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權威電影月刊雜誌《視與聽》(Sight and Sound)每隔十年便會召集知名導演與影評人進行票選,評選影史十大影片。評選的目標就是要排除掉影迷品味波動的可能性,讓電影人自己去解釋電影的偉大性。評選出的影片排名是將影評人和導演兩組各自的投票數相加後的結果,按照得票數順序排列。美國著名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說:「《視與聽》的影史十大的票選榜單通常被認為是影史上最權威的電影榜單」。這是一次最嚴肅、最權威的票選,網羅世界各地的影評人、電影學者、導演、編劇、發行商等各界電影人士,以電影的美學和藝術性為票選標準,對於那些喜歡電影的觀眾,如果你有且只需要一份最可信的電影榜單引你入門,那就是它了。
這個評選的最大的意義在於讓人認識真正的經典,比如希區考克的《迷魂記》和《西北偏北》在影迷心目中往往難分伯仲,如果以《視與聽》雜誌編輯們的慣常品味,他們顯然喜歡《救生艇》的可能性更大,但最終的票選結果還是《迷魂記》最受歡迎。一位偉大的導演一生往往有很多部經典,除非像史坦利.庫伯利克那樣,有一部《2001太空漫遊》那樣「官方的經典」,大眾心目中一致認可的毫無爭議的「傑作中的傑作」,這種電影的排名一般會很穩定。如果像費德里科.費里尼那樣,《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azzo/8 1/2, 1963)和《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1960)同樣都是傑作,結果有人喜歡前者多一點,有人喜歡後者多一點,兩者隨著時間的積澱變得難分伯仲,結果兩部電影的最終 的票選結果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失望之處︰入圍片目變化不大 《視與聽》雜誌最早於1952年開始組織這樣的評選,那個年代能看到電影的方式一般都要靠電影院、電影資料館、電影節和一些學術放映。隨著DVD和網路時代的普及,影迷們看電影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全面,電影的資源也變得越來越容易尋找,影迷看得多了,口味變化也跟著愈加捉摸不定。像吉加.維爾托夫的《持攝影機的人》和卡爾.希歐多爾.德萊葉(Carl Theodor Dreye)的《聖女貞德受難記》(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 1928)也隨著DVD時代的普及開始出現在十大的榜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