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人民力量組織
市長:方正平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人民力量組織】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地球暖化危機 - 哭泣的地球
 瀏覽27,276|回應103推薦26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6)

龍女CHANG, HSIU-FEN
臥龍先生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ian≈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
☆Princess蕾蕾☆
張爺
隱僧
黃冠軍
小鈴鐺
迷途看花開

more...


【地球暖化危機 - 哭泣的地球】


去年年底,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 CBC 製作了一系列有關於加拿大北極航道的重新"開放"系列報導,
原因就在於全球氣候暖化所導致的極地融冰現象,
位於加拿大北邊的北極圈冰棚在去年底被發先已經融開了一部份,
這一段融化的冰棚可讓加拿大部分地區船隻經由北極航道航行至其他地區,

而不怕受到冰塊的阻擋,
白色部份為北極地區的大冰棚, 目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溶解中

根據這溶解的速度, 估計不要幾年的工夫,

北極冰棚就向極心退縮回去, 變成小小的一塊,
這些溶化的冰棚將變成海水, 使得海平面升高,

升高的海平面將淹沒地球上大部分沿海地區,
當然台灣也不例外, 到時候只有中央山脈會露出在水面上,

去年的美加等研究單位還發現, 因為北極冰棚的融化退縮,
使得每年冬季向南游泳找食物的北極熊被活活淹死,
原因是找不到大冰塊可以上岸休息,
在大海中長途跋涉游泳的北極熊竟然因為體力不支而活活被淹死.
人類造的孽讓地球暖化, 早期的苦果卻要由北極熊來承受,
長此下去, 這個惡果必然有一天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人類對於地球暖化的效應還能裝做不知道嗎?
還能假裝忽略不必理會嗎?

世界各國對於這種即將來臨的危機, 當然也有應變的計畫
於2005年2月16日, 全球141個主要工業化國家以及地區簽訂

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來減低二氧化碳的廢氣排放量,

讓二氧化碳這個地球暖化的殺手能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很可惜的是, 美國以及澳大利亞因為自身的利益而拒絕簽署拯救地球的京都議定書
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了全球二氧化碳污染源的 1/4 強, 更是被世界各國
攻擊讓地球暖化的最大禍源,
美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或許有其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加上中國印度等急速發展的經濟的國家
都讓京都議定書形同虛設, 也一再遭致部分確實執行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抗議,
但是環境的汙染, 地球的海平面升高, 各地氣候的異常變化,
天災, 水災..等, 誰來救救我們的地球?

現在雖然是北極熊被淹死,請大家想像,有一天你我大家的子孫可能會被淹死的畫面,
造孽的卻是我們這一代,
就從現在做起,來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盡量減少開車, 坐飛機, .... 
這點一開始很難讓大家接受, 但是我們必須要開始做了,
為了利益可以繼續造孽,或是犧牲一部分的利益造福後代子孫,
請大家自己做個抉擇吧!

=====================================================================

謹以下列影片:

不願面對的真相(AnInconvenientTruth)

來作為本欄讓人類自我反省的檢討開始

轉載於 " 人民力量組織 Vlog "

【故事大綱】

我們坐在一枚定時炸彈上面,如果全世界大多數的科學家是正確的,人類只有十年的時間避免一場大災難,足以讓地球的氣候系統一片大亂,造成嚴重的氣候遽變,包括極端的氣候變化、水災、旱災、流行性傳染病大量散播以及致命熱浪,災情之嚴重是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而且完全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如果這聽起來像杞人憂天,請重新考慮一次。  

導演戴維斯古根漢執導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日舞影展大受歡迎,該片記錄一個人以他無比的熱誠、深具啟發性的談話,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大膽戳破關於全球暖化的迷思和誤解,並激勵每個人採取行動阻止情況惡化。這個人就是美國前任副總統艾爾高爾,他在2000年總統大選敗選之後,重新調整自我的生活方向,全心全意為全球暖化的問題付出時間與精力,希望能夠以他個人的努力,讓世人真正了解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並且幫助世人拯救地球,阻止它走向自我毀滅的方向。

【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記錄了艾爾高爾在全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巡迴演講,他在這些以幻燈片輔助的演講中,同時展現出風趣幽默以及認真嚴肅的一面,以輕鬆自然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竭盡所能向一般老百姓說明地球正面臨一場"全球性的緊急狀況",而我們這些老百姓在事情尚未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必須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浩劫發生。  

2005,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暴風季終於過去,但是我們仍然可能接近一個"引爆點",高爾以最坦率直接的方法解釋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他時而引用令人驚訝的事實數據,時而預測未來將發生的嚴重後果,中間並穿插高爾個人的心路歷程。從他在大學時在課堂上看到大規模環保危機產生的可能性;到他身為年輕參議員,意氣風發之時卻差點痛失愛子,因而改變了他對人生的觀短;一直到他差一點就成為美國總統所受到的挫敗。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失意喪志,反而重新投入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說服世人仍有時間做出改變,拯救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捕捉了高爾的風趣幽默、博學多聞以及充滿希望的一面,讓他以感染度極高的演說,一針見血地提出一個最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世人不能再把全球暖化視為政治議題,而是人類文明面對最大的道德挑戰。

