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中國星火論壇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Guoding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中國星火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外交、軍事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美中關係:世界經濟噴射機的美國駕駛與中國發動機
 瀏覽3,876|回應37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不崛起才是真正的威脅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
王義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環球時報》 ( 2007-01-22 第11版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24/content_5644437.htm

世界不是平的,而是失衡的

全球化是以西方為圓心的全球資本主義化,其基本前提是西方始終處於技術、信仰和制度的中心,為國際體系提供全球性公共物品。但是, 如今富裕的西方社會日益走向福利化,加上技術對勞動力的代替,人口再生產動力普遍不足,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非西方在人口方面漸漸佔據優勢。西歐國家普遍面臨非­法移民和國家認同的挑戰,這些問題也滋生和助長了針對西方的恐怖主義事件。

與此同時,技術的擴散、制度的借鑒和效仿,也在挑戰西方的優勢地位。西方國家轉而借助知識產權的梯子效應來保護技術優勢,塑造新的民主協調來構建統一戰線。如今­,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感到,他們成了全球化的受害者,反全球化的力量也在增強。以西方引導的全球化遭遇中心塌陷的局面,並且出現了以針對西方的恐怖主義為主要特徵­的非對稱性戰爭。

由於全球化的受挫,區域一體化成為各國聯合自強的主要選擇,出現了以歐盟、美洲自由貿易區和可能出現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為表徵的三大地球板塊之間的競爭局面,世界­進入以經濟多極化為特徵的板塊階段。

現在,全球每天的衍生金融交易量高達兩萬億美元,接近於美國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高度虛擬化的經濟依賴的是信用體制。參與交易的得益者都是這種信用體制的維護者­,這首先包括跨國公司,因此形成了跨國公司聯盟;其次是跨國公司的母國和投資物件,即新興崛起中的大國,兩者組成了新的大國協調機制。這兩股力量結合在一起,同­違反信用的勢力鬥爭。

看來,世界不是平的,而是失衡的。地區一體化對全球化的分化瓦解及形形色色的反全球化運動,加劇了這種不平衡。

  美元挾持了世界,而中國支撐了美國

世界的失衡,如果從國家層面追究原因,美國難辭其咎。冷戰結束以後,世界市場重新從分裂的東西陣營回到一體化的狀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飛速發展。但是,世界貿易的70%以上通過美元結算,於是隨著世界貿易的成倍增長,美元也需要成倍投放市場,而且由於金融的自由化導致遊­資和熱錢數額飛漲,致使在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數十倍於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美元為美國一家發行而為世界廣泛使用的結果,使得美元貶值不可避免,美國經濟高度泡沫­化、虛擬化。為遏止這種趨向,美國通過發動戰爭、發行國債等途徑轉嫁通貨膨脹,彰顯其鑄幣稅優勢。整個世界的貿易和投資高度依賴美元,其結果是美元挾持了世界經­濟。時至今日,美國每天要從世界借債30億美元才能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美國債務霸權成為我們時代最大的痛。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產業向中國轉移,顯著改變了西方內部流動的全球化法則,中國快速崛起成為我們時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美國強烈感受到中國的挑戰。然而,真實的­情形卻是,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高度依賴美國出口市場,積累了以美元為主體的高額外匯儲備,不得不繼續大量買進美元,以維持美元的匯率,避免損失。美元的低利率­和低通貨膨脹,似乎要靠強勁的"中國製造"來維持;中國成了巨額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和金融赤字的美國的"救星"。其情形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所言"美國人靠賣房子過日子,而買房子的錢來自中國。"於是,出現了一種奇異的局面--美元挾持了世界,而中國支撐了美國。

    中國挑戰美國霸權是虛幻的表徵

以上情形,要求我們從世界角度和時代高度重新思考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意義。有關中國崛起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中國崛起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二是中國崛起是全球­化的傑作。前者更多的是受到傳統的國家興衰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後者意味著中國的崛起只不過是全球產業借助中國的軀殼承載而已!

