵對狀態」?眾說紛紜。有人說,台灣宣布解除戒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不再視中共為叛亂團體,就是「結束敵對狀態」。可是,大陸至今還沒這樣做。

     解決兩岸問題 非關統獨

     有人說,結束敵對狀態是一複雜的「綜合工程」,包括外交休兵、建立互信機制(政治互信、外交互信、軍事互信、乃致政治領導間的互信)等等,而這一切,由於台灣朝野意見無法統一、兩岸互信基礎未建立,因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成。還有人說,統獨之爭造成兩岸敵對狀態,統獨問題難解,敵對狀態也無法結束。

     如果說,台灣單方面宣布廢除內戰時期制定的「臨時條款」就是結束敵對狀態,那麼,大陸只要單方面宣布廢除當年相關文告,也就可算是宣布結束敵對狀態,事情就非常「簡單」了。但這樣能解決問題嗎?台灣廢除臨時條款後,對大陸敵對情緒並未削弱,在某些勢力操弄下,有時還相當強烈。即使大陸同樣宣布不再視國民黨為「叛亂團體」,難道就可「結束敵對狀態」了嗎?看來並不容易。

     如果要把建立兩岸政治互信、外交互信等都做為結束敵對狀態前提,那問題就十分「複雜」了。兩岸間的政治互信、外交互信等等,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獲得台灣朝野一致意見?什麼時候才能獲兩岸之間的共識?這樣,結束敵對狀態就遙遙無期了。

     顯然,敵對狀態並非統獨之爭造成。敵對狀態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造成的,且遺留並延續到現在。因此,結束敵對狀態,就是要結束內戰遺留的敵對狀態。早在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中就明確提出:結束軍事對峙狀態。

     結束軍事對峙 了結內戰

     我認為結束敵對狀態,就是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對內戰做一了結。它既不包括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分歧和對立,也不需先解決統獨之爭。按這理解,問題就沒那麼複雜,涉及面也不廣,不會互相牽扯拉出一堆問題來「一攬子」解決。

     換句話說,結束敵對狀態不是結束政治對立。這是兩回事,兩岸結束政治對立需經歷相當長過程,而結束軍事對峙狀態,則是近期可能辦到的事。由於兩岸都表達共同走向和平發展的道路,結束軍事對峙狀態條件必將日趨成熟。經雙方協商,達成共識,並以正式文件宣布,應不是太難的事。

     簽署和平協定 做法可行

     現在兩岸領導人都把結束敵對狀態與簽定和平協定聯繫起來,我認為二者可有先有後,也可合併一起進行。

     如要單獨簽定結束敵對狀態協定,可能台灣內部難有共識。因為民進黨有人說過:內戰是在國共兩黨之間進行的,他們之間才有恩怨,我們與共產黨沒恩怨,要結束敵對狀態是國共兩黨的事,與我們無關。這些話不無道理。民進黨似沒必要介入這件事,也不願意為此事「背書」。由國共兩黨來簽,台灣似還難以接受。

     如果在簽定和平協議的同時,兩岸共同宣告結束敵對狀態,事情可能簡單些。因為民進黨也曾提出簽訂和平協定,他們沒理由對此持反對態度。而在簽訂和平協議的同時,宣告結束敵對狀態則是順理成章的事。

     現在關鍵是,和平協定是一具有權威性的文件,須由具公權力的代表簽署,這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難點。

     因此,對當前條件下兩岸政治關係進行務實的探討,就顯然十分必要。我相信本著「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依靠兩岸人民聰明才智,這問題必會得到解決。

     相信有一天,兩岸會在北京和台北分別舉辦莊嚴的儀式,同時鄭重宣告: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共同邁向和平發展大道,這是我們的期待。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大陸權威對台研究學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410446
張五岳: ECFA的政經口水爭論可以休矣!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沙包

ECFA的政經口水爭論可以休矣!

