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作者:張貴閔(清大中國研究碩士學程)
◆將在外,天外飛來上級指示一道
當我在中國接獲上級指示要在《台灣社會學通訊》上寫
一篇學程的介紹時,「這些東西貴閔最熟,就等貴閔從中
國回來,再請她做」(吳介民,2006),腦袋除了糨糊還
是糨糊。當然,擔任學程助理已邁向第三個學期,官樣文
章寫過不知凡幾,學程工作檔案夾一打開,介紹要多少有
多少,但是,面對台灣社會學界,用「樣版文章」轟炸就
顯得太不上道了。
◆我,「中國專家」?
自從進入中國研究學程,周遭的朋友自然而然地把我視
為「中國專家」,每逢話題牽涉到中國──大至中國實行
(西方式)民主的可能性、反分裂法對台灣的影響,小至
朋友抱怨在國外留學,不知如何向同學解釋兩岸錯綜複雜
關係而產生的無能與無力感──我就會「被迫表態」。在
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客觀」地「再現」我眼中的中國
,已經成為我必須認真對待的責任。我的中國經驗不只在
田野調查的當下,在台灣我也被迫重新「審視」與「經驗
」中國。因此,我想,向各位介紹學程的「內容」,不如
介紹學程的「產品」──我與我的中國經驗。
◆我的中國經驗
我,2004年9月入學,是學程第二屆招收的學生。
我的中國研究課程訓練包括:「中國研究導論」、「公
民身份與不平等」(吳介民);「中國民主化與政治參與
、「中國政治體制與政治改革」(徐斯儉);「台商社會
學」(陳明祺);蔡禾「中國大陸城市社會變遷」;「漢
人社會與文化」(莊英章);「中國經濟發展專題」(陳
添枝與張榮豐);「中國大陸政經社會變遷」(朱雲漢)
。
以上課程成為我理解中國的背景知識,這裡我不談大的
制度框架,也不談高深的理論,而是把焦點放在我認為的
社會學的核心關懷:人,我的中國經驗,由這些形形色色
的人所構成。
我的田野經驗:入學至今一年七個月,隨師長或個別進
出中國五次,每次十到十五天不等,田野地點涵蓋中國行
政組織五個層級,以及不納入正式編制的村和街道。
‧黨的知識份子?
在中國上網會有的經驗是,有些在平常在台灣連結自如
的網站,到了中國變成無法顯示的網頁,Google時好時壞
,台灣的新聞網站是連也連不上去;一樣的詞彙在Google
中國與Google會搜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此外,中國的教
本、官方媒體、書本充斥著我們難以理解的內容,我想台
灣人對其教育最鮮明的體驗就是前陣子網路上廣泛流傳的
「爺爺,您回來了」的片段。上述只是中共控制境內資訊
的一小部分,我常被問到,這種環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
?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說明的是,我所接觸
到的僅是少數中國頂尖的學生,不過他們肯定是未來中國
足具影響力的人,因此我的樣本有絕對的「代表性」。
就從2005年3月水木清華BBS遭封鎖講起,(註1)我的
朋友告訴我,當時他偕同30幾個BBS的站長設立一個隱藏
版,針對此事討論對策,並且在該版狂罵始作俑者周濟。此
外,復旦大學採取的策略是以百年校慶為籌碼,主動與學
校協商,自動於午夜12時至2時關閉校外IP功能,來換取
其他時間的正常運作。這些學生總是有辦法繞道第三地連
結想上的網站;針對高敏感度的關鍵字,如六四、法輪功
,他們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迴避網路警察的監控。
我們觀察中國的雙眼往往被專制體制的外衣所蒙蔽,忘
了體制是人所創造出來的,體制的樣貌也取決於人如何利
用它,這些學生並不受制於訊息閉塞,他們應對現有制度
的策略展現高度的彈性與智慧。根據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共產黨最優秀的學生更加靈活、思想更為自由,而其所
受的歷練使他們的格局更為宏大。不認清楚這點,我們拿
什麼跟人家玩?