【不願面對的真相】一片由派拉蒙經典影片公司暨Participant製片公司出品;由戴維斯古根漢執導;主要人物是艾爾高爾。製片是蘿莉大衛、羅倫斯班德以及史考特柏恩斯;執行製片是傑夫史高、戴維斯古根漢、黛安魏耶曼、瑞奇史特勞斯以及傑夫艾維;共同製片則是萊絲莉齊考特。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2031076
 回應文章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瓶裝水的真相
推薦4


方正平的瘋狂綠生活和全電力車異想世界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臥龍先生
方總統候選人的官方網站
方正平
方正平的瘋狂綠生活和全電力車異想世界

引用文章瓶裝水的故事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出門多帶一個裝了水的水壺吧】

分享一個關於瓶裝水和自來水之間的短片──瓶裝水的故事

這部短片揭開了瓶裝水的無數謊言。它大意是說早先,人們是直接喝自來水的,後來在飲料公司行銷下,讓人們誤以為自來水不安全、不好喝。這種幾近欺騙的行銷洗腦空前成功,人們花了大錢去買原本免費又安全的飲用水,而花大錢買瓶裝水的的過程,又讓環境更加污染,讓自來水水源變得更不安全。

這種行銷手法在斐濟水做廣告時終於踢到鐵板。斐濟水推出一則廣告,說人們要喝乾淨、安全又適口的水,會選斐濟水或克里夫蘭的自來水?廣告中的揶揄惹惱了克里夫蘭市政當局,於是拿兩者去化驗,並且邀請第三者來品嚐克里夫蘭自來水和斐濟水。結果出人意表,無論是口感、潔淨程度,克里夫蘭自來水大獲全勝。

剛巧上個月有撿到一個斐濟水的空瓶,小巧的瓶身上說每買一瓶斐濟水就捐錢給斐濟因應地球暖化海水上升的問題。當時心想,這瓶小小的水漂洋過海,製造一大堆的二氧化碳,先把海水弄高了讓別人淹水,再說捐錢幫助他們,這是什麼道理?

在短片中也有了解答。原來這些瓶裝水公司瞭解到最後還是會被消費者唾棄,所以改打環保牌。剛巧最近泰山公司推出的twist瓶裝水大打愛地球廣告,老實說,很噁心。瓶裝水一點都不愛地球,它是集空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於一身的“非必需品”

影片最後提出建議要自帶水壺,飲用自來水。慢著,在台灣,這我可不建議。

並不是台灣的自來水技術差,造不出乾淨的水;也不是台灣的水源污染嚴重,自來水也無法處理乾淨。其實一切源自台灣人不守規矩的習性。

法規規定住宅要設蓄水池,再用馬達抽水到高樓層的水塔。可是到老舊社區去看,蓄水池幾乎都廢棄不用,馬達直接接到自來水管線上。剛巧台灣常有限水問題,一旦供水不足,再加上家家戶戶的馬達死命的榨取水管中的每滴水,很快地自來水管中就會變成負壓狀態,污水會由土壤滲漏到自來水管中。只要這種抽水馬達直接接管的行為繼續下去,再怎麼更新管線,自來水永遠乾淨不了。

在台灣,大家或許有一些不安而去買瓶裝水來喝,但大多數的消費者買瓶裝水是圖個方便。畢竟沒國外那種環境,想隨手開個水龍頭喝水也找不著;再者,經過上一段的說明,台灣也確實不宜生飲自來水。

怎麼辦?帶個可重複使用“裝了水”的水壺吧!這當然是重度環保人士會幹的事,聽說重度環保、節能減碳已經是一種時尚。

另一個既方便又輕鬆的方法,不妨建議全國最便利的便利超商,不要只賣瓶裝水,也賣水和可重複使用的杯子,大家一起來向超商大老闆們呼籲吧。

方正平‧瘋狂綠生活‧分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4169499
對抗地球暖化要有系統觀,生質能源不可行
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新聞導讀:
2008年石油大漲,全球瘋生質能源,當年又遇上全球性的糧食欠收,東南亞各國搶米,海地人直接吃泥餅,生質能源成了開車的有錢人和饑民搶糧的荒謬產物。
金融風暴後,油價下跌,卻面臨著生質能源業者已經成為另一股利益團體,假藉環保減碳之名,繼續掠奪環境和窮人的糧食。
這篇英國政府所作報告,其實所謂綠色生質燃料比石化燃料還黑。要滿足對生質燃料的需求,要嘛就是搶奪糧食農地製造饑荒,不然就砍伐雨林製造更多的排碳量。
我們要減碳,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與此同時,也要拒絕現行的生質能源,不然就真的是請鬼拿藥單了。
等哪天生質能源源料可以完全從工廠製造,或在城市裡種植,那才能叫乾淨能源。不過等到那天來臨,人類說不定已經完全改開電動車了,誰還要內燃機引擎?

