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企業教戰手冊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滾石雜誌》的10年磨劍中國路( 一 )
 瀏覽901|回應0推薦0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6.12.20 徐迅/



〈導言〉在中國僅出一期的《滾石》中文版,成為眾多音樂愛好者、媒體人的收藏品。那麼,是誰把《滾石》送進管制最嚴格的媒體市場?為何粗心到未報批?為何在出版後才被勒令停刊?

這是一次不簡單的行動,不僅耗費多年時間、金錢,也把香港《明報》、美國《滾石》及一群雄心勃勃者曝到陽光下。雜誌背後是一群另類的媒體投資者的一次純商業行動。

美國著名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過去38年共贏得美國最權威的雜誌媒體獎項-The National Magazine Award50項提名──比《時代週刊》、《新聞週刊》、《浮華世界》(Vanity Fair)及《生活》(Life)等大牌還要多。毫無疑問,這是一本有品質、有特色的雜誌。

20063月,這本享譽歐美的雜誌在中國上海突然推出中文版《Rolling Stone音像世界》創刊號,封面文章也討好中國讀者,是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建。文章做的很有本地特色。首發的宣傳聲勢浩大:在上海除了發行戶外廣告,還一次就發行11多萬份雜誌,每本雜誌免費送《滾石》帽。每本零售價20元。

大家都忽略了《滾石》中文化的通路,而只是矚目雜誌本身。包括遠在美國的雜誌創辦人及發行人楊‧韋納Jann S. Wenner都表示:我們希望《Rolling Stone音像世界》可以成為中國青少年獲得音樂及娛樂資訊的主要管道,延續雜誌約40年在美國的成就。

但《滾石》出版不足一個月,即遭上海主管新聞出版部門公開勒令停刊。理由很簡單:這本雜誌未提出過出版申請,也未獲得出版許可。僅出一期的《滾石》中文版,成為眾多音樂愛好者、媒體人的收藏品」 

輿論一度譁然,大家才把目光轉向《滾石》 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管道,是誰在折騰這件事?是誰如此動物兇猛把《滾石》送進管制最嚴格的媒體市場?是誰在幕後執行?而且,很多人這時才發現,原來《滾石》中文版是和上海出版的《音像世界》雜誌在一起的。這是一本原來在上海有穩定讀者的刊物。

為何如此粗心到未報批?為何在出版後才被勒令停刊?難道一向謹慎,不惜重金請專家審核法律問題的美國大牌出版商,會在這些極敏感問題上犯如此低級錯誤?更令人費解的是,很快就傳出消息:美國《滾石》方面已經取消了和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計畫。

如果用商業眼光來看,美國《滾石》和上海《音像世界》雜誌一起冠名,是用借用刊號的方式進入管制極嚴格的中國出版市場,而在中國刊物《音像世界》角度看,這是一次內容版權和商業營運的合作。但在讀者角度完全不同,美國《滾石》出了中文版,進入中國了。

粗粗看,誰也不清楚後面的操刀者,也不知道一本外國雜誌進入中國的道路。其實,在迂迴的市場路徑,這是一次不簡單的行動,不僅耗費多年時間、金錢,也把香港《明報》、美國《滾石》,以及一群原來浮潛在水下的雄心勃勃者曝光到陽光下。他們在雜誌背後是一群投資者,在資本市場是新的媒體力量,在中國媒體行業,是一群活躍的,急於打破現狀的另類,而在他們自己,這些人和故事,完全是一次商人的商業行動。

4本國際刊物的中文版:Media2U的秘密

我們沿著一些蛛絲馬跡,溯溪而上,去尋找他們的足跡。

遠在19949月,一個叫劉一凡的人在 香港註冊一家叫共創媒體Media2U的公司,誰也沒有太多關注它。其中文名字叫「共創傳媒」,其資產也很特別,根據相關特許協定,它擁有四本國際著名雜誌:美國《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影像視覺》(Digital Camera)、《T3世界發明》(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及英國《汽車測試報告》(Top Gear)的中文雜誌獨家特許權及廣告權。值多少錢?行外人嗤之以鼻,行內人眼紅不已。

