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轉貼的下述批判,是否顯示中國資本主義日益深化發展,而某些左派則不能忍受世俗化和市場化,要呼喚民粹的春晚,工農兵的文藝,毛的中國?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08/content_7582267.htm
2008年春節晚會經熱炒近半年之後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呈現給了期盼多時觀眾。整場晚會用百姓的話來講是場面排場,演員陣容整齊、主持人衣著漂亮,歌舞、相聲、小品、雜技門類齊全,台上演的、台下鼓掌的都挺賣勁,挺好挺熱鬧。但熱鬧過後再細細品來,總感到今年春節晚會留給觀眾值得品味的東西太少,基本上沒有出彩之處,除了準備倉促的賑災板塊能稍給人些激情外,既沒有推出使人過目難忘的作品,又沒有出現吸引觀眾眼球的新人,其晚會的平淡難以賜予觀眾更多的激動,觀眾只得在期待與無奈之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春節晚會近年來飽受非議,以致要求取消央視春節文藝晚會的呼聲越來越高。憑心而論,晚會的舉辦者央視也算竭盡全力了,每年年初開始張羅,建班子,聘導演,找演員,能用的人用了,不該花的錢也花了,不可以說動靜不大,但收效甚微。這種結果不但使央視始料不及,也給電視機前的億萬普通觀眾留下了過多的遺憾。細究個中原由,也能看出些所以然來。
今年這個冬天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嚴寒,從南到北可以說是天寒地凍。但正是在這樣一個冬天,到處湧動著令全國百姓為之動情的人和事。我們的總書記頂風冒雪,深入煤區,下到四百米的深井下,我們的共和國的總理在飛機都不知在何處降落的情況下,短短的幾天內往返重災區,掌握民情,體察民意。由此可見,民情民意決定著事物發展的走向。反觀我們的春節晚會,關起門來寫劇本,眼皮底下找演員,百姓需要什麼似乎與自己無關,我能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演什麼就演什麼,這種精神狀態能辦出的晚會觀眾能給你鼓掌?我們的電視精英們能否放下你們可憐的架子,摒棄貴族式的高高在上的作風,在百姓面前少些高傲,在同行面前少些清高,在金錢面前少些欲望,在藝術面前少些浮躁,在名譽面前少些虛榮,要知道我們原本都是普通人一個,撕下自己給貼上的“貴族”標籤,腳踏實地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就一定能創作出一些不平凡的藝術作品來!
電視藝術應該是大眾的藝術。觀眾之所以喜歡趙本山和他的表演,是因為趙本山是從一個農民成長起來的草根藝術家,他的作品和表演具有濃郁的東北農村特色,他只是無數民間藝術家的一個縮影,他的表演只是把他在農村經歷的或身邊的人和事經過藝術加工後,呈現給觀眾。深受大眾喜愛的、能引起觀眾強烈心理共鳴的《相親》、《牛大叔提幹》、《年》《三鞭子》等小品和《劉老根》等電視劇作品,正是演繹和還原了百姓身邊的事和人,深得觀眾的喜愛。但縱觀近幾年趙本山在春晚的小品表演,已經走入了“央視式”的怪圈,生活元素越來越少,程式化的東西越來越多,語言遊戲的成份越來越重,其本色的東西正在電視精英們的編導下逐漸消失,如果說趙本山現在在晚會上還能贏得掌聲與笑聲的話,只能說是觀眾對其本色表演和語言巧妙組合的贊許,但絕不是對作品內容和表演程式的認同。
現在還有一種傾向值得引起關注。有的電視節目成了主持人自娛自樂和展示名人的場所,有的綜節目就是網羅幾個靠一首歌成名或一部電視劇或電影混了個臉熟的所謂明星在那鬧騰,玩一些可笑的遊戲、答一些幼稚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藝術可言。更為可笑的是,在這些東西得不到社會認可的時候,往往歸結于百姓藝術素養低,不懂欣賞,自覺不自覺的、或自作多情地把自己歸入“陽春白雪”之類,用納稅人的錢玩起貴族式的所為電視藝術來,遠離百姓,遠離的生活。這樣,我們的電視遲早要被觀眾唾棄。
>>>>>>>>>>>>>>>>>>>>>>>>>>>
對黨和中央局還是感恩戴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