生質燃料 英國:環境大殺手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10.03.10 02:31 am

英國政府在一項報告中指出,車輛使用化石燃料對環境產生的衝擊低於以作物提煉的所謂綠色燃料。

英國交通部擬提高英國國內所販售生質燃料總量的計畫,將會導致數百萬公頃的林地因為種植作物而遭到砍伐或是焚毀。報告認為,部分使用最廣泛的生質燃料作物,不符合歐盟執委會制訂的最低永續標準。

根據歐盟的標準,每一公升生質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必須比一公升的化石燃料低至少35%。然而報告顯示,棕櫚油因為人類闢建農地而焚毀林地與草場,以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31%。油菜籽與大豆同樣不符合標準。

按照英國政府今年實施的「再生交通燃料義務法」,英國國內販售的全部燃料必須有3.25%的比率來自作物。這個比率將年年提高,至2020年必須要達到 13%。英國交通部已經委託生質科技顧問公司E4tech,研究林地以及未開發土地生質燃料生產計畫可能產生的衝擊。

歐盟執委會的一項內部備忘錄顯示,它擔心,如果土地使用的間接改變納入永續標準,歐洲的生質燃料產業將岌岌可危。

聯合國糧食權利特別報告員舒特引用數據指出,自2006 年起,全球1500萬到2000萬公頃的土地出售或出租給外國投資者,危及開發中國家農民的生計。

大部分的土地交易發生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與東歐,有半數案例並不是用來生產糧食,而是生產用於生質燃料的作物,以供應富國發展生物能源的激增需求。

ClientEarth、「運輸及環境」、「歐洲環境局」和「世界鳥類保護總會」等四個環保團體,向歐盟普通法院提告,指控歐盟執委會違反資訊自由法,扣留一批證明生質燃料有害環境及抬高食物價格的文件。

【2010/03/1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898573
救地球不缺席 郝龍斌簽氣候保護宣言
推薦1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方正平

救地球不缺席 郝龍斌簽氣候保護宣言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8日電)

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之際,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簽署「城市與地方政府聯合會」發起的「氣候保護宣言」,希望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再減少60%。

郝龍斌在市政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北市府持續為節能減碳投入的努力。他表示,因曾擔任環保署長,格外重視節能減碳,就任市長後就加入「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

北市府去年7月成立「溫室氣體減量小組」、提出「推動節能減碳方案」;今年更進一步推動「台北市工商業節能減碳輔導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加速推動節能減碳,這項法案未來經議會順利通過後,將是全國地方政府第1個工商業節約能源的自治條例。

另外,郝龍斌也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溫室氣體減量法」和「能源稅條例」,透過中央立法加速推動全國性的節能減碳,進而積極面對全球日益暖化對台灣的衝擊。

郝龍斌說,氣候保護宣言(Climate ProtectionAgreement)由城市與地方政府聯合會(UCLG,UnitedC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發起,全球已有102個城市簽署,希望透過各種努力,在2050年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達到比1990年再減少60%的目標。

7日到18日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會議,北市府以ICLEI會員身分應邀出席「市長高峰會議」,由副祕書長陳永仁代表郝龍斌與會,並和其他城市代表分享北市節能減碳成果。ICLEI會員有1107個城市,參加這次會議的有80個城市代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727288
秘密草案曝光 窮國怒 哥本哈根峰會一團亂
推薦2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臥龍先生

秘密草案曝光 窮國怒 哥本哈根峰會一團亂

(中央社台北9日電)
據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一份外洩的協議草案,引起開發中國家憤怒反應,使得會議陷入一團混亂。這份草案不僅將使富裕國家在未來氣候談判上擁有更大權力,也將削弱聯合國的核心角色。
開發中國家認為,這項草案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設立雙重標準,允許富國排放將近一倍的溫室氣體。
這份所謂「丹麥草案」(Danish text)的秘密文件是由英國、美國和丹麥等國人員組成的一個小組草擬,只有少數國家曾經過目,預料將在下週要求各國代表簽署。
這份草案與「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規範富國應採減碳行動的原則背道而馳。
開發中國家對於草案細節作過分析後深感不安,據了解,這份草案主要的內容為:
 
●迫使開發中國家同意京都議定書中未包含的特定減排量和措施。
●新增加一個組別,稱作「最脆弱」開發中國家,更進一步分化貧窮國家。
●削弱聯合國在處理氣候融資上的角色。
●貧窮國2050年的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不得超過1.44噸,已開發國家卻可以排放2.67噸。
一名要求不具名的外交官說:「這項協議正在秘密草擬。用意顯然是讓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其他富國領袖下週與會後可以強行通過協議。」
(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727284
天災可怕,知識卻能帶我們趨吉避兇
推薦5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臥龍先生
Rebec
方總統候選人的官方網站
張爺
方正平

引用文章:
轉貼──推薦真正的研究──八八水災事件筆記本之二:小林村災變的自然因素及其相互關係
夏教授原文出處


引介這篇文章到這兒,已是第二手的傳播。極力推薦我們全部人都能點進原創者夏教授的部落格觀看。

推薦這篇文章的原因如下:

1.合乎邏輯,可以說服我自己。
2.以大量圖片做輔助說明,簡單易懂。
3.基於對受災消逝的生命的尊重,希望大家更瞭解大自然的力量,減少未來人命的損失。
4.知識即力量,我們不能對抗天災,卻可以幫助我們趨吉避凶。

關於原作者老夏,個人並不認識他,但由他能取得這麼多的衛星空照影像,並且熟稔地使用影像處理軟體處理這些空照圖,猜想他應該是位大學教授,或者,至少是從事大地工程、地球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591846
影片介紹: 誰殺了電動車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
推薦2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臥龍先生

環保與資本的對抗:

誰殺了電動車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

BigBlue


花費心思介紹這部電影的用意在於把電動車的觀念再度加強堆廣出去!

