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人民力量組織
市長:方正平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人民力量組織】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書映大大專欄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窮人小孩該如何翻身?
 瀏覽1,209|回應0推薦5

tb008939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瘋馬俱樂部
貓喵XD
漂流的綠
方正平
Rebec

神這麼說,人類生命不分貴賤

事實是,打從你出生開始,幾乎就決定未來的命運,能從底層翻身的機會,微乎其微。

在台灣,還有可能重現"王永慶"奇蹟嗎?

在台灣,還有可能出現"三級貧戶出身的總統"嗎?

教育是最有可能翻身的機會,在貧富落差近12倍的台灣,有多少三級貧戶已放棄教養自己的孩子,有多少瀕臨"貧窮線"的家庭,

嗚嗚呼喊後!甚而放棄生命.....全家的生命

看到中國有人(木豆魚)除了呼籲救助小孩外,同時更深切的提出反省的聲音,我的國,我的同胞.........,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多少?為什麼會有人吃不飽?為什麼......

在台灣的我們呢?是否有過更接近生命的"反省",還是認為事不關己呢?

殺死自己孫兒的阿嬤?在下手那一刻她心裡怨恨的是自己及孫兒的命運,還是人們太冷漠?

帶著倆個孩子連小學都還沒畢業的單親媽媽,為何認為自己養不起?社會救助對"單親家庭"的幫助及協助呢?政府相對措施呢?

為何他們都絕望到不想活,甚至認為下一代也是沒有希望,執意要帶走他們呢?

絕望,是種會蔓延的傳染病。

在"木炭"上註明"請珍愛生命"像個笑話,搶救生命的價值竟用如此作為呈現,這就是"政府"最大有為的"對症下藥"?

台灣現已列為「高度自殺國家」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醫師周元華表示,人類既然是高等動物,就一定會有自殺行為,但大部分國家的自殺率都壓低到每10萬人7~9人的「低度自殺國家」程度,或每10萬人10~13人的「中度自殺國家」程度,我國卻已達每10萬人13人以上,列為「高度自殺國家」,令人憂心。

面對這樣的台灣及同胞,我們該怎麼做?讓台灣成為"民胞物與"的"桃花源"?

讓我們想想?人民會覺醒嗎?

全螢幕播放

http://wwww.xiaoyouxi.com/down/swf/upflash/200411032250023.swf

貧富懸殊   影響百年大計及社會浮沈   ( 2006.08.11 工商時報 )

日前大學放榜,因為升學率高達九成,以往「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形不再,社會注目的重心大都放在特定的幾家明星高中進入台清交大的比例有多少,以及少數特殊例子身上,這樣的場景,顯然是「熱鬧有餘,關懷不足」。反而是一份投書在本報系中國時報的讀者意見,直指日益惡化的貧富懸殊現象,業已在進入公私立大學比例上明顯反映,因而發出「窮人難靠大學翻身了」感慨。這份投書的見解,恰恰與我們所關切,甚至憂慮的社會階層不流動隱憂不謀而合,我們希望朝野能夠在政治拚鬥之餘,多多思考可能的改善之道,以免台灣社會沉淪至萬劫不復地步。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邱天助引用家扶中心及世界展望會的統計指出,家扶中心所資助的學生今年考上國立、私立大學的比例約為二成六及七成四,接受世界展望會資助的學生考上公私立大學的約為三比七,顯示了「有錢人讀公立學校享受低學費、高資源,窮人讀私立學校忍受高學費、低資源的社會不公現象」。坦然言,類似的統計及分析,譬如台大學生中屬於台北市居民的比例高過中南部家庭者,以往也不斷出現在報端雜誌之上。

這些統計及追蹤研究更指出,因為家庭、出身屬於貧富階級的不同,不但導致進入公私立大學結果的不同,更因就讀公私立大學的成本及享受資源的不同,造成畢業離校後深造及就業命運的差異。具體言之,家境優異或安定者,往往因為享有相對廉價而優越的學習環境而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上有了一個好的起跑點;反之,家境清寒的學生,即使勉強進入學費較高、資源較差的私立大學就讀,但因學校資源有限,以及為了籌措學費、生活費用而必須打工、兼差,根本無法專心讀書,學習效果自然遠遠落後就讀公立大學的家境安定學生。四年之後,公私立大學的畢業生學術及文明修養的水平,自然出現明顯差異,就業及其後的升遷也深受影響,從而形成家境富裕或小康者發展始終優於家境清寒者的固定模式,演變成社會階層不流動的憾事及悲劇。

上述的現象,其實不難用具體數據佐證,雖然不一定可以很精確。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因為家庭屬於中低收入而得以申請助學貸款者接近七十萬人,而在例如淡江大學的校園中,幾乎有高達四成比例的學生申請助學貸款。這些家境相對清寒的學生,順利完成四年學業後,積欠的學費及生活費總共約在一百萬元左右。如果依照目前大學畢業生一般的薪資水準每月二萬五、六千元計算,即使不吃不喝也需要三年以上才能清償債務。在償還債務的壓力下,窮人子弟不但不可能出國深造、讀國內研究所,即使上班也不敢隨便跳槽或追求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及公司行號。如是,窮人讀私校、私校畢業後不能進入理想職場、勉強守住微薄薪資還債養家、生下孩子也只能供應次等成長及讀書環境,無形中即會形成惡性循環,世世代代無法翻身,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另一種固定階級。相對之下,家境富裕或安定的學生,因為不必打工兼差來賺取自己的學費及生活費,可以修習更多的知識及生活技能,也較有機會找到高薪,有升遷、深造機會的理想工作,從而擁有更大的機會步入上流社會,連帶地造福子女後代。

