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心底的中國】
市長:
易燁煌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公共議題
/
【【心底的中國】】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台海觀察:鮑威爾點爆“台獨氣球”
瀏覽
1,384
|回應
0
|
推薦
0
易燁煌
等級:7
留言
|
加入好友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孫升亮
台灣從來就沒有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存在過,這一點無需贅言。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最近所言不虛。至於將來,隻要稍有點頭腦的人也都能看得出來,“台獨”沒有任何實現的可能性。
但是,在台灣島內,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卻使出渾身解數,極力想把“台獨”這個脫離現實的“夢幻氣球”吹得越來越大。表面上看,“台獨氣球”張牙舞爪,左沖右撞,似乎很“成功”,但除了把自己折騰得更加虛弱,更易被戳破外,其實什麼都沒能改變。
台灣主流民意不會選擇“台獨”
李登輝曾經不止一次說過,隻有等到讓75%以上的台灣民眾都具備了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台獨”才算是大功告成。陳水扁沒有明言,但那卻是他上台以來在島內所作所為的終極目標。
2000年5月,陳水扁迫於強大的內外壓力,做出了“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事實証明,那完全是謊言,因為他幾乎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推行“台獨”路線。隻不過在前一兩年,當權力基礎還不穩,國際環境也不利的時候,他的步子還小一點,姿態也低一點。照他當時極為信任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話說,那是隻做不說的“兩國論”。2002年8月以后,他公開打出了“一邊一國、公投立法”的旗號,“台獨”活動明顯升級。尤其是在2004年台“大選”期間,他為了“台獨 ”,更為了自己的選舉私利,肆無忌憚地煽動民粹,挑舋大陸,直至拋出“公投、制憲、建國”的“台獨時間表”,把兩岸關系推向了懸崖邊。
那四年,陳水扁給島內社會與兩岸關系造成的最大惡果就是吹起了一個“台獨無害”的大氣球。過去,“台獨”是“票房毒藥”。陳水扁也因此在2000年“大選”期間標榜“新中間路線”,極力掩飾自己的“台獨”立場。但是,短短的幾年之內,得力於李登輝的協助與牽制,他改變了這一切。在“綠色恐怖”之下,“一個中國”、“九二共識”被妖魔化為“吞並台灣”,“賣台”成了他可以隨意涂抹政敵的墨水。於是,泛藍逃避,媒體轉向,有良知的學者閉嘴,大眾沉默。號稱“ 多元社會”的台灣似乎隻剩下了一種越來越強的聲音,那就是“台獨有理”、“建國無害”。
但是,這畢竟隻是一種人為制造的假象。因為幾乎所有的民調都顯示,主張立即宣布“台獨”的人隻佔幾個百分點,80%以上的民眾希望維持現狀,而且這種情況相當穩定,十幾年來都沒有明顯的變化。台灣民眾要當家作主,也要繁榮、穩定、兩岸共同發展,沒有多少人願意為“台獨”打上一仗,賠上身家性命。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就算民進黨將來真的如其所願一黨獨大了,也不可能改變這一切。
在用不正當手段獲得連任后,陳水扁馬上宣稱這一結果顯示了“台灣主體意識的覺醒與抬頭”,似乎“台獨” 已成氣候。也許當“台獨氣球”越吹越大的時候,就不僅可以唬人而且還有了壯膽的功效,讓那些親口吹它的人都開始有了幻覺,甚至被它牽著走。於是,在島內社會因“大選”而嚴重分裂、民眾亟需休養生息(新潮流大老吳乃仁語)的背景下,在“台獨”所憑借的實力在四年之內快速萎縮、急待補充本錢的情況下,陳水扁的 “台獨”步伐和四年前比卻還大大加快了。因為,四年前的“520講話”還讓兩岸大致安穩了一年多的時間,但這次卻管不到一個月。從6月初開始,“國號簡稱 ”(“正名”)、“公投入憲”(“制憲”)就鋪天蓋地而來。前不久,一份被陳水扁事先反復預告為“和平橄欖枝”的“雙十講話”,事后証明不過是在偽善面具下的又一次“台獨”挑舋。故伎重演而且越來越惡劣。
國際社會不會支持“台獨”
李登輝和陳水扁的如意算盤是,隻要有足夠的島內民意支持,國際社會將不得不接受“台獨”的現實,美國哪怕被不情願地拖下水也隻能硬著頭皮支持,這樣大陸就“不會打、不願打、不敢打”。而這樣的假設又可以打消島內部分民眾的疑慮,有助於“台獨”民意版圖的繼續擴展。這就是“台獨無害論”的全部邏輯與立論基礎。
但是,這不是國際現實,而是從“台獨氣球”裡面往外看時所產生的一種幻象。
