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存查:兩岸外交休兵的境界是和衷共濟
 瀏覽8,642|回應87推薦2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ukacs
沙包

兩岸外交休兵的境界是和衷共濟   石之瑜  聯合早報


兩岸外交競逐涉及中國主權分裂分治,如今國共和解,兩岸分合與國共內戰脫鉤,主要挑戰便是台獨。

有鑑於台獨勢力以雙重承認為目的的務實外交節節敗退,且金錢外交惡名昭彰,不但遭小國予取予求,在台灣且屢屢爆發假借外交之名的特大貪瀆,打擊民心士氣至鉅。從而,台北方面有了外交休兵之政策宣告。

外交休兵的原始構想是,兩岸應停止邦交國互挖,維持既有邦交現狀,如此金錢外交的惡名得以扭轉,兩岸可以保持和諧。

這個技術性的主張在兩岸都被質疑:台獨勢力認為不公平,因為台灣的邦交國過少,且休兵影射放棄台灣獨立主張;大陸認為是在包庇台獨,因為休兵以後的台灣更可鞏固中國分裂。

外交休兵進一步的構想,是台灣逐漸回到國際組織,於是引發大陸各界質疑,到底台灣以某種自己的身分參與國際組織,是可以展示大陸的善意而獲得台灣人心呢?還是會給台獨可趁之機宣傳兩岸永久分裂的正當性?

由於大陸無法干預台獨發展,又不願意兵戎相見,所以必須從外交上圍堵台獨,則外交休兵的可能性,也就只能存在於台灣不追求台獨的前提上。換言之,必須能保證,外交休兵後國際上從此不再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挑戰,方有意義。

假如外交休兵後,台獨勢力再度膨脹,北京剩下的道路將只有放棄台灣與武裝解決兩條,而顯然這兩條路都不妥,故難望北京率爾休兵。

至於台灣,既然國共和解,反攻大陸的意識已消弭,若外交休兵後又放棄台獨,則外交工作的理念與目標都將消失。

馬英九認為,外交休兵後台灣擴展國際空間不會被打壓,也不需要賄賂友邦,如此工作壓力驟減,外交人員應會歡迎。歐鴻鍊則察覺外交競爭消失之後對士氣影響巨大,故建議以外交共存取代外交休兵,並提出兩岸共同貢獻於國際的理想。

這些對外交休兵的理解天真而簡化,以為只要休兵,外交人員就會放棄敵意,充滿人道,熱愛工作。實際上外交人員如何理解休兵?如何看待彼岸?答案全無。

此刻突又侈談要選出某幾個具體國際組織,先來由北京對台北的會籍讓步,結果外交休兵將如同無頭蒼蠅,兩岸必是牛頭不對馬嘴。

過去蔣經國推動實質外交,目的是在邦交國爭奪失利後另闢蹊徑,以外交支援國民福祉,以抗衡中共統戰,又稱國民外交。李登輝反其道,改而推動務實外交,是以國民福祉換取外交承認,以對抗中國。兩者都有政治理念為指導。

外交休兵必須提供外交人員有意義的目標與理念。首先,既然外交休兵代表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威脅不再,則理論上,台灣在既有邦交國的外交官應是代表全中國,雖然這些都是小國,且大陸僑民偏少,但服務對象應有意識地擴及兩岸所有中國人在內,甚至還應該主動開闢大陸僑民前來投資的服務渠道。

相對於此,多數由北京代表中國的國家,尤其是大國,台灣的外交官也必須接受這些大國的代表是由北京主持,認識到兩岸在不同國家代表一個中國,是分工,不是排斥,從內心保證外交休兵不會成為台獨的戰略準備。

綜上所述,外交休兵的明確定義是,國際上不再有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的雙重認主張。準此,兩岸外交人員在其海外邦交國是代表全中國,服務的對象包括兩岸人民;至於在非邦交國服務時,應了解對岸所代表的是包括此岸在內的全體中國人。

不過,台灣外交官身為小國代表已久,如何調整心態看到自己在外交休兵的理念下,代表的是整個中國,並在專業知識上精進,以便承接這樣一個地位的提升,是一大挑戰。在這方面,應鼓勵兩岸外交交流與合作,並加以制度化。