這部片子是2006年的紀實片 (documentary),由新力娛樂電影公司發行,電影的主題紀錄了一部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 1996年新推出的非常受歡迎的全電動試驗車,由盛而死亡的歷程。

美國 GM 汽車公司當年推出這款全電動車 EV1 試用期定為三年,只租不賣,該車定位為一輛實驗用車種,當年參予過這個 EV1 全電車試驗計劃的用戶幾乎99%以上都非常喜愛這種全電動的車輛。 EV1 完全不需要加任何汽油,只需要在家中的車庫裝上特殊的EV1充電器,充電器使用一般家用的 110伏特 AC 電力就可以對EV1 全電車重複充電使用。


 
GM當年推出的這輛 EV1全電車是真正的零污染,100%環保的電動車,但是很可惜的是自GM 推出EV1之後的三年合約期限過了以後,GM 忽然宣佈全面回收EV1,並且全面予以銷毀。不准任何人擁有以及使用,原因是什麼? 本片導演以及製作並沒直接點出,但是這部電影裏面分析了非常多的原因,然而最大的阻力來源竟然是車商本身的汽油車商業利益以及石油商的共同利益結合。 因為EV1全電車的出現以及後續的EV2的增加車頂太陽能的輔助充電的研發改良,竟然威脅到了車商與油商的最基本以及最大利益....

本片也點出由於人們害怕改變,慣於常態,我們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聯手,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況下殺死了全電動車的產品,一個可以減緩地球暖化,讓大家都有好空氣可以呼吸的的劃時代產品。

在1990年代以前,石油的取得非常容易以及汽油的低廉加上汽車廠商的強力推廣,汽油車加快的普及,人們聞著汽油車排放的廢氣,早忘了有電動車這檔事。直到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爆發以後,美國卡特總統宣佈要減低對石油的依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因此決定讓電動車重生,以對抗日漸依賴的進口石油。因此 GM 在1996年推出 EV1全電車的計畫。美國加州政府空氣資源委員會(California Air Resource Board當年非常支持此一決定,更制定加州交通運輸「零污染排放」的政策法案,規定汽車廠商若要在加州賣車就必須售出一定比例的EV1全電動車。一開始,汽車經銷商尚且遵照法令。後來,許多GM對手的汽車公司們暗中創造了一群假的消費者去質疑電動車的環保效應及興建充電站是否為浪費公帑,更聯合起來對州政府施壓,導致該法案的廢除。而就在這個時候,通用汽車公司也宣佈停止了電動車EV2的開發,更開始回收之前所出租的電動車EV1。電動車愛好者於是群集封路以及包圍GM工廠抗議,但在汽車公司、原油供應國、透過進出口石油獲得大筆利益的油商集團、政府......等高權力機構的強大抵制壓力下,GM的EV1 全電車被迫走入了歷史的灰燼。

後來,美國政府曾經試圖推廣過氫燃料車,但遭到大批專家學者質疑氫燃料的超高天價及興建大量儲氫站的可能性。

目前的市場上已有的方案是,部分汽車公司開發出可藉由汽油或電馬達驅動的油電混合車 (Hybrid),平衡滿足了各方的需求。

但未來呢?如果發展出了可方便充電以及電池使用壽命更長的新式電池科技而完全排除了使用汽油的車輛時,汽車公司、油商利益團體又會有怎麼樣的反擊呢?即使是世界的未來掌握在石油商的手中,但他們除了眼前的利益外,汽車公司以及油商利益團體會擔心某個孩子因為廢氣的關係導致肺功能不全而死在某張骯髒的小病床上嗎?或是全球日益污染嚴重的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所帶來的災難?

本片的製作以及導演雖然並沒有直接點出 GM 的全電車 EV1 直接打擊了車商與油商的利益共同體,但是本片的導演嘗試使用了疑問的手法來捫心自問: 人類倒底在不在意自己所居住星球的未來,在不在意我們本身生活的環境?願不願意為了更美好的將來而嘗試去改變,能不能逃離「石油習慣」的束縛?能不能抗拒資本主義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巨大影響,相不相信科技能帶來更美好的將來?

==========================================================

破產背後的"兇手"  誰"殺死"了通用汽車
2009-06-08 08:16:12  
來源:經濟觀察報  
編輯:馬園園 
  6月1日 ,通用汽車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一顆承載著數代美國企業家的野心與功業的巨星就此歸於黯淡,乃至不無終於墜落的可能。在這座巍峨的大廈漸次坍塌之時,我們有必要以敏銳的觀察力與細膩的感知力來記錄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從塵灰中撿起昔日的殘片,追溯它從創建到興盛,直至最終破落傾頹的根源,從這個海外巨人的生死沉浮史中尋找它對於我們的啟示。

  這不僅僅是對舊日輝煌的追憶,也將是對未來道路的某種探察。

  一、 2006年,新力電影電視公司製作了一部名為《誰殺死了電動汽車》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角是通用汽車在1996年推出的一款電動車“EV1:Elec-tronicVehicle1”——電動車1號。

