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 : 每日一扁 (107) 左手貪污還是右手貪污﹖
殺人刑案之偵辦﹐藉研判死者是被兇手以左手還是右手持刀殺害來推論兇嫌乃左撇子或右撇子﹐有時會成為破案的關鍵。
然而﹐貪污舞弊案之偵辦﹐永遠不必查明是 左手貪污還是右手貪污﹗﹗﹗
台灣很有一些政治惡徒﹐依靠自製的低級惡劣思維邏輯來為自己的惡行撐腰。
所以﹐因遭彈劾而終於不得不辭職下臺的 陳聰明說:「若非任期制 早不想幹了﹗」
「任期制」是為了讓公正守法之檢察總長有權利做完任期﹐可以放手認真辦案﹑不必顧慮外界干擾而設立的一種法律保障機制。
「任期制」不是好讓營私枉法之檢察總長大可不必顧慮東窗事發﹐還滑天下之大稽地自認他自己有義務保障自己做完任期才設立的一種免於法律制裁之保險套機制﹗
「官商勾結」﹐不論在古今中外﹐都是人民心中的最恨﹐何況陳聰明還是一個司法檢察總長的官﹐前前後後引人非議的言行﹐不知凡幾﹐卻從不收斂避諱﹗不但與陳水扁貪腐案重要人證黃芳彥一起喝春酒﹐還與涉及陳水扁﹑吳淑珍購屋洗錢案的寶徠建商蔡竹雄並一些政論名嘴﹐去最高檔「新同樂」吃飯﹗是誰請客呀﹖
陳聰明若是古時代表明君而微服私訪民情的欽差命臣﹐哪個人見不得﹖哪裡去不得﹖莫說「新同樂」﹑寶徠建商﹐就是下陰間﹑見閻王都行﹗故事裡包公為審案﹐不是還遊地府嗎﹖
但在真實現代法治社會﹐陳聰明職任司法體系檢察總長﹐言行規矩﹐嚴載典冊﹐沒有灰色地帶﹐即便法律文字不周而形成灰色地帶﹐陳聰明若真聰明﹐反需更當嚴避三舍﹗陳某言行竟乃屢屢鑽隙蹈縫於瓜田李下﹐損害司法尊嚴﹐不與檢察總長崇高地位相埒﹐是在耍聰明乎﹖
縱放陳水扁貪腐案重要人證黃芳彥﹐等於間接縱放陳水扁。被彈劾後﹐陳聰明不知羞愧而自謂問心無愧﹐完全就如同陳水扁不斷自我感覺良好地說「阿扁錯了嗎﹖」
左撇子殺人犯﹐也可以故意右手持槍殺人﹐然後把槍丟在現場以便造成誤導﹐這時推論兇嫌是 左撇子或右撇子﹐也許就完全無助於破案。
而至少由新聞媒體的公開報導內容看﹐針對與黃芳彥喝春酒或赴 「新同樂」飯局二事件﹐ 陳聰明從未向社會或監委的質疑做出令人信服的說明﹐卻 自認冤枉地提出自辯的論證是﹕「陳水扁都被起訴了﹐還質疑我」云云﹐企圖 轉移議題 。
試問﹐陳水扁被起訴﹐是陳聰明告發的嗎﹖是陳聰明額外出力辦出來的嗎﹖是陳聰明自始就堅持要辦的嗎﹖黃芳彥當初沒有被縱放的話﹐辦陳水扁貪腐舞弊案會那麼辛苦﹑那麼曲折離奇嗎﹖
是不是左手縱放黃芳彥﹐然後再以右手起訴陳水扁﹐就脫去罪嫌了嗎﹖陳聰明毋乃太不聰明乎﹗﹗﹗﹖﹖﹖
台灣就是很有一些政治惡徒﹐依靠自製的低級惡劣思維邏輯來為自己或惡徒的惡行撐腰。
難怪﹐施茂林以及媒體記者﹐不澄清﹑不追究問題的根本﹕「施茂林有沒有跟黃芳彥﹑陳聰明在一起讌飲」﹐卻不斷模糊焦點地說﹕「絕對沒有一起喝『春酒』」﹑「『那天』在招待韓國來訪貴賓」﹑「『那天』出門運動返家途中經過黃宅﹐黃芳彥剛好在樓下門口碰見 ( 這已經很蹊蹺吧﹗ ) 」
請問﹐左手沒有貪污﹐右手就不能貪污嗎﹖
何必一定要在喝「春酒」的時候會面呢﹖喝「夏酒」的時候也行呀﹗何必一定要在「那天」會面呢﹖「那天」的前三天或「那天」的後五天也行啊﹗
台灣就是很有一些政治惡徒﹐依靠自製的低級惡劣思維邏輯來為自己或惡徒的惡行撐腰。
所以﹐黃永田躡手躡腳偷偷摸摸由背後掀掉邱毅的假髮後﹐自稱是因為佩服 邱毅 ﹑出於好奇心﹑不小心掀掉的。誰相信﹖當然只有他和他的自己人相信。所以﹐法庭外的臺獨民進黨徒眾﹐不敢做而敢當地稱讚 黃 永田是突擊英雄。他們不必自問﹐有一天有人對管碧玲﹑邱議瑩或葉宜津襲胸﹐卻稱是因為佩服 她 ( 們 ) ﹑出於好奇心﹑不小心碰觸的﹐「那時﹐要怎麼辦﹖」