為讓外交休兵成為有持久意義,首須讓兩岸外交人員之間的關係做出相應調整,讓他們組成為一個團隊,雖然彼此有所分工,但卻能和衷共濟,如此就不再可能是回到漢賊不兩立的歷史模式,也不會是繼續當前短兵相接的挖角模式,當然更不至於是彼此形同陌路的平行模式。

質言之,外交休兵的基礎在外交團隊的整合,而為促成兩岸外交人員和衷共濟,尤其應注重北京如何協助台北外交人員的專業養成。茲提出以下幾個方向:

1. 成立各國的兩岸外交人員協調委員會與聯誼會,由邦交所在一方主持
2. 推動兩岸外交訓練機構交流,尤其遣送台灣外交人員在大陸培訓養成
3. 安排台灣外交人員定期到大陸駐各國與國際組織使節代表團掛職學習

一旦台灣的外交人員也能代表全中國,外交休兵便具有震撼性。這樣的前景對他們帶來真正人生挑戰,他們可以一賭大國外交的堂奧,參與實踐大國外交的過程,歷練在大國場合的身段與詞彙,窺視宏觀的國際人道活動視野。

這樣的外交休兵比偷偷摸摸的金錢外交有更豐富的意義,也比自己悶頭盲目進行所謂人道捐獻更有意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001196
引用者清單(2)
2008/12/05 03:13 【不平則鳴】 兩岸外交, 和衷共濟﹖係智言﹖白痴乎﹖
2008/12/05 03:03 【曾太公落美洲】 兩岸外交, 和衷共濟﹖係智言﹖白痴乎﹖
 回應文章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蘇起/等待時勢還是創造時勢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蘇起/等待時勢還是創造時勢

台灣正面臨一個有利、一個不利的大趨勢。有利的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美國、以及日本的關係都難得地同時處在歷來最好的狀態。不利的是,三個大國之間的競爭正在逐步壓縮台灣的迴旋與犯錯空間。

先談有利的。兩岸和解至今,已簽署了二十一項經濟協議。今年二月陸委會王郁琦主委首度訪問了南京並與國台辦張志軍主任會面。另據統計,迄今三十多位大陸省市首長及兩百多人次的副部級以上官員都已來過台灣,大幅提升大陸對台灣的了解。最近台灣政爭卡住了服貿協議,但北京對台態度似乎不是更硬,而是更軟。

美國基於全球戰略考量,在東亞、敘利亞、克里米亞各地烽火四起之際,加倍感激超級敏感的台海居然風平浪靜,所以除了免簽、貿易投資協議復談之外,還在今年四月指派環保署長麥卡錫女士來訪,打破十四年未派內閣級官員訪台的紀錄。

台灣作為日本唯一友好的鄰居,這幾年特別受到東京的青睞。三年前的核災及中日關係緊張以後,日本不僅主動與我洽簽投資保障協議,去年為了緩和台灣對釣魚台主權爭議的壓力,又主動與我簽署延宕多年的漁業協議。

不過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美國的戰略重心轉向東亞、以及日本的靜極思動,不可避免地把各國優先政策由單純的經濟成長改成戰略競爭與經濟發展並重的複雜格局。

東亞國際關係主旋律的變調,大約始於二○一○年兩韓的多次武裝衝突。接著中共多次被認為過於強勢的言行,美國加緊東亞的外交布署,釣魚台及南海主權爭議再起等等,使得局部摩擦變得更頻繁也更激烈。還好美中雙方一直都小心自我克制才沒有讓摩擦激化成對立。

僅舉幾個與台灣有關的例子。首先,美中艦艇在台灣相關海域多次出現遭遇、僵持、甚至險些相撞的事件。一度美國還曾鼓勵台灣與大陸直接談判「軍事互信」以降低台海不穩定性,但被馬政府以「先經後政」為由拒絕。

二○一一年底台灣大選正熾時,北韓金正日過世。接任的金正恩完全是未知數。此時美中應該都不樂見台灣出現一個兩岸政策隱晦不明的總統,將來讓他們應接不暇。

釣魚台爭議爆發後,台灣船隻多次與日本及大陸的公務船相互噴水及叫囂。

在南海,擁有最大島嶼的中華民國從未應邀參加任何正式討論,反而私下不斷被各方慫恿靠邊。美國政要最近就要台灣就所謂的「九段線」表態。

上個月日本防衛相親自到距離蘇澳僅一一一公里、人口僅一千五百人的與那國島主持監測基地的開工儀式。這個基地表面針對中共,卻嚴重制約台灣東部我國海空軍的活動,並加大將來日本以行動干預釣魚台爭議的能量。

