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鉤賭坊》
文/欒承舟
大沽河在即墨市移風店段接連拐了三個彎,位於這彎處南岸的村莊便叫作三灣莊。這裏,自古以來林深草密,是個極為廣闊的所在。
很早的時候,大沽河三灣莊段就有專門背河為生的人,他們多為貧苦農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活躍在大沽河畔,往來南北兩岸,把那些不會水性的客商及他們的財物背過河去,賺一些錢養家糊口。時日一長,兩岸漸漸繁榮起來,有了酒肆,旅店,煙館,儼然一個小碼頭的模樣。於是,酒色財氣便在這裏應運而生。不知從那一天起,鎮上好賭的人為了逃避官府的檢查,就在大沽河南岸,三灣莊村北林深草密處建起了賭營。入夜,賭客們三三兩兩,或扮作客商,或作背河漢子裝束,先後來到旅店住下。夜深人靜之後,就悄悄潛入林中營地,自有線人接引而入。此時,白天的背河人搖身一變,成了站崗放哨之人,一直站出去三裏遠,一有動靜,即學狗叫;眾人竟相傳遞,消息瞬間可達。賭客聞訊之後,作鳥獸散,十分安全,因而,鄰近州縣賭客們紛紛前來。
清末民初,大沽河的背河人中,出了一個名叫王德生的人,非常聰明。他見常年背河辛苦,就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又求親告友,籌集了一筆銀兩,在渡口處建起了一處旅店,規模超過了鄰近所有的店家。在門口,掛一塊生鐵翻砂鑄的月牙,染作皂白之色,當作招牌,店子便喚作銀鉤旅店。店裏設施齊全,吃飯、住宿一應俱全,十兩、五兩的席面做的,十個、八個銅板的打尖也做的,買賣十分興旺。過了幾年,銀鉤旅店裏開始小打小鬧的賭博,於是,人們便把王德生的銀鉤旅店叫作銀鉤賭坊。
說句實話,王德生的生意是瞅著賭客去的。這些人中,一擲千金者不在少數,贏了錢就要消費,吃的要精,玩的要好,只要他覺得值,就行;錢,絕對不是問題。王德生在這方面可謂無師自通,是個行家,揣摩出許多讓客人高興的新花樣。他花重金挖來了即墨城會賓樓掛頭牌的大師傅,並按大師傅的吩咐,輪番派人去東海採購海參鮑魚、乾貝魚子等物;又去即墨、平度、膠縣、萊州等地招回幾個妓女,把她們像花一樣養在店中。他的店,幾乎成了遠近而來的賭客們的安樂窩,銷金窟。幾年間,他的買賣越做越好。閑下來的時候,王德生就跟著賭客們學習賭錢,越學越覺得賭技真是奧妙無窮。腰纏萬貫,一敗塗地,亦在瞬息之間,當真有鬼神莫測之機。於是,他讓自己十二歲的兒子王清和入了行,拜膠縣高手劉二麻子為師。
那時,大沽河畔流行的賭具極為簡單,這是一個拳頭大小的四四方方的鐵盒子,行內人稱它為「寶盒」,中間橫貫一根鐵芯,可以左右轉動三圈,上刻1、2、3三個數字,每轉一圈就出一個數字;鐵盒上方是個凹槽,可以看見轉出的數位。賭客待在一間房中,等待下注;轉動鐵芯的人,叫作「做(zou)寶人」,這個人是誰並不固定,待在另一間房中;做(zou)寶人調好數字後,蒙上紅綢,遞到窗口,由另外一人端到賭客對面的莊家面前,這個端盒子的人叫作「傳寶人」。此時,賭客們便開始猜數,下注,俗稱押寶;然後,莊家抽去紅綢,報出寶盒上的數字,這叫亮寶;然後,端給眾賭客一一看過,輸贏由此而定。
這一年,王德生的兒子王清和藝成出山,第一戰就選在老子的銀鉤賭坊進行,連賭兩天,每天十場。王德生大發英雄帖,凡是來過銀鉤賭坊的賭客全下了帖子。第一天,王清和擔任做(zou)寶人。銀鉤賭坊的所有客人紛紛前來捧場,互有輸贏。第二天吃過早飯,賭博又一次開始了。
第一場,王清和做(zou)了個「1」,賭客們下注的很少,很多人都在觀望,場面多少有一點冷清。開寶之後,是「1」。
第二場、第三場依然是「1」。
第四場,下注的開始多起來。不知為什麼,賭客們的運氣出奇的好。王清和連續三場都做(zou)了個「1」,被大家一一猜中,大宗的銀子輸了出去。
王德生身上冷汗直冒,一雙手顫抖不止,小臉蠟白。照這樣下去,自己十幾年來攥起的家業非在這小子手裏敗了不可,到那時,要飯也沒有一個創棍子的地方。他不住地歎氣,搖頭,裏裏外外地走動,心裏一直希望兒子能夠看見他的舉動,改弦更張。但不知怎的,兒子所在的房間一直沒有動靜。
第九場,仍然是「1」。
場面很靜,靜得能聽見風兒吹過屋頂的聲音,人們細微的喘氣聲,鳥兒清脆的飛翔聲。王德生再也忍不住了,完全沒有了往日那種遇事不驚的大家風範,他哭喪著臉,一頭沖進兒子的房間,對著兒子的臉就是一個響亮的目光,恨恨地罵道:「你他媽要是我的兒子,就再做(zou)一個‘1’,不然,老子剝了你的皮……」
王清和的臉由白轉紅,又由紅轉白。一縷血絲,從他的鼻孔裏流出來,使他的神情多少有點楚楚可憐的意味。
按理來說,王德生的這種行為是絕對禁止的,但不知為什麼,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指責他,大家在內心深處,反而有點同情他的處境,這種事,擱在誰的身上也把不住舵。有的人心裏想,這樣的兒子,還拿出來現世?玩賭場?因而,聽了王德生的話後,賭客們紛紛以為王清和這次肯定要變數了,於是,紛紛將帶來的、贏來的銀子一股腦兒押了上去。
莊家開寶後,依然是個「1」。
賭客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一一看了看寶盒,這才相信眼前的現實。王清和大大地為父親賺了一筆。
王清和名聲大振,鄰近州縣的賭客都知道大沽河畔出了一個賭壇奇人,於是,紛紛前來切磋,交流。在以後的日子裏,王德生依靠兒子王清和高超的賭技,成了一方富豪。
若干年後,在開埠不久的東方明珠青島市區,一幢背山臨海的別墅裏,鬚髮皆白的王德生對十八歲的孫子說:「……咱們家現在的種種輝煌,都是從那一次豪賭開始的。我和你父親定下的計策,可謂天衣無縫,是成功的關鍵啊!」
通聯:266200 山東省即墨市中山街145號《墨水藝苑》編輯部 欒承舟
電話:(0532)-- 88501854(宅)-- 88531216(辦)-- 13105178806(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