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4&webitem_no=1744

中華民國作為全球第18大貿易大國,出口貿易又佔GDP的65%,在面臨全球金融海嘯浪潮襲擊下,一方面如何正視國際貿易主要貿易對手的高度競爭;另一方面如何開拓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可謂攸關台灣經濟的發展。筆者認為從全球、區域與兩岸三個層面趨勢發展而觀,不論從WTO杜哈回合的中挫,到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明年逐步完成,乃至第三次江陳會談後兩岸經貿進入了正常化,在今年年底之前,兩岸透過談判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有其必要性。何以如此簡單迫切的經貿議題如今再台灣內部卻淪為莫一由是的口水爭辯呢?

眾所皆知國際上建立自由貿易區型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步到位」,亦即透過一次性簽訂國際上最普遍為「自由貿易協定」(FTA);另一種是「分階段到位」,也就是先簽過渡或框架協定,再逐步完成關稅、服務貿易開放與投資保障等個別協定(如CECA)。WTO規範所重視的,並非協定名稱與到位策略,而是這個自由貿易區中的貿易是否更自由化,因為無論那種形式,最終都須達成涵蓋絕大部分的貿易,及比雙方在WTO的承諾更開放的結果。筆者認為,未來兩岸經貿協議不論是叫ECFA或是什麼名稱根本不是重點,考量到兩岸政經獨特情況暨面對東協加一的燃眉之急,所謂兩條道路選擇其實只有一條務實可行,也就是框架協議性質的ECFA(或CECA)。

目前WTO會員所簽署完成的FTA(或CER、CECA、EPA、CEPA…等)約四百多件,正在協商洽簽中也數百件之多。綜觀各經貿成員在協商談判時,不論是是談判雙邊或是多邊或是一國內部,大家關注、爭辯與協商的焦點幾乎都為關稅減讓與市場開放等經濟議題,從未見有會員在談判時會以「主權爭議」或是「政治歧見」的政治考量為主。縱使2003年中國大陸與香港所簽署的CEPA,雙方也毫無主權爭議與政治歧見,因為雙方都一致同意「一國兩制」。但目前兩岸在政治上乃至主權上仍存歧見(兩岸強調互不否認與擱置爭議),台灣朝野內部更是在主權議題上嚴重對立,因此未來在兩岸協商乃至協議簽署時,如何能同時兼顧兩岸各自政治考量與台灣朝野不同需求殊為重要。面對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協商與簽署,兩岸既要不以政治分歧影響經貿合作機制正常開展;既要兼顧兩岸政經社的發展又能符合WTO的規範;既要在經濟上取得快速協議,建立協商機制作為以時間換空間徐圖日後發展,當然只有簽署框架性協議性質的ECFA,而非一步到位的全面性的FTA。因為全面性的FTA必然無法解決兩岸政治歧見,也無法讓台灣部份產業面臨衝擊,更是曠日彌久緩不濟急。

由於許多官員與學者經常錯把框架協議性質的ECFA,當成一步到位的FTA般看待;讓部分反對人士認為既是兩岸經貿協商,哪有談判協議什麼好處台灣都要得到,而所有的壞處台灣都可以不要?世上哪有這種既能又快又能又好的特效藥?除非是台灣出賣了主權或是落入了北京的政治框架?否則大陸為什麼要配合台灣簽署。此外,也經常把簽署ECFA強調主要因應東協加一的零關稅,這種從關稅層面考量,讓反對者認為,台灣出口主要都是零關稅的IT產品,根本不會受到東協加一的零關稅的影響,如果只是為了石化等產品的關稅,那只要談判部份產品關稅減讓即可,又何須簽署框架協議?