這個月初美國總統訪問菲律賓,簽訂了十年軍事協定,允許美軍預先配置武器設備在若干基地,以備緊急需要時調進軍員即可形成戰力。

當然還有最近越南台商遭到的池魚之殃。

這些例子顯示讓台灣享受「小確幸」的大環境已不「確幸」。台灣朝野一直不願碰觸的主權、軍事、國際空間等問題正一步步貼上身來。

台灣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藍綠惡鬥,只經不政,靜待時勢演變到火燒眉毛時再來處理。

另一個選擇就是,在當前兩大黨內部權力穩定,對外關係良好之際,朝野試著攜手合作,一起面對新時勢,跨越只經不政的藩籬,共創一個對台灣有利,也有助區域安定的新環境。

這個機會之窗很可能一去不再來。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2014/05/2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蘇起/等待時勢還是創造時勢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700085.shtml#ixzz32q1yu5rk 
Power By 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102293
童振源: 民進黨應推動「中華民國決議文」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進黨應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

 

童振源

旺報,2013101

 

民進黨要不要調整「台獨黨綱」,要不要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這不僅會影響民進黨能否執政,也會改變民進黨的執政格局,更會改變兩岸關係的發展路徑。

 

首先,在台灣推動全面民主改革之前,民進黨在1991年通過的「台獨黨綱」是否定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反對中華民國體制的主張。然而,台灣的民主化根本性改變中華民國的本質,使得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台灣成為事實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既然參與修改中華民國憲法,並且全面參與各項選舉,便無法再否定中華民國憲法與體制的合法性。

 

因此,1995年民進黨施明德主席率先喊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從1995年以後,民進黨的選舉立場便在維護臺海現狀的前提下爭取台灣選民的認同 。但是,台灣選民對於「台獨黨綱」要透過公民投票改變臺海現狀仍存在疑慮,所以民進黨在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事實上已經是民主獨立國家,目前依憲法國號為「中華民國」,藉此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民進黨採取台灣事實主權獨立的現狀政策立場,但沒有排除推動法理台獨的模糊立場,仍引發大陸與美國的不安。所以,陳總統在當選後只能以「四不一沒有」的宣示來穩定兩岸情勢。不過,陳總統在2003年推動和平公投及2007年推動正名制憲運動,再度引發大陸的強力反撲及美國批評台灣要改變臺海現狀,使得大陸與美國對民進黨的現狀政策信任感降到低點。

 

此外,兩岸經貿緊密交流賦予大陸更多影響台灣選舉的槓桿。根據筆者在去年2月上旬參與的民調結果顯示,兩岸關係因素讓5.7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總統連任,兩岸經濟因素讓4.25%的選民轉向支持馬總統連任,而且還有2.8%的選民投票給蔡英文主席,但擔憂蔡主席當選會影響兩岸關係,進而衝擊台灣的經濟,這些人恐怕下次未必願意再投票給民進黨。未來,兩岸經濟選民只會愈來愈多,對民進黨選舉的影響只會愈來愈嚴重。

 

「台獨黨綱」是民共無法對話與交流的主要癥結,有改變臺海現狀的疑慮,甚至可能讓外界誤認台灣目前不是主權獨立國家,也會激化國內統獨的對抗。況且,目前支持急獨的台灣民意大致只有5%,陳總統執政八年,他也說做不到變更國號。如果因為「台獨黨綱」使得民進黨無法獲得穩定多數選民(例如60%以上)的支持,未來民進黨執政恐怕又會陷入朝小野大的無止盡內耗與兩岸持續對峙的困境。

 

民進黨不僅應該調整「台獨黨綱」,也需要凝聚與充實台灣共識, 推出「中華民國決議文」,其主要內涵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從2007年以來,這項內涵已經逐漸成為台灣朝野的共識,能引領台灣突破當前朝野對峙困境。中華民國憲法與體制既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卻又隱含模糊一中的概念,有機會發展成為大多數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與大陸容忍的兩岸共識。

 

