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的部分比較單薄,但是一些台詞寫得不錯。比如市場藥店老闆關於「毒」的詮釋,皇后駁斥太子「面具提升表演造詣」的觀點(最高超的演技不是超越面具去傳達感情,而是把真實的臉,變成面具),等等。
全劇看來章子怡的角色是最大的陰謀家。
似乎是章子怡謀害王夫,希望能與繼位之太子成為夫妻(章子怡原系太子女友,太子長章四歲。章卻遭皇帝寵幸立為皇后,太子灰心之餘遠離首都,躲到吳越之地沈溺戲劇--類似日本的能劇,演時要帶面具)。
但皇帝之弟(葛優)卻乘事發時太子遠在南方而繼位,也希望擁有章子怡,並多次試圖殺死太子未能得逞[大量武打場面與此有關]。章自是希望保住太子,完成原計畫,遂暫時屈服於新皇帝,並挾持單戀太子的豪門閨女周迅,逼迫豪門大臣殷氏父子配合其計畫。
(章子怡弔唁王夫)
(太子返回都城與「母后」相視)
最後一場夜宴中,周迅誤飲章子怡獻與皇帝的酒而死,皇帝發現無法贏得章的芳心,也甘願飲下章子怡的毒酒身亡[這是很離奇的]。周迅之兄身為將領,對章子怡之陰謀早已懷恨,當場要報仇刺殺章子怡,一劍卻為章的昔日戀人太子擋下,章及時反賜周迅之兄。太子與將軍同死,而章遂被擁立為女皇。
(周迅拿著太子的「面具」,後為戀妹的周兄)
劇終時女帝卻被天外飛來的一劍所殺,誰是兇手沒有交代。近期有該劇演員,皇后侍女出來聲稱劇本裡她是兇手。(觀察劇中,確實有幾個不尋常的鏡頭帶到這個不起眼的角色)
本劇遭到很多中國觀眾的批評,例如面具段落有日本文化之嫌疑,逝世皇帝的盔甲雷同日本幕府將軍的盔甲,劇情雷同帝國主義文學(莎士比亞的拉姆雷特),配樂中西雜混等等。觀察中方觀眾對「藝妓」、「走向共和」、「臥虎藏龍」、「斷背山」等多片的批判,民族主義與政治正確似乎自動是(不用黨的提醒)觀眾的警總,自己便會抵制「毒素」,導演面對批評還要自白「不會玩弄『人民』的信任」,實在非常可悲。有這種「狼奶」,沒有黨這種娘,人人也都是黨員了。
中方劇評摘錄:
『回到厚道的問題上,做人要厚道——這才是有馮小剛特色的中國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語言。您就是一通俗的底子,並且到目前為止,大家都已經認可並且習慣了這種通俗,所以,詠嘆調的事兒還是讓唱美聲的張羅吧。 學學喬丹,世界是他們的,你才是你的。』
對於《夜宴》的另外一大惡評,就是指責影片抄襲了大量其他國家的經典電影文化,例如儺戲被指責抄襲日本電影文化,面具被指責抄襲韓國電影文化等等。對於這種說法,譚盾先站出來為馮小剛鳴冤:“其實在拍片之前,馮小剛對我還有葉錦添就有過交代,希望我們能夠從創新的角度去重新詮釋中國的古裝片。他要求我們去尋找那些日、韓所保留的我們唐代文化的根源,並且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馮小剛接著回應道,“其實大家在影片中看到的儺戲、面具那都是我們唐朝的時候,日本和韓國引進的,結果人家保留下來了,我們丟掉了。我做的只不過是創造性地去恢復我們自己的東西,那本來就是咱自己的東西。不少觀眾認為《夜宴》中有其他影片的影子,宮殿上的幔帳、蠟燭,水面上的打鬥,與《英雄》相似;竹林追蹤,恍如《十面埋伏》;太子在婉後冊封儀式上的表演,讓人想起《王的男人》…… 不過,馮小剛並不認同,並直指西方的某些評論是“陰謀”。他說:“他們是在一個不平等的、居高臨下的位置,你要是和他們坐到一樣高的時候他就會緊張,還說《夜宴》和《臥虎藏龍》、《十面埋伏》一樣,我說中國人看這仨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跟他們說,我看《哈利?波特》和《指環王》也是一樣的,可能我們互相理解都特別膚淺。””