事實上,ECFA主要內容應是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其他經濟合作領域及行政與制度安排等,並針對貨品進入市場進行談判,訂出開放時程和保留項目,當然也會處理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措施等。這種框架性協議快速簽署,一方面為了解決台灣若干產業(尤其是石化紡織機械等)因應東協加一的關稅減讓與市場開放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作為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的敲門磚(試想如果北京只願與台北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卻反對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類似FTA的經濟協議,則兩岸關係豈能正常發展)。此外,所有大企業投資必然要考量到可以預期性,兩岸簽署ECFA確立了開放的時程,除了可爭取兩岸企業加大對台投資外,也可望引進國際企業資金投入台灣做為前進大陸跳板。ECFA的快速簽署也讓兩岸經貿可以用時間換空間先建立機制再徐圖日後具體互惠的發展。未來經濟效益能否發揮,仍然取決於日後的漫長協商以及產業競爭與優勢互補而定。此刻國人不需給ECFA賦予如此沉重的政治包袱,當然也不必要給予不切實際的重大經濟利益想像期待。

最後筆者認為,政府除了應早日將ECFA的主要內容與功能定位清楚界定外,也應積極加強朝野溝通與兩岸對話。當務之急應該積極落實兩岸協商所簽署的6項協議(尤其是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這一項),讓民眾可以具體感受到兩岸經貿協議簽署的實際利益或觀察到兩岸經貿發展的信心指標。如果不能將兩岸經貿協議簽署的具體利益讓民眾感受到與觀察到,恐怕兩岸進一步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協商,很難得到反對者的認同與支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64922
王健壯:WHA入會不可採逐年審批制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9.03.19

凱撒的面具 這種嗟來之食 馬政府不吃也罷

■王健壯

     還記得「嗟來之食」這個典故吧:春秋時代,齊國鬧饑荒,富人黔敖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難民,有個難民以袖遮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走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喊他:「喂!來吃東西!」那個人抬起臉瞪著黔敖說:「我就是不接受這種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難民卻不接受,堅拒進食而死。

     提這個連小學生都懂的典故,是因為一則新聞而有所感:據報載,北京已初步同意,以「逐年參與」方式,讓台灣成為WHA觀察員;但何以採「逐年參與」而非永久參與?台北高層的說法是「北京的策略就是要逐年控管」。

     台灣叩關WHA十二年,失敗十二次,可見台灣想參與WHA,確實已到了餓之極矣的地步,如今能「逐年參與」,聊勝於無,總比每年當國際流浪漢要好。

     但問題是,WHA現有六個觀察員,其中有像教廷、巴勒斯坦這樣的主權國家,也有像國際紅十字會這樣的NGO,而六個觀察員又有常設與非常設觀察員之分。台灣如果接受「逐年參與」,想當然祇能成為非常設觀察員;也就是說,在中國「逐年控管」之下,今年台灣的表現讓中國滿意,中國就向WHA推薦邀請台灣當觀察員,明年若表現不好,惹惱了中國,中國就不再推薦,台灣又將被拒於WHA大門之外,祇能期待後年好好表現,博得中國的歡心,才能重返WHA;如果哪年民進黨又執政,台灣想當觀察員更是門兒都沒有。

     在這個逐年控管/逐年同意/逐年參與的三段論中,「參與」是「來食」,「控管」、「同意」是「嗟」,WHA年會固定在每年五月下旬召開,如果台灣接受「逐年三段論」,以後每年到了四、五月,台北就開始癡癡地等,等北京領導一聲「嗟!來食!」台北就歡歡喜喜派人組團趕赴日內瓦,然後人模人樣地坐在觀察員席上,與各國代表共論天下大事,意興風發,驕其國人。但這樣的畫面,誰看得下去?這樣的「嗟來食」,誰吃得下去?更何況,哪年惹惱了北京領導,可能連「嗟來食」都還吃不到,祇能困坐門外,丟臉丟到日內瓦,更叫人情何以堪。

     與李登輝、陳水扁相比,馬政府的兩岸政策確實可以用「大躍進」來形容,但大躍進中卻也隱藏著大隱憂,其中最大的隱憂是馬政府對他們推動的兩岸政策,過度「自我感覺良好」,同時也因為不想當麻煩製造者,常常刻意不跟北京唱反調。