民進黨在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強調台灣事實主權獨立、接受中華民國國號,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現在應該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全面性接受中華民國體制,藉此凝聚台灣主流民意與朝野共識,以民主保衛台灣的事實主權獨立,以不推動法理台獨的現狀政策與模糊一中概念的中華民國憲法,爭取美國的支持與大陸的容忍,建構穩固的兩岸和平發展架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5015283
石之瑜:兩岸旗歌問題解決之道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評社台北84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旗歌”問題再度造成兩岸情感上的緊張。一面青天白日旗在倫敦被卸下,引發台灣留學生與網友的極大憤慨,各種展示旗天白日旗的創意不斷翻新,問題反而愈弄愈擰。

  “旗歌”問題始終是兩岸間的頭疼問題,也是對兩岸關係好轉的主要掣肘力量。不論每次事件是出於無知或有心,一定不利於兩岸交流,尤其是造成年輕人的陰影。


  在“旗歌”問題上作文章的人,要麼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寧可強硬,不可鬆弛,比如北京的外交代表;要麼感到機不可失,便趁機煽風點火,破壞兩岸交流氣氛,比如民進黨;要麼是素樸情感遭到入侵與動員而不能抗拒,如台灣群眾。他們之間立場迥異,但是為了“旗歌”而緊張焦慮的思維方式則一。

 

  原本兩岸若談文化協議,便可就“旗歌”問題找尋出路,籌謀化解之道。但是馬政府本就三心二意,現又風雨飄搖,動輒得咎,故盼其在第二任期內推動文化協議,已如緣木求魚。如此,“陸委會”視文化協議如洪水猛獸,加以封存擱置,也就不足為奇。

 

既然不能簽署文化協議,便應就“旗歌”問題進行具體談判,甚至交換兩岸關於“旗歌”問題的備忘錄。其目的在於化解“旗歌”爭議,而化解之道無他,便是要避免在層出不窮的場合中,一再出現人在江湖不身不由己的尷尬。
 

  必須設法讓文化交流或競賽場合的“旗歌”問題,不被引申成為兩岸間定位的依據。其實,第二代領導人如葉劍英或鄧小平對此早有相關發言,可以參考後設計具體文字共識,表達對“旗歌”問題加以擱置的方法。

 

  關鍵內容無非就是,兩岸均承諾不以文化交流或競賽場合的“旗歌”安排,做為兩岸關係的依據,則北京不必見到青天白日而極度敏感,而台北也不必因為沒有青天白日而感到淪亡。

 

  準此,備忘錄的內容宜有幾點內容:


  1.在兩岸管轄範圍內所進行的活動,得依照兩岸各自的習慣辦理,彼此參與活動不引申為當前或未來兩岸關係定位的依據。(如此,大陸隊伍或人員可以出席有青天白日“旗歌”的場合。)

 

  2.在兩岸管轄範圍以外所進行的活動,主辦單位有既定規則者依照既定規則辦理,兩岸可以透過事先商議後為例外安排,不在此限。(如此,青天白日旗偶爾可在書展、電玩或學會等場合現身。)

 

3.在兩岸管轄範圍以外所進行的活動,主辦單位沒有既定規則者,依照主辦所在地管轄政府的規則辦理,兩岸參與其間活動不引申為當前或未來兩岸關係定位的依據。(如此,兩岸不必在外人面前劍拔弩張。)
 

  若有以上的備忘錄,則兩岸人員對於彼此“旗歌”可以不再敵對,上焉者可拍照留念,下焉者可視而不見。


  全國人大甚至應該考慮根據第二代領導人過去已有的發言,通過立法,訂定若干條件,凡符合條件時,青天白日旗與台北的國歌得作為代表中國的一種“旗歌”,則為一勞永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857688
解讀北京的民國熱: 北京應認識中華民國的核心價值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11/10/04  編者另以「解讀北京的民國熱」標題刊出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00400520.html

張登及(台灣大學 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早在台北慶祝建國百年,北京鋪陳「辛亥百年」之前數年,大陸便興起了一股「民國熱」。不僅受到官方制約的影視戲劇,開始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等以往視為禁忌的符號,正面陳述民國史(特別是抗戰史)的討論與出版更是屢見不鮮。「懷舊」的氣氛甚至還超邁「純潔」的「一大二公」年代,直追「民國範兒」多元活潑的風采。除了學術界全力發掘禁錮已久的民國與兩蔣故事,不少來台陸客更對海外觀點的兩岸與近代史趨之若鶩。似乎台灣休耕已久的「民國議題」與在我國幾乎成為「外國人」的孔夫子,竟是威權的對岸在復興,使人稍有時空錯置之感。 