  20世紀9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亞州為了降低汽車尾氣對環境和公眾健康的危害,通過了《零排放法案》。法案規定1998年在加州出售的新車中,零排放的汽車要達到2%。通用汽車於是投資10億美元製造出了一款完全不需要消耗汽油,而是靠電來驅動的汽車EV1。EV1上市之後,大受環保主義者和汽車配件發燒友的歡迎。十年後執導《誰殺死了電動汽車》的導演克裏斯·佩恩,當初就是EV1的購買者之一。但是在2000年的時候,通用宣佈停止生產EV1,僅在加利福尼亞州繼續提供出租服務。2002年時,出租業務也被通用汽車停止。到了2004年時,市面上的EV1全部被收回,然後被當作廢品處理。

  通用汽車把EV1的失敗歸咎於駕駛者缺乏興趣、電動汽車行駛里程有限等原因,但是克裏斯·佩恩和環保發燒友們顯然不這麼認為。克裏斯·佩恩執導的《誰殺死了電動汽車》試圖以陰謀論的方式來揭開通用汽車EV1衰落的真正原因。《經濟學人》汽車編輯伊恩·卡森和維傑·維塞斯瓦倫描述說,影片《誰殺死了電動汽車》在揭露殺死電動汽車的真正兇手之前,依次調查了環保主義者眼中不同的嫌疑犯:石油巨頭、汽車製造商、消費者、立法者和作為其競爭對手的氫能源技術。EV1的前任市場總監也在《誰殺死了電動汽車》中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她說,立法者和消費者都容易被花言巧語的汽車製造商和石油商們欺騙,然後為了氫能源汽車的遙遠夢想而放棄更加可行的電動汽車。

  更加讓EV1的擁護者們扼腕嘆息和心寒的是以下三個事實:第一,正是在通用汽車取消EV1項目之後,這家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開始全力推廣“悍馬”,而“悍馬”被稱為有史以來對環境危害最大的車型;第二,《誰殺死了電動汽車》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頗為引人矚目,但是由於通用汽車和其他汽車公司的抵制,卻沒能最終公映;第三,豐田公司開發的電與汽油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普銳斯倍受歡迎,而且,可能不僅僅是因為巧合,豐田汽車取代了通用汽車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陰謀論者們還能走得更遠。調查報道記者埃德溫·布萊克在他的書 《內燃》中說,亨利·福特在1908年為自己的妻子購買的是一輛電動汽車,“連亨利·福特都認為電動車優於汽油車”。而早在1889年,托馬斯·愛迪生就發明出了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電動車,其動力來源是可以反覆充電的電池。在當時的汽車界,蒸汽車、電動車和汽油車三分天下。布萊克認為汽油車能夠最終成為此後一百年的汽車業主導者,原因在於“當時的既得利益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惜採取下三濫的手段”。

  二、 糾纏于歷史並無意義,但是僅僅從EV1的失敗上就能看出通用汽車等底特律巨頭之敗的原因:他們總是糾纏于各種已有事物和已有利益,而無法真正針對未來採取行動。

  通用汽車的前任董事長羅傑·史密斯倡導開發了第一輛現代意義上的電動車EV1;比爾·福特在綠色和平組織倫敦會議上說:“我相信燃料電池最終會取代內燃機長達百年的統治地位。”可是真正在堅持不懈地向市場上推出混合動力車的是日本汽車廠商豐田。福特公司的一位資深工程師甚至在退休致詞中諷刺地告訴她的同事:燃料電池在她幾十年前開始從事汽車研究的時候就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35年之後,她馬上就要退休,燃料電池還被說成是未來的方向。

  包括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在內的老巨頭們在內燃機研究上已經投入了過高的成本,每家公司都有數千名內燃機工程師,累計的投入已經需要用百億美元作為單位來衡量。

  即使是羅傑·史密斯和比爾·福特真心實意想要發展電動車技術,他們所做出的行動,也證明了他們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決斷力,來扭轉整個行業和一個龐大利益群體的慣性。而與此同時,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不斷在鑽研內燃機技術的汽車公司,就好像是一天抽五包煙的煙鬼,每天都在慢性自殺。至於它們那些寥寥可數的創新行動,石油衰竭論的鼓吹者、能源專家肯尼斯·第菲耶斯甚至在一次會議上宣稱:“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如同丟棄在抽水馬桶裏的廁紙,在被沖走之前突然做最後幾圈旋轉。”

  現在,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先後宣佈尋求破產保護,讓長達三十年的對美國汽車巨頭的唱衰終於有了一個結果:所有那些反對過他們的人,以及不被它們喜歡的人都是正確的。它們就像最終沒能學會跳舞的恐龍,笨拙地扭動了幾下身子,就迎來了大滅絕時代。

  三、 在這串長長的“兇手”名單上,首先是幫助日本汽車產業崛起的美國人,紐約大學統計學家W·愛德華茲·戴明。後來有一段時間,日本汽車公司到美國汽車公司參觀學習的代表總是對一件事情大惑不解:美國人竟然不知道誰是W·愛德華茲·戴明。在1950年代末,日本人對戴明奉若神明,除了麥克阿瑟之外,戴明是日本最受尊敬的美國人。戴明把自己的那套理論,即用統計數據進行品質控制的做法傳授給了日本汽車公司,包括豐田和日產。但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克萊斯勒卻對之不屑一顧。戴明的理論是,通過記錄並分析品質性能,然後改變生產流程來改進品質,同時測量變化情況以及結果,生產過程如此不斷迴圈,不斷改進、測量、修正、測量,最終達到提高品質和精益生產的目的。在從戴明那裏學習到的控制品質理論和從美國超市學習到的物料供應控制理論基礎上,大野耐一在豐田公司發展出了後來的“豐田精益生產方式”。