     以擱置主權爭議為例,這是馬政府最自以為是的高招,馬英九甚至帶頭示範,在陳雲林尚未來台前,就提前自掀底牌說「他可以稱呼我『先生』」,擱置主權幾乎到了「要五毛給一塊」的地步。但台北雖事事表現善意,中國領導人過去幾個月來仍然滿嘴的「恪守一個中國」、「在一中的基礎上」、「祖國和平統一」、「祖國的寶島」、「我們國家美麗的寶島台灣」等等,主權宣示意味十足,但馬政府卻迄今未置一詞,既不辯之也不駁之。

     再舉例說,胡錦濤去年底發表軟中帶硬的「胡六點」後,馬英九至今未「全面」且「正面」的回應,雖然又再次表現出擱置主權爭議的善意,但也助長了北京領導人利用各種機會直接或間接宣示主權的氣燄。

     過去十二年,台灣民眾在電視上看盡了中國高官在WHA羞辱台灣的嘴臉,今年中國若能同意台灣參與WHA,當然是善意的表現;但把台灣的逐年參與置於中國的逐年控管之下,卻絕非善意,而且明顯涉及主權的侵犯。從二○○五年「連胡會」後,中國領導人一再承諾兩岸務實協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問題,協商了那麼多年,如果結果竟是WHA「逐年三段論」的這種模式,「胡總書記」的承諾,或「溫總理」的保證,今後有誰能信?

     中國要當黔敖,那是他家的事;但台灣要不要當不食嗟來之食的齊人,卻是兩千三百萬人的事,不是馬政府那幾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說了就算。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37622
國軍將領:美不樂見兩岸軍事交流與互信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速報 2009.03.18

投書美「國防新聞」 張延廷少將:兩岸軍事交流遙遠

中時電子報/郭匡超綜合報導

    針對兩岸軍事交流的可能性?我國現役少將張延廷具名投書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投書指出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兩岸開始多項史無前例的交流,但兩岸軍事交流仍然遙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

    張延廷現職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院長,他是在馬英九總統上任後的97年7月1日晉任少將。張延廷在投書中指出,目前兩岸軍事交流仍然敏感而且複雜,「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他表示,中共仍是美國的假想敵,台灣是美國圍堵中共時的盟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難道不會干預兩岸間的軍事交流嗎?所以他認為,在諸多顧慮下,美國寧願維持現狀,不願國軍與共軍交流。

    張延廷表示,美國國防官員透露,兩岸關係過於密切可能影響美國對台軍售。並指出,如果兩岸軍事交流大門一開,美國會不會擔心共軍藉機窺探美製軍備的機密呢?所以,在諸多顧慮下,美國寧願維持現狀,不願國軍與共軍交流。

    張延廷表示,兩岸軍事交流的問題主要因素是美國不支持,其次是內部政治因素。張延廷指出,目前台灣的政治環境,任何事一扯上中國大陸,都會面臨主張台獨的黨派的強力反對,更不要說是軍事交流了。張延廷文中最後結論是:兩岸軍事交流,路子還遠得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36803
兩岸外交人員互動近況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9.03.14

兩岸外交官「漢賊不兩立」走入歷史

劉尚昀、江慧真/台北報導

     馬政府「外交休兵」打破兩岸外交官半世紀來「漢賊不兩立」的歷史糾結!外交部面對大陸外交官時的應對原則,將一改過去「三不政策」:不同台、不接觸、不受訪的慣例,我駐外人員與中國大陸官員、大陸媒體將逐步恢復互動,但須有第三人在場,「不得單刀赴會!」各外館也可依情形自行判定是否接受陸媒採訪。

     行政院法規會日前覆核外交部簽報的「駐外人員海外面對中國大陸人員應對原則」內規鬆綁,外交部業已彙整各界意見,下周將再送政院備查。

     據外館最新回報統計,馬政府上台至今半年多,兩岸外交官互動已非鮮事,尤其是在僑社聯誼場合更屢見不鮮。去年中秋節,台灣駐加拿大代表處官員參加僑社餐會致詞時,甚至還直呼中國外交官「中國大使館的朋友」,中國外交官員在台下也前來向台灣外交官舉杯敬酒,雙方熱切互動連在場僑民都說「難得一見」。

