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眾樂樂
市長:Reed  副市長: 林 彬梅花居士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眾樂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分享 ※ 其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一代名記曾敏之:琴心劍膽著文章
 瀏覽1,196|回應0推薦0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paper.wenweipo.com   [香港文匯報 2011-09-24]     

■曾敏之在自己的書房。 提筆寫這一篇曾敏之專訪,中間幾次猶豫,幾番思量,生怕寫不出這位94歲老人的風骨。憶起採訪時,亦頗有點尋訪名士的心情,這位民國時期《大公報》的名記,30年前《文匯報》的代總編輯,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了。
 ■文、攝:記者顧一丹 趙鵬飛

通讀古今 「做記者當有文學修養」

這位新聞界的大前輩曾以一篇《十年談判老了周恩來》名震「江湖」,採訪他,似乎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味。好在他無半點架子,我等小輩與他聊起來竟有「忘年交」之感。與曾敏之老先生半日之緣,聽他聊時局,談經歷,說人生。數小時暢談裡,他思維敏銳,邏輯分明,觀點更是客觀中肯,一時間竟讓人忘卻眼前這位先生是將近百歲之人。除了他偶爾因為聽力下降而會再問一遍問題,其他時候都不顯老態,思想甚至比年輕人更為活躍。這些並非無心而就,乃是曾老堅持每天閱讀十餘份報刊,堅持寫作的成果。在他的書房裡,桌上正放著當天的《文匯報》、《大公報》這兩份他曾供職的報紙,也有《南方日報》等內地與香港的報刊,書櫃上還擱著十餘份中外刊物。

 與曾老先生對話,似乎是與一段滄桑歷史對話,又似乎讓人想起民國時期那一番名士英豪聚集之景象。他曾奔走在抗戰前線的槍林彈雨之中,又曾因採訪聞一多遭暗殺事件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建國之後,又在歷次運動中被整,進過牛棚。文革時,他為保持知識分子的氣節從二樓跳下,又托病避開改編革命樣板戲。幾十年來的大事件他可謂一一經歷過。

 不過,有幾多滄桑,便得幾多成就。他採訪過抗日一線的國民黨將領白崇禧。抗戰成功後,他成為第一個採訪周恩來的中國記者,7,000餘字的專訪轟動一時。來香港後,他筆耕不輟,寫散文,寫詩詞,得到許多名家讚許,成為香港文壇知名的作家。曾老說,自己做記者時讀諸子百家,算起來有300餘篇散文。

 「做記者,寫的多是散文,我寫很多人物,如何寫出人物的精神、心理,這些都是要靠自己的筆頭的,文學修養必不可少。」因此,即使是再辛苦的時期,每天白天工作,他晚上也必在床頭讀書。「《資治通鑒》、《漢書》這些史籍我都通讀,歷史上各朝各代的歷史與當下的新聞事實結合,從歷史中探尋原因,是很有用處的。

犯險得獨家 「記者要廣交友,交非凡友」

 採訪中,曾老聊起自己的記者生涯,最先提到的是自己犯險採訪苦守衡陽47天的國民黨第十軍軍長方先覺的事。「當時,後方都以為方先覺被俘虜了,我從一個部長口中聽說方先覺已經回了重慶,當時我心想,這是大新聞啊!要怎麼才能採訪到他呢?」

 當時的國民黨將領沒有蔣介石的簽字是不可以暴露行蹤的。「我多方打探,得知方先覺住在陳誠參謀總長的公館,我打聽清楚了他住在哪個樓,有多少個警衛,於是就想辦法偷潛進去。我充當一個闊佬,讓司機直接開車進去,警衛不知是甚麼人,不敢攔。我馬上上去二樓採訪他。他跟我講了來龍去脈,採訪完之後,我拿出名片讓他簽了名,以證明我確實採訪了他。出來後,我馬上打電話給總編輯,總編輯馬上讓我寫長篇人物通訊,並以社論配合。因為當時國民黨抗戰不力,而竟有這樣的將領苦守47天後逃出來,對當時的抗戰是個很大的鼓舞。」

 不消說,這篇稿子一見報,就轟動重慶。「做記者,結識的人物不是一般人,如果不與部長做朋友,是不可能得到這個線索。那時候做記者,不是伸手拿資料,而是首先跟參與軍政要務的人做朋友。做記者,交友要廣,要深。當時我與國民黨的中宣部長亦是很好的朋友。這些對於我做新聞記者獲得線索都很有利。」