這種「民國解禁」的現象,當然還與中共歷史教育的正統內容有極大落差。官方論述難以擺脫成王敗寇的邏輯,以「中共領導抗日」的說法最具代表性。然而,民國解禁之所以逐漸被寬容,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也是最明顯的,自然是對台統戰。既然對峙中的「民國意識」在台灣似乎不再具有活力,對它友善或許能化解部分台灣敵意。 

第二、由於新獲得的「大國身份」,使北京必需遷就國際規範,則若干民國立場與遺產,已成為捍衛中國權益的憑藉。例如南海主權、台灣與西藏地位等等問題,毛澤東切割民國、「另起爐灶」的原則便派不上用場。如果說接收南海諸島的仍是「國民黨軍」、確認十四世達賴與十世班禪地位的仍是「國民黨」(時常仍做此說),法理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在中國物質實力大增,但華文文化影響力似起未起之際,提早獨佔話語的制高點。對台研究日益深刻的大陸高層必然瞭解,台灣比諸星港,自是連結「海內」與「海外」華文文化的樞紐。但台灣公眾掙扎於找尋新的精神主體,與北京競爭華文世界話語權的企圖不再。那麼稍稍解放思想,局部、逐漸恢復民國與近代史的原貌,以過去目為「封建、四舊」的傳統繼承者自居,使「中國遠征軍」及民國先哲(甚至「戰犯」)都可為其史論之註腳。如此一來,華人文化之「總代理」似非中共莫屬。若台灣的舊身份持續沒落,而新身份又遲遲缺乏「共識」,北京的柔性攻勢也將兵不血刃,水到渠成。

然而,北京對民國議題懷柔與彈性的本質,仍是工具性的。論者或許會認為,台灣由於國家身份缺乏共識,對中華民國憲法秩序與地位的態度,也是權宜性的。雖然政府力圖整合兩岸繁榮締造者、區域和平捍衛者和中華文化領導者的經濟、安全、文化角色;雖然在野黨鎔鑄中的新共識也不會挑戰親美、友日、和中的現狀,但世上本無永久之「現狀」,則民國的工具性價值,亦只是曇花一現。何況民國與人民共和國,在現代主權世界中不可能並存,圖窮匕現是早晚之事。 

不能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能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北京對民國的態度若只有短期工具主義的考慮,不僅將強化台灣「利用」中國的貌合神離心態,而且也將錯失藉助與借鑑台灣,改革與復興自我的歷史機預。 

首先,北京今日的地位與核心利益,不可能用「新民主主義」等陳舊的社會主義話語,和中華民國的持續存在切割。過去用「國民黨」來「去民國化」,造成19121949年這三十餘年,中國形同無國際人格、無合法政府的認知,這與文革企圖革除「封建傳統」一樣,法理與文化後果至為不堪。何況民國遷台,活躍的在野黨早已使它超越了「黨國」。面對民國體制與傳統文化的工具心態,恐將證明北京一時的韜光養晦,本質上還是強調矛盾與鬥爭。追溯古典而倡導多元並存的「和諧」,與政權意識型態的根本信念,還是難以協調,更難以服人。 

相反的,如果北京能從「胡四點」所提及的「台灣現有的規定和文件」出發,平心思考中華民國在中國現代化歷程中,曾擔當並將繼續擔任的重要角色,繼而為1947年憲法鋪陳有創意、建設性的地位,則一種超越現實主義「工具、利用」的兩岸關係和態度,才能獲得發展。這樣,不僅兩岸可以避免為西方早已漸次超脫的傳統主權制度而對決;民國在大陸與台灣曾不舍追求,北京領袖也認真提倡的「真正的民主、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成為未來兩岸一家的共識,乃至中華文明貢獻世界新秩序的核心價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804517
2012賈慶林全國對台工作會議:一個鞏固、一個建構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12.03.06

溫家寶對台工作報告 穩中求進

特派記者何明國/特稿

     今年大陸總理溫家寶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台部分非常平穩,顯示兩岸關係今年將是穩中求進。不過,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向來只是聊備一格,篇幅極少,只有幾句話,不是全面傳達對台政策的平台,在兩會之前舉行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才是。

     正如報告所說的:「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所以,要解讀今年大陸對台政策方向,還是從幾天前舉行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所定的大政方針著手,才得其門而入。

