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化生活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英國】《視與聽》評選影史十大影片
2012/09/13 08:22 瀏覽2,286|回應0推薦1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e14nov

2012.8.10  新京報/褻瀆電影

sight and sound

英國權威電影月刊雜誌《視與聽》(Sight and Sound)每隔十年便會召集知名導演與影評人進行票選,評選影史十大影片。評選的目標就是要排除掉影迷品味波動的可能性,讓電影人自己去解釋電影的偉大性。評選出的影片排名是將影評人和導演兩組各自的投票數相加後的結果,按照得票數順序排列。美國著名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說:「《視與聽》的影史十大的票選榜單通常被認為是影史上最權威的電影榜單」。這是一次最嚴肅、最權威的票選,網羅世界各地的影評人、電影學者、導演、編劇、 發行商等各界電影人士,以電影的美學和藝術性為票選標準,對於那些喜歡電影的觀眾,如果你有且只需要一份最可信的電影榜單引你入門,那就是它了。

sight and sound01

最大驚喜︰《迷魂記》壓倒《大國民》
日前,《視與聽》雜誌2012年的影史十大評選結果出爐,本次票選集結846位影評人和358位導演,在參與人數上也是最空前的一次。最終票選的結果可以說讓人很意外,也讓人覺得毫無驚喜,羅傑.伊伯特就在《芝加哥太陽報》上撰文坦言,本屆評選對他最大的驚喜就是沒什麼驚喜。驚喜是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迷魂記》(Vertigo)竟然力壓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大國民》(Citizen Kane)排名第一,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竟然成為導演們心目中最愛的電影!《視與聽》於1952年首次評選,當時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位居第一,從1962年至2002年連續5屆排名第一的都是《大國民》。《迷魂記》首次出現在榜單上是1982年,當時排名第七,此後一路攀升,1992年排名第四,2002年排名第二,到了2012年終於位居第一了,這能算驚喜嗎?

這個評選的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人認識真正的經典,比如希區考克的《迷魂記》和《西北偏北》在影迷心目中往往難分伯仲,如果以《視與聽》雜誌編輯們的慣常品味,他們顯然喜歡《救生艇》的可能性更大,但最終的票選結果還是《迷魂記》最受歡迎。一位偉大的導演一生往往有很多部經典,除非像史坦利.庫伯利克那樣,有一部《2001太空漫遊》那樣「官方的經典」,大眾心目中一致認可的毫無爭議的「傑作中的傑作」,這種電影的排名一般會很穩定。如果像費德里科.費里尼那樣,《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azzo/8 1/2, 1963)和《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1960)同樣都是傑作,結果有人喜歡前者多一點,有人喜歡後者多一點,兩者隨著時間的積澱變得難分伯仲,結果兩部電影的最終 的票選結果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sight and sound02

失望之處︰入圍片目變化不大
《視與聽》雜誌最早於1952年開始組織這樣的評選,那個年代能看到電影的方式一般都要靠電影院、電影資料館、電影節和一些學術放映。隨著DVD和網路時代的普及,影迷們看電影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全面,電影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尋找,影迷看得多了,口味變化也跟著愈加捉摸不定。像吉加.維爾托夫的《持攝影機的人》和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的《聖女貞德受難記》(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 1928)也隨著DVD時代的普及開始出現在十大的榜單上。

這份榜單讓人失望的地方就在於入圍的片子口味變化不大,永遠都是那些以往榜單上的常客,最大的變化也就是排名的順序而已,像基耶斯洛夫斯基、赫爾佐格和法斯賓德等導演竟然都沒有了蹤影……時間的積澱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是缺少一部官方認可的、可以蓋棺定論的那種「傑作中的傑作」。這是榜單很少注入新鮮血液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冷門經典影片的意義重讀。比如最開始人們覺得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將軍號》(The General)是公認的經典,後來又覺得《福爾摩斯二世》更棒。開始約翰.福特的《憤怒的葡萄》是傑作的不二之選,如今《搜索者》越來越被人關注。黑澤明的《羅生門》和《七武士》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於是它們都從榜單中不見了蹤影。

sight and sound03

導演票選︰更現代更接地氣
相對於影評人的影史十大榜單,導演們票選的十大榜單就要「現代」得多,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教父》(The Godfather),馬丁.斯科賽斯的《計程車司機》同時上榜,一同上榜的還有安德列.塔可夫斯基的《鏡子》。讓人意外的是榜單中竟然沒有英格瑪.伯格曼和黑澤明,後者的《羅生門》和《七武士》自1992年開始導演票選以來也算常客了。而且這個單子上竟然沒有一位英國的本土導演,看來英國人在這方面還真不偏袒自己人。

對於廣大影迷而言,這個評選的最終排名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意義,榜單上的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都是那些熟面孔。羅傑.伊伯特在撰文中說,常有影迷對他抱怨不覺得《公民凱恩》有多麼的經典,不覺得《迷魂記》有多麼經典,這只能說明抱怨的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影迷,或者簡單說,他們的品味很糟糕。其實這次評選更有趣的是,雜誌後來公布的那些參與票選的電影人的個人十大榜單,像伍迪.艾倫、貝拉.塔爾、奉俊昊、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達內兄弟、吉爾莫.德.托羅、麥可.哈扎納維希烏斯、麥可.曼、史蒂夫.麥奎因、馬丁.斯科塞斯、昆汀.塔倫蒂諾和愛德格.賴特等。對於他們的粉絲,窺探一番自己偶像的個人品味似乎更加有趣。

sight and sound04

《視與聽》評選影史十佳影片

片名/導演
1.《迷魂記》(1958) 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
2.《大國民》(1941) 奧森.威爾斯
3.《東京物語》(1953) 小津安二郎
4.《遊戲規則》(1939) 讓.雷諾瓦
5.《日出》(1927) 茂瑙
6.《2001太空漫遊》(1968) 史坦利.庫伯利克
7.《搜索者》(1956) 約翰.福特
8.《持攝影機的人》(1929) 吉加.維爾托夫
9.《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
10.《八又二分之一》(1963) 費德里科.費里尼

sight and sound05

導演心中的影史十佳

片名/導演
1.《東京物語》(1953) 小津安二郎
2.《2001太空漫遊》(1968) 史坦利.庫伯利克
2.《大國民》(1941) 奧森.威爾斯
4.《八又二分之一》(1963) 費德里科.費里尼
5.《計程車司機》(1980) 馬丁.斯科塞斯
6.《現代啟示錄》(1979) 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
7.《教父》(1979) 法蘭西斯.福特.科波拉
7.《迷魂記》(1958) 阿爾弗雷德.希區考克
9.《鏡子》(1974) 安德列.塔可夫斯基
10.《偷自行車的人》(1948) 維托里奧.德.西卡

sight and sound06



本文於 2012/09/13 08:25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486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