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節端午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端午的「端」是開始的意思,「午」是地支紀月,五月五日的「五」與「午」同音又通用,故五月五日稱端午。端午又有端陽、重陽、重五等稱,蓋五月乃陽氣炎盛的開始。以陰陽學論說,五為陽教,五月五日,取五雙重陽而故名。
端午節民間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為春秋戰國時任職楚國的司徒,官位僅次於宰相。當時秦國有侵吞六國跡象,屈原多次上書襄王,建議聯齊抗秦,奈楚襄王昏庸無能,聽信奸佞讒言,屈原有志難伸,反遭削職放逐江南。未久楚國為秦所滅,屈原眼見江山破碎,痛不欲生,於公元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含恨而亡。漁民得悉屈原含恨投江,爭相撈救無著,他生前寫下很多憂國愛民的情懷詩篇,使人們感念,遂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祭祀屈原。而後改用竹葉包米飯投江祭祀,並於五月五日隆重舉行龍舟競渡盛會來紀念屈原,衍成五月五日吃粽賽舟之習俗。
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民俗三大節日之一,又稱五月節、蒲節、詩人節及女兒節。五月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毒月,五月五日更居九毒日之首,因此端午節有許多辟毒袪病的習俗,例如灑雄黃、飲雄黃酒、佩戴香包、掛菖蒲與艾草、貼五毒符等。
端午節的由來則與屈原有關。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楚懷王授與三閭大夫,因才學出眾而遭妒陷,多次遭流放外地,最後因抑鬱難解而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荊楚居民感念屈原忠貞愛國之心,於是在五月五日當天,將糯米飯或糕投江弔祭,並划舟趕前來取食的魚群,唐朝時封屈原為「忠烈公」,傳諭全國於端午節當天紀念屈原。
端午節賽龍舟
端午賽龍舟的風俗,普遍傳說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得悉楚國為秦國所破,憤而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以舟楫拯救,後來演變為賽龍舟活動。另一傳說,春秋時,吳王夫驕慢輕敵,伍子胥忠言進諫,反被吳王賜死,又將屍體入江中,江東百姓懷念他,每年此日備祭品,以玄樂行舟逐浪迎祭伍子胥,而演變為划龍舟。
引用自:http://www.khms.gov.tw/longzhou/index10.htm
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http://tw.myblog.yahoo.com/zoroaster-zoro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