  這個名單上的下一位是雷切爾·卡森。卡森在1962年出版了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標誌著環保主義運動的開始。雖然《寂靜的春天》將矛頭主要指向了殺蟲劑DDT。但是要不了多久,環保運動就會指向不斷產生廢氣的汽車。

  然後,是拉爾夫·納德。這位年輕的律師因為自己哈佛法學院的一位同學車禍致殘,對汽車安全問題產生了興趣。1965年,納德出版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這本書嚴厲批評底特律對安全漠不關心,一味追求新車型和利潤。納德一把抓住了通用汽車公司——他搞到了一份錄音,內容是關於通用汽車公司聘請私家偵探調查納德,錄音帶內容構成了真正的醜聞:“事情是關於寫這本書的那個傢夥……他的材料會給汽車工業造成很大損害……他們想抓住他點什麼,拔掉這根刺,讓他閉嘴。”納德證明了通用汽車不安全。儘管巨頭們吵吵鬧鬧,他仍然逮住了他們。

  接下來是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他是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部長,曾經嘗試以石油要挾美國政府,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爆發當天,亞馬尼正好在越南參加歐佩克的石油部長會議。他當即對歐佩克進行重組,第二年就讓原油價格上漲了三倍。

  與此同時,通用汽車等巨頭們還面臨著巨大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包袱。

  還有一位不算反對者的反對者:彼得·德魯克。是通用汽車自己把德魯克歸結為它的反對者的。在《公司的概念》中,德魯克對通用汽車的勞工關係和公司戰略——他認為公司應該更加重視社會責任——都有許多建議。但是通用汽車決定置之不理。通用汽車前總裁斯隆所著的 《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對《公司的概念》提都沒有提起。《公司的概念》在通用汽車內部從未流傳,也很少被提起。一位通用汽車的高管對德魯克這本書的評價是:“一次對通用汽車的攻擊,其敵意不下于任何一位左派人士。”但是日本人卻對《公司的概念》推崇備至。儘管德魯克自己也說 “懷疑通用汽車就是懷疑成功”,他仍然在1983年就預言:“就算通用汽車的戰略獲得成功,它也將在未來的年代裏處於防禦的位置。”那些帶給通用汽車巨大成功的東西,最後也會帶給它巨大失敗。

  品質問題、生產效率問題、安全問題、石油車問題、勞工關係問題……在通用汽車過去的歷史中,不斷有人提醒這個巨頭 (也包括底特律的其他巨頭們),但是最終所有這些問題卻不斷積累,直到來了一次最終的清算。

  2000年出任通用汽車公司CEO的裏克·瓦格納做出各種努力去重振通用汽車。如果從結果倒推,瓦格納的很多做法更像是背道而馳。瓦格納沒有能夠解決通用汽車面臨的那些長遠的問題,相反,直到最後一刻,瓦格納仍然是“悍馬”的捍衛者,儘管《華爾街日報》一直在譏諷說:“因為普銳斯混合動力車,豐田汽車日益被視為汽車行業的技術領導者。悍馬讓通用汽車看起來像是一個耗油大戶。”

  通用汽車的表現更像是一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巨人。對瓦格納來說,更為具體而微的表現就是,儘管媒體一再冷嘲熱諷,通用汽車也不願意向豐田學習,去改變自己的多品牌戰略。這家已經擁有超過百年曆史的公司,最終還是未能基業長青。它把歷史變成了自己的負擔,而沒能不斷如熊彼特所提倡的那般去做 “破壞性的創新”。領跑者的危險是自己有在錯誤方向上越跑越遠的可能,曾經的領先者最終因為自己的領先而付出了代價。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544899
北極海冰消失… 布希不說的秘密
推薦2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臥龍先生
方正平

北極海冰消失… 布希不說的秘密

英國觀察家周報26日報導,最新解密的美國間諜衛星照片顯示,北極海冰每逢入夏就縮小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可能對全球的氣候、環境及野生生物帶來毀滅性衝擊。美國前總統布希主政8年期間,這些照片被列為最高機密,歐巴馬政府日前將它們解密。

其中一張攝於2006年7月的照片顯示,海上的結冰仍然緊鄰阿拉斯加巴洛港的海岸,在一年後拍攝的同地點衛星照片中,這些海冰已完全消失。

據統計,2007年夏天消失的北極海冰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打破以往任何時期的紀錄。