印證當前的台灣社會,我們憂慮上述階級及貧富遺傳至下一代的憾事,不但日趨普及,而且提早發生。因為人口結構及財富分配嚴重不均,日漸增多的本地、經濟條件較差男性同胞迎娶外籍如東南亞或大陸女子,估計此些外籍配偶人數高達三十六萬人以上,也就是每七或八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人是新移民所生的「新台灣人」。這些新台灣人,原本語言上即屬於先天弱勢,經濟條件及家庭照顧更是拙劣,在成長、求學、就業的人生道路上,因為出身貧窮的因素,難免宿命地扮演社會墊底者的悲劇角色,也難免形成另一個固定的社會底層階級。

我們憂心貧富懸殊日益惡化,原本可以提供矯正功能的教育又無法發揮功能,長此以往,階級不流動危機勢必發生,台灣社會奮鬥向上的動能可能因而喪失,甚至淪落至萬劫不復境地。我們呼籲沈迷政治對抗的朝野政黨,能夠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及迫切性,儘速研擬採行有效對策。 

【人民覺醒】窮人難靠大學翻身了 ( 2006.08.10 中國時報 )

邱天助(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大學放榜了,許多人注意到的是高達90.93%的錄取率、平均每科不到20分的低門檻,以及熱門學校和科系的排行榜;卻忽視了有錢人仍然讀公立學校享受低學費、高資源,窮人還是讀私立學校忍受高學費、低資源的社會不公現象。

依據家扶中心的統計發現,由該中心所資助的學生今年考上私立大學者約占七成四、國立大學二成六;接受世界展望會資助的學生考上大學的公私立比約三比七。一般而言,私立大學收費約為公立大學的兩倍,然而,依據行政院青輔會的調查,學生畢業後的平均薪資卻少了五千五百元。從求職的難易來看,國外留學生比公立學校學生好找工作,公立學校學生又比私立學校學生好找工作,是不爭的事實。依此邏輯,經濟弱勢家庭學生不但沒有翻身的機會,在層層的壓制與剝削下,貧者益貧的現象未來將更加嚴重。

幾年的教改,讓全國莘莘學子幾乎都有上大學的機會,事實上,對社經地位較低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兒女考上大學才是真正承受壓力的開始。不少人因付不起高額學費,只能被迫放棄。咬緊牙根勉強入學,政府美其名設置助學貸款,使學生可以不用擔心眼下的學費問題,卻使窮大學生在還沒畢業就背負了一身債務,成了不折不扣的新貧階級。為支應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有些學生只好成天打工荒廢學業,念大學只是讓他們更累、更挫敗而已。

大學原是人才的培育所,近年來台灣普設大學,然而並沒有提升畢業生的競爭力。根據韓國雇主協會的統計,韓國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折合新台幣約62,000元;日本勞動省的統計,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新台幣55,000元。美商惠悅企管顧問公司的薪資調查,香港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新台幣43,000元,每年成長率都在四%左右,只有台灣年年下降。

勞委會統計,1999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是27,000元,到了2006年卻縮水到25,000元;其中,紡織業的業務助理起薪僅有22,000元,住宿與餐飲業給予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甚至未滿20,000元。

根據教育部去年委託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所做的調查,一名私立大學生四年的學雜費與生活費,將給一個家庭帶來近一百萬元的負擔,這些低薪的大學畢業生如果想靠每月不到二萬五千元的薪水還款,至少得維持三年以上不吃不喝才能清償學費。沒錢人本以為讀大學能夠翻身,脫離貧困的階級向上爬,沒想到卻反而搞了一身債務。

誠如阿扁總統所說,教育是個人投資,但是對於多數窮人而言,這種投資往往得不償失。多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總是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路線游移不定,資本主義採用的是自由競爭的方式,社會主義顧及的是正義原則。全世界量少質精的私立大學,都扮演教育少數有錢人子弟的角色,公立大學則照顧大多數及弱勢學生,唯獨台灣剛好相反,替政府負擔大學教育普及化責任的私立大學,收了七成大學生,這些學生又大部分社經背景較差。這種教育的逆向操作、資源的反向分配,等於運用國家的力量,強化了公私立大學間的階層關係,製造階級再製的事實。

不公的教育是階級再製惡性循環的關鍵,它深化整個社會的不平等,走向貧富差距擴大,讓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不斷複製貧窮的下一代。如果教育無法讓經濟弱勢者減輕負擔,那就是國家不義、社會不公。

平心而論,台灣目前固然有些私立大學濫竽充數,但多數兢兢業業辦學,唯恐遭受淘汰的命運,卻苦於處處受限、資源不足,因而倍感艱辛。不信試將台大、政大、交大、清大轉為私立大學甘苦即知。為扭轉不公不義現象,政府應該資助辦學績優的私立大學擁有公立大學的資源,減輕學生的學費負擔,實現社會正義的目標。至少,可以考慮提供辦學績優的私立大學,每年招收20%的政府公費生,讓有些窮學生也能充分享受國家資源的機會。   ( 2006.08.10 中國時報 )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236&aid=18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