不懼被捕入獄 「做記者的不出聲,誰來說話」

 他談到自己被國民黨逮捕坐牢的事情,說道:「做記者,要有膽識。為了正義和良知,做記者不應趨利避害。我們做記者的不說話,還有誰會說話?當時聞一多遭暗殺,周恩來為他辦追悼會,我在知道國民黨要下手的情況下,還是去採訪,寫了《聞一多的道路》,揭露國民黨如何以特務手段對付一個文人,裡面寫道『一個聞一多倒下去,千萬個聞一多站起來。』」也因此,曾敏之被列入國民黨的黑名單。

 「當時要將新聞界一網打盡,我首當其衝,被國民黨列為『共產黨的間諜』。當時全國報刊都刊發了,我的哥哥見到報道,打電話去報館請他們營救我。」

 被捕時,曾敏之任《大公報》採訪主任,他與手下的9個記者以及共產黨的《新華日報》形成一個對新聞界有影響力的進步團體,什麼活動都要集體行動,因而國民黨特務只花了一個晚上就把他們集體逮捕,並揚言要送去渣滓洞。後來,由於《大公報》堅持以社論抗議,以及做過國民黨行政院長的張群的疏通,他們才得以被釋放。釋放後,曾敏之從重慶回到廣州,為籌辦香港《大公報》做準備。

 對於如何坐牢,坐牢時的生活,曾敏之並不多言,他以《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岳陽樓記》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可見,他讀散文,並不止學其文字,更得其精髓。

 「這些文章往往有一兩句名言留世,同理,做記者的一生寫很多新聞,能有一兩篇留諸於世就很好了。」94歲的曾敏之感慨道。事實上,曾敏之的周恩來專訪已經足以讓他的名字留存於新聞史,他是第一個採訪周恩來的中國記者,斯諾的專訪只是點滴地談,而他與周恩來系統地談及當時的形勢,談周恩來的經歷,中國的走向。採訪周恩來,他不做筆錄,不錄音,憑著記憶寫下7,000多字的《十年談判老了周恩來》,上海《文萃》隨即全文轉載,一時轟動全國。

勉勵後輩 「堅守本真,用好手中筆」

 採訪接近尾聲,曾敏之勉勵記者,要堅守本真,用好手中的筆。 他說:「我們現在的媒體出了很多假新聞,喪失了新聞道德,這樣是不行的。孟子說,人生下來應有良知,良能。很多作家、知識分子都講到這句名言。敢說真話的人不多,這也有很多原因,是歷次運動裡得到的教訓,要明哲保身。長久下去,就會閉目塞聽。我們應該開放言論,讓下情能夠上達。有為的政府是不應該怕諫言的。

 「30年改革開放,我們的國力有很大發展,這是很大的成就。但現在,我們的社會道德有很大問題,連醫德都有問題。我朋友的兒子去醫院開刀,竟有三六九等的開價。現在的社會缺乏誠信,你看,連食品安全都有問題。要恢復誠信就要從中國傳統道德做起。連在香港,有人反對推行國民基礎教育,國民基礎教育其實就是公民教育,如何做人,如何認識國家,這是基礎教育,而反對的人說這是『洗腦』,這個名詞實在是詆毀國民教育。我在文匯報工作了十年,一直宣傳文化,在香港我不知道寫了多少宣傳文化的文章,就是要從這方面民心規訓。」

笑談養生之道

 年過九旬卻仍然才思敏捷,文思泉湧,讓人頓生敬佩之心。當記者問其養生之道,他笑談「三忘記」,顯出人生觀的豁達。

 曾敏之在香港做主編時,在工作壓力下曾連續多年晚晚熬夜。以前,他經歷歷次運動,又坐過牢,然而至今仍然精神矍鑠,身體康健。他笑說,很多人問自己養生之道,其實對他而言,只有「三忘記」,便是忘記年齡,忘記比較,忘記恩怨。第一,「忘記年齡」。「好處就是不會感覺到自己老了,沒用了,我覺得我每過一天,便要完成那一天的事情。很多人問我年齡,我說你覺得多少歲就是多少歲,這讓自己處在思想不老化的狀態,覺得還有時間做事情。」第二就是「忘記比較」。「人比人,氣死人,不要跟別人比較,要有自甘淡泊的人生觀」。第三個是「忘記恩怨」。「人生總有恩恩怨怨,大大小小都有。幾十年裡,如果我總是記著什麼人整過我,負過我,那就會夜不成寐。」從前曾老也說過「五老」的養生之道,老健,老伴,老本,老友,老趣。要身體健康,有一定積蓄與財力,要有自己的朋友圈,還要有生活情趣。在他的住處,有音響,有書籍。他閒暇時,會聽聽音樂,看看電影,看看書,有時間也會出去走走,四處遊玩。不過,曾老說,這輩子他最大的恨事就是老伴過世了二十年,老來無伴,頗為寂寞。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1&aid=472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