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Cheers 一日良師
市長:Cheers!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商業理財職場百態【Cheers 一日良師】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一日良師影音精華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在實踐中,看見記者的本心
 瀏覽2,423|回應0推薦0

Cheer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天下雜誌「未來傳播領袖營」

傳播界的魔鬼訓練營

當媒體遭逢前所未有的負面評價,來自北中南各地的年輕學子,仍懷抱著對傳播的熱情,參加「天下雜誌第2 屆未來傳播領袖營」。在盛夏酷暑之際,他們和各領域的頂尖人物,展開一場又一場的知識對話。

文-羅儀修  特約攝影-黃建賓

「請問發行人,您如果當總統,會做哪些事?」 7 月 13 日,在天下雜誌第 2 屆未來傳播領袖營上,學員突然冒出一句無厘頭的問話,不但讓全場拍案叫絕,也讓這位剛直果敢的傳播界前輩──天下雜誌群發行人兼總編集長殷允芃,笑得開懷。

儘管問題問得勁爆,殷允芃回答起來,卻一點兒也不含糊:「我絕對不會去做總統,因為有很清楚的認知,我沒那個能力,就不會去做那樣的工作。」

對自我的認知,是《天下》雜誌培訓新進記者的第 1 堂課。「假如世界是個黑黑的舞台,媒體就像探照燈一樣,你打在哪裡,觀眾就看到哪裡,」殷允芃強調,傳播影響著民眾的耳、目、心、智,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有感於傳播的重要性,《天下》雜誌自去年起,即創辦「未來傳播領袖營」,邀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年輕學子深度對話,開拓他們的知識和視野,也希望吸引更多優秀且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傳播的行列。

*最重量級的師資

今年的傳播營,特別邀請到《 Time 》雜誌亞洲區資深編輯 Zoher Abdoolcarim 、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湯明哲、蕃薯藤數位科技公司執行長陳正然等 10 多位傑出人士,接力為學員分享最濃醇的人生經驗。

這次參加傳播營的 19 名學員,是從大約 550 位報名人數中,通過面試脫穎而出的。他們的背景相當多元,其中將近三分之二的人為非傳播科系,像是心理、政治、外文,甚至還有資工及應用微生物系。

他們有的遠自嘉義、花蓮而來,寄居親戚朋友家;有的是剛離校、還在思考未來的應屆畢業生;也有把工作辭了、一心來上課的年輕上班族。但無論來自何方,他們都因為相同的理想,在同一個時空中相聚,在為期 5 週的密集特訓中,互相合作、學習,與成長。

*紀律與團隊合作,寶貴的第 1

說傳播營是「魔鬼訓練營」,一點兒也不為過。課程從每天早上 8 點半開始,進行 3 小時的課。幾乎每堂課都有 1 ~ 3 本不到的指定讀物,必須事先讀完。此外,學員每週不但要交出 1 篇約 1,500 字的心得週記,各小組也要在結訓之前,完成 1 篇符合「天下標準」的採訪報導。

它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培養,更是紀律與團隊合作的磨練。

報到的第 1 天, 3 名學員或許因為不熟悉路況,遲到將近 20 分鐘,立刻被《天下》的主管斥訓一頓。從此之後,學員多保持 8 點半前全員到齊的紀律。當講師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台大教授湯明哲八點半走進教室時都說了同樣的話: 「我不敢相信年輕人 8點半會全員到齊,真是不可思議。」

每天從樹林搭台鐵前來的于秉弘,日復一日, 8 點準時抵達;政治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吳國維,特地辭了電影公司行銷企劃的工作來上課, 「 以前是晚睡晚起,工作時間也較晚;突然間要早起,讓我覺得一天變得好長。早起之後,覺得看到太陽是滿不錯的, 」吳國維說。

在學員第 1 次做小組報告時,某一組因為題目方向不明確,受到《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許芳菊的指正。負責報告的學員當下覺得很不服氣,懷疑這樣的批評是否「對人不對事」,讓許芳菊頗感不可思議。不過,該小組在痛定思痛之後, 3 天後迅速提了新的報導題目,也獲得許芳菊的肯定,展現絕佳的團隊合作力。

*洞見記者的本心

「專業本是為了什麼?」在建築師黃聲遠的簡報中,這句話和大大的問號,敲擊了每位學員的心。

剛從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劉光瑩,發了出認同的喟嘆:「不論做什麼行業,都不可以失去自己的本心。」

那麼,記者一職的本心是什麼?殷允芃說,就像張季鸞所提到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當殷允芃問起這群新世代 7 年級生:「有沒有人聽過張季鸞?」時,就像問到了火星人一樣,鮮少人回應。