其實,中國的崛起,是亞洲崛起或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的體現,是後西方型全球化時代誕生的第一聲啼哭。歷史上,美國崛起超越了西歐民族國家崛起的任何一種模式,是­全球財富和創造力向美國的集中;今天,中國崛起也不同於歷史上任何大國崛起,而是全球產業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的結果。一些人斷定崛起的中國是個威脅­,其基本前提是美國霸權、西方優越感或世界體系本身是穩定的、可持續的,不需要變革,這就是所謂的單向度的全球化

單向度全球化,即西方化的全球化導致對全球化的反動,其結果很可能是被區域主義所取代,而一旦這種局面形成,美國也就會淪落為地區性強國。單向度全球化最顯著的­問題是,它把中國崛起視為威脅。儘管中國崛起常常會以挑戰美國地區霸權的虛幻為表徵。但實質上,沒有了中國的和平崛起,沒有了中國的支撐,美國也無法保持其全球­性強國的地位。崛起中的中國不僅是維繫傳統國際體系的重要支柱,也是改變單向度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希望所在。因此,美國要想延續其在全球的地位,只有把中國崛起­視為希望而非挑戰。

判斷中國崛起的機遇與風險,要超越能力與意圖的二分法思維定勢,從中國力量結構和生成機制上分析。單向度全球化面對的威脅,不是中國崛起的威脅,而是中國不崛起­的威脅!其情形正如美國財長保爾森所言,我們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中國將趕上美國,而是中國沒能繼續推進改革。而中國也正是通過既改革又開放實現和平崛起的。

當今世界上,中美關係具有全球意義。中美兩國依次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機翼(平衡器)-駕駛員。中美關係不同於冷戰時代的美蘇對抗關係,而是相互協作的連動關­係,帶動全球化向前運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2054101
 回應文章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内外压力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進民退問題,以及相關的經濟問題,似乎已成為近期的核心、熱點議題。光是鄭永年就寫了三、五篇。我對輿論的此種壓力,是否真的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抱持謹慎、懷疑態度。

==========================================

中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内外压力

(2009-11-03)http://www.zaobao.com/yl/yl091103_001.shtml

郑永年专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完全来自生产性投资。社会投资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每况愈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等等方面的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这些是一个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

  前不久,在G20召开前夕,美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根据美国的说法,这个构架意在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增长。如果这个构架得以实现,那么意味着美国要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中国要减低对出口的依赖,欧洲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提升企业投资。尽管因为各国意见的不同,这项提议并没有成为这次G20峰会的主要议程,但还是给以了足够的重视,并反应到会议的文件中。

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美国的真实意图当然并不是如它所说的那样。美国要借此来重新建构一个有利于美国的世界经济结构,同时把危机的责任转嫁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个“构架”的本质是变相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美国早就在这样做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连续出台了针对中国的所谓的“反倾销”案,包括轮胎和钢板等商品在内。和美国一样,欧盟尽管表面上也在强调自由贸易,但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也跟着美国。

  很多年里,中国一直在努力推进自由贸易。中国的这种角色是西方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因为在过去,只有发达国家才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反对自由贸易的。自从中国登上世界经济舞台之后,这个角色就倒了过来。贸易自由是全球化时代的理想,中国应当努力推动下去。但重要的是,中国不能简单迷信自由贸易,更不能迷信自己推动自由贸易的能力。毕竟,现实的全球经济并非是由提倡自由贸易经济学家来主导的,而是带有各种利益的政治家主导着的。贸易不仅仅是经济学,更重要的是政治学,是权力的较量。

  可以预见,如果欧美的经济不能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变本加厉。因此,中国面临的是如何消化来自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压力。

调整出口导向经济的机会正在流失

  尽管这次金融危机源自美国金融监管问题,但也不可否认,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的确存在着问题。例如,就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来说,从前那种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中国人储蓄、美国人花钱的模式很难持续下去。这种模式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互相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如果意识到,这种模式不可持续,那么就要对这个结构进行大力调整。对中国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

  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不能说中国不重视内需经济,但的确过分依赖于出口经济。在出口和内需两者之间,重心在前者。同时,对出口经济没有能够进行适时的调整。正如其它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所表明的,需要对出口经济进行不断的调整,僵硬的出口模式总会在一个时间点上,出现问题。日本是个好的案例。出口是成为“日本第一”的最大的驱动力,但过份依赖出口也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的一个主要因素。自由贸易需要良好的国际条件,如自由贸易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各国领袖们认同和推动全球化,全球经济均衡发展等等。这些条件一旦不存在,出口经济就会出现很大的危机。而这样的危机往往是超出各国本身所能控制的。

