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29 搜狐IT/金童原文/來源鏈結:http://it.sohu.com/20080927/n259786535.shtml
據《財富》雜誌報導,近年來,網路流量統計公司comScore已成為網路行業事實上的權威機構。作為一家小公司,comScore獲得巨大成功,甚至能夠左右許多大型網路公司股價的變動。
報告引發Google股價大跌
今年年初,comScor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Google在美國市場獲得的付費點擊次數成長放緩。一些分析師據此指出,Google開始遭遇發展中的困境。市場普遍認為,comScore這一報告對Google股價隨後的大幅下跌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Google於4月份公佈的財報顯示,其一季度利潤同比成長仍高達30%,令許多分析師大跌眼鏡。一名分析師指出:「comScore的資料導致投資者的恐慌和不安,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在此後兩週內,Google股價上漲17%,而comScore股價則下跌24%。
網路的事實權威機構
這一事件導致很多人討厭comScore,然而媒體行業人士仍然離不開該公司。目前,各類媒體都有事實上的權威分析機構:電視行業為AC尼爾森,廣播行業為Arbitron,而網路行業就是comScore。
comScore目前每月的服務費高達2.8萬美元,然而所有希望在網路上投放廣告的公司仍會購買comScore的資料,幫助最終決策。CNBC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的網站也會向comScore付費,以了解互相之間的市場佔有率,以及自身網站的流量情況。
網路廣告網路公司Federated Media創始人約翰.巴特勒(John Battelle)表示:「當寶潔對你說,除非你擁有漂亮的comScore資料,否則不會在你的網站上投放廣告,那麼你就會問,『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comScore資料』?」這使得comScore成為網路廣告大戰中的裁判,而這一市場的價值已高達250億美元。
「令人厭惡」的原因
目前對comScore最大的不滿在於,許多網站認為comScore低估了自己的用戶數。例如CNBC認為,該網站的高端用戶沒有得到凸顯。而Digg(新聞社群網站)和Yelp(結合城市導覽、社交網絡,以及貢獻原創內容的網站)則抱怨,自己網站的用戶數完全沒有被統計。
comScore聯合創始人吉恩‧福戈尼(Gian Fulgoni)表示,他能夠理解其中一些不滿意見,而業內對comScore也存在誤解。例如在Google股價大跌的事件中,comScore報告本身仍然是準確的,僅僅是分析師根據報告作出的結論有誤。因為報告中並未涉及Google的國際業務,而正是這部分業務對Google業績發揮很大幫助。
對於許多網站提出的用戶數被低估的問題,福戈尼也作出了解釋。他表示,comScore擁有超過100萬的志願者和志願者小組,他們同意讓comScore監測自己的上網活動,以換取comScore提供的小禮品或其他補償。這與尼爾森上世紀50年代在電視收視率統計方面的做法類似。
這一方法很好的解決了網路隱私問題,但是也存在缺陷,例如志願者群體的構成。由於富人階層通常不太在乎小禮品,因此志願者中富人階層較少,這也是CNBC提出不滿的主要原因。不過,福戈尼表示,comScore除了直接監測志願者網上活動以外還有其他統計方式,例如電話訪問。針對富人階層,comScore提供的回報還包括幫助他們進行一些慈善活動,如義務植樹。
comScore在對大網站進行監測時表現較好,但對小網站的監測則往往難盡人意。福戈尼表示,這是統計學本身的限制,而不是comScore一家公司的問題。他表示:「不懂統計學的人常常會問,你如何從2億美國人中選取100萬人的樣本。如果你不相信抽樣理論,那麼下次當你抽血化驗時,你可以要求醫生將血全部抽出。」
業績穩定成長
其他公司也在嘗試讓網路流量統計變得更好,例如Google近日針對廣告主推出了免費的流量統計工具。然而目前還很難說Google的工具是否比comScore的更好。
comScore還擁有同類公司所不具備的優勢:其資料被大部分網路公司承認。儘管該公司股價去年在17美元至42美元之間大幅波動,但是公司業績一直在成長。上季度,comScore利潤同比成長達42%。
汽車保險網站Esurance.com首席行銷長約翰‧施高特(John Swigart)甚至表示:「我認為,在他們的領域,comScore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