所以﹐陳致中去探視因貪污幾十億而被羈押牢中的其父陳水扁時﹐竟然送上一本書名「窮到只剩下錢」的書。是兒子了解書名的反諷意義而請父悔過認罪﹖是兒子自己覺悟知罪﹖誰相信﹖誰相信﹗他們父子自己就不信﹗所以﹐陳水扁不但從未承認任何犯行﹐且強烈展現繼續操控獄外選舉的企圖﹔所以﹐身為四項貪污案共同被告的工作中低收入者陳致中﹐繼續住著其父母貪污而得的豪宅﹐駕著貪污而得的名車﹐外加準備參選高雄市議員。
所以﹐馬英九出生於香港﹐陳水扁就說馬英九是「香港腳」﹑「要走香港路賣台」﹐遭到反駁批評﹐陳水扁就說他陳水扁講的「香港腳」是「幽默」。陳水扁有一雙「幽默」的「香港腳」嗎﹖
所以﹐馬英九與金溥聰是好友﹐李俊毅就說馬﹑金有「超友誼關係」﹐遭到反駁批評﹐李俊毅就說他李俊毅講的「超友誼關係」是指馬﹑金有超過友誼的兄弟關係。李俊毅做立委多年﹐在地方上一定要與人博感情﹐就老老實實說﹐與多少男友有「超友誼關係」﹖坦白從寬﹗
天下還有這麼些厚臉皮的推理邏輯﹑語言邏輯﹗﹗﹗而有這樣厚臉皮邏輯的政治惡徒﹐一大堆都集中在台灣﹗真是天掉下來的禍害﹗
銘記 : 每日一扁 (100) 陳聰明與陳水扁的相似度
銘記流言板(246) 馬維拉縱放陳聰明
<< 陳聰明:若非任期制 早不想幹了 >>
【聯合報 ╱ 記者 白錫鏗 /台中市報導】 2010.01.20 03:05 am
「我早就不想幹了!」被彈劾的檢察總長陳聰明昨晚受訪時說,他為維持總統提名的「任期制」,「才忍辱做下去」。他還說,部長王清峰對他請辭表示難過,「其實她是說倒併的話(台語,反話之意)」,「她在說我太慢下台,傷害到內閣」。
陳聰明昨晚談起被彈劾到請辭的心歷路程,語氣平和,沒有特別激動。只是用詞坦率而直接,不再「字斟句酌」,與他在總長任內低調保守的談話風格,明顯不同。他說辭職後,眼前只想好好休息,然後再思考未來要怎麼走。
陳聰明說,上任以來,幾乎天天遭名嘴無情打壓,指他與前總統陳水扁案關係人交往複雜,赴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家中喝春酒,以及參與名嘴的魚翅宴等等。
「外界一直有要我自動請辭的聲音,」陳聰明說,名嘴指他戀棧官位,把他罵的一文不值,他也是有感情的人,「我只是因為旁人一再勸說,一定要把任期做完建立制度,接捧的下一任才好做。」
他透露勸他忍辱的「旁人」,包括特偵組前檢察官朱朝亮、吳文忠,以及其他同仁。「不是因為他們一再勸說,我早就不幹了」,只是沒想到,他忍辱做下去,這個希望還是破滅了。
陳聰明說,國民黨敗選後,把挫敗主因歸咎於他,「我覺得滿意外的,我有這麼大的能耐?這麼大的影響力嗎?」「欲加之罪,昭然若揭,是非公道就讓外界去評論吧!」
眾人關切陳聰明赴黃芳彥家中喝春酒,兩人關係匪淺;他解釋,喝春酒時黃芳彥不是被告,也沒有被查出作姦犯科;黃芳彥涉案,是特偵組後來查出來的,「若按照這個邏輯推論,豈不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與執政者身邊的人交往」。
至於他會參與名嘴的魚翅宴,主因在名嘴一再攻擊他,朋友勸他要與名嘴「化解一下」,他才赴宴,「我只希望化解與名嘴間的事,這樣子有什麼問題呢?」
【 2010/01/20 聯合報】