  这次金融危机本来是一次大好的机会来调整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结构。可惜的是,这次大好的机会正在流失。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有关方面强调的还是出口经济,希望通过各种政策性举措来刺激出口。这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很大,因为西方的金融危机,来自西方的需求必然减少。即使在一些领域,中国的出口仍然如往日那样成功,但这种成功正刺激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性或者政策性反弹,即贸易保护主义。就国内来说,出口补贴实际上造成了穷国(中国)补贴富国(美国)、穷地区(例如贵州)补贴富裕地区(如广东)的局面。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用从其他经济领域的收入来补贴出口部门。

中国经济的种种结构失衡

  除了内需与外贸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外,中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结构失衡。

  首先是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均衡。尽管中国从理论上说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现在调节着大部分中国经济活动,但是在市场上活动的主角还是国有部门。国有部门在中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和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不一样,中国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但一旦国有部门绝对主导市场,市场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了。和非国有部门相比较,国有部门更容易不按照市场逻辑。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出台了数万亿的拯救方案,但大部分的钱流向国有部门。国家大力支持的十大经济部门大都是国有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国有部门已经演变成为体制内庞大的既得利益,它们把金融危机视为一个极好的机会来追求本身的利益。更有甚至,国有部门已经开始凭借其庞大的资金开始和非国有部门竞争,垄断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进民退”的局面。

  与之相关的就是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到今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缓和和改善收入分配差异与解决就业等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生存环境则还是恶劣。中央政府希望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来振兴中小企业,但现在发展的倾向刚好相反。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很快会形成一种“赢者通吃”的局面。实际上,这种情况背后更让人担忧的就是经济规模扩大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不均衡。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常之低。无论在哪个国家,最能满足民生经济需要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极其重要。中小企业的制度空间如果得不到保障,其创新能力就会受到遏制。

  最重要的是生产性投资和社会性投资之间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完全来自生产性投资。社会投资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每况愈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等等方面的社会投资严重不足。这些是一个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西方资本主义能够生存和发展,就是依赖于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遇到了阻力主要是因为缺失这个社会基础设施。很简单,没有这个设施,就不能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正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否转型最主要的指标就是看能否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基础设施。

  但在这方面,中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阻力。各级领导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解放过,对此从来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总以为这些方面的投资是为了救济穷人的。思想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很难见诸于行动。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会改革已经在中国的议事日程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进展不大。社会投资需要钱,但钱不是中国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积累了足够的钱来进行社会改革(投资)。问题是各级官员不想把钱用到社会投资。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中国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投资,建设一个健全的社会基础设施,就不可能转型成为一个以内需为主体的消费社会。没有社会的转型,也就没有经济的转型。社会的转型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资源。 

结语

  不管人们喜欢与否,外在的压力不可避免,也会越来越大。全球经济失衡是事实,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到失衡的影响。但要有效回应全球经济失衡所产生的外在压力,中国就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内部的经济结构均衡化,既不能抵御外在压力的冲击,更不能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76261
未必擔不起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數十倍於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這話說的就問題大了。

境外流通的美元是流量,促成這個流通的是美元存量以及流通速度;GDP則是境內流通的美元乘以其交易速度。電子化的資本流通未必真有那麼大的規模,同一筆資金可以一天交易數次,但終究是一筆資金。

全世界的外匯存底不到十兆美元,美國每年還個幾千億,也不會還不起。還錢時得有出超,關鍵是美國出超時誰負責擔起入超。中國?

前瞻未來十年,其實未必擔不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9730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From Now to 2018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xtbigfuture.com/2009/10/china-and-world-economy-from-now-to.html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From Now to 2018

UK Telegraph: You can date the end of dollar hegemony from China's decision last month to sell its first batch of sovereign bonds in Chinese yuan to foreigners

Beijing does not need to raise money abroad since it has $2 trillion (£1.26 trillion) in reserves. The sole purpose is to prepare the way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yuan as a full-fledged global currency.