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來說,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根本不具備“主權國家”的條件,兩岸未來的走向不僅要顧及台灣2300萬人的“小民意 ”,也要考慮到13億在大陸的中國人和5千萬海外華人華僑的“大民意”,目前雙方存在的問題應完全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這不隻是他們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也是他們所認知的台灣海峽局勢穩定的基礎。一個中國政策既具有充足的事實與法律根據,也是國際社會尤其是亞太地區國家的利益之所在。
“民主成就”曾經是台灣的一筆戰略資產。但是,從李登輝執政后期開始,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台當局正在用“民主化”當幌子,圖謀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 民主是假,台獨是真”。很快,李登輝在國際上的形象就從“民主先生”變成了“麻煩制造者”。陳水扁后來居上,沒幾年的時間就被冠上了“現狀改變者”、“危機制造者”、“台獨冒險家”等名號。尤其是,他在去年“大選”期間對“公投”的操弄,引起了包括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警惕與反對。一些美國學者還直言不諱,“不必以台獨來完善與改進台灣的民主”。至於后來的“公投綁大選”、“槍擊事件”更讓台灣的“民主資產”加速流失。
台海沖突的危險性一度隨兩岸關系的改善、汪辜會談的舉行而被降到最低。但是,在李登輝“訪美”之后,台海地區就被國際上公認為是有可能引發大國對抗的幾個主要熱點之一。從陳水扁拋出“兩國論”開始,國際上許多著名的學者、思想庫和主流媒體,都認為台海形勢正在惡化,風險正在升高。今年台“大選”前后,美國有些人大概能真切感覺到尾大不掉以至“讓尾巴搖狗”的滋味。前不久,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更指出,台海危機的“臨爆點”已有越來越近的趨勢,甚至可能在美國下一屆總統任內爆發,建議政府如果“不想卷入這場可怕的常規戰爭,甚至核戰爭”,就必須有足夠的對策。
確實,作為陳水扁當局心目中的“靠山”與“大腿”,美國首當其沖。當然,美國一向不願放棄的“以華制台”戰略,如今更加需要用台灣問題來干擾甚至遏制中國崛起的思維,從性能到數額都不斷提高的對台軍售,這些都給了陳水扁某些片面解讀甚至想象的空間。在民進黨內,有不少人認為,不管陳水扁如何沖撞大陸的底線,搞“危機邊緣 ”政策,如何不講誠信,不顧美國的利益和感受,也許會招來點薄懲,但最終對方還是要“挺台灣”,概括承受由此產生的后果。在這樣極為淺薄的主觀認知下,陳水扁似乎變得無所不能。於是乎,無視國際形勢的變化,“烽火外交”,“切香腸”,四處出擊,像極了一個無知的“多動兒”。短線的炒作、表面的“輝煌”,受挫后的氣急敗壞、口不擇言,盡管都被轉化成島內的政治能量、個人的政治資本,但卻如所謂的“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所言,“刷爆了”台灣幾十年累積的“信用卡”,讓全體民眾背上負擔,承受代價。台灣《中國時報》說得很精妙,“少數人在搶吃,卻打破了大家的碗”。
名為“愛台” 實則“害台”
鮑威爾最近的談話之所以能在島內引起那麼大的反響,就在於它點爆了李登輝陳水扁們越吹越大的“台獨氣球”,擊碎了民進黨某些人近乎天真幼稚的幻想,也打破了陳水扁當局精心構筑的輿論封鎖,讓民眾直接面對現實,面對真相。其所引起的心理震撼,隻需看一下被稱為“獨派報紙”的《自由時報》就會明白,因為那裡面充滿了太多的“台獨末路”的驚恐不安與悲憤失望。
當然,民進黨內也不乏持平之論。林濁水即分析認為,鮑威爾的談話既壓縮了台灣的選擇空間,也壓縮美國的空間,但美方為了避免大損失而寧願付出小代價,顯示美方對陳水扁“已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了”。隻不過,在陳水扁當局內部,這樣清醒冷靜的聲音太少了,也太弱了,大概難以為決策體系所採信。
可以預見,一場風暴過后,陳水扁也許不得不暫時有所收斂,但卻不大可能就此改弦更張,改變他那套不切實際、害人誤己的“台獨”戰略與思維,而且一有機會,還是會用各種辦法,拼著命地把“台獨氣球”朝大了吹。隻不過,就算這氣球有一天真的變成了龐然大物,可有什麼能耐讓它不自爆呢?這樣沖下去,到底是“愛台灣”,還是“害台灣”?不知他會不會在靜夜這樣捫心自問。
來源:人民網
2004年11月02日
推薦:【
Anti-CNN
】
「
微博
」
「
噗浪
」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492&aid=348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