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眾樂樂
市長:Reed  副市長: 林 彬梅花居士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資訊科技網路分享【眾樂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分享 ※ 其他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柔軟~路邊拾翠
 瀏覽540|回應0推薦1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耕雲

朱以撒 

  暮秋經過這一大片河灘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經通體枯黃的蘆葦枝條,頭上都頂著一叢叢的銀灰色蘆花。時光使每一株蘆葦的生命都達到極端,以柔軟出現,毛茸、蓬鬆,還有一種輕如蟬翼的分量。順從著風力,像敷衍開來的雲層,夕陽打在一部分蘆花上邊,看著有些恍惚,這些全然在自然環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終端,可以說已修成正果了。再過一些時日,許多蘆花將隨風飄散,風把它們的子孫攜到天涯海角,開始新一輪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車來,剪一束蘆花,帶它們回家。

  一種毫無人工介入痕跡的植物,要走到這一步,可以想見生存的艱辛。青年時代結束后,我越發喜愛柔軟之物,比較鬆竹梅的堅硬,我更對蘆葦有好感。柔軟是一切生命際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適應著稱。如果這一大片蘆葦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類。柔軟的腹中,顯然潛藏著生存的策略,否則,無數次狂風從此處掃過,早已蕩然無存。當一個人堅硬的筆尖與這些柔軟之物猝然相遇時,的確有一種順服的美感升起。

  有時返回老家,會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庵裡走走。僅僅一牆之隔,把嘈雜的市聲隔在另一個世界裡。眼前清幽靜謐,有裊裊暗香浮動。有一位我少年時的出家婦人在這裡度著晚年。當年她住在與我隔壁的鄰居家中,靜靜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塵不染,從不與街鄰有瓜葛,也不高聲大嗓。一個人誠心向善,許多言行就簡潔而且低調了。那個時節,人性中充滿著沖撞、對峙的堅硬,她看起來就越發輕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盡管事佛的儀式停了下來,落滿塵埃,但是她的內心一定在繼續著,沒有放棄。她以一種柔軟的形態,不動聲色地繼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結隊的人甩動著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緩遲疑一眼可見。她干脆住到庵裡,心境環境更為默契。幾十年過去,有不少人如風中樹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這般柔軟的人留存了下來。

  肉體是物質的,物質是時光的信物,時光最終讓生命破綻百出,這是沒有疑義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從自身尋找答案。我認識的長者多半以教書為業。這些上一輩的教書先生,此時已垂垂老矣。當年將智慧和知識傳遞給眾門徒時,站在講台上,一副揮洒自如狀,善於板書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兩下,文字奔涌而出。靜坐下邊的聽講者,會心對視,充滿欽佩。一個場景改變了,肯定是與這個生命的能力相關連——過度的勞心、勞力,以為青年時期生命透支滿不在乎,結果許多疾患都熱鬧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這個最需要安息靜養的時日,變得舉家不寧。

        一位師長坐在床裡,蓋著被子吃魚,與我斷斷續續地說話,品咂魚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這個舉動,我判斷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范圍,我的心裡難過起來。完全可以追溯到當年的生活目標,把自己當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馬,承載生理限度以外的勞作,促使自己成為一名硬漢。當年不按生命科學的規則蠻幹,如今病痛纏身。

        我們常說人賦有睿智,不會在一塊石頭上絆倒兩次,實際上我們已經多次被絆倒。淮南王劉安說得痛快:「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把兩種毫無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生命過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盡其圓滿。想來,遵循生之規則者,善莫大焉。

  除了對命數的敬畏外,對於自然界外在情緒上顯示出的風水、陽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來在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採取了躲避、順應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觀者,站在安全處,看風來風往、潮起潮落。

        我在蘆葦叢裡欣賞到的隨風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這種姿態一直讓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擋風沙的木麻黃那般傷痕累累?每個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窺探著我們隱秘的內心。很慶幸的是,我們居住在這個濱海城市,靠山而臨水,風起而水湧,周而復始地為我們直接地體驗,不能不說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與啟迪。

  此時,應該看得更清晰了。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13日 第十五版)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1&aid=29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