在殷允芃心中,民國初年「文人辦報」的典範──《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對於記者的條件:不黨、不賣、不私、不盲,至今仍是不變的道理。她解釋,記者是為公民發聲,必須沒有任何成見或預設立場,也不是為求名、求利、求權。而最難做到的,還是「不盲」──不盲從、不盲信、不盲動,以及不做昧於事實的盲爭。

「記者的天職不是報導,不是任何人講什麼,都要去報導,」從事新聞工作 20 年、長期投入調查報導的資深記者林照真提醒,記者心中要有 3 把尺:第 1 ,對任何消息來源,都要有合理的懷疑,只報導值得報導、經查證過的消息;第 2 ,必須是記者自己相信、信以為真的事實,才可以報導;第 3 ,一定要有相關的第三者。要從這 3 把尺去為民眾把關。

*培養正確表達自己意識的能力

兩位堅守新聞專業的媒體人,給了學員重新看待媒體與記者的一課。而在傳播營的第 1 堂課,學員就因為受到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的不停挑戰,重新自省過去的所學。

近來嚴格要求學生表達能力的洪蘭,在傳播營上一連丟出幾個問題,請相關背景的學員回答,但得到的答案都是支支唔唔,彎彎拐拐,答得不甚乾脆。嘆氣聲中,洪蘭一句「樣樣會,樣樣鬆,是台灣學生最大的問題」,給了學員一記警鐘。

「作為 21 世紀的公民,你必須有這兩個能力,一個是快速吸取訊息的能力,一個是正確表達自己意識的能力,」洪蘭急切地告訴學員,如果不懂得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識,就沒有競爭力。

而她也強調,記者要有觀察力,但觀察力需要知識來支撐,因此必須透過廣泛的閱讀。在閱讀時,要對書中內容有所質疑,訓練判斷力。日後在採訪時,才能馬上意識到對方的漏洞,繼續追問下去。

*講求學以致用的執行力

而除了專業知識及主動學習的能力,殷允芃認為,「執行的能力」在現代的社會中更顯重要,「你知道多少不重要,要用得出來才重要。知道都用不出來,等於不知道;要用得出來才行。」

在 2000 年創作出長達 7 小時的史詩舞台劇《如夢之夢》,兩度榮獲台灣「國家文藝獎」的導演賴聲川認為,「創作」其實只有 10 %屬於「創」,剩下的 90 %都是「作」,要把構想變成實際的作品,是一條漫長的路。

賴聲川為學員剖析他創作的歷程時,既像一位人生導師,又像一位佛教弘法者,語多玄妙,機鋒處處。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創意,只是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跟創意圍起來了。能夠放下自己,達到忘我的境界時,就像開個大門般,很多東西都會進來,「我們大部份時間都在計畫過去和未來,其實當下才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

*實地採訪,另一種場域的學習

對學員來說,如何整合所吸收到的知識,完成小組的採訪報導,就是一次執行力的展現。從擬定主題、蒐集資料、切割報導方向、實地採訪,到完成數千字的報導文章,一切都依照《天下》的規格,一點也不馬虎。

因此,在傳播營進行期間,天下的員工休息區突然熱鬧起來了。這群學員經常是上午上課,下午就留下來討論。還有一組在採訪之後,驚覺偏離了主題,於是全體留下來,開了 6 小時、自嘲不怎麼有效率的會議。

為了完成報導,這群學員實地走訪樂生療養院,感受院友的生活,傾聽他們心聲;也拜訪曾是《自立晚報》記者,現為公視新聞部製作人的呂東熹,和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等等,聽取不同的意見。

在多方採樣的過程中,學員不知道該如何從一堆資訊中得出結論。許芳菊則強調:「記者的責任,就是要做到多方的採訪和收集,然後下自己的判斷。」鼓勵學員多方查證,提出自己的觀點。

*掌握主動權,自然就會發光

傳播營的訓練,對這些年輕人來說,只是個小小的火苗。

創辦《南方電子報》、現任智邦生活館總經理陳豐偉鼓勵學員,在 Web2.0 的網路時代,只要你有一支筆,就很容易去跟很多平面媒體、網站,或是部落客( blogger )串連起來,創造極大的效益。

殷允芃則建議,有心加入媒體的年輕人,可以先從小的地方做起,像是在 blog 上做自己的新聞等,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當能力被看見了,就有機會選擇想要進入的媒體。「掌握主動權,做你想要做的事,然後不怕失敗,努力去試,自然人家就會看到你,」殷允芃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64&aid=1778140
引用者清單(1)
2006/09/12 17:00 【Welcome to Betty's Blog】 *培養正確表達自己意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