消失的海冰似乎不可能去而復返。北極海冰去年消失的程度與2007年同樣嚴重,今年恐怕也是如此。

科學家曾經說,海冰入夏消失的現象足以構成嚴重威脅。包括北極熊在內的部分動物以冰架充當獵食的平台。如果冰架消失,牠們勢必溺斃或餓死。此外,冰還能反射太陽的輻射線。如果這些大自然機制消失,北極海的溫度可能增加更甚。專家說,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全球的平均氣溫以失控的速度增加。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局長珍‧拉布成科表示,衛星資料的蒐集攸關科學家能否準確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如今因為美國衛星老舊,而且迄未更換而面臨「嚴重危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544800
不進口石油的美國》全電車將是各國政府間的全新賽局
推薦7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意樵
Rebec
臥龍先生
筱 蒨-Lucifer
獨孤無劍
方總統候選人的官方網站
方正平

引用文章不進口石油的美國》全電車將是各國政府間的全新賽局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不進口石油的美國】

地球暖化幾乎已經是科學界主流觀點,然而仍舊有人不予採信。氣候變遷是一種複雜性科學,只能歸納和演繹,但沒有人能保證結果一定是正確的,更沒有人能肯定地球一定是走向暖化。

即便是接受了地球暖化的論點,也還有人爭辯人類燃燒石化燃料是否為主要原因。

其實上述爭辯除了科學上的論證之外,它還涉及到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政治、經濟衝突,以致各國未必真心制定並執行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法令。然而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可能徹底改變這個情勢。

※貿易失衡,油元問題比人民幣更嚴重

美國每年花費超過7000億美金向外國買石油,這個金額遠超過中國大陸對美國出超金額。網上查得的數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對美國貿易順差1633億美元

7000億是石油進口金額,1633億是出口減去進口的差額,兩者基準不一樣,當然不能做比較。然而一個頭腦清楚的人必定會問:若是一年減少進口1633億石油,是否可以改善美國的貿易收支帳不平衡的問題?如果7000億石油全部不進口,將會是什麼光景?

※綠能是新經濟的合理選擇

當今全球市場自由競爭,在比較利益之下,市場會選擇最具經濟效益的地方生產製造,並將東西賣到最有利可圖之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是最有經濟效益的生產基地,而美國是最有利可圖的消費市場。經過這波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市場大為失色,但是生產製造活動會移回美國嗎?答案似乎很明顯,短期內不可能。

經濟大環境不佳,美國消費市場萎縮,自然不可能在現階段有新的投資設廠活動。一旦美國人消費信心好轉,不過是回到過去的競爭條件,在比較利益之下,若是生產和過去相同的產品,新設廠首選的地點,仍舊是中國(大陸)。

要打破美國消費/中國(大陸)製造的二元結構,美國必需生產出中國(大陸)需要而中國(大陸)自己還造不出來的產品,創新,是美國唯一的出路。

保護主義或許能讓政客獲得支持,但愛用美國貨法案只會讓美國製造成本居高不下,讓美國企業更加喪失國際競爭力。既要符合創新,又可以減少石油進口,綠能產業是最合理的選擇。而綠能產業中最最合理的選項,則是電動車,特別是完全使用電力的全電車。

※全電車將是國與國之間的全新賽局

現在中國(大陸)比亞迪汽車已經製造出在家充電,然後可以行駛200公里的全電車,已經完全符合都市通勤基本需求,連股神巴菲特都搶著入股比亞迪,還有誰能競爭呢?

如果是業務員,只要開車走半個台灣,比亞迪的全電車就不敷使用;如果是普通上班族,假日想載家人出門遠遊,也不敢開全電車,總不能為了上班買一台全電車、休假再買另一台汽/柴油車吧。

油電混合車是合理的選擇嗎?回到100年前汽車還不是很可靠、加油站還不是很多的的年代,為了開車出遠門只得再拖個車廂,裡面放匹馬以備不時之需,大家會覺得合理嗎?現在的油電車增加一套電力驅動系統,在市區或許很省油,上了高速公路燃料效率反而不如傳統汽車。

當下最合理的選擇,應該是研發可以行駛更遠的全電車、隨處可及的充電站、充電更快的電池、老舊電池循環更換站。以上還只是汽車轉換到全電車的基本要求,假設全面大規模使用全電車,目前的輸配電系統可能都要進行重大更新,才能應付數百萬輛車充電的需求。

※政府前瞻性地投資是致勝關鍵

百年前汽車工業剛萌芽時,絕對不是要取代火車長途運輸的功能,而是要取代獸力的短程運輸。福特把汽車由貴族享受轉變成平民價格,使得汽車變得普及;但要到公路系統發達了,汽車才成為陸上運輸的霸主。

先有大量的汽車,才有公路系統;公路網更發達了,使得汽車更方便,汽車工業也更發達、車價更便宜,還衍生出許多三級產業,如汽車金融、保險、保修廠、改裝、美容。

我們可以說是有了獸力車的市場間隙,才有今天的汽車工業。全電車雖然也是一大片鐵皮加上四個輪子,但它面臨的挑戰卻是要取代汽車,除了油價這個因素,沒有一個市場間隙能容下全電車的生存空間。

全電車能比汽車便宜嗎?短期內看不出這個趨勢。目前製造全電車的經濟規模遠不如普通汽車,除非有破壞式創新,否則早期全電車高成本是必然的現象。比亞迪的全電車,即便是中國(大陸)製造,售價也和美國製造的普通汽車相當,而不是更低。

有低價的全電車,自然會有人投入充電站、電池循環站,全電車才會更方便;全電車要更方便才會有更多人購買,才能更快達到經濟規模,降低車價。這又是個典型的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

除非明天起石油每桶售價超過200美元,而且只漲不跌,否則在市場自由競爭的原則下,短期內看不到全電車有取代汽車的可能性。想要在綠能新經濟中勝出,各國政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投資和全面的法規介入。

※美國有非贏不可的壓力,台灣呢?