科技新時代》是美國最著名的科技雜誌,《影像視覺》是知名的數碼相機雜誌,《T3世界發明》是大牌電腦通訊產品雜誌,《影像視覺》是英國BBC旗下著名的汽車刊物。據悉,共創媒體要獲得《科技新時代》特許協議,是與美國時代華納旗下Time4Media簽訂合約,要拿到《影像視覺》、《T3世界發明》的特許協定,需要得到英國大出版商Future出版機構的簽字、而《汽車測試報告》特許協定更要和英國廣播公司旗下BBC Worldwide簽訂合約。

這不是容易的事。那些年營業額都在數十億、上百億美元的媒體巨頭,和這一家資產極少,幾乎沒名氣的香港小公司的合作,很罕見。但,早在19961月,《科技新時代》中文版就進入中國,在北京出版的《科技新時代》發表中文版文章。這一本美國市場歷史最悠久的科學科技雜誌,專門報導尖端科學及科技資訊,包括電子、通訊及航空方面的最新發展。它成功落地中國內地,是個標誌。做全球生意的媒體大亨做不到,這個香港小公司做到了。

當然,共創媒體從來沒有在中文版雜誌和內地曝過光,也很少浮出水面。他的合作夥伴是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

這是《科技新時代》雜誌的真實操作者,《科技新時代》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大眾科技報社和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主辦(刊號CN11-3750/N。這是對外的說法。

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是誰的?20031014,金鉞向一名舊股東收購新時代潤誠科技股權75.76%,占其註冊資本人民幣250,000元。同日,朱德林向兩名舊股東收購新時代潤誠科技股權共24.24%,占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80,000元。再透過股權調整,金鉞及朱德林分別持有60%40%,他們是一個叫朱纓女士的先生和父親。後面我們可以看到,朱纓女士在未來的共創媒體的控股公司中持有不小的股份。

而北京新時代潤誠廣告有限公司負責這本雜誌的廣告經營,股東也是金鉞及朱德林。20031014,金鉞向兩名舊股東收購時代潤誠廣告股權75%,占該公司註冊資本375,000元。同日,朱德林向一名舊股東收購時代潤誠廣告股權25%,占其註冊資本125,000元。

我們看到了一個商業的結構,在香港,劉一凡的共創媒體擁有外刊中文版權協議,在內地,朱纓的家族公司擁有雜誌的實際操作權。他們合作,再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大眾科技報社在中國內地 公開出版發行一本美國大牌雜誌中文版。《科技新時代》上明確寫著出品人:劉一凡字伯君

這也許就是他們的特別之處。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少見的真正在中國公開發行、具備國際水準內容的合作型雜誌,在中國內地,俗稱合資報刊。這是老外無法想像也無法做到的事,但絕對是夢想。

直到20041月,這家默默無聞的企業 突然再度發力,《科技新時代》改為半月刊,上半月出版《Popular Science科技新時代》,以與時代同步的生活科技資訊為報導對象,是美國《科技新時代》雜誌的中文版。下半月刊《Digital Camera科技新時代》是數位相機版,以數位攝影指南為主,是英國Future集團《Digital Camera Magazine》雜誌的中文版。一刊引進2本國際刊物內容,而且囊括美國、英國的資訊,能力不同凡響。

在同一個月,《世界發明》也出版了,刊登Future 旗艦雜誌《T3世界發明》(Tomorrow’s Technology Today)的內容,主要提供個人電子產品、通訊及電腦最新資訊。緊接著《汽車測試報告》也面試了,刊載BBC Worldwide雜誌《汽車測試報告》(Top Gear)的內容。這是一份內容頂尖的汽車測試雜誌。

在中國期刊市場,4本國際雜誌相繼安全落地,公開出版,就是一個故事的開始,一本一本印刷精美,內容獨特的刊物也極具吸引力。但幕後的人很隱秘,甚少曝光。是誰有這些特殊的能力,引進這麼多刊物,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獲得官方的批准,一路綠燈進入中國市場?這些疑問越隱秘,這一切似乎越有價值。

在國際媒體機構眼中,能夠操作這一切的才是真正的管道──他們夢寐以求的通道,或者叫資源。

2003年底,共創媒體的經營一直不算好,要虧損41.8萬元。但這是一家握有資源力量的企業。他有價,而且被看好。於是,另一群人開始看好這一塊金礦,希望做成一個上市公司,又找來香港大牌報紙雜誌,找來專業人士,開始新一輪的牌局。我們簡稱為:虎山行淘金行動。

