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 聯合報╱吳凌遠
打造媒體帝國,全憑直覺、衝動和冒險
2007年,新聞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出資56億美元,買下《華爾街日報》及母公司道瓊集團。大動作讓梅鐸輕易登上《浮華世界》雜誌當年評選「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榜首。
過去書市有多本未授權傳記聚焦梅鐸的傳奇人生,最近77歲的梅鐸終於打開話匣子,接受贏得美國國家雜誌獎的記者伍爾夫(Michael Wolff)破天荒貼身訪問,還同意四位子女和華裔妻子鄧文迪(Wendi Deng)露面受訪,寫成新書《掌控新聞的人》(The Man Who Owns the News),讓新聞幕後端上檯面。
梅鐸在澳洲成長、到英國牛津讀書,22歲繼承父親的新聞事業逐步擴展規模。他在英國發行的八卦小報《太陽報》大肆報導犯罪、性和醜聞,揶揄英國王室,每天第三版必有上空裸女照大受歡迎,卻也讓他經常受到輿論抨擊。但梅鐸我行我素,觸角伸過大西洋,買下美國《紐約郵報》和福斯(Fox)新聞台,事業版圖擴張到影視、音樂、出版和衛星科技。梅鐸表示,建立個人媒體帝國不是通盤計畫,全憑「直覺、衝動和冒險」。
花56億美元,只想贏得嘲笑他的人敬重
梅鐸掌控的新聞集團,巔峰時價值500億美元。新書大篇幅細述收購道瓊集團的經過,《華爾街日報》發行量止穩、股價上升,成果讓梅鐸沾沾自喜。「才八個月,《華爾街日報》變得更棒,國際新聞比得過美國任何報紙,還不輸英國《泰晤士報》。」兩相對照,堅持獨立經營的《紐約時報》每況愈下。
伍爾夫指出,梅鐸買下道瓊集團有如當年買下《泰晤士報》,他以取得比自己擁有的更具聲望的新聞傳媒為榮;花56億美元只想贏得以往嘲笑他的人敬重。拿下道瓊集團讓梅鐸更有實力將目標對準《紐約時報》,伍爾夫相信梅鐸最終會「趕過《紐約時報》」或再出資買下。
想一窺傳主內心世界的人可能要失望了,新書很少引用梅鐸發言,伍爾夫說,50小時貼身訪談,梅鐸一口濃重的澳洲腔說得含混不清,經常良久不出聲;加上記性欠佳,常有時空錯置,其實沒說出太多趣事。伍爾夫最後只好靠梅鐸的子女和同事,甚至訪問梅鐸在澳洲高齡99歲的老母(梅鐸事先還打電話叮嚀母親什麼都要說)。
喜歡成為衝突爆點,燒房子看救火車駛來
伍爾夫在書中揭發的真相,恐怕梅鐸高興不起來:這個嘟囔不休的乾癟老頭,冷血、怪異、工於心計,記不起早餐吃什麼,死要面子,堅持親手染髮(結果糟透了)。 他不會用手機,由小他38歲的第三任妻子鄧文迪處理電子郵件。他熱愛家庭生活,「雖然有三個家」;他喜怒無常,身邊人像坐雲霄飛車,有時會「刻意耍老粗」。梅鐸「討厭好萊塢的人,他們也討厭他,他會在明星面前擺架子自己是老闆;他喜歡成為衝突的爆點,喜歡把房子燒了看救火車急駛來。」
在伍爾夫眼中,梅鐸比他想像中好:他善待下屬,「不擺架子」;不高興梅鐸買下《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本身就不快樂」,反倒是為梅鐸工作的都是「媒體業中比較快樂的人」。伍爾夫認為,1999年娶了鄧文迪後梅鐸改變了,「他越來越像自由派而非保守派,許多自由派的人也開始喜歡他」。
挺歐巴馬:因為他能讓報紙大賣
說到底,梅鐸其實沒那麼複雜:他對藝術、音樂、歷史一無興趣,只關注自己的事業。1997年黛安娜王妃意外身亡隔天,有人目睹梅鐸像大受打擊,在旅館酒吧 「喝到爛醉,被人抬著去和原先約好的銀行家談生意」。極力反對英國王室的梅鐸何以如此悲痛?「因為新聞集團的資金,十分仰賴以黛妃為賣點的《太陽報》。」
美國總統大選前,有人問梅鐸:馬侃和歐巴馬兩位候選人會投誰?(梅鐸曾支持馬侃,集團的《紐約郵報》也全力相挺)梅鐸毫不遲疑回答「歐巴馬」,因為他能「讓報紙大賣」。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