     而在今年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政協主席賈慶林強調的一個「鞏固」和一個「建構」,最是值得台灣關注。其中的一個鞏固是:要鞏固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這很清楚回應了,台灣一再呼籲的國際空間問題,包括簽署了ECFA之後,台灣希望能和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問題,這「一個鞏固」已清楚劃出界限,超出一個中國框架的都屬不可能,台灣方面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甚至連兩岸在NGO方面面臨的摩擦,這「一個鞏固」也表明立場,就是一個中國框架,別無他途。

     另外,「一個建構」是指:繼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最終當然是達成和平協議,雖然馬政府對和平協議的態度在大選前的說法,幾度反覆,不過大陸的立場是一貫的,胡六點既已宣告要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簽署和平協議,今年甚至往後大陸都還是會朝繼續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努力,也就是推動和平協議。

     所以,賈慶林的談話還特別強調,「繼續為今後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創造條件,」也就是為政治談判做準備。

     這些都不可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花大篇幅去傳達,不過報告中「新的一年,我們要繼續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一句話全把這些涵蓋進去了。所以,今年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中,最重要的「一個鞏固」及「一個建構」當然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別忘了,中共是以黨領政,看大陸每年對台政策,還是以年初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為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799420
新華社聯合國分社負責人出席楊永明演講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聞速報 2011.07.13
台灣官員演說 大陸人士捧場

中央社


 隨著兩岸關係改善,過去大陸媒體、企業對台灣相關活動裹足不前的現象也有所改變,現在只要有台灣官員訪美演講,大陸企業、媒體高層莫不到場聆聽,以獲得第一手台灣資訊。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新聞局長楊永明先後訪問紐約,向主流社會與僑界說明政府兩岸政策,這不是什麼讓台灣企業與媒體最關注的議題,畢竟國內報導已經多得不勝枚舉。

但不同的是,過去只有美國與駐聯合國、紐約的各地媒體會在各地駐美辦事處的力邀之下到場,現在所有媒體都對兩岸關係感興趣,特別是大陸企業與媒體。

賴幸媛10日在僑社的演說,至少有4、50名大陸人士出席這場演說,重點當然是政府的兩岸政策;楊永明今天在亞洲協會的午餐演講,更是有包括招商銀行分行、「人民日報」駐聯合國分社在內的多位中國高階企業、媒體主管與會,目的當然是想取得第一手資訊。

 人民日報駐聯合國分社社長席來旺就不諱言,要處理新聞「是有些困難」,但能有這個機會到場聆聽台灣政府發言人對兩岸的看法, 有助於日後處理兩岸新聞。

 席來旺說,過去即使只是想瞭解台灣政策,台灣官員的海外公開演說,他們是能避則避,「總是不方便」,現在不一樣了,隨著兩岸關係的和解與開放,大陸總社不再限制他們出席台灣官員的活動場合,反而樂意他們多聽聽,作為日後新聞處理的依據,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除了瞭解台灣政府兩岸政策現況外,大陸企業與媒體更關注的是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這與美國主流媒體普遍關注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立場、軍售、台灣國際地位等議題完全不同。招商銀行紐約分行行長助理毛學軍第一個問台灣記者的問題就是「你們怎麼看明年大選?」

 毛學軍就說,儘管自己是金融人,但台灣大選結果關係招商銀行日後在台灣的發展,雖然是紐約分行,能有機會面對面與新聞局長、台灣媒體聊聊天,他非常希望能取得台灣人對台灣大選的第一手資訊,做為銀行日後台灣發展的依據。100071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70938
檢察總長黃世銘、法務部檢察司司長等應最高人民檢察院邀請訪問北京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沙包

香港中通社68日電:台北消息:台灣檢察總長黃世銘8日上午率團飛往北京訪問,這是黃世銘第二度訪問大陸,也是兩岸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以來,兩岸檢察機關間最高層級的訪問。預計在大陸的8天行程將參訪司法及公安部門,就共同打擊犯罪等議題交換意見。

  黃世銘一行是受到北京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的邀請,前往大陸進行司法交流。黃世銘曾在2009年間偕同台灣海基會、金管會等代表組團赴大陸,在南京見證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當時他是台灣法務部政務次長。

  對於部分媒體提及,此行將要求大陸盡速遣返包括陳由豪、曾正仁、朱安雄等潛逃大陸的重大通緝要犯,黃世銘行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不作回應。