‧大城市小故事真社會-出租車師傅
我與一般城市居民的接觸,最頻繁的要屬出租車師傅了
!他們驅車穿梭在城市現代化建築中,對中國的社會發展
自有一套看法,他們的個人經歷是大城市生活的縮影,似
乎在跟他們談話時,我才碰觸到真正的中國。
我遇到的出租車師傅大多曾經具備另外一個身份:國營
企業工人。他們對所居住的城市如數家珍,言談間透露身
為城市居民的驕傲,而工人階級教育使他們有敢言的自信
。與他們天南地北的同時,我看見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
矛盾交織在他們的生活中:國營企業改革,工人下崗;城
市榮景,出租車滿街跑;單位制度消退,醫療、教育費用
高漲,生活壓力迫使下崗工人拋棄階級驕傲,向錢看齊。
他們生活的餘裕空間隨著城市的擴張與飆高的物價被擠
壓,逆來順受嗎?大城市小故事:2005年7月到9月,中國
油價連番上漲,(註2) 翻了一番,(註3)上海市出租
車師傅吃不消,預備串連罷工,傳單四處散發,政府接獲
消息,於8月2日宣布每月補貼每台出租車油錢250元人民
幣,從石油漲價到政府宣布補貼,僅15天。我從何得知這幾
乎罷工事件?2005年8月上海市某出租車上。
他們對中國現狀的觀感?根據「不完全統計」,一面倒
地懷念過去。
‧農民的落後與居民的文明?(註4)
2005年10月,我有幸與我的報導人一同回她蘇北老家,
這是我的農村初體驗,農村是什麼概念呢?容我這樣說明
:我唯一慶幸帶對了的東西是手電筒,農村七日最想念的
是沖水馬桶與自來水,是的,我擦了七天澡。「貴閔,妳
好慘…」是我聽到最多的安慰話語,到一個電腦插頭插上
可能整村跳電的地方(早已做好萬全準備,所以沒有背去
),我的境遇好像很悲慘,但事實上是,這絕對是我最珍
貴的人生經驗之一,七天,重塑我對文明與現代性的想像
。
農村的生活習慣是因應其生活型態,像果皮、飯菜渣、
糞便,最終都是回歸土地,所以農村總是很乾淨。「文明
」或工業化帶給農村的是水泥地、塑膠製品,食物丟在水
泥地上腐爛時間長,並不會被土地吸收;塑膠製品用了不
能隨處扔,來自「文明」的產品不適用土地自我循環的規
律,變成了廢棄垃圾,生生世世跟著我們。工業化後,人
們並沒有改變農村的生活型態,是故,初嚐現代性的城鎮
總是很髒亂,為什麼我們會有中國軟體比不上硬體的感嘆
?是因為現代性來得太快太急,人們並沒有「脫農入城」
,你說吐一口痰在農村的小道旁有何大礙?要嘛太陽一曬
蒸乾,要嘛被泥土吸收,但是城鎮的廢氣廢水可不那麼簡
單處理!
我常聽到城市居民(包括在中國的台灣人)表達對農民
生活習慣的嫌惡與歧視,認為他們落後、不文明,卻不知
這是他們先輩也曾歷經的過程,只是時間拉長到讓一代人
不易察覺。我們還不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發展出一套
適合城市的生活型態?像是收垃圾、資源回收、廢水處理
等等,為了什麼?最終我們自以為超越自然的成就,還是
得適應自然,你說,自然會旴尊降貴適應我們嗎?後果誰
來承擔?當環境問題拉高到人類的存續時,是誰的落後誰
的文明?
