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1126/zh/200711260005.asp
工商聯刷新
21世紀經濟報導 2007-11-26 11:35:22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1126/zh/200711260005.asp
特稿
本報記者 柯志雄 北京報導
“民營企業家在執委會中佔有更多的席位,是工商聯回歸民間組織的開始。”
48名博士,大專以上學歷的占總數94.58%。
這不是某家研究機構的簡介,而是對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選出的第十屆執委會的一個量化的描述。
11月23日中午,全國工商聯網站刷新了現任會領導的頁面。廣受民營企業主們關注的全國工商聯十屆執行委員會一次會議,於11月20日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機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黨員、民建成員黃孟複連任主席,全哲洙等23人當選副主席,其中全哲洙接替胡德平成為第一副主席。
即使從表面看,這個常被稱為“非公經濟'娘家'”的機構,也在經歷較大幅度的一次刷新--上一屆的24名副主席,本屆留任的僅有8人。
“副主席更替主要是正常的輪換”,全國工商聯一位元內部人士說,根據章程規定,專職副主席連續任職一般不超過兩屆,兼職副主席一般不連續任職。
在這位人士看來,更大的變化是國家對全國工商聯職能定位的調整--工商聯的主要作用從過去的3個變為5個。
“我參與工商聯已經有10多年了,但還是很激動”,讓一位新當選的副主席印象深刻的是,全哲洙副主席在閉幕式上強調,此次大會對開創新世紀新階段工商聯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間商人“主唱”執委會
與上一屆領導機構相比,本屆副主席(含第一副主席)較上屆減少一名,總數為23位。本屆當選副主席的內地民營企業家10人,較上屆多3人。
而來自國內企業界的10位副主席,除泛海集團董事長、總裁盧志強為上一屆留任外,其餘9位均為新當選的。本屆來自港澳地區的副主席人數與上屆一樣,仍為3人,其中兩位來自企業界。由此,來自企業界的副主席,正好超過半數。
新一屆的執委會與常委會亦同樣由企業界人士“主唱”。
根據全國工商聯的新章程,執委會每屆任期5年,在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閉會期間,是各級工商業聯合會的最高領導機關。這次換屆改選,在這個最高領導機關中,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比例首次超過了六成,共304名,占執委總數63.33%,比上屆提高4.31個百分點。
新選出的480位執委,有109位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其中5位執委是中共十七大代表。這意味著他們有著更寬廣的政治參與平臺。
新一屆常委會委員有143人,比上屆增加20名,以適應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隊伍迅速擴大的需要和改變工商聯常委規模偏小的現狀。其中,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有77位,占常委會委員總數的53.84%。
與往屆相比,副主席、執委會與常委會中數量更多、比重更大的企業家隊伍,折射著更有影響力的全國工商聯。2年前的全國工商聯九屆四次執委會議上曾增補過36名執委,根據當時的數位,這些新增執委所掌企業資產總額1035.78億元--平均每家資產額近30億元,上一年度納稅總額合計41.25億元。
“工商聯本來就是民間組織,是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的平臺和維權的平臺,民營企業家佔有更多的席位,是工商聯回歸民間組織的開始,會使工商聯的作用發揮得更全面。”一位分析人士評論說。
新增執委的千億資產
民營企業界人士在工商聯領導機構中比例上升的背後,是中國日益壯大的非公經濟勢力。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私營企業現已達538萬家,占全國法人企業的80%以上,成為我國最大的企業群體;個體私營經濟提供占全國40%左右的GDP,雇用了全國70%以上的城鎮就業人口,產出了大約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
在此背景下,過去5年,全國工商聯的系統也在變得日益龐大。截至2007年9月,全國工商聯會員總數由2002年的161.1萬個增加到213.9萬個,其中企業會員增加34.8萬個,達到78.2萬個。地方工商聯組織達到3296個。
工商聯的各級行業商會組織增長得更快,由2002年的3000多個增加到目前的8611個,
於是,卸任副主席的企業界人士有了新的去向--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四通集團公司董事長段永基等人悉數成為了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這是與全國工商聯兩位一體的中國民間商會首次配備領導班子成員。
“苦菜花變成了迎春花”,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對本報記者如是說--尹在本屆會議中當選為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量變也給全國工商聯帶來發揮更大作用的可能。
在民營企業家忙著討論哪些熟悉的企業家名字新當選時,一些熟悉全國工商聯的人士留意到了章程的修改。
“'充分發揮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的主管道作用,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經濟方面的助手作用',這三條是過去有的。而'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過程中的協調作用,在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這是過去沒有過的。原副主席轉任民間商會副會長應有加強民間商會作用的含義。”這位元人士向記者分析說。
黃孟複抓“考勤”
從九屆執委到十屆執委會,全國工商聯和中國民營經濟一道走過了風雨5年。5年,多少事情已經發生--宏觀調控、鐵本案、德隆案、郎顧之爭、顧雛軍案……一次又一次,民營企業被推到風口浪尖,捲入輿論漩渦。
在轉型期社會錯綜複雜的利益博弈格局中,全國工商聯屢試身手,日益成為民營企業主階層代言人和政治參與平臺。在三位副主席的親自操作下,工商聯在海信收購科龍以及長虹收購美菱中扮演“紅娘”,開創工商聯出面推動化解大型民營企業破產危機的首例;一度逃亡國外的德隆案主角唐萬新在工商聯出面做工作下回國自首;工商聯向中央提交的調研報告,推動了被稱為“民營經濟權利憲章”的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工商聯還推動組建光彩四九集團,為民資參與央企改造提供對接平臺。
角色和使命分量的加重,對工商聯自身的變革提出了新要求。
“在助推科龍重組過程中,我們就深刻感受到很多方面的經驗不足,”參與拯救科龍行動的上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謝伯陽說,“其中表現在對上市企業的運作的有關法律、財務狀況等方面都缺乏專業的知識。”
在這種現實緊迫感的驅使下,工商聯加強了自身的知識化建設。本屆新當選的執委會成員有幾乎半數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包括46名博士,大專以上學歷的占總數的94.58%。
“工商聯的工作就像電視節目,收視率高不高在於是否有吸引會員的內容和名牌主持人”,在陝西、雲南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會上,雲南省工商聯副會長焦家良打的這個比方,引來一片笑聲。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在社會事務管理中要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仲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這對工商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黃孟複在全國工商聯十屆一次執委會議上說:“能不能辦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會組織、為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服務,都與工商聯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的強弱密切相關。”
提高工商聯的“收視率”,一方面來自於工商聯的服務。全國工商聯的上述內部人士認為,正是出於這個目的,包括對會員提供對內、對外經貿交流服務,提供公共關係溝通協調服務,幫助會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內容被寫入此次修訂的章程,但另一方面,全國工商聯也在參照企業管理的方式,提升會員尤其是執委的工作效率。
“我知道大家都很忙,特別是企業家們……但是,既然成為全國工商聯的執委,就要想辦法、抽時間當好這個角色”,黃孟複在會上不點名地批評了一些“考勤較差”的執委,因為他們以往經常不能按時出席執委會,有的根本不來,也不請假。
“這是不行的。”黃孟複警告說,“今後要對執委、常委發揮作用的情況進行考評。對一些經常不參加工商聯會議以及其他活動、不能履行職責和發揮作用的執委、常委,會考慮作屆中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