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web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部落格將改變各行各業
 瀏覽418|回應0推薦0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5.4.25 搜狐IT/周天舒



編者按本週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文章用一種類似部落格(blog)的寫作方式(以時間為序)報導了部落格現象,標題為:Blogs Will Change Your Business。同時《商業周刊》還趁此機會發佈了一個新的blog──http://www.blogspotting.net,這個部落格將會關注商業、媒體、部落格之間的碰撞。

現將其中的一些重點編譯如下:
《商業周刊》認為,部落格是資訊世界自從有了網路之後最具爆炸性的事件,將會影響到各行各業──包括你所從事的行業,儘管目前在美國也只有27%的網路用戶閱讀過部落格。但是想一想,目前已經有900萬個部落格了,而且每天還以4萬個的速度成長,即使我們假設99.9%部落格完全與你無關,那麼每天也會新增40個左右和你所從事的行業相關的部落格

《商業週刊》還認為,這是一個屬於大眾傳媒世界,但是部落格卻將發佈成本降為零,任何人都可以在10分鐘之內註冊成為一個部落客(blogger)。以往,大眾傳媒印刷新聞,決定權在編輯手中,而現在,好的部落客也可以獲得大量的讀者。區分媒體和公眾之間的分界線不復存在了,大眾傳媒的概念已經被顛覆,部落格創造了真正屬於大眾的媒體。

關於美國的blogosphere,《商業週刊》列舉了三個例子:
1、年輕的程式師Mark Jen由於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佈不適當的內容而被google解雇,但也使他一夜成名;

2、通用汽車把部落格視作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引導其PR部門的運作並影響主流媒體的報導;

3Steve Rubel先生既是一個部落客同時又是一個諮詢顧問,他的工作是幫助商業公司監控那些談論這些公司的部落格,以便進行危機公關和控制。

部落格是不是下一個要破的泡沫?《商業週刊》給出的答案很簡單,“NO”。理由是部落格初創公司去年總共只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而1999.com公司獲得的投資則為199億美元!. com時代是以公司為主體,公司需要程式師、市場預算、昂貴的辦公環境、燒錢率。而大量的部落客只是電腦前的普通人,沒有預算、沒有商業計畫、沒有燒錢率,因此也就沒有泡沫。

部落格目前還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為什麼網路巨頭卻紛紛傾向在部落格方面尋找立足點呢?google部落格專案負責人Jason Goldman的觀點是,部落格正在推動網路的成長,在過去的8個月裡,部落格世界的規模已經翻了一番,存在大量值得挖掘的資料和潛在的客戶。而Technorati(一個部落格搜索引擎公司)的創始人David Sifry則持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部落格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網路。目前的網路在他看來只是一個圖書館,收集了大量的相對靜態的文字檔。而部落格不同,每一個日誌都和一個特定的時刻相關聯,如果一個公司能同步地追蹤上百萬個部落格,這個公司就可以掌握每一分鐘這個世界正在進行的思考的熱圖heat map)。《商業週刊》認為傳統的網路對我們已知的內容進行了分類,而由部落格搭建的網路則追蹤我們正在進行的思考。

新聞聚合(RSS使得部落格成為主流。雖然目前只有5%的網路用戶在利用新聞聚合進行閱讀,但是雅虎和微軟的努力將使這個數字不斷上升。網路廣告也會介入,雅虎已經在新聞聚合種子中打包自己的廣告,google也在試水中。同樣,《商業週刊》也提及了播客(podcasting),提到了內容的聚合。《商業週刊》認為,對於網路巨頭和部落客來說,目前面臨的挑戰都是一樣的,就是想出如何利用這些內容來盈利。 

《商業週刊》預測主流媒體公司會利用部落格作為一個廣告工具並將接管blogosphere在商業方面的延伸。在五年之後,部落格會決定媒體的生死。而在這個過程中,主流媒體將會越來越接近部落格,儘管目前部落格廣告方面的前景依然不明朗。雅虎和微軟已經在廣告方面進行了重大的投入,並還將繼續投資。

如果部落格最終吞食了廣告收入,主流媒體又應該如何應對?《商業週刊》認為主流媒體現在正處於危險之中,不得不去了解和精通部落格世界。不是因為部落格在爭奪廣告收入(起碼目前不是),而是因為部落格代表了上百萬的現場目擊者,他們可以透過電腦和網路來表達,而且他們遍及全世界。他們是主流媒體潛在的競爭者。去年12月份亞洲的海嘯事件證明了部落格的價值,在第一條正式的新聞報導發佈之前,已經有上千個部落客將災難的圖片、視訊和文章傳到了網上。

最後,《商業週刊》寫這篇報導兩位記者史蒂芬‧貝克(Stephen Baker)和希瑟格林Heather Green)以此文為例對比了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和部落格的生產方式。這篇文章在《商業週刊》的出爐過程如下:首先,產生一個話題,然後閱讀、討論,接下來採訪各種專家並且要求專家對選題保密,最後把報導寫出來。假如用部落格的方式,則會完全不同,內容的生產過程將是一個有眾多專家參與的、完全開放的討論。

《商業週刊》指出我們正在邁向開放型的世界,這個世界評價成功與否的標準並不是誰的成品新聞做得好,而是看哪個媒體更善於營造最好的對話環境。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2251103