關於“厲帝”葛優為何飲鴆自盡?影片中,太子無鸞以越女劍拼死相向,厲帝喝退了羽林衛,舉起毒酒一飲而盡,最後倒在婉后章子怡懷裏,口中道出“你敬的酒,我怎么能不喝?”老謀深算如厲帝者為何會飲鴆自盡? 導演認為這個是全篇得意之筆 。葛優說:“你們覺得他沒有到死的那個份,我也覺得沒有,但導演覺得有,我就得按照導演的意圖去理解這個人吧。” 馮小剛卻覺得,厲帝之死是他的得意之筆:“人物命運的逆轉很具震撼力,作為貴族的他顏面掃地,自己最愛的女人卻要用毒酒將其致死。眾叛親離,厲帝萬念俱灰,死反而是最好的解脫辦法。”
音樂:譚盾繼續了他在《臥虎藏龍》中將中西方音樂元素相結合的做法,影片中多次出現用中國大鼓的演奏方法來演奏鋼琴的插曲,這種類似於普洛可菲夫將鋼琴變成打擊樂器的做法,是將中西方音樂元素融合的最好例子。而作為鋼琴演奏者的郎朗,在對樂曲的理解和把握上相當準確。除此之外,將弦樂與中國的古箏、大鼓相糅合的插曲段落也非常值得觀眾去關注。
美術:有不少媒體對於《夜宴》昏暗的色調頗有微詞,影片美術指導葉錦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夜宴》這樣的畫面視覺效果才是他一直以來想做的。影片令人壓抑的色調其實與故事情節絲絲入扣,表現出宮廷政治鬥爭的殘酷和壓抑。另一方面,馮小剛在鏡頭語匯的運用上也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影片開場婉后向厲帝淫威屈服的段落,只用了一個手部特寫的鏡頭,就把所有的潛臺詞完整地傳達給了觀眾,使得整個段落顯得相當簡約明瞭。
西方:威尼斯放映一開始,傳統的中國音樂和華美的畫面著實讓人驚嘆。隨著哈姆雷特式的情節逐漸展開,記者感覺有些惴惴不安,一個中國式的電影表現手法套在西方的故事上能贏得西方觀眾的共鳴嗎?
長達131分鐘的電影在張靚穎的歌聲中結束。坐在記者身邊的那位女同行說:“有點遺憾,和我的期待好像有差距。”幾位西方同行在與本報記者交流時,也流露出相似的感受。“畫面很美,太驚人了”,“故事情節有點西方化,似乎不像中國電影的故事”,“最後一段歌我不喜歡,好像與電影不般配”,“電影有點舞臺化、戲劇化了”,“電影似曾相識,尤其是開始那一段,日本電影也出現過”。 杜琪峰和蔡明亮都是威尼斯的常客,一個是簡潔明快的“黑幫史詩”風格,一個是晦澀難懂的“臺灣文藝”風格,恰巧都對上了鍾愛藝術片的威尼斯的路子,於是兩人不幾年就會在威尼斯相逢,上演一把“雙雄會”。
針對西方記者對影片的看法,在《夜宴》劇組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環球時報》記者請導演馮小剛發表自己的意見。他解釋說,“這部電影是想拍出歌劇的感覺,劇本要的就是戲劇化。國外觀眾看到的以前幾部中國古代題材的影片從視覺效果上講偏清淡,讓人以為中國古代就是那樣,而這部影片以唐代為歷史背景,是真正的漢族統治時期的中國。至於日本影片用過的東西實際上大都是從中國學過去的,日本文化中很多東西的根在中國。”
一位義大利記者問“中國是否有女皇帝”,馮小剛加重語氣回答說,“首先,中國有女皇帝;再一個,有沒有女皇帝並不重要。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西方觀眾對中國認識是膚淺的,希望能加深了解。”“不了解中國歷史的人看中國的幾部古裝片就像中國人看《魔戒》和《哈利·波特》,認為是一個人導演的。”此話一出,西方記者立即鼓起了掌。馮小剛繼續說,“現在片商一聽說中國現代題材的影片就不出價,開口是50萬美元;而古裝片比如《夜宴》光版權就是500萬美元,投資方當然要拍好賣的電影”。
(夜宴結束,皇后撫太子屍首痛哭,而後接受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