  隨同黃世銘前往大陸的團員有11人,其中包括台灣法務部檢察司長蔡瑞宗、檢察官高峰祈、台南高分檢署檢察長王添盛、台中地檢署檢察長張斗輝、最高檢察署檢察官陳文禮、台南高分檢署檢察官許美女、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鐘和憲、台北地檢署檢察官王鑫健、桃園地檢署檢察官錢明婉等。

  8日抵達北京後,黃世銘一行將拜訪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及國家檢察官學院等機構;12日搭機到武漢市,訪問湖北省及武漢市的檢察院、法院等機構,15日返台。

  台灣法務部表示,兩岸司法互助協議自兩年前生效以來,兩岸透過制度性運作,無論在合作打擊犯罪、情資交換、通緝犯的緝捕遣返、人身自由受限制的通報、文書送達、調查取證及業務交流各方面,均有極大進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65920
趙建民: 民進黨"澳門模式"才是矮化台灣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沙包

澳門模式矮化台灣 兩岸倒退

【聯合報╱趙建民/陸委會副主委】 2011.05.10 01:54 am

民進黨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日前訪美時,提出若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岸溝通可以無需「九二共識」的「澳門模式」,取代現有的海基、海協兩會管道。此不僅將導致兩岸關係重大倒退,還將置台灣於極端不利的地位。

所謂澳門模式,乃是對方主導、我方配合的不對等協商。此模式是陳前總統在民國九十三年國慶講話中,提議以「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回應大陸國台辦在前一年十二月所提,兩岸三通可以民間行業進行協商的政策前提下開展出來的。

首先,澳門模式的啟動,乃由民間行業針對當時具有急迫性之台商春節包機議題,進行非正式的會談,對方團長暨主談人為民航總局台港澳辦主任浦照洲,而我方團長竟為台北市航空公會理事長樂大信,不僅締造了矮化我方的「以官對民」的協商模式,也使民進黨陷入自己長期反對的「去政府化」的窘境;會談只有紀錄而無協議,國會無從監督。

不僅如此,前政府還讓大陸方面經常跳過我方公權力部門,逕與台灣民間行業洽談我方關切之議題,如大陸天然砂輸台、農產品銷陸等,其中有關漁工勞務合作,台灣方面出現了十幾個行業協會爭相與會之亂象,大陸官方與我方民間團體還達成協議,政府無力管控,兩岸交流嚴重失序。

為了進行此一不對等且又去政府化的協商,民進黨政府作了極大的妥協。當時吳釗燮前主委提出希望與對方洽談的二十項議題中,還包括了軍事信心建立機制與和平穩定互動架構,在兩岸公權力沒有任何互動下,驟然提出此二重大政治議題,把台灣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中。

對照之下,馬政府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制度化協商,乃是公權力的對等會談,由雙方官員主談,確保尊嚴、鞏固主權,且依法接受國會的高度監督。

以成果而言,吳前主委提出的二十項議題,無一獲得解決;澳門模式所完成的春節包機,因範圍有限甚至未能擠入前政府擬定的協商議題之中。相形之下,馬政府執政三年,該二十項議題除了前述時機尚不成熟的軍事互信及和平架構外,只有「海漂垃圾」因無急迫性未獲處理,其他十七項都以對等尊嚴的方式簽定協議(如智財權、司法互助、漁事糾紛、陸客來台觀光、直航、金融監理等),剩下的有的尚在協商當中(如投保、雙重課征稅),有的已在既有協議中規範作為未來協商議題(貨幣清算),前政府做不到的,我們都做到了。

以效益而言,僅ECFA一項,據負盛名的美國經濟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榮大聶估算,若兩岸能消除貿易和投資限制,台灣加入東亞經濟整合,GDP將可增加百分之四點四,這也是未來二十年台灣經濟發展重大趨策動力。

自以上分析,不難理解前後兩任政府,那一個更能守護台灣主體性,捍衛主權,作出「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兩岸政策。


【2011/05/10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623712
中共對台導彈 升至1410枚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Guoding

中共對台導彈 升至1410枚
 

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上午證實,中共東南沿岸當面部署對台導彈,部署於二砲821、824旅,數量已從扁執政時代的1328枚,提升到現在1410枚。他也證實,這是中國對台部署「反介入武器」導彈的最新數據。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午邀請國家安全局長蔡得勝率國內所有情報機關首長,提出「國家情報工作暨國家安全局業務報告」。民進黨立委李俊毅質詢時,引述國家安全局的報告內容第24頁內容,指國安局統計中國對台部署含巡戈飛彈在內的各式導彈,達到1410枚。