"It's the tolling of the bell," said Michael Power from 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 "We are only beginning to grasp the enormity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what has happened."

It is this shift i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rising Asia and Latin America that threatens dollar domination, not the pricing of oil contracts. The markets were rattled yesterday by reports – since denied – that China, France, Japan, Russia, and Gulf states were plotting to replace the Greenback as the currency for commodity sales, but it makes little difference whether crude is sold in dollars, euros, or Venetian Ducats.

What matters is where OPEC oil producers and rising export powers choose to invest their surpluses. If they cease to rotate this wealth into US Treasuries, mortgage bonds, and other US assets, the dollar must weaken over time.

Clearly this is more than a dollar problem. It i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old guard – US, Europe, Japan – and the new powers that require stronger currencies to reflect their dynamism and growing wealth. The longer this goes on, the more havoc it will cause to the global economy.

The new order may look like the 1920s, with four or five global currencies as regional anchors – the yuan, rupee, euro, real – and the dollar first among equals but not hegemon. The US will be better for it.

From the UK Independent: China's Push for Power is Irresistible

World's market [movements] show they simply do not believe the denials of the story [that there is move to phase out the dollar for pricing oil contracts by 2018] that have been issued by several countries. Saying so may not suit those countries which have strong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 US to worry about, but it would be remarkable if talks about repricing oil had not taken place. Indeed, China, the prime mover in these talks, has already openly floated the idea of ending the dollar's reserve currency status, and has never made a secret of its views on the matter.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5921
人民幣繼續升值,石油美元預計9年內結束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近期人民幣與美元形勢的綜合整理

http://nextbigfuture.com/2009/10/china-yuan-will-appreciate-again-as.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4439
閻學通:中國應重新考慮不結盟政策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1


Guod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閻學通在國內政治上其實是自由派,這與他看國際政治是現實主義者並不完全矛盾。「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新中國60]“中美國”時代來臨<2>中美外交軍事力量比較

朝鮮日報駐北京特派記者 崔有植 (2009.10.02 12:03)

60年裏,中國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大國,在國際政治舞臺同樣是大國。但相對而言,軍事力量還有不足。”
上月27日,中國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要成為像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中國就要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取得均衡發展。”閻學通還強調說:“中國有必要重新考慮一直以來奉行的不結盟政策。”閻學通是位著名國際政治學者,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博士,目前擔任的職務有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研究員等。
問:關於中國的軍事力量,樂觀派和悲觀派各執一詞,您怎麼看?
“宏觀上是呈上升趨勢。但就微觀而言,社會基礎體系還存在問題。腐敗問題嚴重,對政府和社會的不信任感日益高漲,經濟不能保障將來的穩定發展。不敢說中國不會出現前蘇聯解體那樣的情況。”
問:你認為中國兩國集團(G2)之一嗎?
“現在還未出現明顯的多極化跡象。雖然與美國的經濟差距有所縮小,但也不能因此就說中國是美國那樣的一流國家。G2的概念對錯參半。中國要想成為美國那種水準的國家,國防力量也要與美國對等才行。”
問:經濟力量或可能追上,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很難趕上美國。
“外交、國防政策很重要。美國有36個可靠的同盟國,而中國堅持不結盟,沒有一個同盟國。若在軍事上不能解決國際社會的矛盾和衝突,中國的軍事力量永遠不會趕上美國。”
問:有不少意見說,要壯大軟實力。
“軟實力指政治力量,不是文化力量。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所說的巧實力也是指政治力量。要壯大軟實力,就要提高中國政府的政治力量。要防止腐敗,在社會上主持公道和正義。軟實力的核心在於國內。”
問:強國的條件是什麼?
“經濟、政治、軍事三個方面力量的均衡發展。美國在一切方面具有世界影響力。日本自1988年至去年21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卻未能成為強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1827
建國60周年中國國力變化翻天覆地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韓國《朝鮮日報》10月2日載文《建國60周年中國國力變化翻天覆地》,摘要如下: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建國60周年。中國通過共產革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建國初期經歷了很多苦難和失誤。然而,中國1978年通過改革開放政策大幅扭轉方向後,憑借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驚人速度疾馳在高速增長的道路上,地位也迅速提升,甚至同美國一起被稱作兩國集團(G2)。