     對照過去半世紀多以來,我外交官在應對「匪官」的內規禁忌下,往往爾虞我詐不但要搞掉對方的存在,更得遵守「有你沒有我」守則。外交部長歐鴻鍊便曾傳神形容,過去萬一遇到對岸外交官,「手都得緊放在口袋裡」,深怕隨便一個動作傳達任何不當意涵,即會遭到國內懲處。

     外交高層表示,外交部只允許各駐外單位與中國外交人員「不期而遇」,但外交官仍需詳細回報,包括時間、地點、接觸或對話細節;去年馬喊出外交休兵,鬆綁過去堅壁清野,兩岸外交官「狹路相逢」的情形明顯,尤其以僑界最普遍。

     過去台海情勢對立,各非邦交的駐在國和僑界舉辦宴會時,均「心知肚明」避免兩岸外交官同台,減少困擾。但今年二月的一場僑社活動,我外交官接觸對岸人員已升高到「大使」層級:我駐巴拿馬大使柯森耀與中國駐巴代表鮑鄂生同時應邀,我方並未加以杯葛,雙方甚至舉杯敬酒,向在場僑胞拜年。

     不過,可同台可接觸不代表全面開放。據悉,今年初,一名中國使節曾邀約我駐中東某代表參加官邸宴會,我駐外領事還嚇出一身冷汗立即回報;但經外交部研究後認定,大使官邸、大使館屬於該國領土,涉及敏感主權問題,隨即發出訓令不得出席。

     外交部長歐鴻鍊強調,我駐外人員對於大陸外交人員的社交接觸,政府採取開放立場,但會被解讀為有特別意義的仍需盡量避免,如有象徵主權的大使館或官邸被禁止,但一般社交場合碰頭都無所謂。

     兩岸外交互動雖解禁,但中國外交系統內部差異極大,中國外交官抱持強硬「寧左勿右」者不少,堅持不對台灣外交輕言退讓,採不客氣杯葛手段者不在其數。外交部仍有大原則,由於兩岸互不承認,我仍不得稱呼中國外交官正式職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29873
共軍將領歡迎台軍現役人員參觀2009閱兵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3-14 新聞速報   【中央社】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5+132009031400577,00.html

     北京方面今年將會舉行盛大的國慶閱兵儀式,中國大陸軍事專家徐光裕說,樂見台灣軍方人士到北京觀看閱兵活動。

     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理事、三略研究院高級顧問徐光裕少將接受專訪時,作了以上表示。

     被問到有人建議邀請台灣軍方人士到北京觀看國慶閱兵活動時,他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應該樂見其成;如果真能來,確實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徐光裕說,「如果台灣現役軍人不能來,也可以來退役的,或有軍方背景但無軍方正式身分的」。

     但他說,「只是當前兩岸關係還沒有發展到這一步,怕是大陸方面敢請,台灣方面卻不敢來」。

     此外,對於台灣方面正籌組智庫推進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構建,徐光裕說,這是好事,相信大陸方面會予以恰當回應。

     他表示,構建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兩岸推進和平進程的重要一步;在當前雙方尚未正式協商簽署和平協定的情況下,由民間方式先行研擬、推動這件事,迴旋餘地大,是實在而又可行的一步。980314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29845
中時2009/0310 歐部長談外交休兵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9.03.10

歐鴻鍊:外交休兵 不是外交休假

郭篤為/巴拿馬八日電

     「外交休兵不是外交休假,邦交還要永續經營」,風塵僕僕出訪拉美的外交部長歐鴻鍊強調,出訪中南美在於深化與老朋友的關係,國際社會沒有理所當然的邦誼。

     歐鴻鍊部長七日結束對巴拉圭的訪問,八日經由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前往加勒比海最大邦交國多明尼加訪問,他在八日傍晚由巴拿馬轉機時接受本報記者的訪問。

     歐鴻鍊指出,出訪拉丁美洲在於鞏固邦交,而巴拉圭作為馬政府外交休兵政策下第一個化解斷交危機的「指標性」邦交國,我們也不能「虧待」老朋友。但對方也不能指望太多,否則將難免失望。