‧台灣人在中國
台灣人做中國研究照理說佔盡地利之便,又有語言和文
化的親近性,但是因為兩岸說不清的關係,使我們別妄想
像許多西方學者一樣,透過官方進入田野,這時,在中國
的台灣人就成為我們田野最重要的進入管道之一。有趣的
是,我們在中國可能比在任何一個國家,更需要「老鄉」
的溫情。
台灣人在大陸的甘苦,各位信手拈來有一堆人可以分享
,我就不在此贅述,特闢此段,是為了感謝台商、台幹、
及其家眷對我們在田野的照顧與支持。
‧韜光養晦與有效管理?
怎會提到兩邊政府的外交詞彙?話說今年三月,我與朋
友在上海市淮海中路的某家酒吧把酒言歡、談天說地、交
換國是心得,說我們各自是己方知識青年的代表也不為過
。當中,他指著舞池裡跳瘋了的人群說:「妳看,這就是
我們的韜光養晦!」我回:「那你看我們這樣像是被有效
管理了嗎?」
我想要表達的是,不管兩邊政府實行什麼樣的政策,這
樣的民間交流不可少也不能擋。我相信許多學生,都和我
有一樣的困惑,如何看待對岸的中國?如何釐清台灣與中
國複雜糾葛的關係?中國在台灣的未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卻鮮少人意識到,我們如何認知中國,關乎台灣的未來
。
這幾個提問,有的我已經有所想法,有的,我仍在尋找
解答。
◆再談中國研究碩士學程
為了確實完成上級交辦任務,不可免俗地還是得借用一
「樣版」段落來描述學程的目標與願景:
本碩士班學程涵括完整、專業的中國研究及相關社會科
學訓練課程,整合社會科學跨領域學科(涵蓋政治、經濟
、社會、法律學),著重田野調查研究方法精神與經驗,
期培訓出具備敏銳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並對於當代中國之
社會、政治、經濟各面向之現狀與發展有深度認識與瞭解
的研究生,為未來一批新的中國事務專家(China specia
lists)提供嚴謹、完整的學術基礎訓練。(註5)
簡單分享我一年半載的中國經驗與心得,是否符合學程
設立的「生產標準」,各位看官心中自有一把尺,當然,
我也有自己的。
最後,必須要提的是,學程的雙親是清大社會所和中研院。
-----------------------------------------
(註1) 據說起因是南京師大女生陪舞事件,南師大女
生被迫在教育部領導訪校時陪舞,其中一名領導就是教育
部長周濟,這件事情在南京師大的BBS被張貼出來。先後
以「系統維護」之名進入非正常運作的BBS有:南大小百
合、水木清華、北大未名BBS、復旦日月光華、浙大海納
百川、上海交大飲水思源、北郵真情流露、南開我愛南開、
武大珞珈山水等,西安交大兵馬俑BBS則以因為中共兩會
,受有關部門指示為由。關於中共封鎖BBS箝制高校言論的
過程,詳情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4
%E6%9C%A8%E6%B8%85%E5%8D%8EBBS。
(註2) 油荒產生的原因背後原因為中石油和中石化在
中國政府的默許下,聯合把石油出口賺取國內外價差,中
央欲藉此機會試探市場對油價上漲的反應。作者2006年3
月田野訪談。
(註3)從2RMB/公升上漲至3.96RMB/公升,作者2005
年8月田野調查。
(註4)農民在中國除了代表職業外,還指稱身份。根
據戶籍制度,中國人民依據戶籍登記地分為城市戶口(居
民)和農村戶口(農民),兩種人基本上分屬兩套不同的
權利制度,農民即便離開土地到城市打工,也不能脫離其
農民身份,成為城市農民工。關於中國戶籍制度造成的二
元社會,請參考陸益龍,2003,控制與社會差別,台北:
商務印書館。
(註5)學程簡介,http://cfcc.nthu.edu.tw/~chinas
tudies/intro_all.html,2006年4月6日瀏覽。
發表時間:週三, 2006-05-24 13:00
又忘了附上來源:出處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