  今年八月底出版的書籍《今後五年,中國將稱霸世界》最近在日本書店熱銷。該書目前在“日本亞馬遜”外國、國際領域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日本過去一直費盡心思貶低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很多人認為,經濟飛速增長的過程中累積的危機和貧富差距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等,這些難題隨時會阻擋經濟前進的步伐。但是現在,情況已然發生變化。日本今年上半年的對美貿易比重僅為13.7%,而對華貿易比重則達到20.4%.以半年為准,這是日本對華貿易比重有史以來首次超過20%。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以後的60年裡,人口眾多的中國從人均國民收入不足50美元的貧困國家蛻變成現在的經濟大國。不出意外,中國今年將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並超越日本躍升為位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

  憑借不斷壯大的經濟規模,中國今年開始對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霸權地位發起挑戰,逐步擴大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國際金融咨詢公司貝爾蒙合夥人(Belmont Partners)總裁約瑟夫-默茲感嘆道:“雖然人們還沒有清醒地意識到,但美國現在正在同中國進行經濟戰爭。美國已有大片土地被奪走,如果按照這種速度持續下去,可以說戰爭已經結束。”他表明恐懼感稱,從小商販到大企業首席執行官,從年輕的學生到老人,所有中國人都以“奪回被西歐搶走的經濟領導力”為目標緊緊團結在一起。

  迎來建國60周年之際,中國充滿自信。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動員了20萬人。另外,最尖端戰鬥機殲-11、洲際彈道導彈(ICBM)東風-41、空中預警機等此前沒有公開的尖端武器也將在當天的閱兵儀式上亮相。

  隨著中國的飛速增長,各種預測指標也充滿希望。世界銀行預測說,中國GDP規模到2019年將超越美國。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艾伯特-凱德爾預測說:“中國的成功將使傑出的美國時代落下帷幕。”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表示:“此前沒有受到挑戰的經濟超級力量美國的時間所剩無幾。”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兼多摩大學校長寺島實郞表示:“真正的主體不是G20,而是G2(美國和中國)。”

  但也有很多反對意見認為,中國的國力評價含有水分。中國國民人均收入現在剛超過3000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也屬於低水平,而且GDP規模也只有美國的30%水平。地區和各階層之間的差距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威脅因素。經濟發達的東部沿岸是落後的中、西部地區,這裡大多數地區人均國民收入不到1000美元。出口依賴程度較高也是個問題。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研究部主任弗裡曼警告稱:“中國遭遇的最大挑戰是以出口為主的經濟結構。”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謝丹陽忠告說:“應進一步擴大內需,並降低對美依賴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0632
石之瑜、張登及:中國能成為美國合夥人?
推薦1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Guoding

石之瑜、張登及:中國能成為美國合夥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5 16:16:15  


  中評社台北10月5日電/中國時報今天刊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中正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張登及的文章,深刻分析中美台關係。
 
  文章說,北京的六十年大慶正在坐實大國崛起的印象,但主流國際政治理論說明不了中國崛起的過程。根據通行的國際關係理論,崛起國家與既有霸主會發生爭奪,故在霸權轉移過程中,霸權護持者與挑戰者間應發生激烈衝撞。例外的是,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取代英國而崛起,其間轉移大致是和平的,原因與他們同文、同種、同價值有關。言下之意,當前中國崛起不能擺脫拿破崙法國、威廉德國等崛起即意味衝突的模式。 

  若英國因與美國是“特殊關係”,所以可以容忍美國崛起,就避免了霸權戰爭,但中美“G2”關係絕非盟國則至明,因此崛起者必然是對現狀霸主的挑戰,不論挑戰的形態是暴力的(如軍事對抗或聯盟政治)或文明的(如軟硬國力或市場競爭)。癥結在於,通行理論主要分析單位只有兩種,一是國家行為者,二是聯盟行為者(如二戰的協約國或冷戰的北約、華約),而這兩個身分所構成的觀念限制,就拘束了對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的理解。 