     我國「輸出入銀行」考慮外交部建議後,衡酌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衝擊,同意巴拉圭延緩半年償還台灣四億美元貸款到期本金部分,但錢一定得還;七月份到期的(近兩千萬美元)貸款利息,也必須準時償付。

     歐鴻鍊坦承,由巴拉圭前往巴拿馬,沒有選擇較常用的巴西聖保羅或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顯示出台灣與兩國的關係亟待改善。這兩個台灣在南美的主要進口國對我國民眾申請簽證長期無理刁難,不符合相互對等的大原則。在其他國家相繼主動改善對我國民眾簽證和禮遇的同時,更和雙方實質利益背道而馳。

     多明尼加政界盛傳仍有一批政客昧於兩岸外交休兵的現實,建議向北京開出明盤價碼作為建交條件,但歐鴻鍊確信中國大陸不會接受:「兩岸關係凌駕任何關係之上,代價如此之大,北京怎會同意?」

     更何況去年「亞太經合會」代表總統馬英九出席的連戰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已向拉美宣示兩岸關係解凍,歐鴻鍊強調,還想利用先前矛盾撿便宜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但我國與邦交國的關係沒有所謂理所當然,還是需要經營,這也是他訪問多明尼加的原因。

     歐鴻鍊指出,外交休兵九個多月來,中華民國與邦交國的關係穩固,各國也都逐漸調整對兩岸的政策。

     去年政府捨棄「入聯案」改以務實的態度參與專業、功能性的國際組織機構,已換得各國肯定支持,也證實我們奉行「不獨、不統、不武」的路「走對了」。

     對於我國若干拉美館處功能不彰卻繼續耗費公帑,歐鴻鍊指出,委內瑞拉政府僅給予我代表處人員三個月簽證且台僑人數不多,我方代表目前從缺,若不見改善將考慮關閉。玻利維亞態度雖然稍有好轉,但仍不符經濟效益,代表處存在的必要性大為減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322510
台灣直接參與國際組織的新名義: "聯絡點"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接到世界衛生組織(WHO)來函表示接納台灣參與「國際衛生條例(IHR 2005)」運作。相關的概念,中國曾在去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宣布。

來自台北的報導指出,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今天說,這封本月13日收到的信,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陳馮富珍的辦公室主任基恩(Dr.Bernard P.Kean )發出。

郭旭崧說,在世衛接納台灣參與國際衛生條例的運作之後,衛生署可以透過疾病管制局這個窗口,直接獲得世衛組織有關禽流感防疫、食品安全、傳染病的第一手資料,台灣的專家可以出席世衛組織召開的委員會,世衛的專家也可以來台交流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措施。

雖然郭旭崧表示,陳馮富珍和中國大陸是否有什麼默契,他不得而知,然而這一議題,中國衛生部長陳竺去年5月19日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第一天反對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發言中即已提出。

陳竺當時說,中國主動與世衛秘書處就IHR 2005適用於台灣的安排進行多次協商,達成一致看法,「根據這一安排,世衛秘書處可就條例實施的技術事宜,與其(指台灣)聯絡點直接聯繫,秘書處可接收其聯絡點為履行條例提交的文件及信息」。

在該屆WHA閉幕後,台灣駐日內瓦辦事處曾透露,中國確實後續向世衛秘書處提出關於台灣與世衛之間聯繫方式的方案,雙方往來磋商,台灣也得知部分方案內容。

2007年6月15日生效的IHR 2005要求各國發現、通報和應對國際關切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況。台灣在2006年5月就已宣布自願遵循,並在去年WHA之前送出了第一份國家報告,世衛秘書處也收下了。

中國與世衛曾在2005年簽定秘密的諒解備忘錄(MOU),據該備忘錄,台灣醫療及公共衛生專家參加WHO的技術性活動及會議,須經北京同意。但據了解,這次關於IHR的安排,並沒有再採備忘錄的方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230396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