<< 觀察站/多少敏感話題 圍著那桌春酒宴 >> 【聯合報 ╱ 記者蕭白雪】 2010.01.21 03:09 am 九十六年二月廿六日黃芳彥春酒宴,法務部前部長施茂林、檢察總長陳聰明都在場,回顧當時,正是特偵組籌組人選、特別費要不要統一見解,及國務機要費案元首機密特權該不該釋憲的敏感時刻。施、陳在黃家談了什麼,讓外界有很多想像。 施茂林前不久發布聲明稿,說他在「二二六」當天晚間,宴請韓國憲法法院院長,外界指他赴黃芳彥家參與春酒宴與事實不符。不過,他私下又表示,曾有一天晚上穿運動服在路上巧遇黃芳彥,被邀上樓,遇到陳聰明。 據了解,當天法務部在遠企宴請韓國憲法法院院長,飯局到九點多結束,因此,如果照施茂林在監察院的說詞,他是在七、八點到黃芳彥家中,會不會是施茂林記錯了時間? 但陳聰明說法卻堅持,當天晚上他在黃芳彥家喝完春酒、準備離去時,施茂林正好上樓,兩人確實在黃家巧遇。究竟兩人在黃芳彥家是二月廿六日?還是另有一攤?由於施茂林、陳聰明說詞不完全一致,讓真相撲朔迷離。 回顧當年時空,陳聰明在九十六年一月上任,二月廿六日新春團拜公開表示,最高檢正在籌組特偵組。對照當初司法界的傳聞,「御醫、部長、總長」在黃芳彥家的春酒宴中,是否對特偵組檢察官人選交換過意見?頗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吳淑珍被控的國務機要費案在九十五年十一月起訴,隔月首度開庭,吳淑珍昏倒送醫,陳水扁及律師團提出「元首機密特權說」並聲請釋憲;當時,法務部或檢察體系要不要撤回起訴、要不要聲請釋憲,都是高層研擬的方案。 九十六年二、三月,陳聰明還曾為特別費案要不要統一見解,召開檢察長會議;施茂林與陳聰明也為是否要幫特別費與國務機要費解套,費盡心思。這些敏感的問題,時間點都環繞著「二二六」春酒宴。 九十六年三月,施茂林撤換當時起訴國務費案的高檢署檢察長謝文定,引發檢察體系大震盪,事後諸多事證顯示,高層對相關人事已醞釀一段時間;加上林德訓曾在法庭上提到為了扁案找「司法先進」,部長、總長齊赴御醫住所,難怪引發外界關注。 【 2010/01/21 聯合報】 << 施茂林否認與陳聰明共赴黃芳彥春酒 >> 【中央社 ╱ 台北 21 日電】 2010.01.21 09:04 pm 檢察總長陳聰明遭彈劾請辭獲准,監委認為他與前法務部長施茂林共赴前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春酒宴」,是重要彈劾案由。施茂林今天再度駁斥曾赴春酒,認為外界想像力太豐富。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綠營首長特別費案,施茂林在出庭應訊前,作上述表示。 媒體先前披露,民國 96 年 2 月 26 日施茂林於法務部長任內,曾與陳聰明參加黃芳彥於自家住處舉辦的春酒宴。 陳聰明 19 日遭監院彈劾,提案監委李復甸表示,身為前總統陳水扁友人的黃芳彥當時與施、陳 2 人私下會面,時間點敏感,認為此次會面「有犯罪嫌疑」;而事後說詞也兜不攏,成為彈劾案重要事由。 施茂林出庭應訊前回應指出,黃芳彥春酒宴當晚,自己代表法務部在遠企宴請韓國憲法法院卸任院長。其後因運動路過黃芳彥家,並於樓下巧遇黃芳彥,但沒有遇到陳聰明。 施茂林同時對外界對他的質疑感到不滿,表示一切是有心人士繪聲繪影,「我對他們豐富的想像力感到驚訝。」 【 2010/01/21 中央社】 |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