  文章說,要充分解釋目前中美關係、北京的對台政策與台灣的獨立意識蔓延,在國家與聯盟這兩個典型身分之間,應加入一個“合夥行為者”過渡型身分。它並非傳統聯盟,但也不再能簡單以兩個疏離國家視之。過去佐立克曾形容中國為利害關係人,但這仍受到國家行為者身分意識所影響,不足以說明為何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從軍事圍堵與和平演變,到希拉里與胡錦濤“同舟共濟”,亦即考慮分攤責任。 

  若是作為合夥行為者,中國的崛起便是以進入成本分攤與利益分享角色的方式登台,尤其是分攤治理成本。這包括,在政治上從抗拒聯合國維和行動到積極參與,並在侵伊、反恐與壓制朝鮮核試中,配和現狀霸主;在經濟上改革國內產權且開放市場。近來又提供資源協助全球景氣復甦,在生態環保上提供承諾。 

  換言之,中國固然不是美國的盟國,但中國以行動支持現狀霸權的秩序,其政經菁英的社會網絡也在其中率先獲益,這也有利於大陸的內部穩定。 

  可以把G2關係視為是共同維護霸主現狀秩序的“領導網絡”,如同全球股權最大的董事長華盛頓與合夥的副董事長之一的北京。正副相比雖仍大小懸殊,或恰使得中國在崛起之初加入西方創辦的全球治理阻礙較小。一旦在環保與經濟之類的新安全議題積極參與,將軍事政治議程排後,中國崛起帶來威脅感便比預期降低。 

  文章說,中美雙邊關係能否延伸到兩岸關係?甚至讓海峽現狀中,股份較小的台北當主導的董事長,北京基於自信而擔當合夥人,從而降低霸主在台海的治理成本?值得各方思考。相對弱小行為者台灣可先享和平紅利,於是對霸主的現狀治理機制感到滿意。如此,台灣的獨立意識的發展與G2關係不再息息相關,反而可以緩和現狀秩序下,流失中的自我效能感,甚至有利於台北、北京、華府的正向關係。 

  最後,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就看中國的合夥人身分能否給北京帶來認同上的自尊與物質上利益,從而願意分擔“後美國時期”霸權秩序延續所需巨大成本,並對台灣大方讓放兩岸關係的紅利,進而改寫現代國際政治的本質和假設。這對當事三方,是嚴峻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

 http://www.chinareviewagency.org/doc/1010/9/5/7/101095797.html?coluid=5&kindid=23&docid=101095797&mdate=100516161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40625
Emerging economies 'get new role'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Emerging economies 'get new role'

The G20 group of leading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s to take on a new role as a permanent body co-ordinating the world economy, a White House statement said.

The change will give more power to emerging economies, rather than to the developed powerhouses of the G8 group.

The G20 is meeting in the US city of Pittsburgh for a two-day summit.

EU officials also announced a deal to shift the balance of vo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to benefit growing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Currently, China wields 3.7% of IMF votes compared with France's 4.9%, although the Chinese economy is now 50% larger than that of France.

BBC business editor Robert Peston said that the rich nation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formally acknowledging that they no longer have a monopoly of wisdom on what's good for the global economy w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come out of this summit.

Near the venue, police fired rubber bullets at protesters on a march. The previous G20 meeting, in London in April, was also marred by clashes.

The disturbances are thought to have begun after hundreds of protesters tried to march, without permission, towards the convention centre where the summit is being held.

'Years of low growth'

UK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and action at the summi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628207
陸股狂飆 成交額超越美英日總和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陸股狂飆 成交額超越美英日總和
  • 2009-08-01
  • 中國時報
  • 【實習記者黃怡蓁/綜合報導】

     中國股市成交額有史以來首次超過美國、英國及日本的總和!美國投資管理公司GMO表示,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今年以來飆漲八二%。但不少分析師警告,陸股投機炒作風又捲土重來,之前陸股投機炒作都是含淚出場。

     根據彭博社數據,大陸滬深證交所的成交額在七月廿九日暴增至六三○億美元,超越紐約、倫敦和東京證交所加總起來的五八○億美元。

====================================================

想像不到的中國規模 1,338,613,000人創造的震撼數據
世界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大陸人口總數13億3861萬3000人(2009年7月估計值),相當於世界人口總數的19.7%,是台灣人口的58倍以上,更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
【撰文/黃浩榮】