一個戰場收購:共創媒體(Media2U
200310月,一家在香港註冊的RedgateHK公司向劉一凡收購100股每股面值1港元的共創媒體股份,並同時轉讓予Sobertron Limited。後者2004116在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成立,是香港《明報》控股公司明報企業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20031014共創媒體分別向股東劉一凡及王大明收購90股及9股每股面值1港元的共創媒體廣告(香港)公司股份。同一天,Media2U T3Company Limited向王大明收購1股面值1港元股份。200435,共創媒體向Media2U T3 Company Limited收購1股共創媒體廣告(香港)股份。

200435Media2UBVI分別向RedgateHKSobertron Limited收購100股每股面值1港元及1股面值1港元的共創媒體股份,即共創媒體全部已發行股本。併入Media2UBVI後,Media2UBVI成為共創媒體的直接控股公司,也是Redgate Media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我們來看結構:一家Redgate Media成為控股公司,200318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中文名字展鵬傳媒。Redgate MediaHKLimited200335在香港註冊成立,是Redgate Media全資附屬公司。

白展鵬(Peter Brack及其聯繫人、榮敬信、朱纓女士、劉一凡以及其他獨立第三方人士,分別擁有Redgate Media15.59%1.69%9.95%9.95%4.22%58.60%白展鵬是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榮敬信是公司董事兼策略總裁;朱纓是朱德林及金先生的聯繫人;劉一凡是共創媒體集團的行政總裁。

這個公司的團隊很有意思,可以分為三波股東,白展鵬及其聯繫人和榮敬信是一撥人,以香港為根據地,共持有27.33%;朱纓、劉一凡是一夥,他們以內地為基地;含含糊糊的獨立第三方其實大有來頭,在美國註冊的基金Intercurius Partnert LP持有展鵬傳媒股權達到17.86%,在開曼島註冊的基金ASIA IT Fund LP持有15.58%展鵬傳媒,香港的一個信託人持有展鵬傳媒的15%。其餘還有6個人,他們分別持有展鵬傳媒餘下的10.17%。這是一批投資者,屬於第三類。股東的確不少。

白展鵬35歲,美國人,出生於出版世家,在CNN、《財富》及《亞洲週刊》(Asia week)雜誌工作10年。2003年初離開時代華納,創辦展鵬傳媒。他對中國的情結很特別,9歲即隨父母到香港,他對中國的看法也很直接,有些人認為在中國做生意,關係很重要,但其實全世界做生意,關係都是那麼重要。關係重要,但歸根結蒂,仍要靠你的努力。太多生意以為靠關係便成,結果一敗塗地。

他有點少年得志。以往我看過很多人寫在中國做生意何等艱難,但我覺得在中國一樣可以成功,只是你要接受辦事情的方式可能有點不同,但無論如何,事情一樣可以辦妥。根據時間可以推算,白展鵬曾參與《亞洲週刊》和香港上市公司慧峰的中文版合作,那是2002年前後,一個波波折折的美國刊物曲線進軍中國的故事。

相比而言,榮敬信來頭也不小,是香港中信泰富榮智健家族的表侄親戚,也是35歲,早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曾創辦One Studio軟體發展公司和奧星集團Os Media,在廣東經營收費電視Metromedia2001年曾獲21世紀香港特區青年企業家獎。

經過重組,展鵬傳媒全資控股RedgateHKRedgateHK100%控制共創媒體,也就是說,展鵬傳媒間接全資擁有共創媒體,而後者擁有4本國際刊物的中文版。白展鵬的中國內地媒體版圖浮出水面,這是一個中外合作的結構圖,也是在中國罕見的外資刊物進入中國的幕後團隊。

這僅僅是一條戰線上的故事,有點複雜,但結果是簡單直接的商業結構。了解了過程,你就相信這絕對不會是簡單的一個外中合作的結構,白展鵬和榮敬信已經打好腹稿,他們從2003年創辦展鵬傳媒開始就準備好了,極待機會到來。

推薦閱讀:〈
一群不修邊幅的年輕人如何改變歷史?〉
                   ──《滾石》雜誌的三十年紀錄了嬰兒潮世代的集體震盪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283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