想像一下:

‧全新的汽車材料、電力驅動和操控方式
‧隨處可見的智慧插座,經過晶片卡認證後電力源源不絕送入全電車
‧電池製造商轉型成租賃業者,透過無線方式管理在道路上奔馳的電池,隨時主動替車主更換
‧太陽能發電廠把大量電力存入數百萬輛全電車的電池中,晚上不用車時,電力可以再送回電網內供家戶使用,讓太陽能成為24小時可用的電力
‧油國組織再也賺不到我們的錢

誰能在全電車領域中領先,並主導產業標準,誰就能率先進入美麗新世界。中國(大陸)挾低價優勢、手握大量現金,又有龐大的內需市場,首次在全電車領域享有領先地位。美國面臨汽車業破產、外債高築的不利情勢,對綠能產業,特別是全電車工業,有非贏不可的壓力,而美國還保有創新能力和基礎研究紮實的軟優勢。兩強最後誰將勝出?

台灣也高度依賴石油進口,我們該靜觀其變,或是應該主動積極參加新一波賽局?雖然台灣市場很小,很難參與制定規格,但是還是有可以參賽的項目,例如:全面更換智慧型電錶,除了供電還可以向民間買電,更可以讀卡售電,預做將來普設全電車充電站的準備。

我們還可以獎勵研發改裝車套件,卸除傳統汽車的引擎、變速箱,塞入電池和馬達,將舊車加速升級成全電車。改裝車套件將來也許成為汽車工業外銷的重點項目呢!

金融海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機會,全電車領域中還沒有老大哥,台灣還有機會冒出頭;即便全世界的全電車市場沒有成功,只要台灣全面升級了,至少我們可以減少大量的進口石油,這可是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3464225
南極企鵝 成群抵達巴西沿海 瘦得體重僅剩一半
推薦7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Rebec
方總統候選人的官方網站
瘋馬俱樂部
花木蘭
張爺
方正平
Happybeggar

南極企鵝 成群抵達巴西沿海
【中央社/聖保羅六日專電】
2008.08.06 10:58 pm

每年這個時候,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或前往聖保羅沿海地區的民眾,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南極企鵝抵達海岸。但是,對東北地區的居民來說,卻是生平頭一遭遇到這樣的現象,而且企鵝的數量驚人。

據聖保羅「午報」報導,到目前為止,里約海岸已發現約三百隻企鵝,比過去兩年加起來的數量還多。東北部首府薩爾瓦多沿海一帶也發現兩百隻企鵝,但某些投機商人卻將牠們捉起來在海邊出售,每隻要價巴西幣五百元(約三百美元)。

根據企鵝的生活習性,每年這個時候都會離開冰天雪地的南極,沿著海流踏上百公里外的海中捕蝦捕魚。然而,專家相信,因為地球暖化的緣故,海水溫度升高,海流速度加快、變強勁,令企鵝不由自主的游動超過一萬公里。

由於水中高速運動熱量的喪失加速,很多企鵝游到岸邊時,體重已減輕一半,非常虛弱,需要外力幫助才能夠進食。

目前,這些鳥類已被巴西海洋動物研究所救起來接受照顧,約四十五天後將由空軍協助載到巴西最南端,重新放回海水裡生活。

【2008/08/06 中央社】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2972688
北極再傳冰棚斷裂 面積達20平方公里
推薦3


SuperBigBlu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花木蘭
方正平
Happybeggar

北極再傳冰棚斷裂 面積達20平方公里

(中央社蒙特婁三十日法新電)

加拿大官員今天宣布,兩大塊面積總共將近二十平方公里的冰層自北極冰棚脫離,這是三年來北極最大規模的冰層斷裂。

官員說,加拿大北極群島艾士米爾島華德韓特冰棚出現大塊冰層脫離,形成兩個冰塊島嶼在海上漂浮,一個面積四至五平方公里,一個十四平方公里。

加拿大環保署冰山組資深冰山預測專家戴丁昨天告訴法新社:「第一塊冰層七月二十二日左右脫離,第二塊則是在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晚間。」

科學家證實,透過飛機飛越第一塊冰層上空進行觀察,並且分析衛星資料,證實了冰層脫離的現象。

這是自二零零五年艾爾斯冰棚脫離艾士米爾島以來,北極冰棚最大面積的冰層崩裂;當時艾爾斯冰棚脫離,形成面積六十六平方公里的漂浮冰塊島嶼,大小約等於紐約曼哈坦區。

二零零五年八月發生冰棚斷裂事件時,兩百五十公里外加國的地震設施偵測到冰棚脫離釋放的能量,但一直到科學家分析衛星資料,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加國努納戊特區艾士米爾島北邊目前環繞著五個巨型冰棚,其中華德韓特冰棚咸認面積最大,表面面積達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

冰棚是由厚實冰層構成的廣大冰原,漂浮在海上但與陸地連接,加國科學家相信,四千多年前冰棚即開始形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2967062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