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7 新京報/楊林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第一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 1942-2013)因癌症復發,於當地時間4月4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70歲。作為美國史上首位獲得普立茲獎的影評人(1975年獲文藝評論獎),他的去世不僅讓電影界為之扼腕,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發表聲明悼念,稱「羅傑就是電影」。
2002年伊伯特被確診患上前列腺癌,但他一直沒有停止寫影評,直到今年4月2日癌症復發。3月27日,羅傑‧伊伯特撰寫了最後一篇影評,對安德魯‧尼科爾導演的《宿主》給予3星半的評價,4月2日他在部落格發表聲明稱,「癌症又復發了。」他不想再在《芝加哥太陽報》擔任職務,他還解釋這並不是說自己不再寫影評了,而是暫時離開一個優秀的團隊。他希望接下來做自己一直以來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回顧我想回顧的電影」。

伊伯特不告而別的信
本文為羅傑‧伊伯特生前(4月2日)發表在自己部落格中的告別信,簡單講述了自己的影評人生涯中所做的幾件大事,並且對未來做出了大致的規劃。羅傑‧伊伯特1967年4月3日,開始到《芝加哥太陽報》擔任影評人,於2013年4月4日因病逝世。
謝謝你們。46年前,即1967年4月3日,我到芝加哥太陽報就職影評人。自那時起,你們之中有些人讀過我的影評和專欄文章,有些還給我寫過信,還有的是看了我的電視節目,讀過我的書,上過我的網站,來過我組織的電影節、俱樂部。不論我們是怎麼結識的,我很高興認識了你們,感謝你們這些讓影評人求之不得的好讀者。
一般情況下,每年我會給《芝加哥太陽報》寫200篇左右的影評文章,且透過環球新聞社發行,刊登在200多份報紙上。去年是我一生最高產的一年,寫了306篇影評,每週一到兩篇部落格文章,還有告而不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並沒有離開。我的打算是繼續挑一些影片寫影評,但是其他的影評將會轉交給一些極有天賦的作者來寫,他們都是我親手挑選而且十分仰慕的影評人。現在,我終於可以做我一直想的事:只評自己想評的片子。
與此同時,我將重組Rogerebert.com的官網,將它從太陽報屬下轉到一個獨立的公司Ebert電子媒體,這個公司將由我,我太太查茲(Chaz),和我們的好友喬許‧葛登(Josh Golden)。離開天天忙碌的責任後,我可以繼續駐《芝加哥太陽報》為影評人,同時在自己的名號下做些事。
伊伯特影展(Ebertfest)是我舉辦的年度電影節,至今已是第15年,今年4月17至21日將在我的家鄉母校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rbana-Champaign)舉行。為了回應大家對「看電影」電視節目回歸的要求,未來兩星期內我將發動籌款活動。電腦遊戲迷注意了,我還在考慮做個跟電影有關的遊戲或app,做出來之後你可以跟我爭論它是不是藝術。(譯者注:伊伯特和讀者曾曠日持久地爭論遊戲是否藝術。)
另外,我會繼續跟才華橫溢的影人史蒂夫‧詹姆士(Steve James)討論給我拍傳記片的計畫,此片還有澤里安(Zaillian)和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參加製作。有人想給我拍傳記這件事本身就讓我又感激又深感謙卑。
當然還有一些變更。讓我告而不別的直接原因是健康狀況。之前疼痛令我行動不便的骨折被發現是癌變,放射治療使我不能像平時那樣去影院看電影,我越來越多地看片商寄給我的拷貝。好友兼同事理查·‧羅帕(Richard Roeper)和其他影評人最近幫我的網站和專欄寫了很多大片發行的影評,使影評不致中斷,他們會繼續幫手。
到了生命的這個階段,影評之外我會寫一些跟病痛和體能限制的文章。癌症復發把我困在醫院多日,不免令人沮喪,所以有時我會寫疾病帶來的軟弱,有時我會描述好電影怎樣讓我精神煥發。
我還打算重溫經典老片,給已經出版了三冊的「偉大電影」系列再加上一本。

眼下我將把精力投入到Ebert Digital和新官網上。Rogerebert.com新版官網有很強的互動和搜索功能官網,將於4月9日推出,到時候你就能試用這些新功能了。我們會提供更多的獨立影片,外國片,紀錄片,以及重新發行的經典舊片。網站上除了有我自1967年起寫過的一萬多篇影評以外還會包括很多其他人寫的影評。你未必會同意他們的所有觀點,就像你也反對過我的觀點,但是仍能欣賞他們的貢獻。這些影評人有些是我透過四年前開始的「遠方通訊」活動聯絡到的,當時我發現部落格上很多留言來自世界各地而且精通電影,便著手發起這個項目。
我們還在找更多的影評人給網站寫稿,我希望能爭取到一些讓我仰慕多年的作者。我們將發表更多的獨立影片、外國片、紀錄片、經典老片的評論。在電視網、有限電視、互聯網混為一體的現代,我們會繼續發表普立茲獎得主湯姆‧薛爾斯(Tom Shales,知名電視評論家)的文章,以及吉姆‧埃莫森(Jim Emerson)的部落格“Scanners”,我跟吉姆最早在微軟結識,當時他是Cinemania的主編。Ebert俱樂部通訊報由溫哥華的Marie Haws編輯,將給讀者帶來更多的內容。
多年以來,我一絲不苟地把每一張自己的發表文章都細細疊好,存檔收集在書桌上。今天,科技進步讓媒體更多更好,傳播更廣。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選在現在重新設計推出Rogerebert.com網站,足以證明查茲和我多麼看好網站和 Ebert Digital 電子媒體。我希望你們都能留步網站看望我,我仍會在此。
在這沉思的日子我要再說一遍,感謝你們與我共度此行,我們看電影再見!(2013.4.11芝加哥太陽報譯/顏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