對立委披露這項數據,蔡得勝起先點點頭,隨即警覺打斷立委談話,要求不要對外界披露。但李俊毅強調,數據顯示中國對台導彈部署持續增加,中國敵意未減,「應該讓國人知道」。國安局並就中共對台導彈定義為「反介入武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4231349
与台湾海军在南海合作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湄洲島與太平島互換 有無可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6 01:07:16  


太平島雖是南沙最大的島嶼,但台灣由於缺乏力量,似乎“占著茅坑不拉屎”。
  中評社台北2月6日電(作者 )兩岸發展到這個階段,商業秩序已經逐步以國際規章建立起來;由於商業界已經或將要獲得其所預期的兩岸關係改善之收益,正喪失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動能。正是此一商業界的焦慮,改善兩岸商業互動機制的慾望,推動了此波兩岸關係的發展,而今若未能找到新的推動力量,以馬英九當選為標誌的一波關係改善潮,將逐漸失去其動能。

  大陸的實力當然還在發展,如同林中斌所稱,台灣依靠硬實力與大陸對抗,將難有勝算,因此應該著重提昇軟實力。這種思考當然仍有著兩岸對抗的痕跡,但是大陸方面也沒有在法律上結束兩岸的對抗狀態,因此改善兩岸安全議題的對抗性,還是大有文章可作。

  大陸希望兩岸和緩,但只是希望兩岸關係不出事。由於南海局勢趨於緊張,大陸又將注意力轉向,於是愈來愈多人注意到大陸在南海南部海域目前所擁有的,僅是一些固守不易的小島或島礁,缺乏一個戰略支撐點,一個真正可以進行修整、或者用以投射軍事力量的島嶼。

  筆者認為,兩岸圍繞著太平島進行合作,其實是很有潛能。大陸或許可以考慮一些交易,包括漁業互助、海上救援等。大陸甚至不妨嘗試探詢以福建莆田湄洲島,與台灣交換太平島的管轄權的可能性。

  湄洲島的宗教地位,對於相當多台灣民眾而言是不言可喻的。湄洲島在過去也是兩岸對峙的前線,台灣在其外海的烏坵仍有駐軍。湄洲島劃歸台灣管轄,對於台灣的信眾具有一定的鼓舞效果,能夠成為政治上的槓桿。台灣若能同時管轄媽祖信仰的兩大聖地:林默娘出生之所,與仙逝之地,當然有益於台灣的軟實力。另方面,這也意味從馬祖列嶼、湄洲島到金門,台灣海峽進一步非軍事化,船檣與人員往來的進一步擴大,有助於台灣的安全,與雙方關係的深化發展。

  至於太平島雖是南沙最大的島嶼,但台灣由於缺乏力量,於是似乎“占著茅坑不拉屎”,且對台灣的安全助益極為有限。繼續在此駐軍,與其說是為了台灣的利益,不如說是為了美國與日本的利益。太平島對大陸則是可望而不可得,於是南海一如圍棋所稱之“銅肚皮”,難以落子;若大陸能夠管轄太平島,則南海局勢丕變。

  湄洲島交換太平島若能成真,雙方皆能獲益,以此為目標進行研討,不失為明智之舉。大陸不少人抱著不攻佔台灣,就已經是對台灣施捨的心態,心態不對,於是在兩岸關係上始終難有真正的作為。其實在主權議題之外,還有著太多的可能,可供雙方發揮創意。
 
  (作者係(台北)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南海舰队政委:可以与台湾海军在南海合作
2010年03月08日 15:01:23  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0-03/08/content_13124974.htm

   记者:您也说了,南海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有人提出来两岸军队可以在保卫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您有什么样的想法?

    黄嘉祥:这方面合作只要上级一声令下,我们还是可以进行合作的,现在还没这方面的安排。但是我相信,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有些还是可以合作的。

    记者:我们官兵还是有这个可能的,和台湾联合行动上,保卫我们整个南海权益上,大家意愿上还是有可能走近的。

    黄嘉祥:我们还是有信心、有能力去搞好这方面的合作,我们坚决服从国家政治的需要、大局的需要。(记者陈欣 陶宏祥 穆亮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896372
頁/共9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