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顧起來,「倒扁運動」不但是個「持續說服」的過程,也是個「集體分工」的過程。
從「分工」的概念來思索:
施明德做了他該做的事,他也無法做得更好了。現在,部分紅衫軍對他反彈,是因為他當時把話說得太滿。事實上,倒扁絕非施明德獨力所能完成。
至於百萬紅衫軍,更是已經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然而,這也不是百萬(或者數百萬)人所能推倒的事。因為,還是需要其他的「分工」。
好了!接下就是國親兩黨了。國親兩黨有沒有參與「分工」、盡到責任?
親民黨,在街頭上被施明德「隔離」(不要政治參與),發揮不了作用,在國會裡,發動罷免、倒閣,已經盡了力;而宋楚瑜成為「倒扁夜間部主任」,表現可圈可點,分數當然是一百分,甚至還要超過。
國民黨,算來算去就是國民黨沒有參與分工,沒有盡到責任。如果國民黨呼應親民黨實行「倒閣」,那麼,這整個「分工」的缺口就填滿了。
如果進行倒閣,陳水扁政府「必倒」,接著,陳水扁也很難再撐下去;因為,民進黨會逼他先退--民進黨會「放棄陳水扁政府、保護民進黨政府」--這也是施明德倒扁的核心宗旨,施明德倒扁,是為了維護民進黨政權的,紅杉軍多數對此並不了解,也不計較,紅衫軍都認為,只要陳水扁下台,其餘的都沒有關係。
我的結論,倒扁不成,國民黨要負完全責任,黨主席馬英九更要負一百分的責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