●世界上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中國人。大陸人口總數13億3861萬3000人(2009年7月估計值),相當於世界人口總數的19.7%,是台灣人口的58倍以上,更是全球最多人口的國家

●可勞動人口全球最多,15歲~64歲的可勞動人口達10.7億人,是台灣的74倍

●1978~200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9.8%,同期經濟表現居世界第1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1億人,老人人口世界排名第1,是台灣的45倍

●大陸一個城市可以抵一個國家。第一大城上海市的GDP(2008年)達人民幣1兆3698.15億元,相當於烏克蘭全國GDP,同時是台灣GDP的1/2

●2008年底外匯存底1兆9460億美元,全球外匯存底最高,是台灣的6.7倍

●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金額(FDI)924億美元,約占全球FDI的6%,為台灣的12倍

●大陸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國家。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多達118座;人口400萬以上的城市達13座。台灣僅台北市唯一超過200萬人

●中國高速公路總長度5萬餘公里,長度排名世界第2,為台灣高速公路的50倍

●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08年中國GDP產值為人民幣30兆670億,僅次於美國、日本,是台灣GDP的11倍

●2008年經常帳(current account balance)順差達4261億美元,世界第1,為台灣的17倍

●2008年中國手機產量5.6億支,占全球手機產量47.5%,世界第1,是台灣的2倍

●每天原油消費量為788萬桶,占全球每日耗油量約10%,是台灣的8倍以上

●出版電子圖書數量達65萬種,世界第1

●全世界每兩雙鞋有一雙在大陸生產。鞋類產量超過106億(2007年),占全球產量50%以上,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達人民幣1兆5404億,連續18年維持兩位數的增幅,同期成長速度世界第1

●占全球手機用戶三成以上,中國手機用戶6.79億戶,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6倍

●大陸占全球總用電量的1/5,2008年全國用電量3兆4268億千瓦,僅次於美國,約為台灣用電量15倍

●2008年鎢產量4萬3693公噸,占全球產量80%,世界第1

●2008年粗鋼產量5億49萬公噸,占全球產量1/3以上,世界第1

●2008年體育選手獲得120個世界冠軍,包括北京奧運的51面金牌,奧運奪金數量世界第1、奪牌總數世界第2

●茶葉產量占全球總產量1/3,2008年中國茶葉產量124萬公噸、種植面積160萬公頃均為世界第1,為台灣的69倍

●全球每四個網民有一個是大陸人。中國上網人口2.98億。約占全球上網人口的1/4,全球最多;是台灣的17倍

●中國固網電話用戶3.33億戶,占全球電話用戶的26%,全球最多;是台灣的25倍

●吸菸人口3億5000萬人、每年死於吸菸相關疾病人數約100萬人,兩項均為世界第1

●2008年中國電腦產量(桌上型加筆記型)1.37億台,占全球電腦產量超過40%

●菸草產量239.5萬公噸(2007年),約占全球產量1/3,世界第1

●2008年中國汽車銷售量938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18%,僅次於美國,為台灣的40倍以上

●2008年中國機車銷售量2750.2萬輛,占全球機車銷量54%,世界第1,是台灣的32倍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聯合國統計部、UNCTAD、UNESCO、UNICEF、IMF、CIA World Factbook 2008、世界鋼鐵協會、加拿大豐業資本(Scotia Capital)集團《全球汽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51403
中国与厄瓜多尔签1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国与厄瓜多尔签1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2009年07月28日 07:17:47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中石油昨天透露,其与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将在两年内向其购买原油,并预先支付10亿美元。

    这被业界称为贷款换石油的又一新单。贷款换石油不仅让中国获得了较便宜的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来源,还分散了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

    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昨天公布,8月份的第一周中石油将支付给其10亿美元预付款。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将向中石油每月出口288万桶原油,其中216万桶Oriente原油以及72万桶Napo原油,发货价将据市场状况确定。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还拥有比规定数量多或少供应5%的原油的选择权。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第五大石油生产国。今年以来,我国在贷款换石油领域动作频繁。(记者张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732&aid=3545950
頁/共4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